CASPASE 和细胞凋亡

CASPASE 和细胞凋亡

一、CASPASE与细胞凋亡(论文文献综述)

吴星镝,徐雯[1](2021)在《Caspase家族与干眼症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aspase家族是一类同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它们级联活化后降解其产物,参与炎症因子的产生以及细胞凋亡的调节。干眼症是眼科的常见疾病,是一种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一种眼表疾病。细胞凋亡在干眼症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炎症反应也被证实在干眼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对Caspase家族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干眼症的发病机制有了较为深度的认识。这些研究为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笔者将对Caspase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及其在干眼症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何嘉欣[2](2021)在《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工艺优化及对HGC-2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紫丁香苷(xanthotoxin)化学名称为 Syringoside,又名(2R,3S,4S,5R,6S)-2-羟甲基-6-[4-[E)-3-羟基丙-1-烯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氧杂环己烷-3,4,5-三醇,现有研究表明,刺五加中有效成分紫丁香苷有显着抗肿瘤作用。目前对紫丁香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药理研究较少,且目前紫丁香苷单体的提取分离工艺不成熟,导致紫丁香苷单体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对紫丁香苷单体的提取分离工艺及其对治疗疾病产生作用机制的药理研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进行提取分离,将影响因素设定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乙醇浓度设置50%,75%,95%三个梯度,提取时间设置1h,1.5h,2h三个梯度,提取次数分别为1次,2次,3次,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三因素进行设计,并测定不同条件下紫丁香苷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法从刺五加中提取紫丁香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5%乙醇提取1.5h。在此基础上,用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对提取物进行萃取,经硅胶柱层析和纯化分离得到紫丁香苷,采用HPLC法测定对紫丁香苷标准品和提取的紫丁香苷样品进行纯度检测,标准品纯度为99.7425%,紫丁香苷样品纯度为95.1882%。以胃癌HGC-27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出紫丁香苷对于HGC-2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紫丁香苷的IC50值175.29μmol/L;HE染色结果紫丁香苷对于HGC-27细胞有显着细胞毒作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紫丁香苷作用下,HGC-27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低剂量组68.20±2.771%,中剂量组22.82±1.769%,高剂量组15.0±1.2290%,P<0.05,实验说明紫丁香苷对于胃癌HGC-27细胞具有显着的增值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紫丁香苷抗肿瘤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应用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得紫丁香苷靶点18个;GeneCards、OMIM、DiGseE数据库预测胃癌相关靶点蛋白11842个;应用软件Venny 2.1和Cytoscape 3.2.1构建紫丁香苷-抗胃癌网络,得交集靶点17个;应用String数据库和软件Cytoscape 3.2.1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分子对接分析得出紫丁香苷—抗胃癌作用核心靶点有12个,Bax蛋白和Bcl-2蛋白关联的蛋白最多;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50个GO生物过程和29个KEGG通路,在靠前的20个生物过程和通路中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涉及10个核心靶点,凋亡通路包含7个核心靶点,综合评定GO功能富集结果,预测出紫丁香苷抗胃癌作用与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最为相关,可能通过调控Bax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进行以下实验:PI单染法检测紫丁香苷诱导HGC-27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给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紫丁香苷确能诱导HGC-27细胞凋亡,中剂量组(180μmol/L)HGC-27细胞的凋亡率最高;免疫组化法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内Bax、Bcl-2两种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紫丁香苷给药剂量逐渐升高,HGC-27细胞内Bax蛋白活性逐渐增强、BCL-2蛋白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紫丁香苷作用HGC-27细胞48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0/G1期的峰高逐渐增加,并且有显着差异(P<0.01),空白对照组值为22.100±1.513;紫丁香苷给药组低、中、高组值分别为33.433±1.002、37.233±1.168、71.467±0.833,对HGC-27细胞周期阻滞明显,紫丁香苷给药组G0/G1期细胞达到70%以上,随剂量的增大数量增多。综上所述,文章提出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从刺五加原药材中提取紫丁香苷,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为1.5h,经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纯化,分离得出紫丁香苷纯度95.1882%,为紫丁香苷提取工业化提供研究基础。此外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其有效机制一是通过同时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二是通过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其增殖,实验结果为紫丁香苷临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李华[3](2021)在《川芎嗪对结肠癌细胞的抑瘤效应及改变线粒体活性氧代谢介导凋亡通路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结肠癌是消化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针对晚期及复发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化疗药物存在较强的毒副反应以及药物耐药的出现严重影响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亟待寻找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为结肠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传统中药是抗癌药物的宝库,川芎嗪是从川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单体,川芎嗪作为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多项研究证实川芎嗪可对肝癌、胃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然而,关于川芎嗪是否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结肠癌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川芎嗪对不同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分析;明确川芎嗪抗结肠癌细胞增殖以及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川穹嗪改变线粒体活性氧代谢介导结肠癌细胞凋亡通路的调控机制;在结肠癌荷瘤小鼠中验证川芎嗪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川芎嗪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观察川芎嗪作用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并计算IC50;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运用Annexin-V/PI双染的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类型和比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用DCFH-DA探针来检测;用活性氧抑制剂(NAC)和Caspase泛抑制剂(Z-VAD-FMK)联合川芎嗪作用于结肠癌细胞,观察清除活性氧及阻断凋亡相关靶蛋白后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结肠癌荷瘤动物模型,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丙二醛和分析移植肿瘤内活性氧含量,采用Caspase 3和Caspase 9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移植肿瘤内Caspase 3和Caspase 9蛋白含量。结果1.川芎嗪对6种结肠癌细胞均有杀伤效果,并且随着川芎嗪药物浓度升高,结肠癌细胞存活量逐渐减少,杀伤效果在HCT116和SW480两株细胞中最为敏感。HCT116和SW480两种细胞系的IC50最低;2.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显微镜下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3.川芎嗪浓度达到600μg/ml时,HCT116和SW480细胞数目显着减少,细胞收缩和圆,分裂和漂浮。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HCT116和SW480细胞的增殖活性逐渐降低;4.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增加,G1期的细胞比例逐渐增多,S期的细胞比例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在600μg/ml以上浓度的川芎嗪作用下,细胞周期中S期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呈浓度依赖性。600μg/ml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具有统计学意义。SW480细胞中以早期凋亡增加(annexin+/pi-,右下象限)增加为着,HCT116细胞呈现晚期凋亡(annexin+/pi+,右上象限)增加为着;6.与DMSO对照组相比,川芎嗪组的HCT116和SW480细胞数目显着减少,细胞收缩变圆、破碎并漂浮。川芎嗪+NAC和川芎嗪+Z-VAD-FMK组与川芎嗪组相比,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川芎嗪组相比DMSO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川芎嗪+NAC和川芎嗪+Z-VAD-FMK组与川芎嗪组相比,两组凋亡率显着降低。NAC组细胞存活率高于Z-VAD-FMK 组;7.川芎嗪组活性氧含量明显增加,与DMSO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川芎嗪+NAC组与川芎嗪处理组相比,活性氧含量显着下降。川芎嗪+Z-VAD-FMK组活性氧含量与川芎嗪处理组在SW480结肠癌细胞中无明显变化。在HCT116结肠癌细胞中川芎嗪+Z-VAD-FMK组与川芎嗪处理组相比活性氧含量有所下降;8.川芎嗪组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 3,9和PARP均发生明显的剪切活化,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川芎嗪+Z-VAD-FMK组和川芎嗪+NAC组,与川芎嗪组相比,Caspase 3,9和PARP这种活化可以被Z-VAD-FMK和NAC显着抑制;川芎嗪+NAC组Caspase 3,9和PARP表达与川芎嗪+Z-VAD-FMK组相比,表达抑制更为显着,蛋白表达降低;9.动物实验中,高浓度川芎嗪组移植瘤生长明显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移植瘤的重量分布为:1.62±0.48 g(浓度 0 mg/kg)、0.92±0.21 g(浓度 50 mg/kg)和 0.58±0.19 g(浓度100 mg/kg),差异有显着性和浓度依赖性;10.川芎嗪高浓度组(100 mg/kg)的动物模型移植肿瘤中的丙二醛和Caspase3,9蛋白含量显着高于低浓度组(50 mg/kg)和对照组(0 mg/kg),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有浓度依赖性。结论1.川芎嗪对结肠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作用,并呈现时间与浓度依赖性;2.结肠癌细胞在川芎嗪作用下能够将凋亡细胞增殖阻止在G1期,进而抑制细胞周期S期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3.川芎嗪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与产生大量活性氧从而激活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通路密切相关,活性氧抑制剂可以更有效抑制川芎嗪诱导的细胞凋亡;4.川芎嗪诱导结肠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增高在Caspase依赖性凋亡通路的上游发挥诱导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5.