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肉牛放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肉牛,草地,系统,饲草,动态平衡,牧草,系统优化。
肉牛放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蒋建生,于应文,蒋文兰,赵仕峰,耿文诚[1](2003)在《人工草地纯种短角肉牛放牧系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省种羊场纯种短角肉牛群人工草地放牧饲养为对象,以年出栏100头种牛为目标,进行饲草预算和草畜动态平衡,充分利用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量和营养物质,母牛怀孕后期适当补饲混合精料,全年牛群饲养量达375头,全年共需饲草料642.67t(DM),其中人工草地提供764t(DM),饲料地提供339t(DM)。经过优化牛群结构和饲草需求动态平衡,该系统尚有一定发展潜力。(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徐双才,陈朝勋,黄琦,吴应松,陈福昌[2](2003)在《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夏季留茬高度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索不同放牧强度对放牧系统人工草地优质牧草再生产力影响,在朗目山混播放牧草地牧草生长旺盛的6~8月开展了不同留茬高度对人工草地质量、牧草生长、牲畜采食量、牧草利用率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留茬10~12cm的牧草净产量、利用率、草地质量、牲畜采食量均最佳,是实现放牧系统人工草地合理利用和提高效益的理想留茬高度。(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03年03期)
蒋建生[3](2002)在《滇东北低山丘陵白叁叶—鸭茅混播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优化是根据放牧系统指标设计、技术操作设计和实验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对放牧系统进行诊断分析,找出技术决策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继续在实验监测系统中实施新的优化方案和系统监测,对放牧系统进行逐步的优化设计和实验监测,并与设计指标对比,直到优化达到指标要求为止。 该研究在滇东北的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简称XSBC系统)及云南省种羊场(简称ZYCBC系统)进行。目的是为云贵高原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建立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优化生产模式。研究在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攻关项目的基础上进行,采用组分研究与系统监测、模型运用与实验研究、单项突破与系统优化相结合的方法,以云贵高原最常见的草地类型一白叁叶、鸭茅混播人工草地和适合我国南方草地放牧饲养和品种改良的理想肉牛品种—短角牛和叁元杂交牛(BMY)为研究对象,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1.在对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进行总体优化的基础上,收集大量国内外有关牧草生产、肉牛生产、放牧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大量基础资料,从系统角度研究出一套完整的肉牛生产的指标管理体系,以对影响放牧系统的各个因素进行定量化管理;2.根据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结合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对国外成熟的人工草地放牧系统监测、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探索、移植和改进,建立一个完备的中国南方人工草地放牧系统定量监测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监测方法;3.按定量监测体系和监测方法对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进行监测;4.对监测结果进行动态分析和信息反馈,并与指标管理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及时进行优化调控。研究结果如下: 1.首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有关土壤肥力、牧草生产、肉牛生产、肉牛繁殖性能、 放牧管理和技术操作的指标管理体系,依据这套指标管理体系成功的对影响肉牛放牧 系统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管理。 2.载畜量、家畜采食量、家畜繁殖(产羔、产犊期)、牧草生长和放牧管理是影响 牧草生产、家畜生产和畜产品的五个关键组分。人工草地放牧系统定量监测的基本项 目为气候、土壤、草地牧草生产、家畜生产、放牧管理和经营管理等6个方面。 3.XSBC系统和 ZYCBC系统牧草生长速率从 1998年至 2000年逐月提高,其生长 曲线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ZM月为两个系统牧草生长低谷期,从4月份开始牧草 生长速率逐渐增加,6月份牧草主长进入旺季,ZYCBC系统于7月份达到生长峰值, XSBC系统在8月份达到生长峰值。XSBC系统从9月份开始、ZYCBC系统从8月份 开始牧草生长速率急剧下降。 4.XSBC系统和ZYCBC系统从1998年到2000年牧草年产量逐年增加。至2000 年,XSBC 系统牧草年产量达83!4kgDNUllm’,ZYCBC系统牧草年产量达8782 kgDNUllm’,均超额牧草产量指标(7000—8000 kgDNUtlm’)。XSBC系统 10月至翌年 3月、ZYCBC系统10月至翌年4月,牧草月产量逐月下降,导致冬春牛只体重下降, 需要补饲。 5.白叁叶一鸭茅混播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理想的草地牧草现存量在 1200一 3000kg DM/hln’范围内。至2000年,XSBC系统和ZYCBC系绞各月草地平均牧草现 存量达到或接近指标水平,但此两种系统夏秋时期草地平均牧草现存量都超过指标, 而冬春饲草不足,需作“削峰填谷”的调节。 6.草地组分是影响草地质量的重要因素。至 2000年,XSBC系统和 ZYCBC系统 混播草地各月白叁叶与鸭茅比例稳定在1:2左右,死物质比例趋于正常,此两种系统混 播草地质量逐年提高。 7.XSBC系统高、中、低产人工草地碱解氮提高2倍多,高、低产人工草地有机 质含量有所下降,中产人工草地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2000年高、中、低产人工草地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1.69%一2.96%;高中产人工草地速效磷减幅达 29%一 48%,低产 人工草地速效磷略有增加;高中低产人工草地速效钾提高2倍多;高中低产人工草地 速效磷都在7fiX 10-‘,速效钾都在128—181X 10-‘,土壤供磷能力属中等水平,土 壤供钾能力达中上水平:高中低产人工草地平均土壤州值由1四8年的4.go提高到2000 年的5.53,但仍未达到豆禾混插草地理想pH值5.66.5。ZYCBC系统人工草地土壤pH 值 5.83,适合豆禾混播草地生长发育;碱解氮 256.6X 10-‘,有机质 5.32%,速效磷 30,4 2 X10-‘,速效钾205.SX10‘,土壤氮、磷、钾供应能力属中上水平。 8.XSBC系统和ZYCBC系统各项繁殖性能指标逐年提高。XSBC系统叁年平均繁 殖成活率 82%,平均产犊(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2-05-01)
钟声[4](2002)在《云南省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中的草畜季节矛盾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干湿季节分明 ,绝大多数地区牧草枯黄期超过 5个月 ,草畜季节性矛盾相当突出 ,是造成云南省肉牛放牧系统中牧草利用效率、单位草地面积的生产力水平和 1 8月龄肉牛活重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调节放牧管理、划分季节性放牧草地、干季充分利用种植业中的可替代性饲草资源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黄牛杂志》期刊2002年02期)
肉牛放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探索不同放牧强度对放牧系统人工草地优质牧草再生产力影响,在朗目山混播放牧草地牧草生长旺盛的6~8月开展了不同留茬高度对人工草地质量、牧草生长、牲畜采食量、牧草利用率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留茬10~12cm的牧草净产量、利用率、草地质量、牲畜采食量均最佳,是实现放牧系统人工草地合理利用和提高效益的理想留茬高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肉牛放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蒋建生,于应文,蒋文兰,赵仕峰,耿文诚.人工草地纯种短角肉牛放牧系统优化研究[J].草业学报.2003
[2].徐双才,陈朝勋,黄琦,吴应松,陈福昌.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夏季留茬高度试验[J].草业科学.2003
[3].蒋建生.滇东北低山丘陵白叁叶—鸭茅混播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
[4].钟声.云南省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中的草畜季节矛盾及对策[J].黄牛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