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与电生理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

老年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与电生理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

吕永良[1]2003年在《老年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与电生理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免疫以及心理生理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老年抑郁症的早期识别诊断能力,为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提供帮助,并有助于揭示老年抑郁症的病因。 方法:按CCM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收集33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患者(老年组),30例18-50岁首次发作的患者(青壮年组),及32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使用一般问卷、病史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定,并作P300检查和测定细胞因子。 结果:1 临床现象学方面:(1)老年组焦虑、激越、疑病、记忆减退、胃肠道症状和伴发躯体疾病明显多于青壮年组。(2)两组极少数病人以情绪症状为首诊原因,首次至本专业就诊时间均较长,大多数病人自知力不完整。(3)老年组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和躯体性焦虑较青壮年组严重。(4)老年组近期疗效比青壮年组差。2心理社会因素方面:(1)老年组精神疾病家族史、现患躯体疾病、血管危险因素和长期困境均高于对照组,而MMSE总分低于对照组。老年组现患躯体疾病和血管危险因素较青壮年组高,而MMSE总分低于青壮年组。(2)老年组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交问题的评分值高于对照组。青壮年组工作学习问题的评分较老年组高。(3)老年组社会支持总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组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明显低于青壮年组。(4)老年组神经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个性类型以神经质多见。3电生理:(1)老年组N2和P3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2)老年组N2和老年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一与电生理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摘要P3潜伏期与HAMD迟缓因子分呈正相关,而与MMSE总分呈负相关。(3)在抗抑郁治疗6周无效者中,P300潜伏期延长更为明显和HAMD精神活动迟缓因子分更高。4免疫功能:(1)老年组细胞因子IL一lp、IL一2、SIL一ZR和IL一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老年组IL一6与HAMD总分、HAMA总分及认识障碍和躯体性焦虑因子呈正相关。(3)老年组与对照组IL一4、TNF一。、IFN一Y和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的差异均无统计一学意义。 结论:1共患的躯体疾病和躯体症状、焦虑与抑郁的共病以及认知功能损害是老年抑郁症的漏诊或误诊原因。老年抑郁症病人缺乏明显的情绪主诉,自知力不完整,多科就诊,到处求医,延误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治疗的近期疗效差,需要延长老年抑郁症治疗的持续时间。2血管危险因素可能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慢性应激、高度神经质和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的老年人是早期干预的对象。3老年抑郁症存在着较高的认知功能异常。P300潜伏期延长、精神活动迟缓明显和认知损害严重预示着老年抑郁症疗效差,起效慢。前额功能障碍是抑郁症及其对抗抑郁剂治疗反应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4老年抑郁症存在免疫功能改变。细胞因子与抑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马静怡[2]2014年在《老年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以下问题:老年抑郁、焦虑、认知功能的现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与生活习惯的关系、与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关系;老年抑郁、老年焦虑与认知功能叁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老年抑郁、焦虑、认知功能各自的回归模型及有效预测因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新小区、一个旧小区和一个市区周边的乡镇、一个农村各自随机抽取一个居委会进行取样,共抽取356名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层线性回归分析等。结论:(1)老年抑郁检出率较高,且女性抑郁水平高于男性,城市老年人的抑郁水平高于乡镇、农村老年人,睡眠时间较少的老年人抑郁水平较高,社会支持程度越低抑郁水平越高,生活事件越多抑郁水平越高。(2)老年人群中焦虑障碍比较常见,且女性的焦虑水平高于男性,刚步入老年期的老人的焦虑水平比高龄老年人更高,老年人睡眠时间越少焦虑水平越高,社会支持程度越低焦虑水平越高,生活事件越多焦虑水平越高。(3)大部分老年人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且女性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较男性更差,高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更差,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认知功能较好,退休前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人认知功能较脑力劳动更优,社会支持程度越高认知功能水平越高。(4)抑郁水平较高的老年人焦虑水平也较高,且认知功能较差。(5)焦虑和生活事件对老年抑郁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老年抑郁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即焦虑水平高、经历生活事件多、社会支持程度差的老年人更易抑郁。(6)老年抑郁对焦虑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睡眠时间和业余爱好对老年焦虑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即抑郁水平高、睡眠时间较少、业余爱好较少的老年人更易焦虑。(7)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睡眠、社会支持对老年认知功能具有显着预测作用,即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女性、睡眠较少、社会支持程度较差的老年人认知功能更差。