川芎嗪在结肠癌裸鼠移植瘤中能显着抑制肿瘤增殖,增加裸鼠体内的活性氧和Caspase3,9的含量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张欣蕊[4](2021)在《毛兰素及其转铁蛋白脂质体抗肝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癌症现已被认为是全球性问题,然而目前并没有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癌症已经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肝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癌症,而且肝癌在我国是一种高发癌症。目前治疗肝癌的方式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系统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等,但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很多局限性,而且各种治疗引起的免疫系统紊乱,脏器损伤等副作用仍然困扰着广大患者。毛兰素(Erianin)是从鼓槌石斛和铁皮石斛中提取得到的一种低分子量天然产物,近20-30年的研究表明,毛兰素是一个具有潜力的抗癌药物。但是毛兰素水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这极大的影响了其作为治疗药物的开发,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递送载体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毛兰素对肝癌细胞Hep G2和SMMC-7721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并制备了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并对其抗肝癌活性进行了评价。体外实验表明,毛兰素可以通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的线粒体通路诱导肝癌细胞Hep G2和SMMC-7721凋亡,同时外源性凋亡通路也参与其中。具体表现为:毛兰素可以抑制肝癌细胞Hep G2和SMMC-7721的细胞活力,集落形成以及细胞迁移。并且毛兰素可以激活细胞内半胱天冬酶(Caspase)的活性,增强细胞内Caspase-3,-8和-9的活性,诱导细胞在G2/M期发生细胞阻滞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同时毛兰素还可以增强细胞内ROS的水平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毛兰素可以引起肝癌细胞Hep G2和SMMC-7721中的半胱天冬酶的激活,引起Caspase级联反应,并引起其底物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的切割。同时毛兰素可以降低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的表达,并增强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cl-2相关启动子(Bcl-2 associated death promoter,Bad),Bcl-2死亡介导物(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Bim)和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在Hep G2和SMMC-7721裸鼠异位瘤模型中,毛兰素可以抑制Hep G2和SMMC-7721异种移植瘤的生长,并对其体重无明显的影响,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给药组与空白组相比,肝细胞和脾细胞结构均一,无明显炎性浸润,说明毛兰素对正常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经过14天毛兰素的治疗,荷瘤裸鼠肿瘤组织内Cleaved Caspase-3,-8和-9显着增加,并且Cleaved PARP-1也显着增加,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毛兰素还增加了肿瘤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ax,Bad,Bim和PUMA的表达并降低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这一结果与体外实验结果相一致。在BALB/c小鼠异位瘤模型中,我们发现毛兰素可以降低脾脏细胞中的氧化应激水平,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磷酸化,从而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具体表现为:毛兰素可以抑制BALB/c小鼠异位瘤的生长,并且毛兰素对小鼠体重以及脏器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抗体芯片结果表明毛兰素可以引起肿瘤组织中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即在Hep G2和SMMC-7721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分别有38种和15种细胞因子变化大于5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表明毛兰素可以增强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含量,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以及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0,CC类趋化因子配体(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CCL)2,CCL11,CCL21,趋化因子(C-X-C基元)配体(chemokine(C-X-C motif)ligand,CXCL)11,CXCL13,CXCL16的表达。毛兰素含有多个甲氧基,可溶解于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但其水中溶解度低,这极大的影响了其作为治疗药物的开发。因此我们设计了毛兰素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并对其进行转铁蛋白修饰。本文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毛兰素脂质体(LP-Erianin),之后对LP-Erianin进行靶向修饰,得到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Tf-LP-Erianin)。LP-Erianin和Tf-LP-Erianin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下显示表面光滑,粒径均一,且其粒径分别为62.60 nm和88.63 nm分散系数均小于0.3,符合药典标准。并且在48 h内,粒径稳定性良好。LP-Erianin和Tf-LP-Erianin电位分别是14.5±1.21 m V和2.36±0.36 m V。LP-Erianin和Tf-LP-Erianin中毛兰素的包封率分别是69.5%和68.5%。实验结果显示LP-Erianin和Tf-LP-Erianin具有合理的理化性质,适合对其进行体内体外的活性研究。之后对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进行了抗肝癌活性评价。在体外,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可以抑制Hep G2和SMMC-7721细胞活力,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增强肿瘤细胞对毛兰素的摄取。在体内,我们通过裸鼠异位瘤模型和BALB/c小鼠异位瘤模型证明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可以成功递送毛兰素,并且可以增强毛兰素在体内的抗肿瘤效果,具体表现为:毛兰素脂质体和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均可以抑制异位瘤的生长,并改善毛兰素在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活体成像结果显示,给药后,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更多的分布于肿瘤组织中,减少了对其他组织的损伤。在BALB/c小鼠异位瘤模型中,毛兰素脂质体和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还可以降低脾脏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增强其免疫调节功能,调节小鼠血清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白细胞介素和趋化因子的表达,增强毛兰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明毛兰素可以通过ROS介导的线粒体通路诱导肝癌细胞Hep G2和SMMC-7721凋亡。同时毛兰素还可以降低脾脏细胞中的氧化应激水平,抑制NF-κB的磷酸化,从而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此外,本文成功建立了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并且从体内体外均证明了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具有抗肝癌活性并且可以增强毛兰素的抗肿瘤效果。用转铁蛋白修饰的脂质体递送毛兰素是一个具有潜力的治疗肝癌的策略。

何霖杉[5](2021)在《Caspase8促进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介导的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对仔猪致死率高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可导致猪的急性胃肠炎,并伴随水样腹泻、呕吐、仔猪的脱水、死亡,仔猪的病死率高达100%,给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对PEDV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在疫苗免疫的情况下依旧会有流行的趋势,因此需要研究PEDV感染与免疫的机制,为该病原的防控与免疫提供新的方向与理论技术支持。细胞凋亡是细胞自身的一种防御机制,在受到病原刺激时通过激活细胞凋亡避免大范围感染。在细胞凋亡中,半胱天冬酶8(Caspase-8)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Caspase-8也可参与到免疫相关通路的调控中。当细胞发生Caspase-8切割的凋亡时,Caspase-8的活化可以切割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Cylindromatosis,CYLD)使其失去去泛素化功能,受CYLD调控的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Ⅰ(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Ⅰ,RIG-Ⅰ)会顺利泛素化,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通路与RIG-Ⅰ样受体通路。RIG-Ⅰ泛素化一方面对NF-κ:B磷酸化的上调有重要意义,通过上调IκB激酶(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IKK)的磷酸化进而激活NF-κB抑制剂alpha(NF-κB inhibitor alpha,IκB)的泛素化来调控NF-κB的活性,另一方面对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的磷酸化调控也非常重要,通过上调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 1,TBK1)的磷酸化水平激活IRF3,最终都可以产生Ⅰ型干扰素,激活细胞的抗病毒作用。本实验首先通过细胞形态学方法并借助流式细胞技术,判断PEDV可以诱发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DQ细胞发生程度较深的外源性细胞凋亡,并利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EDV感染后,IPEC-DQ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Caspase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阐明PEDV能够诱导IPEC-DQ细胞发生Caspase-8介导的细胞凋亡。其次,检测了不同感染浓度与不同感染时间条件下CYLD蛋白切割情况,确认发生细胞凋亡时会引起CYLD的切割,同时检测细胞天然免疫相关通路蛋白(RIG-Ⅰ,IKK,IκB,p65,TBK1,IRF3)的磷酸化水平,发现PEDV感染IPEC-DQ细胞后通过级联反应最终导致天然免疫关键蛋白NF-κB p65与IRF3的磷酸化水平上调。最后,研究Caspase-8活性受到抑制后PEDV对细胞天然免疫的影响,分别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观察蛋白核易位情况以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关键蛋白启动子活性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加入caspase-8抑制剂Z-VAD后,CYLD的切割受到抑制,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显着下调,NF-κB p65与IRF3的核易位情况出现明显改善,天然免疫活性及干扰素的分泌也受到显着抑制。综上所述,PEDV感染IPEC-DQ细胞后会诱发细胞内caspase-8介导的外源性凋亡途径,激活天然免疫RIG-Ⅰ样受体通路与NF-κB通路,并激活干扰素启动子活性。在加入caspase-8抑制剂Z-VAD后阻断了NF-κB与RIG-Ⅰ样受体通路的活性,为PEDV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徐金瑞[6](2021)在《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在BCG感染小鼠及巨噬细胞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最棘手的疾病之一,也是单一传染病导致的主要死亡原因,位列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作为一种典型的胞内菌,Mtb可通过多种策略抑制或逃避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并通过调节宿主细胞的功能,在胞内微环境中得以生存。因此,更好地理解Mtb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对于确定结核病治疗的新靶点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对牛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BCG(Bacillus Calmette-Gue’rin)感染的牛原代肺泡巨噬细胞(primarybovinealveolarmacrophages,PBAMs)进行了转录组测序(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筛选出的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sl,ACAT1)为研究对象,在细胞水平上分别对过表达ACAT1或干扰ACAT1的RAW264.7稳转细胞株和K604抑制剂处理的RAW264.7细胞或PBAMs经BCG感染,在动物水平分别对小鼠肺组织过表达ACAT1或腹腔注射K604抑制ACAT1并经BCG感染后,对细胞凋亡、炎性反应、细胞自噬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旨在从细胞水平与动物个体水平揭示ACAT1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免疫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对BCG感染12h后的PBAMs进行RNA-Seq分析结果表明: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家族成员及ACAT1基因表达下调,RT-PCR验证了上述研究结果。