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营养论文_张连秋,任艳云,张敬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稻氮营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营养,氮素,抗逆性,苗期,肥力,效率。

水稻氮营养论文文献综述

张连秋,任艳云,张敬敏[1](2017)在《谷氨酸发酵废液施用时期对水稻氮营养效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谷氨酸发酵废液在农业中的利用技术,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时期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对水稻氮营养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素用量一致的条件下,与3个时期均施无机肥(F)的对照处理(FFF)相比,不同时期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M)处理可明显提高水稻根重、分蘖数、穗重及根部氮素含量和分配比例。分蘖期施用M的处理(FMF)每株穗重比对照提高11.25%,而3个时期均施用M的处理(MMM)和对照间无显着差异;籽粒氮素含量以FMF最高,基施和分蘖期施用M的处理(MMF)与对照无显着差异,MMM显着低于FFF。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还可提高土壤速效磷、钾、有效铜、锌和铁的含量。除MMM外,FMF和MMF的全盐量均显着低于FFF处理,而p H值均与FFF无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分蘖前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可提高水稻根重和分蘖数,提高穗重,后期穗肥使用无机肥,可促进氮素在籽粒中的含量和分配比例,且合理谷氨酸发酵废液不会对土壤全盐量和土壤p H值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秦淼晶[2](2017)在《水稻脲酶辅助蛋白基因OsUreG对植物生长及氮营养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是水稻正常生长所必须的大量养分,同时也是水稻高产的重要限制因子,我国水稻的氮素利用率不足40%,因此,探索水稻对重要的含氮化合物的吸收及利用的生物学机制将有助于提高水稻氮素有效利用的潜力。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含氮化肥及氮代谢中间产物,其在细胞质中被脲酶水解为铵态氮的过程对植物氮素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水稻中脲酶的活性需要镍离子及叁种脲酶辅助蛋白即UreD,UreG和UreF的协同作用。本论文以水稻脲酶辅助蛋白基因OsureG为分子研究对象,对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氮代谢的分子生理学机理做出了较详细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水稻基因突变体库数据,本研究中成功地搜寻并获得了被T-DNA插入的水稻Osureg突变体;设计特异性引物对该突变体进行了基于PCR的纯合性鉴定,获得了T-DNA插入的纯合Osureg突变体植株,且通过RT-PCR检测到OsureG基因在mRNA水平上未有表达;运用Tail-PCR技术鉴定了Osureg植株是被T-DNA单插入的纯合突变体,故而适用于水稻OsureG基因功能的研究。2)在供以不同氮源的生长条件下,对水稻植株进行了生长表型及氮营养相关的生理学鉴定,发现突变体植株的生长量(如植物鲜重,根长、株高)显着低于野生型,且其脲酶活性较野生型减少了约70%。3)将OsureG超表达拟南芥中进行基因功能的初步鉴定,观测到超表达拟南芥的叶片数、分枝数、干重等生物量较野生型有明显的提高。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OsureG编码的脲酶辅助蛋白UreG对维持水稻脲酶活性、植物氮代谢以及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的分子生理学意义。对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将为探索作物高效利用氮素的新途径提供有价值的学术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宁川川,杨荣双,蔡茂霞,王建武,骆世明[3](2017)在《水稻-雍菜间作系统中种间关系和水稻的硅、氮营养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间作是一种优良的生态农业模式,但以水稻为主的水生作物间作研究很少.本试验以水稻和雍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续两年(2014—2015年)四季的大田试验,研究水稻和雍菜间作条件下产量、种间关系以及水稻的硅、氮营养状况.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包括水稻单作、雍菜单作、水稻-雍菜2∶2间作、3∶2间作、4∶2间作.结果表明:水稻和雍菜间作显着增加水稻的产量,其中2∶2间作、3∶2间作和4∶2间作在单位面积上的增产幅度分别为77.5%~120.6%、64.9%~80.9%、37.7%~56.0%,但间作显着降低了雍菜的产量.从土地当量比(LER)来看,水稻和雍菜间作可增加系统的综合产量,3种间作的LER全部大于1,其中3∶2间作模式最佳.从竞争指数来看,在间作系统中,水稻比雍菜有更强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早季.与水稻单作相比,水稻-雍菜间作显着增加水稻叶片对硅和氮的吸收量以及成熟期水稻叶片的硅含量,但是并没有增加水稻叶片的氮含量,甚至在成熟期略低于单作;而对土壤有效硅、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没有显着影响.在整个试验期间,与水稻单作和间作相比,雍菜单作始终有最高的土壤有效硅、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本研究表明,水稻和雍菜间作可以促进水稻对硅和氮的吸收,增加水稻的竞争能力.(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陈晨,龚海青,张敬智,徐寓军,郜红建[4](2016)在《不同基因型水稻苗期氮营养特性差异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氮肥大量流失,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筛选氮高效基因型水稻品种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55个水稻品种(系)在相同供氮水平(40 mg·L~(-1))、不同供氮形态(NH_4~+-N和NO_3~–-N)条件下苗期吸收与积累氮素的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将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基于氮效率综合值,运用分层聚类热图分析,进行55个水稻品种氮效率类型的划分,为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在NH_4~+-N和NO_3~–-N培养下,不同水稻品种的整株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系氮含量、茎叶氮累积量差异性显着,变异系数分别在0.69~0.80和0.57~0.74之间。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在NH_4~+-N和NO_3~–-N培养条件下的主成分情况相同,第1主成分由整株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整株氮累积量、茎叶氮累积量、根系氮累积量决定,主要为反映植株的生物量及氮素累积量指标;第2主成分由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决定。综合水稻苗期氮素吸收累积变异特征及因子分析,将整株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茎叶氮累积量作为水稻苗期氮高效综合评价指标。根据隶属函数法计算出的氮效率综合值和采用欧氏距离平方拟合的分层聚类热图,55个供试水稻品种可分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3大类,分别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0.91%、27.27%、61.82%。在NH_4~+-N和NO_3~–-N供应条件下,初步确定‘广两优3905’、‘甬优9号’、‘中籼2503’、‘Ⅱ优602’、‘两优766’和‘深两优1813’为氮高效型品种。(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冯定邦[5](2016)在《有机碳/氮营养对淹涝胁迫水稻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叁大粮食作物之首,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水稻种植区多分布在潮湿多雨地区,雨涝形势严重。