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简约;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何为简约?
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教育论著《学记》中即有“约而达,微而减”“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由繁到简,由博到约”的教育思想自古就是教育的至理。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表明了这一观点。“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唯真是取”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具体到历史教学,简约的内容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媒体等各个方面。本文拟就教学过程中史实、史料、史感的简约谈谈高效课堂的打造。
史实的简约——史实要简洁通透,重点突出
史实是一节课学习的重点,明确基本的、核心史实,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为分析、探究、情感渗透做铺垫的;史实的教学目标包括记住、记准史实、理解史实、实现史实的通透等基本要求。为实现简约,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1.客观史实要点化,用记忆方法造就高效课堂。教学中,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奠定史实学习的基础;用方法引导学生科学记忆基本史实;把要点化的史实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形成知识结构;把方法与结构统一到板书当中。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教学中,笔者对基本史实做了如下处理:在解读课标的基础上,将本课的学习目标概括为“两个主要的史实”“三个明显的变化”;要求学生在通览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基础史实的归纳:(1)照相术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2)电影最初在中国被称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什么?(3)孙中山颁布的剪辫令的内容是什么?目的何在?(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改称呼是如何规定的?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怎样的愿望?(5)清末民初男子、女子穿着的服饰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学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出示慈禧照片、定军山剧照、剪发辫、中山装、改良旗袍等图片,分别回扣本课的核心史实,使学生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这样处理的目的就是结合课标要求将基本的核心史实以知识点的方式呈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加以归纳,并强调以数字记忆的方法将史实记全、记牢,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纵横联系策略化,促进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在完成了基础史实的梳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并出示本课的知识结构:
这样的归纳,不仅让学生将本课所学的“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做了小结,而且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做了系统、完整的归纳,有助于实现史实的通透和基本史实的再组合。
二、史料的简约——史料要言简意赅,有权威性
史料的教学过程即研读史料,是一个理解史实和提升境界的过程,它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且主体地位。“没有史料的课堂不叫历史课”,但有的教师看到一些新奇有趣的材料就随便塞进课堂教学中,或者搜罗网络现成的教案和课件,没有结合实际加以修改和补充,拿来就用。这样,为了在特定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课堂上只能匆忙地把材料和问题罗列呈现给学生,未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史料进行解读,就谈不上提取信息、深入思考、体验感悟历史了。因此,教学选材一要“少而精”,选取的史料要言简意赅。选取符合课标要求、突出教材重点的、具有代表性的一手史料(一般而言,一节课上使用的史料不宜超过三则),二是用材要“单而丰”,引导学生读懂、读透。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效,使每一则材料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史感的简约——史感要简要精练,潜移默化
史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历史学习的归宿,最终落实为学生的行为。确立正确的生活原则,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增强追根溯源的回望意识,拓展理解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思想等现象的宽度和深度等,是史感的主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引导学会学生情感升华的方法,而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拓展、引申,回答认识、感想。其实,史感教学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细水长流,也要做到简要、精炼。依托史实和史料,依靠学生体悟和教师的点拨来完成,不需要刻意的规定具体的时间点或时间段来实施,而是通过问题的引导、适时点拨、耳熏目染、陶冶感悟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学习《美国内战》一课时引用了下列一则材料: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国家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林肯的演说
在教师引导学生读懂史料的基础上,从中提炼出核心史实:林肯政府期望获得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的统一和自由劳动力。这时,如果老师提出林肯的演讲词对我们的启示的话,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得出自己的情感认识:任何一名公民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作为一名公民,最基本的底线就是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水到渠成,简洁明了。
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历史高效课堂的打造就是要以最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删繁就简,内化目标,简化通透核心史实,简约厚重权威性的史料,渗透升华情感认识,让历史课堂充满实效、充满后劲,在返璞归真中见实效,实现“三史”目标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外国语学校2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