不同感染时间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CAT1、ABCG1、ABCA1的表达先下降后上升,ABCA5和ABCA6的表达逐渐下降,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以上结果表明,在BCG感染巨噬细胞初期,可通过下调ABC转运蛋白及ACAT1,从而使胞内胆固醇水平升高。2.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研究了 ACAT1对BCG诱导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①细胞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随BCG感染时间延长,巨噬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促凋亡分子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9、BAX、GRP78、CHOP、cleaved-Caspase12、CytochromeC的表达均逐渐上调,抑凋亡分子BCL-2、BCL-XL的表达均逐渐下调。过表达ACAT1与BCG共处理组较BCG感染组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上升,促凋亡蛋白进一步上调,抑凋亡蛋白进一步下调,而干扰或抑制ACAT1的结果与之相反,且抑制ACAT1后,下调了 BCG感染所致的巨噬细胞内ROS的释放和Ca2+水平。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ACAT1促进了 BCG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而抑制ACAT1缓解了巨噬细胞凋亡的发生,且外源性凋亡途径及内源性凋亡途径均参与其中。②动物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BCG感染小鼠后,肺组织出现一定数量的凋亡小体,过表达ACAT1与BCG共处理组较BCG感染组凋亡小体的数量减少,而K604与BCG共处理组凋亡小体的数量增加。BCG感染小鼠后,肺组织促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12的表达上调,过表达ACAT1与BCG共处理组较BCG感染组上述蛋白的表达下调,而K604与BCG共处理组上述蛋白的表达上调。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ACAT1抑制了 BCG感染的小鼠肺组织细胞的凋亡,而抑制ACAT1促进了 BCG感染的小鼠肺组织细胞的凋亡。3.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研究了 ACAT1对BCG感染后炎性反应的的调控作用。①细胞水平的结果显示:BCG感染巨噬细胞后,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及促炎因子TNFα、IL-6、IL-1β的释放均随感染时间逐渐升高。BCG感染组较未感染对照组依赖MyD88途径相关蛋白TLR2、TLR4、MyD88、TRAF-6和p-NF-κBp65的表达上调,过表达ACAT1与BCG共处理组较BCG感染组上述蛋白的表达上调,干扰ACAT1与BCG共处理组上述蛋白的表达下调,而非依赖MyD88途径相关蛋白IRF3、TBK1的表达在各组间差异不显着。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ACAT1促进了 BCG感染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而干扰或抑制ACAT1对其具有缓解作用,上述过程均依赖MyD88信号通路。②动物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BCG感染小鼠后,肺组织炎性改变明显,过表达ACAT1与BCG共处理组较BCG感染组炎性反应程度减轻,而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组炎性改变程度加重。对40个炎性因子的抗体芯片检测结果显示,BCG感染后,多个炎性因子表达上调。过表达ACAT1与BCG共处理组较BCG感染组TNFα、IL-1β、IL-6等25个炎性因子的表达下调,而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组TNFα、IL-1β、IL-6等29个炎性因子的表达上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与BCG感染组相比,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组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激活或增殖有关的通路上调,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相关分子及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组较BCG感染组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水平上升,过表达ACAT1与BCG共处理组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水平下降。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ACAT1降低了 BCG感染小鼠后肺组织的炎性反应,而抑制ACAT1促进了 BCG感染小鼠后肺组织的炎性反应,多种炎性细胞及NLRP3炎性小体参与调控。4.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研究了 ACAT1对BCG感染后细胞自噬的的调控作用。①细胞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BCG感染巨噬细胞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ATG5、ATG7的表达均上调,而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组较BCG感染组上述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上调,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进一步增多。以上结果表明,抑制ACAT1促进了 BCG诱导的巨噬细胞自噬。②动物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BCG感染小鼠后,肺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l、ATG5、LAMP1、Rab7的表达上调,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组较BCG感染组上述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上调,而过表达ACAT1与BCG共处理组上述蛋白的表达下调,且肺组织载菌量增多。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ACAT1抑制了 BCG感染小鼠后肺组织细胞的自噬,而抑制ACAT1促进了 BCG感染小鼠后肺组织细胞的自噬。综合以上研究结果,ACAT1对BCG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细胞水平,过表达ACAT1通过外源性途径及内源性途径促进BCG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通过依赖MyD88途径促进炎性反应,而抑制ACAT1能够缓解BCG感染巨噬细胞后的凋亡、炎性反应,促进BCG诱导的细胞自噬。在动物水平,过表达ACAT1抑制了 BCG感染小鼠后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了 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降低了 BCG感染小鼠引起的肺组织炎性反应,协同促进了BCG在肺部的扩散,而抑制ACAT1促进了 BCG感染小鼠后肺组织的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和炎性反应。因而,抑制ACAT1或许有望成为结核病治疗的潜在途径。

张记宇[7](2021)在《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文中提出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 V)是2017年首次在中国发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主要引起5日龄以下的新生仔猪水样腹泻、呕吐、脱水、最终死亡。SADS-Co V的暴发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然而SADS-Co V感染是否诱导宿主细胞凋亡以及诱导的细胞凋亡对SADS-Co V复制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就是探究SADS-Co V感染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现象以及细胞凋亡对SADS-Co V复制的影响,解析SADS-Co V感染引起细胞凋亡的发生途径,详细阐明SADS-Co V感染与细胞凋亡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SADS-Co V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为了揭示SADS-Co V在体内和体外是否能诱导细胞凋亡。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感染SADS-Co V的Vero E6细胞,结果发现细胞明显皱缩,线粒体肿胀,细胞核萎缩,染色质凝聚。TUNEL方法检测发现SADS-Co V感染Vero E6和IPI-2I细胞后诱导明显的细胞凋亡。DNA Ladder分析结果显示,SADS-Co V感染可使细胞基因组的DNA发生断裂出现明显的片段化,且DNA片段化程度随着接毒时间的延长和接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为了进一步得到准确的细胞凋亡比率,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结果显示细胞凋亡比率随着SADS-Co V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高,SADS-Co V感染后48 h凋亡率分别为25.7%(Vero E6)和37.5%(IPI-2I),表明SADS-Co V感染Vero E6和IPI-2I细胞后诱导明显的细胞凋亡。Caspase是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是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的关键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DS-Co V感染Vero E6和IPI-2I细胞能激活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活化的Caspase-3剪切下游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使PARP失活而诱导凋亡。同时SADS-Co V感染的仔猪回肠组织中Caspase-3和PARP均被切割,表明SADS-Co V在体内诱导仔猪回肠上皮细胞凋亡。为了进一步确定SADS-Co V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DS-Co V感染Vero E6细胞后,Fas L上调表达,表明SADS-Co V能激活Fas L介导的外源性途径。此外,SADSCo V感染可导致Bid被切割成15 k Da t Bid,表明Fas L介导的凋亡信号激活Caspase-8,进而切割Bid。切割的Bid促进Caspase-9的激活,将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相互联系。本研究也通过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等试验方法检测使用不同的凋亡抑制剂后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病毒的复制情况。结果显示,使用广谱凋亡抑制剂Z-VAD-FMK、Z-IETD-FMK(Caspases-8的抑制剂)和Z-LEHD-FMK(Caspases-9的抑制剂)均能抑制PARP的裂解和SADS-Co V N蛋白的表达,且病毒滴度也呈剂量依赖性降低。激光共聚焦试验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ADS-Co V感染后促凋亡蛋白Bax和细胞色素c(Cyt c)分别重新定位于线粒体和细胞质,表明SADS-Co V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途径诱导凋亡。亲环素D(Cyp D)位于线粒体膜基质中,是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过程中的主要成分。使用Cyp D的特异性抑制剂环孢素A(Cs A)孵育Vero E6和IPI-2I细胞可抑制SADS-Co V诱导的凋亡和病毒复制,表明Cyp D参与了这个过程。综合以上研究表明,Fas/Fas L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途径在SADSCo V感染的细胞中都被激活,揭示了SADS-Co V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提高了我们对SADSCo V发病机制的认识。

