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育课程目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身体素质,高中体育,终身锻炼
体育课程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赵正亮[1](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体育学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成为新时期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高中体育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制订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本文简要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及实现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名师在线》期刊2019年33期)
张文艳[2](2019)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核心素养概念及其发展趋势展开分析,通过专家访谈法对普通高等高校体育学科实施核心素养进行调查并运用目标理论深入剖析,提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设置的具体措施,旨在为高校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及策略支持。(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刘锋[3](2019)在《国家认同视域下新疆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近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极少数分裂分子威胁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国家认同教育尤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说明国家认同的重要性。本研究对新疆民族地区中学体育课程目标实施中国家认同的状况进行检视、分析与思考,具体目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拓展体育课程目标研究视域,挖掘体育课程目标的深层次功能,丰富课程目标体系。为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第二、引起体育课程研究者关注民族地区体育课程目标研究,加强对中学体育课程实践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第叁、合理构建体育课程目标中国家认同内容,促进地方体育课程目标的完善。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利用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及中国知网等资源,对国内外关于"体育课程与国家认同"的相关文献分析,明晰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其进行辩证的分析,取其精华,确定本研究的起点,为客观认识两者关系提供参考。2.2专家访谈法在本研究的设计和思路的初步形成过程中,针对研究中可能遇到的体育课程理论、国家认同理论等方面的问题,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就本研究命题与专家进行面对面请教与访谈,听取专家意见与见解,以此不断提高和修正本研究的主体思路。2.3文本分析法对建国以来官方颁布的政策文件、体育课程标准或大纲、教材用书等文本,分析体育课程的发展规律,进而深入研究各个时期体育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与国家认同关系。2.4实地考察法以新疆南部地区的喀什、和田、伊犁为研究重点地区,这里聚集大部分维吾尔族人口,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新疆的面貌。通过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到新疆中学体育课程目标实施的第一线,考察教师、学生对当前体育课程目标与国家认同的认知与了解。研究结果:3.1体育课程目标中国家认同的演变特征以国家认同角度来看,回顾清末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一百多年来我国体育课程目标中国家认同的演变特征,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课程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其国家认同的内容体现的维度随着时代背景变化而变化。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体育课程目标就不断受制于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治需要,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国家认同,也反映出不同时代阶级性。但总体呈现出强化、弱化、淡化等特点。3.2体育课程目标中国家认同的演变形式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国家认同与体育课程目标之间关系呈现互动状态,体现为平衡状态和失衡状态,体育课程目标与国家认同的失衡可以表现在以下叁个方面: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与外延目标的失衡、个人本位与国家认同本位的失衡、下位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失衡。但国家认同与体育课程目标是间接关系,两者应统一于教育目的之下,在培养人的要求上: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小集体与大集体的统一。3.3专家对体育课程目标与国家认同的观点体育课程目标中国家认同的内容存在着淡化现象,相关专家则对这一问题看法集中在目标的主体性与延展性、价值取向时期性等方面。新时期,多元价值观念的侵袭和影响,体育课程目标认识的局限性,传统的健身观、体质论、技术论等价值取向影响着体育课程目标最大功能发挥。3.4新疆中学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国家认同的现实考察在新疆民族地区中学的实施过程中,整体表现在领导、教师、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目标中设置国家认同内容体现出较高的认同度,但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城市中学、汉族学校、北疆伊犁中学表现出较高的认知度和支持率,而对于乡镇牧区学校、民汉合校与民语学校、南疆中学则体现出较低的认识度。研究结论:4.1体育课程整体目标中应体现出国家认同内容在整体目标中提出国家认同应纳入目标体系中,在领域目标中把国家认同部分融入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当中去,并依据我国成熟的国家认同理论细化: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制度认同、伟大祖国认同。4.2体育课程水平目标中国家认同的表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按照水平四和水平五的要求提出具体学习目标为:第一、树立中华体育文化自信。第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第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第四、通过体育学习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4.3体育课程目标中国家认同的落实策略第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中国家认同落实要树立其层次意识。第二、新疆民族区域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中国家认同应与地方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叁、体育教师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应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养成体育文化校园氛围。第四、体育课程实践要充分挖掘和落实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本研究初步建构起了一个研究新疆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中国家认同体系的基本框架。今后,将在此方面进一步进行探索,以期构建起我国民族地区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中国家认同的完善方案,并从这个领域深入研究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促进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李俊峰[4](2019)在《日本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了解并分析日本体育课程目标及其具体内容,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文献法:搜索国内外学术期刊关于课程目标、中日体育课程目标的相关文献以及日本文部省网站公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为主要文本进行分析。(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日本体育课程目标的分析,然后对比我国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去粗取精,提出应该借鉴的经验与做法。研究结果:《学习指导要领》是日本学校教育课程的国家标准,相当于我国之前的教学大纲和现行的课程标准,于1947年颁布。现行《学习指导要领》是自1947年后历经9次修订形成的,于2008年颁布。日本小学的体育课程称为"体育";初中和高中的体育课程称为"保健体育",其内容包括保健和体育两个部分。(1)日本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由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构成,具体目标又分为叁个水平目标,每个水平目标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侧重,相同之处为小学1-6年级都注重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力的增强。除此之外的目标则在逐步提高,1-2年级侧重个性的发展、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运动习惯的养成,运动技能目标为"掌握基本运动动作";3-4年级增加了健康生活知识、生理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运动技能目标为"掌握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5-6年级则增加了心理健康和体育保健的知识,运动技能目标为"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和特点"。(2)初中保健体育课程的目标由总目标、体育课程目标和保健课程目标构成。体育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学段目标,即两个水平目标,初中1-2年级为一个水平,初叁为一个水平。初中3年级在1-2年级"能够进行丰富的运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终身体育的要求,如"能够终身进行丰富的体育运动实践"。其他目标同样体现出了这种渐进式的、环环相扣的目标设置,如初中1-2年级为"通过适当的运动,以增强体力,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到初叁时则为"通过合理的运动,能够按照自身状况进行体力活动的安排以此来增强体力,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初中保健体育目标不分年级,是对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总体要求。(3)高中体育课程目标在小学和初中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通过合理的、有计划的运动实践……能够根据自身的状况合理安排增强体力的活动……"是让高中学生掌握制定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的方法,能够自觉地、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最终实现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目标。