杨燕[3]2011年在《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老年抑郁症临床特征评定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是否伴有焦虑分为两组:20例不伴有焦虑的抑郁症患者为实验组1和32例伴有焦虑的抑郁症患者为实验组2)及4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视觉P300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同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评价患者组抑郁、焦虑情绪及认知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3波幅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2较实验组1 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3波幅明显降低(P<0.05)。抑郁症组潜伏期和波幅与其MMSE评分呈显着性负相关(P<0.05)。抑郁症组HAMD评分与P300各指标无显着相关(P>0.05)。结论:P300可以作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辅助评价工具。

佚名[4]2005年在《论文摘要收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职校学生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为培养职校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上海浦东新区一所职校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卡特尔16 种人格特征量表,家庭和学校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试和评估, 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人格特征有性别差异,女性乐群性,敢为性,恃强性,有恒性,幻想性明显高于男性;

孙靖亮[5]2016年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来自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分早晚两次温服,共治疗4周时间,以中医症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做为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在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间,观察患者各量表评分变化。结果:通过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SDS总积分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60%,治疗4周后,SDS总积分与治疗前及治疗2周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90%;治疗2周后,患者HAMD总积分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25%,治疗4周后,HAMD总积分与治疗前及治疗2周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90%;治疗2周及4周后,HAMD各因子积分降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各因子积分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72.5%,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及治疗2周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92.5%;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各单项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各单项症候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可缓解患者抑郁情绪,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谢慧慧[6]2011年在《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抑郁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全球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精神类障碍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首要问题。抑郁作为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绪体验,不仅具有显着的外部情态表现,而且可能导致人体内部发生各种微妙的变化。太极拳是现在中老年人所从事的主要运动项目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改善中老年人抑郁情绪方面显示出积极的功效。本文通过纵向实验研究的方法,动态观察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抑郁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太极拳运动前后中老年人抑郁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影响的健身机制。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对上海市杨浦区年龄55~65岁的中老年人进行筛查,随机选出有抑郁情绪的中老年人60名(男女各半)为研究对象。所有中老年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58.90±4.28岁)与对照组(59.72±3.54岁),每组各为30人(男女各半)。实验组进行每周练习3次,每次60分钟,持续6个月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太极拳练习。所有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均运用老年抑郁量、生理相干和自主平衡系统进行评定。结果:1、经过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后,实验组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存在着非常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抑郁分值虽略有增高但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后,在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中,实验组SD-HRT、M-HRT指标低于对照组,其中M-HRT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而实验组指标RMS-SD高于对照组,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在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中,实验组指标LF、LF/HF、LFnorm低于对照组,其中LFnorm具有显着性差异。而实验组指标HF、HFnorm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着性差异。3、在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中,指标RMS-SD与抑郁呈显着性负相关。而抑郁与指标SD-HRT呈显着性正相关;在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中,指标HF与抑郁呈显着性负相关。而抑郁与指标LFnorm呈显着性正相关,指标VLF与抑郁呈非常显着性正相关。结论:1、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地改善中老年人的抑郁情绪。2、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人心率变异性具有增高趋势,尤其是迷走神经张力发生了显着性增强,说明太极拳运动具有改善心自主神经调节能力的作用。3、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前后,中老年人抑郁与心率变异性中反应迷走神经的指标呈负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中反应交感神经的指标呈正相关。4、本研究推测,长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人抑郁情绪的良好促进作用,可能一方面是太极拳运动对中老人心理抑郁情绪状态的改善而发挥的;同时提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人心率变异性生理指标的改善作用可能相应地提升心自主神经的调节能力,从而反馈式地促进抑郁情绪的改善。