李晨[8](2021)在《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FXR/SHP通路的调控作用》文中认为目的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心胸内关谋”经典理论,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从细胞凋亡、细胞焦亡以及细胞自噬的角度出发,观察电针“内关”“足三里”“关元”穴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借用FXR/SHP凋亡信号通路激动剂GW4064及抑制剂Z-guggulsterone从FXR/SHP信号转导通路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细胞凋亡、焦亡和自噬的联系,为电针预处理防治MIRI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方法 一理论探讨: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从心肌细胞焦亡、自噬及凋亡角度出发,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从FXR/SHP凋亡信号通路的角度出发,探讨FXR/SHP通路对心肌细胞凋亡、焦亡以及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三者间的联系。二动物实验:将Wistar大鼠80只(雄性,SPF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分为4组,分别是: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和电针预处理组(EA组),20只为一组。所有实验动物适应性喂养1周后,开始正式实验。通过左侧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MIRI大鼠模型,每组大鼠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再增加40只Wistar大鼠(雄性,SPF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分别为电针+GW4064激动剂组(EA+GW组)和电针+z-Guggulsterone抑制剂组(EA+Z组),每组大鼠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实验1: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的形态结构;采用TTC染色测量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梗死质量;采用TUNEL染色计算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进行各组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和c Tn I)的测定;从而探讨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的保护作用。实验2: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NLRP3、ASC、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等焦亡相关指标的表达,初步探讨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心肌细胞焦亡通路的调节作用实验3: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Beclin1、LC3I、LC3Ⅱ蛋白表达以及LC3Ⅱ/LC3I比值,研究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心肌细胞自噬通路的调节作用。实验4: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Bcl-2、Bax蛋白表达,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Caspases-9m RNA、Caspases-3m RNA表达,研究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通路的调节作用。实验5:采用TUNEL染色法计算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相关指标FXRm RNA、SHPm 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指标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焦亡相关指标Gasdermin D、IL-1β、IL-18蛋白表达以及自噬相关指标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探讨电针预处理对MIRI模型大鼠FXR/SHP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FXR/SHP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焦亡、自噬的影响及三者间的联系。结果 实验1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形态学影响(1)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与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结果如下:N组和S组大鼠心肌纤维走向整齐,横纹清晰可见,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无炎性浸润,细胞核位置正常,无空泡样变性;M组心肌纤维走形紊乱、可见心肌纤维断裂现象,心肌细胞结构不完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可见空泡样变性;EA组大鼠心肌组织大体形态正常,破坏减轻,心肌纤维排列稍显杂乱,少许纤维断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细胞水肿坏死。表明电针预处理能有效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N组和S组大鼠心肌纤维走向整齐,横纹清晰可见,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无炎性浸润,细胞核位置正常,无空泡样变性;M组心肌纤维走形紊乱、可见心肌纤维断裂现象,心肌细胞结构不完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可见空泡样变性;EA组大鼠心肌组织大体形态正常,破坏减轻,心肌纤维排列稍显杂乱,少许纤维断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细胞水肿坏死。表明电针预处理能有效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2)心肌梗死面积:与N组相比较,S组梗死面积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相比较,M组的梗死面积显着增加(P<0.01);与M组相比较,EA组的梗死面积显着减小(P<0.01)。(3)心肌梗死质量;与N组相比较,S组梗死质量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相比较,M组的梗死质量显着增加(P<0.01);与M组相比较,EA组的梗死质量显着减小(P<0.01)。(4)心肌细胞凋亡指数:N组和S组心肌组织中,可见极少量凋亡细胞核,M组中存在大量凋亡细胞,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成碎片状,EA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核。与N组和S组比较,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P<0.01),与M组比较,EA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5)血清LDH、CK、c Tn I含量:与N组相比较,S组血清LDH、CK、c Tn I含量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组比较,M组、EA组血清LDH、CK、c Tn I含量均上调(均P<0.01),EA组血清LDH、CK、c Tn I含量均低于M组(均P<0.01)。实验2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焦亡通路的调控作用(1)心肌组织NLRP3、ASC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相比较,M组、EA组的NLRP3、ASC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NLRP3、ASC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均P<0.05)。(2)心肌组织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相比较,M组、EA组的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均P<0.05)。实验3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自噬通路的调控作用(1)心肌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组相比,EA组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2)心肌组织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组相比,EA组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4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1)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2)心肌组织Caspases-9m RNA、Caspases-3m RNA及Bax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和EA组Caspase-9m RNA、Caspases-3m RNA及Bax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的Caspase-9m RNA、Caspases-3m RNA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均P<0.05)。实验5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FXR/SHP信号通路的影响(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EA+GW组、EA+Z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EA组、EA+GW组、EA+Z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EA+Z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EA+GW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2)心肌组织FXRm RNA、SHPm RNA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及EA+GW组大鼠心肌细胞FXRm RNA、SHP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EA+GW组、EA+Z组的FXRm RNA、SHPm RNA表达均有显着性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EA+Z组FXR、SHP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EA+GW组FXR、SHP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3)心肌组织Bcl-2、Bax、Caspases-3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EA+GM组及EA+Z组大鼠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EA+GW组及EA+Z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EA+Z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EA+GW组Bax、Caspases-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均P<0.05)。(4)心肌组织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EA+GW组及EA+Z组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组相比,EA组、EA+GW组及EA+Z组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EA+Z组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均显着降低(均P<0.05),EA+GW组均显着升高(均P<0.05)。(5)心肌组织Gasdermin D、IL-1β、IL-18蛋白表达情况:与N组、S组比较,M组、EA组、EA+GW组及EA+Z组大鼠心肌细胞Gasdermin D、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EA组、EA+GW组及EA+Z组的Gasdermin D、IL-1β、IL-18蛋白表达均有显着性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EA+Z组Gasdermin D、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均P<0.05),EA+GW组均显着升高(均P<0.05)。结论 1.电针预处理能使MIRI模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程度明显下降,降低凋亡指数,病理形态学检测提示电针可显着改善受损心肌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2.电针预处理能下调MIRI模型大鼠血清中LDH、CK及c Tn I的含量,保护大鼠心肌组织。3.电针预处理能抑制MIRI模型大鼠NLRP3、ASC、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表达,通过抑制细胞焦亡,保护心肌组织。4.电针预处理能抑制MIRI模型大鼠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过度升高,通过抑制细胞过度自噬,保护心肌组织。5.电针预处理能下调MIRI模型大鼠Bax蛋白表达、Caspases-9m RNA、Caspases-3m RNA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组织。6.电针预处理能通过抑制FXR/SHP凋亡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凋亡,能起到抑制细胞焦亡和抑制细胞过度自噬的作用,从该角度探讨三者间的联系,进一步说明电针预处理对MIRI的保护机制可能是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效应。