高中保健课程目标也不分年级,是对高中各年级学生的总体要求,相较于初中来讲,其要求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1)体育课程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日本体育课程目标最明显的特征是其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小学、初中和高中均有总目标,总目标下设置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又被划分为不同的水平目标,水平目标下又设置了学习目标。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设置中,没有将小学和初中区别开来,小学和初中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均是相同的。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又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视为课程内容,造成了目标和内容的混乱和层次不清。因此,我国应加强中小学生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特征的研究,积极探索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运动能力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2)体育课程目标应易于评价。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具体目标—学习目标"进行层层设置,虽然在学习目标这一层面的设置也不够具体和详细,但相对于我国体育课程标准来讲,对目标达成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国体育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具体目标—内容标准"进行了设置。虽然划分了6个学习水平并分别设置了具体目标,具体目标下设置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也规定了学习目标,但没有规定相应的课程内容,使学习目标显得过于笼统而不易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一刀切的做法有失妥当。因此,各地能否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地区的差异制定出适合自身实际的体育课程标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目前并不多见。(3)体育课程目标应体现课程的体育属性。日本的初中和高中设置了保健体育课程,保健课程与我国的健康课程大致相同,从名称来看,都是"体育+健康(保健)"而组成。虽然日本保健体育课程有其总目标,但在设置具体目标时,保健和体育是分开的,分别有各自的具体目标。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主要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力,培养从事终身体育的能力;保健课程的具体目标主要是培养维护健康的素质和能力。反观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没有进行区分,在具体目标设置中,只有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体育属性,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则不完全是体育属性的反映。单从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来讲,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只是手段之一;健康则是通过体育达到的一个结果,但只是结果之一。那么,把手段与结果并列为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文艳[5](2019)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核心素养概念及其发展趋势展开分析,通过专家访谈法对普通高等高校体育学科实施核心素养进行调查并运用目标理论深入剖析,提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设置的具体措施,旨在为高校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及策略支持。(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康长菊[6](2019)在《基于红色塑魂教育目标构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新模式——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遵义职院校园"彩虹文化"、"红色塑魂"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红色文化精神引领下,构建《体育与健康》课堂新模式,通过深入挖掘贵州、遵义的红色文化并认真学习、落实到课堂。课堂通过例举"强渡乌江战役"的具体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知、理解。首先,让学生在课后收集、学习、了解贵州、遵义的红色文化,课上让学生自我展示他们所了解的红色文化。其次,引入本次课的主题、活动形式、活动规则。再次,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得与失,并让各组代表发言。最后,借本次教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不忘历史、牢记使命,作爱国、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徐守良[7](2019)在《高职体育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落实,我国对于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进行提升,对于我国当前的发展来说,培养体育专业的人才也是强化国家发展实力的关键途径之一。因此,在高职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调整,是教师们主要的教学任务。基于此,本文将以高职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体系构建为基础,对体系构建的原则以及对策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探究,旨在强化教学体系的稳固性,推动体育教育以及国家的共同发展。(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陆春红,陈雷,孙雅薇[8](2019)在《以学生体能训练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体育教师应明确构建课程目标、制定具有科学性与高效性的教学方案是提高学生体能与素质的重要保障。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开展体能训练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本文以学生体能训练为目标,重点分析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存在的问题与构建方法,以期为体育教师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提供有力帮助,在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能素质。(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5期)
赵军涛[9](2019)在《应用型人才目标培养下新闻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型本科体育院校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办学发展定位。新闻学专业由于其实践和理论兼具的特性,被称为应用型专业,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新闻媒体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所以,新闻学专业课程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政策激励、课堂改革、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考核方式等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改革,为新闻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搭建实践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全媒体型的新闻人才,以满足当今新闻媒体飞速发展的需要。(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庆强[10](2019)在《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大球类课程目标构建策略——以校园足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已成为教育的目标,大球类课程作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具体落实核心素养与大球类体育课程目标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当前体育与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笔者以校园足球项目为例,介绍了高中体育大球类课程目标的构建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体育课程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核心素养概念及其发展趋势展开分析,通过专家访谈法对普通高等高校体育学科实施核心素养进行调查并运用目标理论深入剖析,提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设置的具体措施,旨在为高校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及策略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育课程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1].赵正亮.新时代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方法探究[J].名师在线.2019
[2].张文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设置[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3].刘锋.国家认同视域下新疆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构建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李俊峰.日本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张文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设置[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6].康长菊.基于红色塑魂教育目标构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新模式——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7].徐守良.高职体育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8].陆春红,陈雷,孙雅薇.以学生体能训练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9].赵军涛.应用型人才目标培养下新闻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9
[10].张庆强.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大球类课程目标构建策略——以校园足球为例[J].现代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