水稻遭受淹涝胁迫时,限制了植株呼吸,使其处于缺氧状态,且植株光照少、光合速率低,养分供应减少并积累大量有毒物质,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洪涝灾害是水稻生长的主要胁迫因子之一,如何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提高水稻的抗淹能力,已成为南方稻区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于广州市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网室,通过模拟水稻淹涝试验,分别研究了灾前喷施和灾后喷施两种方式下6种不同有机碳/氮营养包括脯氨酸(Pro)、苏氨酸(Thr)、精氨酸(Arg)、甘氨酸(Gly)、氯化胆碱(CC)和甘露醇(Mnt)对幼穗分化初期受淹涝胁迫水稻的生理指标、抗逆性指标、根系活力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选择适合的喷施时间以及适合的有机碳/氮营养物质。得出以下结论:1施用有机碳/氮营养对淹涝胁迫下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喷施不同有机碳/氮营养较不喷施处理,能有效在解除淹涝后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使水稻植株更快恢复生理过程。6种有机碳/氮营养中对叶片净光合速率(Pn值)影响较大的有Thr、Arg、Pro、Mnt和CC,对叶片SPAD值影响较大的有Arg、CC、Thr和Mnt。其中,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水稻淹涝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恢复效果较好、见效较快的有Arg、Thr、CC等。这是由于Arg具有储藏氮素营养的功能,也是生物活性信使分子多胺、一氧化氮的前体物质,对淹涝后水稻叶绿素、光合作用的恢复有一定调节作用;CC可以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绿体希尔反应活力,促进光合电子传递,提高光合作用某些关键酶活性;Mnt对淹涝后水稻光合作用也有明显恢复效果,但未见相关报道,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2施用有机碳/氮营养对淹涝胁迫下水稻叶片抗逆指标的影响淹涝胁迫下水稻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脯氨酸(Pro)积累。本研究得出,有机碳/氮营养在水稻淹涝前预防喷施(先喷后淹)和淹涝后及时补救喷施(先淹后喷)两种方式下,水稻的抗逆性均表现为解除淹涝胁迫后SOD、POD和CAT活性逐渐升高,随后逐渐稳定;MDA含量先增加,随后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Pro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6种有机碳/氮营养对水稻抗逆性较未喷施处理均有一定提高,其中抗逆效果较好的有Mnt、Arg和Pro。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的Mnt浓度(200mg/kg)较高,能降低细胞膨压,使养分和水分吸收受阻,营养消耗减少,延缓细胞衰老,使抗氧化酶SOD活性增强,抗逆性增强;Arg及其代谢产物多胺(PA)能作为信号物质刺激细胞生长,也能通过活性氧激活植物的防卫基因和超敏反应来提高淹涝胁迫下水稻的抗病性,从而提高水稻抗淹能力;Pro是植物蛋白质的组分之一,能够起到维持逆境下细胞稳定、减少细胞损害的作用,对淹涝胁迫下水稻具有较好的抗逆性。3施用有机碳/氮营养对淹涝胁迫下水稻根系抗逆指标的影响淹涝时水稻根系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会增加,一方面是根系ADH能将有害物质乙醛转化成为乙醇,并提供少量ATP,另一方面能通过巴斯德效应来维持较高的能荷而延长淹涝胁迫下水稻的存活时间。有机碳/氮营养先喷后淹和先淹后喷两种情况下,解除淹涝胁迫后水稻根系ADH活性均较不喷施高,说明有机碳/氮营养对提高根系抗逆性有良好的作用,其中效果较明显的有Pro、Thr、Arg和CC。有关以上4种有机碳/氮营养对根系ADH活性方面未见相关报道,猜测可能是这几种有机碳/氮营养能提高水稻地上部分抗淹作用而减少根系的能量消耗,也有可能是其刺激根系ADH基因组表达所致,这方面有待于后续深入研究。4施用有机碳/氮营养对淹涝胁迫下水稻植株抗逆指标的影响喷施不同有机碳/氮营养较不喷施处理,在解除淹涝后能有效增加水稻植株的氮磷钾含量。6种有机碳/氮营养中,对水稻植株全氮含量影响较大的有Gly、Arg、Thr和Pro;对水稻植株全磷含量影响较大的有Mnt、Pro、NA、Thr和CC;对水稻植株全钾含量影响较大的有Thr、Gly、Arg、Mnt和Pro。研究表明,水稻淹涝下,无论先喷后淹还是先淹后喷,均能提高水稻植株氮磷钾含量,增加营养的积累,反映出对水稻抗淹能力的提高。5两种喷施方式对水稻抗逆指标的影响水稻淹涝前喷施有机碳/氮营养,对解除淹涝后6d各处理抗逆指标、根系抗逆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6种有机碳/氮营养对水稻抗逆效果依次为Arg>CC>Mnt>Thr>Gly>Pro,效果较好的有Arg、CC、Mnt、Thr和Gly。水稻淹涝后喷施有机碳/氮营养,对解除淹涝后6d各处理生理指标、抗逆性指标、根系抗逆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6种有机碳/氮营养对水稻抗逆效果依次为Arg>Thr>Gly>Pro>Mnt>CC,效果较好的有Arg、Thr、Gly、Pro和Mnt。(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冯定邦,黄继川,彭智平,徐培智,张仁陟[6](2015)在《淹涝胁迫后施用不同有机碳(氮)营养对水稻主要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外源有机碳(氮)营养对淹涝胁迫后水稻主要抗逆指标的影响,为水稻淹涝胁迫后提升其抗逆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盆栽模拟水稻淹涝试验,研究幼穗分化初期受淹涝胁迫后施用有机碳(氮)营养对水稻叶片和根系主要抗逆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解除淹涝胁迫并喷施有机碳(氮)营养后3 d,相对于清水处理(CK),各有机碳(氮)营养处理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效果显着(P<0.05,下同),精氨酸(Arg)、甘氨酸(Gly)、氯化胆碱(CC)和甘露醇(Mnt)处理对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效果显着,脯氨酸(Pro)、苏氨酸(Thr)和Gly处理对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效果显着,Mnt处理下丙二醛(MDA)积累较少,Pro含量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解除淹涝后6 d时,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较解除淹涝后3 d时基本保持上升,抗逆性持续提高,MDA含量均高于CK,Pro含量较3 d前明显增高;Gly和CC处理根系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增加。【结论】淹涝胁迫后及时追施外源有机碳(氮)营养可提高水稻叶片主要抗氧化酶及根系ADH活性,提高水稻的抗淹能力,其中Gly、Mnt、Arg和CC对提高水稻抗逆性的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罗赣丰,马雪梅,程建峰[7](2014)在《水稻剑叶角度与氮营养效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剑叶角度是构成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和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水稻剑叶角度与氮营养效率的关系研究,为水稻塑造理想株型和提高氮营养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试验采用盆栽土培法,以不同年代的9个典型稻种资源为材料,设置不施氮(0kg/hm2尿素)、正常施氮(240kg/hm2尿素)和高施氮(480 kg/hm2尿素)3个施氮水平,于水稻灌浆期测量剑叶角度、各器官含氮量和土壤含氮量,进行剑叶角度与氮营养效率间的相关分析与函数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剑叶角度和氮营养效率存在显着的基因型差异,且随施氮水平而异。剑叶角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不施氮下的基因型间差异明显小于正常施氮和高施氮。剑叶角度与氮利用效率、土壤氮生产力、植株氮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呈显着负相关,不同氮营养效率间存在极显着正或负相关。氮利用效率、土壤氮生产力、植株氮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随剑叶角度呈显着的对数递减,顺序为植株氮生产力>氮收获指数>氮利用效率>土壤氮生产力。因此,在生产上可根据水稻剑叶角度来预测氮营养效率,并以其为依据实时地调控氮肥运筹来实现氮营养的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18期)