向磊[9](2021)在《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与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一、研究背景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类肿瘤的前列,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结肠癌临床治疗常采用的方式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疗法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术切除主要适用于早期局限转移的肿瘤患者,如Ⅰ期结肠癌,Ⅱ、Ⅲ期结肠癌则采用手术与化疗结合治疗,而进展性晚期结肠癌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可见在各阶段结肠癌的治疗中,化学药物治疗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结肠癌的主体治疗方式。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奥沙利铂(Oxaliplatin)和伊立替康(Irinotecan)是临床治疗结肠癌常用化疗药,其中5-FU作为结肠癌的基础药物,在过去40多年中一直是重要的化疗主体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尿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属于不典型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除了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外,对处于细胞周期其它时相的细胞亦有作用。该药的疗效显着,抗癌谱较广。然而,5-FU会对患者产生的较强毒副作用以及难以逆转的耐药性。鉴于5-FU等结肠癌化疗药物都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很有必要研发疗效好、毒副作用低的抗癌新药或能够对传统化疗药物起到减毒增效作用的药物。因此,在我国传统中草药中分离筛选无毒或低毒的天然抗肿瘤有效成分具有重要意义。姜黄素(curcumin,CUR)是中药姜黄(Curcuma longa L.)根茎中提取出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现代研究发现姜黄素具有抗感染、抗炎症、抗氧化、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已有的研究发现,CUR对体外培养的包括结肠癌在内的多种常见肿瘤细胞都有着显着的抑制作用,然而,关于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诱导凋亡作用和迁移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揭示,有待于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全面研究CUR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的抑制效应和凋亡诱导效应及其分子机理。了解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和SW6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CUR对HCT-116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比较CUR与常用化疗药5-FU在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转移和诱导该细胞凋亡的作用效果;揭示CUR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转移和诱导该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为CUR应用于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三、实验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株、人结肠癌SW620细胞株至对数生长期,使用不同剂量的CUR和5-FU体外作用细胞后,再分别通过下列实验方法检测CUR和5-FU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和结肠癌SW620细胞生长、凋亡与转移调控的相关实验指标。1.运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实验检测CUR和5-FU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和SW62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探索CUR对这两种结肠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以此结果为依据,拟定后续实验分组所用浓度;2.运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和SW620细胞作用不同时间的增殖抑制效应,并统计计算CUR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3.运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并统计实验结果,计算CUR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活力抑制率;4.运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5.运用AO/EB双染法观察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并统计观察结果,计算结肠癌细胞的凋亡率;6.运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SW620细胞凋亡的诱导效应,并计算结肠癌细胞的凋亡率;7.运用RT-qPCR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Fas、FADD、caspase-8、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并计算其相对表达水平;8.运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NF-κB、Fas、FADD、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计算其相对表达水平;9.运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并计算CUR对结肠癌细胞的迁移的抑制率;10.运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计算CUR对结肠癌细胞侵袭的抑制率;11.构建人工转移模型,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在小鼠肺中转移的抑制效应,并计算其转移抑制率;12.运用明胶酶谱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MMP-9表达的影响,并计算其相对表达水平;13.运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细胞E-cadherin、Claudin-3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计算其相对表达水平。四、结果1.CCK-8实验所得IC50检测结果表明,CUR体外作用结肠癌HCT-116细胞24 h的IC50为22μM,CUR体外作用结肠癌SW620细胞24 h的IC50为49μM。2.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ontrol)相比,不同浓度CUR和5-FU体外作用于结肠癌HCT-116细胞、SW620细胞24 h、36 h和48 h后,其生长和增殖能力被CUR显着抑制(*P<0.05),且姜黄素对细胞生长与增殖抑制率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呈现剂量与时间依赖效应。此外,CUR高剂量组的增殖抑制率与5-FU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3.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R和5-FU体外作用HCT-116细胞24 h后,与Control组相比,能显着抑制该细胞的生长分裂活性(*P<0.05),且其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此外,CUR高剂量组的克隆形成抑制率与5-FU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4.基于PI单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CUR能使HCT-116细胞显着地阻滞在细胞周期的S期(P>0.05)。5.凋亡形态学显微观察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R体外作用于HCT-116细胞24 h后,与Control组相比,呈现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形态的细胞比例增多,凋亡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其凋亡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同时,高剂量CUR组细胞的凋亡率与5-FU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6.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CUR体外作用于HCT-116和SW620细胞24 h和48 h后,与Control组对比,各实验组中发生凋亡细胞的比例显着增加,凋亡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此外,高剂量CUR组细胞的凋亡率与5-FU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7.细胞划痕实验的结果显示,CUR体外作用于HCT-116细胞后,与Control组相比,各剂量CUR组能显着抑制划痕愈合,其愈合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其愈合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此外,CUR高剂量组的愈合率与5-FU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8.Transwell实验的结果显示,CUR体外作用于HCT-116细胞后,与Control组相比,各剂量组CUR均能显着抑制肿瘤细胞穿越小室,其穿越抑制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穿越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高剂量CUR组的抑制率与5-FU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9.人工转移模型实验的结果提示,CUR作用于HCT-116细胞后,与Control组相比,能显着抑制HCT-116细胞转移至小鼠肺中(*P<0.05)。10.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结果表明,CUR体外作用于HCT-116细胞后,与Control组相比,各实验组中HCT-116细胞MMP-9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并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11.RT-qPCR实验结果表明,CUR体外作用于HCT-116细胞24 h后,与Control组相比,显着增强了该细胞Fas、FADD、caspase-8、caspase-3等基因的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12.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剂量CUR体外作用于HCT-116细胞24 h后,与Control组相比,显着升高了Fas、FADD、caspase-8、caspase-3、E-cadherin等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抑制了NF-κB、Claudin-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五、结论1.姜黄素能显着抑制体外培养的结肠癌HCT-116和SW620细胞生长与增殖能力,呈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的特点,且姜黄素对于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能够达到5-FU作用的水平;2.姜黄素可将结肠癌HCT-116细胞阻滞在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从而抑制该细胞的分裂增殖。3.姜黄素显着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和SW620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剂量依赖效应,且其诱导凋亡能力可达到5-FU作用的水平;4.姜黄素显着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在体内和体外的转移能力,并呈现剂量依赖效应,且CUR的转移抑制能力可达到5-FU的作用水平;5.姜黄素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潜在分子调控机制可能与激活Fas死亡受体通路信号有关;姜黄素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转移的潜在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EMT的发生有关;其共同的上游靶点可能受NF-κB的调控。

尤佳[10](2021)在《基于Fas-Fasl细胞凋亡通路研究健脾清化汤对Hp相关性胃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Fas/Fasl细胞凋亡通路,研究健脾清化汤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可能通路,通过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相关指标Fas、Fasl、Caspase-3及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及胃细胞凋亡情况,阐明Hp相关性胃炎发病的可能机制,研究为健脾清化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研发治疗耐药Hp胃炎的现代中药提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过程: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健脾清化汤低剂量组、健脾清化汤中剂量组、健脾清化汤低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各组大鼠均自有饮用吲哚美辛·NaHCO3混合液,对大鼠进行灌胃预处理,后继续禁食不禁水6小时,之后每只动物口服接种Hp菌液(109CFU/ml)0.5ml,共7次,后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测方法检测DOB值变化,建立Hp相关性胃炎模型,造模成功后予不同浓度健脾清化汤灌胃治疗1月,治疗结束后取材。2.检测指标:光镜下HE染色观察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粘膜上皮细胞Fas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RT-PCR检测,检测Fas、caspase-8及caspase-3基因转录水平。结果:1.各浓度梯度中药组大鼠一般情况得到改善。2.造模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及各中药组大鼠DOB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OB水平,DOB>4.0,提示造模成功。经治疗前后对比,模型组DOB值与各中药组DOB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模型组大鼠损伤程度较正常对照组尤为明显,模型组完整胃粘膜上皮细胞数量较正常组减少;中、高剂量中药组大鼠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改善,中、高剂量中药组完整细胞数量高于模型组。4.免疫组化:Fas免疫组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胃黏膜Fas少量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质;模型组Fas蛋白表达较强烈,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及细胞核,表现为深棕色,表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单位面积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为各组最高;各浓度梯度中药组AOD值较模型组降低。Caspase-3免疫组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胃黏膜Caspase-3少量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质;模型组Caspase-3表达较强烈,表现为深棕色,散在分布于细胞质及细胞核,表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OD值为各组最高;各浓度梯度中药组AOD值较模型组降低。5.RT-PCR结果:Fas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大鼠胃粘膜Fas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各浓度梯度中药组大鼠胃黏膜Fas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均较模型组降低,其中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更为明显。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大鼠胃粘膜Caspase-8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各浓度梯度中药组大鼠胃黏膜Caspase-8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均较模型组降低,其中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更为明显。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大鼠胃粘膜Caspase-3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各浓度梯度中药组大鼠胃黏膜Caspase-3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较模型组下降,其中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健脾清化汤可以改善SD大鼠一般情况,同时可一定程度治疗Hp感染。健脾清化汤可能通过减少Fas/Fasl通路中的Fas、Caspase-8、Caspase-3基因表达量,减少细胞过度凋亡,使之恢复正常,从而改善Hp相关性胃炎。

