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激光诱导损伤阈值论文_田东斌,祖小涛,袁晓东,徐世珍,郭袁俊

抗激光诱导损伤阈值论文_田东斌,祖小涛,袁晓东,徐世珍,郭袁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激光诱导损伤阈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阈值,损伤,激光,不确定,缺陷,集合体,机理。

抗激光诱导损伤阈值论文文献综述

田东斌,祖小涛,袁晓东,徐世珍,郭袁俊[1](2007)在《熔石英亚表面划痕激光诱导损伤阈值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测酸蚀后熔石英亚表面划痕,并根据形貌特征将其分为Boussinesq-point-force crack(BPFC)、Hertzian-conical scratch(HCS)和Plastic indent(PI)叁类,测试了各类划痕的损伤阈值,讨论了激光损伤机制。结果表明锐度较大的BPFC损伤阈值不超过2.0 J/cm2;深度小于1μm的HCS阈值可达2.6 J/cm2;形变较大的PI阈值至2.8 J/cm2,形变较小的PI的激光损伤阈值与无缺陷材料相当。BPFC和深度超过1μm的HCS是导致熔石英损伤阈值低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7年09期)

张问辉[2](2005)在《高功率激光诱导光学元件损伤场效应及阈值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可靠运转的前提下,用于ICF研究的高功率激光系统(如美国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点火装置NIF或者法国的LMJ等)的功率很高,从某种意义上说,系统元件的抗激光辐照能力的大小决定了系统的功率水平和运行性能。了解系统中元件的损伤机理,掌握所用材料的激光诱导损伤阈值(laser-induceddamage-threshold,简写为LIDT)对于强激光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影响激光损伤的因素众多,所涉及到的面也是极其丰富的,高功率激光诱导损伤至今仍然是一个讨论很热烈的问题。本文围绕激光损伤的叁个核心问题—激光诱导光学元件损伤机理、LIDT测试和提高LIDT的激光预处理工艺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阐述了ICF的发展对高功率激光损伤研究的需求。回顾了激光诱导损伤机理研究的历史,对激光损伤测量方法研究现状和损伤研究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了激光与光学元件相互作用时的温度场,利用脉冲的周期性以及重复周期比脉宽大许多个数量级的特点,建立了激光系统稳定运行时,周期重复的短脉冲在用作窗口等的平板光学元件上造成的温度分布的物理模型。对热传输、元件的应力场计算、冲击波的形成以及电场分布跟元件损伤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叁、以光学中心根据ISO11254建立起来的损伤测试平台介绍了LIDT测量全部过程。对常用于损伤判断的光斑变形法、散射检测法等方法及其原理进(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5-01)

张问辉,胡建平,陈建国,段利华,马平[3](2005)在《高功率激光诱导光学元件损伤阈值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诱导损伤阈值作为一实验参量,对其结果作不确定度分析有利于激光工作者在某个精度范围内获知该参量的信息。从激光损伤和损伤阈值定义出发,分析了基于ISO11254的损伤几率测试法测试激光诱导损伤阈值的不确定度来源,包括激光能量测量、激光光斑有效面积测量、各能量密度处损伤几率的计算以及对损伤几率点进行直线拟合这4个方面。并利用统计学原理和线性拟合等理论对这4个方面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及最终测试结果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进行了计算。以1 064nm高反薄膜样品为例,分析表明:损伤几率点的计算和几率图中损伤几率的直线拟合是损伤阈值测试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当样品的损伤阈值为7 79J/cm2 时,这两种因素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可分别在4%和18%左右,损伤阈值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达18. 72%。(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5年04期)

邱服民,朱自强,李丹,胡敏,付雄鹰[4](1997)在《脉冲激光诱导薄膜损伤阈值的二种定义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脉冲激光诱导薄膜损伤的缺陷统计模型,讨论了损伤阈值的二种定义方法,结果表明新的定义方法比传统定义方法优越(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06期)

抗激光诱导损伤阈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可靠运转的前提下,用于ICF研究的高功率激光系统(如美国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点火装置NIF或者法国的LMJ等)的功率很高,从某种意义上说,系统元件的抗激光辐照能力的大小决定了系统的功率水平和运行性能。了解系统中元件的损伤机理,掌握所用材料的激光诱导损伤阈值(laser-induceddamage-threshold,简写为LIDT)对于强激光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影响激光损伤的因素众多,所涉及到的面也是极其丰富的,高功率激光诱导损伤至今仍然是一个讨论很热烈的问题。本文围绕激光损伤的叁个核心问题—激光诱导光学元件损伤机理、LIDT测试和提高LIDT的激光预处理工艺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阐述了ICF的发展对高功率激光损伤研究的需求。回顾了激光诱导损伤机理研究的历史,对激光损伤测量方法研究现状和损伤研究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了激光与光学元件相互作用时的温度场,利用脉冲的周期性以及重复周期比脉宽大许多个数量级的特点,建立了激光系统稳定运行时,周期重复的短脉冲在用作窗口等的平板光学元件上造成的温度分布的物理模型。对热传输、元件的应力场计算、冲击波的形成以及电场分布跟元件损伤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叁、以光学中心根据ISO11254建立起来的损伤测试平台介绍了LIDT测量全部过程。对常用于损伤判断的光斑变形法、散射检测法等方法及其原理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激光诱导损伤阈值论文参考文献

[1].田东斌,祖小涛,袁晓东,徐世珍,郭袁俊.熔石英亚表面划痕激光诱导损伤阈值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

[2].张问辉.高功率激光诱导光学元件损伤场效应及阈值测试研究[D].四川大学.2005

[3].张问辉,胡建平,陈建国,段利华,马平.高功率激光诱导光学元件损伤阈值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

[4].邱服民,朱自强,李丹,胡敏,付雄鹰.脉冲激光诱导薄膜损伤阈值的二种定义方法比较[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抗激光诱导损伤阈值论文_田东斌,祖小涛,袁晓东,徐世珍,郭袁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