杨虎[8](2014)在《水稻冠层叶片氮素分布变化及氮营养状况快速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氮肥的合理施用有助于水稻产量增加、减少流失、降低生产成本和减轻环境污染。本研究利用快速、方便、非破坏性和低成本的SPAD(Soil 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仪诊断方法与传统的氮营养诊断方法相结合,通过分析二者之间回归关系及动态变化,尝试用快速、便捷的SPAD仪氮营养诊断技术取代传统的氮营养诊断方法。并为利用SPAD仪进行水稻氮营养诊断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从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本试验在分析国内外文献基础上,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6个施氮处理)及1年的网室试验(5个施氮处理),对水稻冠层叶片的SPAD值变化特征、分布规律及SPAD值变化的内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不同因子对SPAD值的影响及SPAD值与叶片氮浓度、氮营养指数(NNI)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回归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水稻冠层叶片SPAD值在整个生育期内出现两次“升高降低”的交替变化趋势(对照区除外),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波动幅度变大。比较水稻冠层4张叶片SPAD值与叶片单位面积的氮浓度(Na)、单位质量的氮浓度(Nw)之间的相关性和SPAD值/比叶重(SLW)与Nw之间的相关性的大小,结果发现水稻冠层叶片SPAD值与N。之间的相关性>SPAD/SLW与Nw之间的相关性>SPAD值与Nw之间的相关性,且这叁者之间的关系大小顺序不受水稻种植年份、品种、叶位和生育时期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水稻冠层叶片最适测定位点是距叶尖3/10处,整个生育期内的水稻冠层4张叶片SPAD值的平均值与水稻产量表现为二次回归曲线关系。2、两年的大田试验表明,水稻秀水63和杭43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秀水63:Nc=5.31W-0.5,杭43:Nc=5.38W-0.49)与sheehy(1998)的曲线(Nc=5.20W-052)相类似,W是干物质量,单位是Mg ha-1。植株冠层4张叶片(L1,L2,L3,L4)的SPAD值与NNI之间的回归关系受生育期和叶位影响较大,冠层叶片L1、L2的SPAD值在分蘖期内与NNI之间的回归关系相对密切,L1和L2适合在分蘖期做植株氮营养诊断的理想指示叶;而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则分别是冠层叶片L3、L4更适合做植株氮营养诊断的理想指示叶。水稻孕穗期L4的SPAD值与产量之间回归关系表现较为密切(2011年R2L4=0.82**;2012年R2L4=0.72**),相对SPAD值(2011年R乙=0.92**;2012年R2L4=0.77**)、NNI(2011年R2L4=0.96**;2012年R2L4=0.8**)与相对产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更加明显。3、通过对网室叁个水稻品种(杭43、秀水09和中淅优1号)、5个施氮水平、叁个重要的生育时期(分蘖、孕穗和抽穗)冠层叶片SPAD值、氮含量、叶绿素a/b、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提高,叶片SPAD值、氮含量增大,叶绿素a/b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qP)、光化学效率(ΦPSⅡ)先升高后趋于平稳,非光化学淬灭(NPQ)则先下降后趋于平稳。叶绿素a/b与叶片氮含量呈现负相关,其相关性受品种和生育时期的影响不显着(p>0.05);而叶绿素a/b与SPAD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受品种和生育时期影响较大。SPAD值与Fv/Fm之间呈线性回归关系,不同品种和生育时期之间0.8<R2<0.98。(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3-01)