二、CASPASE与细胞凋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SPASE与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2)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工艺优化及对HGC-2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天然抗肿瘤药物研究现状
    1.2 刺五加研究进展
        1.2.1 药用植物刺五加的资源现状
        1.2.2 刺五加有效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2.3 刺五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4 刺五加的临床应用
        1.2.5 刺五加质量控制的成分研究现状
        1.2.6 刺五加中有效成分提取与纯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及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1.3.1 复方中药配伍研究
        1.3.2 中药及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研究
        1.3.3 预测中药及复方新的适应症
        1.3.4 阐释中药及复方的作用机制
    1.4 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概述
    1.5 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研究现状
        1.5.1 胱天蛋白酶途径
        1.5.2 线粒体途径
        1.5.3 死亡受体途径
        1.5.4 内质网途径
    1.6 课题来源及意义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论文研究内容
        1.7.1 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1.7.2 紫丁香苷对肿瘤细胞活性影响
        1.7.3 网络药理学预测紫丁香苷抗肿瘤作用机制
        1.7.4 紫丁香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2 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试验药品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紫丁香苷提取工艺优化
        2.3.2 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
        2.3.3 紫丁香苷MS结构鉴定
        2.3.4 紫丁香苷纯度检测
    2.4 实验结果
        2.4.1 紫丁香苷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2.4.2 紫丁香苷提取分离
        2.4.3 紫丁香苷结构鉴定
        2.4.4 紫丁香苷纯度
    2.5 本章小结
3 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活性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1 实验细胞株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药品及试剂
        3.2.4 试剂配置
        3.2.5 细胞传代培养
    3.3 实验方法
        3.3.1 MTT法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增殖抑制作用
        3.3.2 HE染色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活性的影响
        3.3.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3.4 实验结果
        3.4.1 MTT法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增殖抑制作用
        3.4.2 HE染色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活性的影响
        3.4.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网络药理学预测紫丁香苷抗肿瘤作用机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预测紫丁香苷作用靶点
        4.2.2 预测胃癌相关靶点蛋白
        4.2.3 构建“紫丁香苷-抗胃癌作用靶点”网络
        4.2.4 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PPI)
        4.2.5 生物过程与通路分析
    4.3 预测结果
        4.3.1 紫丁香苷与胃癌疾病相关靶点搜集
        4.3.2 “紫丁香苷-抗胃癌作用靶点”网络构建
        4.3.3 PPI网络分析
        4.3.4 GO功能富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及试剂
        5.2.1 实验细胞株
        5.2.2 实验药品及试剂
        5.2.3 试剂配制
        5.2.4 细胞传代培养
    5.3 实验内容及方法
        5.3.1 PI单染法检测紫丁香苷诱导HGC-27凋亡
        5.3.2 免疫组化法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影响
        5.3.3 PI单染色法检测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5.3.4 统计学处理
    5.4 实验结果
        5.4.1 紫丁香苷诱导HGC-27凋亡
        5.4.2 紫丁香苷对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5.4.3 紫丁香苷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5.4.4 紫丁香苷对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川芎嗪对结肠癌细胞的抑瘤效应及改变线粒体活性氧代谢介导凋亡通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中医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1. 引言
        2. 病症名称的历史沿革
        3. 结直肠癌病因病机
        4. 结直肠癌中医证候研究现状
        5. 结直肠癌中医药治疗
        6. 单味中药及其主要成分治疗结直肠癌的实验研究
        7.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川芎研究概述
        1. 引言
        2. 川芎的历史沿革
        3. 川芎的功效与应用
        4. 川芎主要有效成分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外科应用
        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川芎嗪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抗癌机制研究进展
        1. 引言
        2.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3.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
        4. 诱导肿瘤细胞活性氧的生成
        5. 抑制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
        6. 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
        7. 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
        8. 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活性氧信号通路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2. ROS的来源与调节
        2.1 ROS的来源
        2.2 ROS的调节
        3. ROS相关信号通路
        3.1 ROS促进细胞增殖
        3.2 DNA损伤和遗传不稳定
        3.3 适应性
        3.4 细胞死亡
        3.5 自噬
        3.6 抗药性
        4. ROS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4.1 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4.2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川芎嗪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试剂配制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形态学实验
        2.3 结晶紫染色测定细胞活性
        2.4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
        2.5 细胞周期检测
        2.6 Annexin V/PI凋亡检测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TMP显着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3.2 TMP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3.3 TMP通过抑制结肠癌细胞周期S期合成抑制细胞增殖
        3.4 TMP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凋亡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活性氧对川芎嗪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试剂配制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DCFH-DA探针细胞内ROS检测
        2.2 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TMP通过促进细胞内ROS产生来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凋亡
        3.2 使用DCFH-DA探针检测结肠癌细胞内ROS的变化情况
        3.3 TMP通过ROS介导结肠癌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凋亡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川芎嗪在裸鼠移植肿瘤中诱导凋亡作用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裸鼠移植肿瘤模型
        2.2 丙二醛(MDA)检测
        2.3 Caspase 3和Caspase 9蛋白活性检测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TMP在裸鼠移植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增殖的效果
        3.2 TMP增加裸鼠移植肿瘤内ROS积累并诱导凋亡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总结与展望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4)毛兰素及其转铁蛋白脂质体抗肝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索引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毛兰素研究概况
        1.1.1 毛兰素来源
        1.1.2 毛兰素药理活性
        1.1.2.1 毛兰素与炎症
        1.1.2.2 毛兰素与银屑病
        1.1.2.3 毛兰素与糖尿病
        1.1.2.4 毛兰素抗肿瘤活性
    1.2 肝癌的研究现状
    1.3 抗肿瘤作用机制
        1.3.1 细胞周期
        1.3.2 细胞凋亡
        1.3.3 免疫治疗与肿瘤
    1.4 药物传递系统与抗肿瘤
        1.4.1 聚合物胶束
        1.4.2 纳米粒
        1.4.3 脂质体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毛兰素抗肝癌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2 主要试剂
        2.2.3 溶液配制
        2.2.4 试剂盒
        2.2.5 抗体
        2.2.6 细胞株
        2.2.7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毛兰素抗肝癌活性体外评价