崔冬雪[7]2005年在《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该研究通过分析抑郁症的相关资料和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游泳锻炼预防抑郁症的作用环节和机理。从脑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的地位着手,探讨运动对慢性中等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海马组织以及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HPA轴功能状况的影响。从而为运动预防抑郁症提供可参考的实验资料和理论基础,同时为运动锻炼促进心理健康,改善不良情绪的效益提供生理、生化依据。 为了探讨游泳锻炼对抑郁症的预防作用及机理,采用了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动物实验研究综合应激和孤养两种经典的动物抑郁模型制备方法,复制慢性中等不可预知应激抑郁大鼠模型。实验采用雄性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运动组、模型组、运动模型组和运动模型运动组(每组各12只,其中运动组途中丢失1只,进入最后统计分析的样本量为59只)。实验共进行14周,前10周,除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它叁组均接受游泳锻炼。游泳锻炼安排为:第1周前3天每天游泳10分钟,后3天游泳20分钟,每3天游泳时间增加10分钟,每周增加20分钟,每周游泳6天。在第3周游泳时间增加到60分钟后保持此时间再进行游泳7周。10周后,除对照组和运动组外,其它叁组在孤养的情况下接受为期28天的慢性中等不可预知应激刺激,期间运动组继续进行游泳锻炼;对照组正常饲养至实验结束;运动模型组在接受应激刺激期间游泳锻炼停止;运动模型运动组接受应激刺激期间继续进行游泳锻炼。实验全过程中定期测定动物的行为、饮食、1%蔗糖溶液消耗量、体重增长量等指标变化。实验结束,断头处死动物分离、收集标本,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下丘脑、海马组织和血浆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以及利用放射免疫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海马组织和血浆中的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肾上腺释放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慢性中等不可预知应激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包括行为学变化、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失衡和HPA轴功能失调,是形成抑郁症发病的生理生化基础。 2.慢性中等不可预知应激刺激造成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减慢、食物与1%蔗糖溶液消耗量减少、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得分减少、降低大鼠胸腺重量和增加大鼠肾上腺重量等一系列行为指标的变化,表现出临床抑郁症状的特征,表明模型制备成功。 3.慢性中等不可预知应激刺激可以降低动物下丘脑、海马组织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诱发单胺能系统功能失衡,促发抑郁情绪,支持抑郁症发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同时应激导致动物机体的HPA轴功能亢进,影响动物行为变化,动物呈现抑郁症状。 4.游泳锻炼具有维持正常体重的功能;增加动物的食物消耗量,从而保证运动所需的能量;增加动物对1%蔗糖溶液的消耗量,但是与不锻炼的动物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同时可以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和机体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使内脏器官功能保持在一个正常范

丁杏[8]2016年在《老年共病患者基础生理指标与认知、情绪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共病患者的疾病分布、认知和情绪状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老年共病患者基础生理指标对认知、情绪的影响,为促进老年共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选取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住院患者,按照所患疾病的数量,分为老年共病组(n=113)和单一疾病组(n=100)。同时选取保健门诊的98位参加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生理、生化检查数据,主要包括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等;同时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和情绪状态。主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c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en相关分析等。结果1.有关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老年共病患者、单一疾病患者和健康老人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方面有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居住方式、经济情况和锻炼情况(P<0.05),无统计学意义的方面有城乡、职业、抽烟情况和饮酒情况等(P>0.05)。共病组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单一疾病组患病类型分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病和其他。2.基础生理指标的比较结果显示:叁组老人在收缩压、舒张压、呼吸、低密度脂蛋白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体重指数、心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等项目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认知和情绪的比较结果显示:老年共病组的认知得分低于单一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抑郁得分、焦虑得分高于单一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叁组老人在认知得分、抑郁得分、焦虑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共病老年人基础生理指标、一般人口学资料与认知的关系显示:基础生理指标与认知得分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的老年人认知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得分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P<0.05)。5.共病老年人基础生理指标、一般人口学资料与情绪的关系显示: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与抑郁得分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疾病数量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总胆固醇浓度与焦虑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年龄与焦虑得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6.老年共病患者认知能力得分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抑郁得分与焦虑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1.老年共病患者认知功能差,有认知功能障碍倾向的比率高,认知能力与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有关。农民的认知能力低于非农民;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认知功能越差。2.老年共病患者抑郁情绪严重,有抑郁倾向的比率高,抑郁的严重程度与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和所患疾病数量有关。体重指数越小,高密度脂蛋白浓度越低,抑郁越严重;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越高,所患疾病数量越多,抑郁越严重。3.老年共病患者焦虑程度严重,有焦虑倾向的比率高,焦虑程度与总胆固醇浓度、年龄有关。总胆固醇浓度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年龄越大,焦虑程度越轻。4.老年共病患者认知能力越好,抑郁程度越低;抑郁程度越高,焦虑程度越高。