何俊俊[9](2014)在《光照和施氮对水稻冠层SPAD值分布及叶片氮营养诊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既能保证水稻高产,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该模式提出以叶绿素计值(Soil 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 value, SPAD value)指标值指导氮肥的精确施用,即利用叶绿素计诊断水稻氮营养状况。以往的研究多着眼于水稻品种、生育期、叶位等因素对SPAD值的影响,而光照和施氮对水稻冠层SPAD值分布及叶片氮营养诊断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考察弱光条件下,冠层叶片SPAD值的变化特征及利用叶绿素计指导氮肥合理施用,减少氮素损失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遮荫水平和5个施氮水平组合下,水稻试验生长周期(水稻从移栽返青到收获的生长时段)内冠层SPAD值动态变化与冠层叶片发育的关系以及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冠层叶片SPAD值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弱光条件下实时进行水稻叶片氮素营养诊断及优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遮荫条件下水稻冠层SPAD值波动幅度受到明显抑制。遮光使水稻冠层叶片SPAD值下降,并抑制施氮水平对水稻叶片向上位叶输送氮素的增效。经变异系数分析发现,水稻L4叶对施氮水平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在弱光胁迫下可作为氮营养状况指示叶,是合适的测试叶位。遮荫对叶面积、产量、SPAD目关指标产生显着影响,导致不同处理之间平行因子(如株间相互遮荫)出现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利用水稻植株自身的差异消除非平行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生育期和施氮水平下,SPADL3-L2、SPADL4-L3与施氮水平呈显着的线性正相关(R2L3-L2=0.87-0.97,R2L4-L3=0.85-0.97),表明在遮荫条件可以利用叶片相对叶色差值(Relative SPAD value, RSPAD)进行氮素营养状态的诊断。全光照条件下,SPADL3-L2与施氮水平呈显着线性相关。不同程度遮荫时,SPADL4-L3对应的直线拟合相关系数最高。因此,文中建议,在正常光照条件下,以SPADL3-L2旨示水稻整个生育期氮素营养状况为宜。在日照较弱的季节或受林木遮光影响较大的田块,宜选择SPADL4-L3作为诊断指标。针对弱光胁迫生境下的水稻氮营养诊断,叶绿素计无损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需要考虑遮荫对某些施氮水平存在拮抗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1-01)