        2.3.3 毛兰素抗肝癌活性体内评价—裸鼠异位瘤模型
        2.3.4 毛兰素抗肝癌活性体内评价—BALB/c小鼠异位瘤模型
        2.3.5 统计方法学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毛兰素抗肝癌活性体外评价结果
        2.4.2 毛兰素抗肝癌活性体内评价结果—裸鼠异位瘤模型
        2.4.3 毛兰素抗肝癌活性体内评价结果—BALB/c小鼠异位瘤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制备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毛兰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3.2 脂质体制备
        3.3.3 脂质体理化性质的表征
        3.3.4 粒径稳定性考察
        3.3.5 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3.4 实验结果
        3.4.1 毛兰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4.2 脂质体理化性质表征
        3.4.3 稳定性实验结果
        3.4.4 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毛兰素转铁蛋白脂质体体内抗肝癌活性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2 主要试剂
        4.2.3 试剂盒
        4.2.4 抗体
        4.2.5 溶液配制
        4.2.6 细胞株
        4.2.7 实验动物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Tf-LP-Erianin与 LP-Erianin制备
        4.3.3 裸鼠异位瘤模型建立及治疗方案
        4.3.4 组织分布
        4.3.5 凋亡相关蛋白检测
        4.3.6 BALB/c小鼠异位瘤模型的建立
        4.3.7 免疫相关因子的检测
        4.3.8 氧化应激相关蛋白检测
        4.3.9 组织病理学分析
        4.3.10 统计方法学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裸鼠异位瘤模型中Tf-LP-Erianin的抗肝癌活性评价
        4.4.2 BALB/c小鼠异位瘤模型中Tf-LP-Erianin的抗肝癌活性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Caspase8促进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介导的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概况
        1.1.1 猪流行性腹泻简介
        1.1.2 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
        1.1.3 猪流行性腹泻结构
        1.1.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培养
        1.1.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鉴定
    1.2 细胞凋亡
        1.2.1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
        1.2.2 细胞凋亡的机制
        1.2.3 细胞凋亡的途径
    1.3 Z-DNA结合蛋白1
    1.4 可编码去泛素化酶
    1.5 天然免疫
        1.5.1 NF-κB通路综述
        1.5.2 RIG-Ⅰ样受体通路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PEDV感染IPEC-DQ细胞引起细胞凋亡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株、病毒
        2.1.2 实验耗材
        2.1.3 实验抗体与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1.5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Vero细胞的培养及传代
        2.2.2 IPEC-DQ细胞的培养及传代
        2.2.3 PEDV-HLJBY的传代
        2.2.4 样品的制备
        2.2.5 Western Blot
        2.2.6 病毒TCID50的测定
        2.2.7 细胞流式
        2.2.8 数据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PEDV诱导IPEC-DQ细胞的细胞形态学变化与细胞流式结果
        2.3.2 PEDV感染细胞激活ZBP-1并引发凋亡相关蛋白的切割
    2.4 讨论
第三章 PEDV感染IPEC-DQ细胞激活NF-κB通路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胞株、病毒
        3.1.2 实验耗材
        3.1.3 实验抗体与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1.5 试剂配制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PEDV感染IPEC-DQ细胞导致CYLD失活
        3.3.2 PEDV感染IPEC-DQ细胞激活RIG-I样受体通路
        3.3.3 PEDV感染IPEC-DQ细胞激活NF-κB通路
    3.4 讨论
第四章 Caspase-8失活对PEDV诱导的天然免疫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细胞株、病毒
        4.1.2 实验耗材
        4.1.3 实验抗体与试剂
        4.1.4 实验仪器
        4.1.5 试剂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提取质粒
        4.2.2 细胞活力测试
        4.2.3 免疫荧光
        4.2.4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4.3 实验结果
        4.3.1 Caspase-8失活减轻PEDV诱发的细胞凋亡
        4.3.2 Caspase-8失活抑制ZBP-1的切割
        4.3.3 Caspase-8失活阻断IRF3通路的激活
        4.3.4 Caspase-8失活影响NF-κB的表达,抑制IFN的产生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在BCG感染小鼠及巨噬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病
        1.1.1 结核病
        1.1.2 结核分枝杆菌
    1.2 巨噬细胞与Mtb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2.1 巨噬细胞在Mtb感染中的作用
        1.2.2 巨噬细胞的异质性与Mtb感染
        1.2.3 巨噬细胞凋亡在Mtb感染中的作用
        1.2.4 巨噬细胞自噬在Mtb感染中的作用
        1.2.5 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在Mtb感染中的作用
    1.3 胆固醇代谢在Mtb感染中的作用
        1.3.1 宿主代谢与免疫细胞功能
        1.3.2 Mtb感染与宿主代谢
        1.3.3 Mtb感染与脂代谢
        1.3.4 胆固醇代谢在Mtb感染中的作用
    1.4 ACAT1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5 科学问题和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BCG感染牛肺泡巨噬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细胞与菌株来源
        2.2.2 试剂耗材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2.4 PCR引物
    2.3 实验方法
        2.3.1 PBAMs的分离培养
        2.3.2 RAW264.7细胞培养
        2.3.3 BCG培养
        2.3.4 BCG感染巨噬细胞
        2.3.5 荧光定量PCR
        2.3.6 RNA-Seq分析
        2.3.7 Western blot检测
        2.3.8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PBAMs分离培养结果
        2.4.2 RNA-Seq分析部分结果
        2.4.3 qRT-PCR结果
        2.4.4 Westen blot检测结果
        2.4.5 细胞内游离胆固醇检测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ACAT1对BCG诱导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细胞与菌株来源
        3.2.2 试剂耗材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复苏、传代、冻存和计数
        3.3.2 BCG培养
        3.3.3 BCG感染巨噬细胞
        3.3.4 细胞凋亡率的检测
        3.3.5 总活性氧水平的检测
        3.3.6 钙离子水平的检测
        3.3.7 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小鼠模型的建立
        3.3.8 过表达ACAT1与BCG共处理小鼠模型的建立
        3.3.9 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小体
        3.3.10 数据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BCG感染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凋亡率检测
        3.4.2 BCG感染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3.4.3 过表达/干扰ACAT1的RAW264.7细胞株功能验证
        3.4.4 过表达ACAT1对BCG感染巨噬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3.4.5 干扰ACAT1对BCG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3.4.6 抑制ACAT1对BCG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3.4.7 各处理组小鼠肺组织ACAT1的表达
        3.4.8 过表达ACAT1对BCG感染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3.4.9 抑制ACAT1对BCG感染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3.5 讨论
第四章 ACAT1对BCG感染后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细胞与菌株来源
        4.2.2 试剂耗材
        4.2.3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BCG培养
        4.3.3 BCG感染巨噬细胞
        4.3.4 炎性因子的ELISA检测
        4.3.5 Westen blot检测
        4.3.6 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小鼠模型的建立
        4.3.7 过表达ACAT1与BCG共处理小鼠模型的建立
        4.3.8 小鼠肺部组织病理学观察
        4.3.9 小鼠肺组织炎性因子抗体芯片检测
        4.3.10 蛋白质组学分析
        4.3.11 数据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BCG感染巨噬细胞不同时间TLR2、TLR4蛋白的表达
        4.4.2 BCG感染巨噬细胞不同时间促炎因子的释放
        4.4.3 BCG感染过表达/干扰ACAT1的巨噬细胞后促炎因子的释放
        4.4.4 BCG感染过表达/干扰ACAT1的巨噬细胞后TLR信号相关蛋白的表达
        4.4.5 抑制ACAT1对BCG感染小鼠肺组织炎性反应的调控
        4.4.6 过表达ACAT1对BCG感染小鼠肺组织炎性反应的调控
    4.5 讨论
第五章 ACAT1对BCG诱导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细胞与菌株来源
        5.2.2 试剂耗材
        5.2.3 主要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细胞培养
        5.3.2 BCG培养
        5.3.3 BCG感染巨噬细胞
        5.3.4 自噬流的检测
        5.3.5 自噬溶酶体的电镜检测
        5.3.6 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小鼠模型的建立
        5.3.7 过表达ACAT1与BCG共处理小鼠模型的建立
        5.3.8 Western blot检测
        5.3.9 细菌载量检测
        5.3.10 数据统计分析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的巨噬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5.4.2 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的巨噬细胞自噬流的检测
        5.4.3 抑制ACAT1与BCG共处理的巨噬细胞自噬溶酶体的电镜检测
        5.4.4 ACAT1对BCG感染小鼠肺组织自噬的调控
    5.5 讨论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个人简介

(7)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冠状病毒概述
        1.1.1 冠状病毒的分类
        1.1.2 冠状病毒基因组结构
        1.1.3 猪冠状病毒
    1.2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研究进展
        1.2.1 SADS-CoV的分类地位
        1.2.2 SADS-CoV的流行病学及传播途径
        1.2.3 SADS-CoV的病毒粒子及基因组结构
        1.2.4 SADS-CoV的细胞培养及传代
        1.2.5 SADS-CoV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2.6 SADS-CoV的诊断方法
    1.3 细胞凋亡
        1.3.1 概述
        1.3.2 细胞凋亡的过程
        1.3.3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3.4 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