秦丽娜[9]2007年在《电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消化功能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抑郁症是指一种以情绪显着而持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不但有心境障碍,同时可以伴随有躯体症状。消化功能障碍作为抑郁发作期间出现的主要躯体症状,严重损害着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已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西医治疗抑郁症的消化功能障碍大多采用胃肠动力药、制酸药加抗抑郁药,来控制抑郁情绪、缓解症状。但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如恶心、上腹不适、食欲下降、口干、便秘等,导致治疗的顺应性差,从而影响疗效。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但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易接受。因此,寻求既能控制抑郁状态又能改善消化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成为当前抑郁症治疗领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刺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它立足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机体有着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对抑郁症和消化功能障碍均有一定的疗效,且较现行抗抑郁药物,具有无毒副作用的优势。临床上电针对于抑郁状态下的消化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作用机理和起效途径尚不明确,对此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本课题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部分评述了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概况包括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针灸治疗概况,以及与抑郁症相关的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验研究部分是本课题的重点,其内容如下:目的:以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HPA轴、脑肠肽类激素、肠道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抑郁状态下消化功能的机制。方法:①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②按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束缚组、百优解组、电针“百会、印堂”组和电针“百会、印堂、天枢”组,每组10只;③通过对大鼠开野实验、强迫游泳、体重和摄食量的观察,判断造模是否成功以及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④运用放免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判断抑郁状态下HPA轴的状态以及电针对HPA轴的影响;⑤运用放免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血中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含量,观察抑郁对脑肠肽类激素的影响,以及电针对其的调节作用;⑥运用比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NOS、NO和COX-2的含量和表达,观察抑郁对肠道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电针对其的调节作用。结果:①经过3周慢性应激程序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路程和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和束缚组的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体重增长缓慢,摄食量明显减少(P<0.01)。以上各项指标经电针治疗均有改善,且电针2组大鼠摄食量多于百优解组(P<0.05)。②模型组和束缚组大鼠下丘脑CRF和血清CORT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着升高(P<0.01),经电针治疗有所下降,与百优解组疗效相当。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束缚组大鼠下丘脑SS和血浆MLT的含量显着下降,而血清GAS升高(P<0.01)。经电针治疗SS和MLT的含量显着升高,血清GAS下降(P<0.01),效果优于百优解组。④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束缚组大鼠结肠组织iNOS和NO含量显着升高,COX-2的表达均显着上调(P<0.01)。经电针治疗均有下降,且明显低于百优解组(P<0.01)。⑤与电针“百会、印堂”组比较,电针“百会、印堂、天枢”组在改善大鼠摄食量(P<0.05)和调节肠道神经系统递质iNOS、COX-2等方面(P<0.01)效果更显着。结论:①抑郁症可以引起HPA轴的功能失调、脑肠肽类激素和肠道神经系统递质的异常释放,从而影响“脑-肠互动”,导致抑郁状态下的消化功能障碍。②电针能够通过调节HPA轴、脑肠肽类激素和肠道神经系统递质的释放等途径,改善抑郁状态下的消化功能。且研究结果提示:电针在改善抑郁状态下体重和摄食量,调节脑肠肽类激素和肠道神经系统等方面优于百优解。③电针“百会、印堂、天枢”穴组在改善摄食量和调节肠道神经系统递质的释放等方面效果更显着,提示其改善抑郁状态下消化功能的效果优于电针“百会、印堂”穴组。

佚名[10]2001年在《《现代康复》2001年第5卷(上半月刊)总目次》文中研究指明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吴宏超,高方,朱智明,等(7上):15肥胖与肺功能谭明旗,张晓雷(7上):18肥胖基因与运动黄丽英(7上):19老年性肥胖刘宏(7上):20节俭基因假说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高方,吴宏超,朱智明,等(7上):22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变更在肥胖

参考文献:

[1]. 老年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与电生理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D]. 吕永良. 苏州大学. 2003

[2]. 老年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研究[D]. 马静怡. 山西师范大学. 2014

[3].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老年抑郁症临床特征评定中的作用[D]. 杨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11

[4]. 论文摘要收录[C]. 佚名. 第四届泛亚太地区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5

[5].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D]. 孙靖亮.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

[6].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抑郁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D]. 谢慧慧. 上海体育学院. 2011

[7]. 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 崔冬雪.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8]. 老年共病患者基础生理指标与认知、情绪的相关性研究[D]. 丁杏. 成都医学院. 2016

[9]. 电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消化功能的机制研究[D]. 秦丽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10]. 《现代康复》2001年第5卷(上半月刊)总目次[J]. 佚名. 现代康复. 2001

标签:;  ;  ;  ;  ;  ;  ;  ;  

老年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与电生理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