缪其松,曾后清,朱毅勇,范晓荣,徐国华[10](2011)在《铵态氮营养下水稻根系分泌氢离子与细胞膜电位及质子泵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水稻在铵态氮营养下分泌氢离子的机理,采用不同浓度的铵态氮(0.1~1.0 mol/L)处理水稻幼苗根系,4 h后用1 mol/L NaOH滴定培养液,计算氢离子的分泌量;同时,将水稻根系用多聚糖PEG-DEXTRAN两相系统分离出细胞膜囊体,并测定细胞膜H+-ATPase的水解活性和质子泵活性。另外,利用毛细管微电极测定水稻根细胞在上述不同铵浓度下膜电位的变化,以阐明水稻根系吸收铵态氮后分泌氢离子与细胞膜电位及细胞膜质子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铵离子浓度的升高,根系分泌氢离子的量随之增加;分离细胞膜后,离体细胞膜囊体H+-ATPase的水解活性和质子泵活性也相应增强。原位测定细胞膜电位时,膜电位去极化程度亦随NH 4+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氢离子分泌量与细胞膜电位、细胞膜H+-ATPase水解活性及质子泵活性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根系在NH4+-N营养下分泌氢离子是由于细胞膜上H+-ATPase主动泵出氢离子造成的,这与根系吸收NH4+后引起细胞膜去极化,需要通过提高质子泵活性来维持膜电位有关。(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水稻氮营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氮素是水稻正常生长所必须的大量养分,同时也是水稻高产的重要限制因子,我国水稻的氮素利用率不足40%,因此,探索水稻对重要的含氮化合物的吸收及利用的生物学机制将有助于提高水稻氮素有效利用的潜力。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含氮化肥及氮代谢中间产物,其在细胞质中被脲酶水解为铵态氮的过程对植物氮素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水稻中脲酶的活性需要镍离子及叁种脲酶辅助蛋白即UreD,UreG和UreF的协同作用。本论文以水稻脲酶辅助蛋白基因OsureG为分子研究对象,对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氮代谢的分子生理学机理做出了较详细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水稻基因突变体库数据,本研究中成功地搜寻并获得了被T-DNA插入的水稻Osureg突变体;设计特异性引物对该突变体进行了基于PCR的纯合性鉴定,获得了T-DNA插入的纯合Osureg突变体植株,且通过RT-PCR检测到OsureG基因在mRNA水平上未有表达;运用Tail-PCR技术鉴定了Osureg植株是被T-DNA单插入的纯合突变体,故而适用于水稻OsureG基因功能的研究。2)在供以不同氮源的生长条件下,对水稻植株进行了生长表型及氮营养相关的生理学鉴定,发现突变体植株的生长量(如植物鲜重,根长、株高)显着低于野生型,且其脲酶活性较野生型减少了约70%。3)将OsureG超表达拟南芥中进行基因功能的初步鉴定,观测到超表达拟南芥的叶片数、分枝数、干重等生物量较野生型有明显的提高。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OsureG编码的脲酶辅助蛋白UreG对维持水稻脲酶活性、植物氮代谢以及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的分子生理学意义。对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将为探索作物高效利用氮素的新途径提供有价值的学术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稻氮营养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连秋,任艳云,张敬敏.谷氨酸发酵废液施用时期对水稻氮营养效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7