        1.3.5 细胞凋亡的发生途径
    1.4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凋亡
    2.1 材料与试剂
        2.1.1 病毒、细胞和抗体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试验动物
    2.2 试验方法
        2.2.1 超微结构观察
        2.2.2 SADS-CoV感染Vero E6细胞的病变观察
        2.2.3 DNA Ladder检测
        2.2.4 TUNEL细胞凋亡检测
        2.2.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2.2.6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
        2.2.7 间接免疫荧光
        2.2.8 药物配制及细胞处理
        2.2.9 激光共聚焦观察
        2.2.10 细胞线粒体分离
        2.2.11 CCK-8试验检测药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2.2.12 SADS-CoV TCID_(50)测定
        2.2.13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SADS-CoV感染诱导Vero E6和IPI-2I细胞凋亡
        2.3.2 SADS-CoV感染激活Caspase相关蛋白并裂解PARP
        2.3.3 抑制SADS-CoV诱导的凋亡后病毒复制减弱
        2.3.4 SADS-CoV感染同时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径
        2.3.5 SADS-CoV感染诱导凋亡是经过Fas/FasL依赖性途径
        2.3.6 SADS-CoV感染促进Bax和Cyt c转位
        2.3.7 SADS-CoV感染Vero E6细胞后AIF不发生重新定位
        2.3.8 CsA抑制SADS-CoV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减弱病毒复制
    2.4 讨论
第三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FXR/SHP通路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凋亡指数和形态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FXR/SHP通路的调控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图二
附录三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情况
致谢

(9)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与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生长与增殖的抑制作用
    引言
    1.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原理
    3.实验方法
        3.1 药物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3.2 细胞培养
        3.3 实验分组
        3.4 CCK-8 实验测定CUR作用结肠癌HCT-116 细胞的IC50
        3.5 CCK-8 实验测定CUR作用结肠癌SW620 细胞的IC50
        3.6 CCK-8 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 细胞和SW620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
        3.7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 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
        3.8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4.实验结果
        4.1 CUR和5-FU对 HCT-116 细胞抑制作用的IC50
        4.2 CUR和5-FU对 SW620 细胞抑制作用的IC50
        4.3 CCK-8 实验检测 CUR 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
        4.4 CCK-8 实验检测 CUR 对结肠癌 SW620 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
        4.5 CUR对结肠癌HCT-116 细胞生长与活力的影响
    5.讨论
第二章 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周期影响
    引言
    1.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原理
    3.实验方法
        3.1 药物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3.2 细胞的培养
        3.3 实验分组
        3.4 实验步骤
        3.5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4.实验结果
    5.讨论
第三章 姜黄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机理的研究
    引言
    1.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原理
    3.实验方法
        3.1 药物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3.2 细胞的培养
        3.3 实验分组
        3.4 AO/EB 荧光双染法观察 CUR 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
        3.5 Annexin V-FITC/PI 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 CUR 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诱导效应
        3.6 RT-qPCR方法检测CUR对结肠癌细胞Fas、FADD、caspase-8、caspase-3 m RNA表达的影响
        3.7 WB方法检测CUR对 HCT-116 细胞NF-κB、Fas、FADD、caspase-8、caspase-3 蛋白表达的影响
        3.8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4.实验结果
        4.1 CUR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
        4.2 CUR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诱导效应
        4.3 CUR对结肠癌细胞 HCT-116 细胞 Fas、FADD、caspase-8、caspase-3等mRNA表达的影响
        4.4 CUR对 HCT-116 细胞NF-κB、Fas、FADD、caspase-8、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5.讨论
第四章 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引言
    1.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及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原理
    3.实验方法
        3.1 药物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3.2 细胞的培养
        3.3 实验分组
        3.4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3.5 Transwell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3.6 人工转移模型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细胞在肺中转移的影响
        3.7 明胶酶谱实验检测CUR对结肠癌HCT-116 细胞MMP-9表达的影响
        3.8 WB方法检测CUR对结肠癌细胞E-cadherin、Claudin-3 蛋白表达的影响
        3.9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4.实验结果
        4.1 CUR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4.2 CUR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4.3 CUR对结肠癌细胞在肺中转移的影响
        4.4 CUR对结肠癌细胞MMP-9 表达的影响
        4.5 CUR对结肠癌细胞E-cadherin、Claudin-3 蛋白表达的影响
    5.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姜黄素抗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学术成果及获得奖励情况
致谢

(10)基于Fas-Fasl细胞凋亡通路研究健脾清化汤对Hp相关性胃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一 Hp相关性胃炎的中西药治疗
    1. 幽门螺杆菌致病研究
        1.1. Hp的动力来源与定植
        1.2. Hp的环境改造
        1.3. Hp的毒素损伤
    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
    3. 中西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
        3.1. 西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
        3.2. 中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细胞凋亡途径研究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1. 线粒体凋亡途径
        1.1. 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中关键蛋白
        1.2. 线粒体细胞凋亡主要通路
        1.3. 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与Hp的关系
    2. 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
        2.1. 内质网应激凋亡主要通路
        2.2. 内质网应激与Hp的关系
    3. 外部死亡受体凋亡途径
        3.1. 外部死亡受体凋亡主要通路
        3.2. 外部死亡受体凋亡通路与Hp的关系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内容及目的
    2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及试剂、仪器
    2. 实验方法
    3. 检测方法
        3.1. 13C尿素呼气试验
        3.2. HE染色
        3.3. 免疫组化
        3.4. RT-PCR检测胃组织中Fas、Caspase-8、Caspase-3基因表达
    4. 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1. 大鼠一般情况
    2. 大鼠13C尿素呼气试验
    3. 大鼠HE染色
    4. 大鼠胃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4.1. Fas结果
        4.2. Caspase-3结果
    5. RT-PCR定量检测胃组织中Fas、Caspase-8、Caspase-3基因表达水平
        5.1. Fas基因表达水平
        5.2. Caspase-8基因表达水平
        5.3. Caspase-3基因表达水平
第三部分 讨论
    1. 健脾清化汤方义及分析
    2.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2.1. 大鼠一般情况分析
        2.2. 大鼠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分析及造模情况
        2.3. 大鼠胃黏膜细胞损伤情况
        2.4. 健脾清化汤对Fas/Fasl细胞凋亡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四部分 结语
    1. 实验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四、CASPASE与细胞凋亡(论文参考文献)

  • [1]Caspase家族与干眼症的研究进展[J]. 吴星镝,徐雯.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1(07)
  • [2]紫丁香苷的提取分离工艺优化及对HGC-2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研究[D]. 何嘉欣.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02)
  • [3]川芎嗪对结肠癌细胞的抑瘤效应及改变线粒体活性氧代谢介导凋亡通路的机制研究[D]. 李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毛兰素及其转铁蛋白脂质体抗肝癌活性研究[D]. 张欣蕊. 吉林大学, 2021(01)
  • [5]Caspase8促进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介导的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D]. 何霖杉. 扬州大学, 2021(02)
  • [6]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在BCG感染小鼠及巨噬细胞中的作用研究[D]. 徐金瑞. 宁夏大学, 2021(02)
  • [7]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D]. 张记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8]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FXR/SHP通路的调控作用[D]. 李晨.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与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向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基于Fas-Fasl细胞凋亡通路研究健脾清化汤对Hp相关性胃炎的影响[D]. 尤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标签:;  ;  ;  ;  

CASPASE 和细胞凋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