[2].秦淼晶.水稻脲酶辅助蛋白基因OsUreG对植物生长及氮营养生理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7

[3].宁川川,杨荣双,蔡茂霞,王建武,骆世明.水稻-雍菜间作系统中种间关系和水稻的硅、氮营养状况[J].应用生态学报.2017

[4].陈晨,龚海青,张敬智,徐寓军,郜红建.不同基因型水稻苗期氮营养特性差异及综合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

[5].冯定邦.有机碳/氮营养对淹涝胁迫水稻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

[6].冯定邦,黄继川,彭智平,徐培智,张仁陟.淹涝胁迫后施用不同有机碳(氮)营养对水稻主要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5

[7].罗赣丰,马雪梅,程建峰.水稻剑叶角度与氮营养效率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14

[8].杨虎.水稻冠层叶片氮素分布变化及氮营养状况快速诊断[D].浙江大学.2014

[9].何俊俊.光照和施氮对水稻冠层SPAD值分布及叶片氮营养诊断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

[10].缪其松,曾后清,朱毅勇,范晓荣,徐国华.铵态氮营养下水稻根系分泌氢离子与细胞膜电位及质子泵的关系[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手持式稻株氮营养状况传感器使用流程及...5-6NSI-VI氮营养诊断策略中无...简易多光谱系统结合高空作业车获取田间...水分胁迫下不同形态氮素营养水稻的新...水分胁迫下不同形态氮素营养水稻的生...5 水稻新完全展开叶中的全氮含量

标签:;  ;  ;  ;  ;  ;  ;  

水稻氮营养论文_张连秋,任艳云,张敬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