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国情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玥[1](2021)在《新课标下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地理教学的宗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剧烈,人地关系越发紧张,人口问题仍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进行人口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地理问题,关心我国人口国情,强化学生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基本观念,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时代所要求地理教育应该具备的重大使命。本研究依托地理课程改革,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分析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通过对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中存在问题。对新实施的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必修“地理2”教材中人口地理内容进行梳理,明确知识内容及其所体现地理核心素养,并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最后,研究提出人口地理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本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对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和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高中生对人口地理相关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一般;高中地理教师与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均衡,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没有清晰的认知;大多数师生都能认识到人口地理教学中进行人口国情教育的重要性,但同时人口国情教育仅停留于浅层的知识性内容学习。第二,基于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解读,结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口地理内容梳理分析和相应教学目标的明确,提出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在人口地理教学中应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为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人口国情教育,提出了以下人口地理教学策略:完善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第二课堂,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人口地理知识,聚焦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立足人口地理知识教学,渗透人口国情教育。第三,为将教学策略应用于地理教学实践中,本论文对人教版必修“地理2”《人口》一章进行教学设计,希望为一线教师进行人口地理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人口地理教学现状、梳理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内容,提出行之有效的人口地理教学原则和策略。在人口地理教学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和人口国情教育,提高师生对人口知识的重视,关注人口问题,强化人地协调观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张寒[2](202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要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中地理教学包含丰富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具备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独特优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挖掘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探寻当前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现状,提出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原则与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高中地理教学与国家安全教育进行了关系辨析,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包含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进行了归因分析。最后,基于问卷调查所得结果与地理教学相关理论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问卷调查所得结果表明,大多数师生能够认识到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认可地理学科能够增长国家安全知识,培养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师生国家安全教育理论基础薄弱,二是国家安全教育“浅层化”倾向严重,三是国家安全教育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程度有待提高,四是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2.基于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国家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科本位原则,适度性原则,时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原则。高中地理教学中要通过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改善教学评价方式五条策略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3.为将教学策略应用于地理实际教学中,本研究针对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一节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对设计意图进行了说明,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其他专题的国家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王思源[3](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胡望舒,丁利,张强,包琪[4](2021)在《思政教育导向下新时代中学地理国情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地理国情教育是中学地理学科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文章简要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课程改革中地理国情教育的传承,分析了思政教育导向下新时代地理国情教育内涵的拓展,提出了新时代加强中学地理国情教育的具体建议。
崔永超[5](2020)在《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教育事业,也经历着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和洗礼。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优化和丰富了教学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又促进了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形式的变革,使得多元化开发课程资源成为必由之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开发地理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活动。在教育信息化与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中,视频资源的开发日益受到关注。纪录片作为一种优质的视频资源,承载着大量的地理信息,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能够补充教材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视听教学理论为支撑,运用文献法对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纪录片的特点、类型以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出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在此基础上提出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选用原则以及应用策略等,并分别设计了教学案例进行具体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初中生与初中教师对于纪录片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高度的认可,认为纪录片有着较大的开发空间和使用价值,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以及培养学生地理学素养等。(2)教师运用纪录片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发和使用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教师开发纪录片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开发程度较低,理论知识薄弱;另一方面纪录片使用方法单一,且在使用过程中忽视和弱化了其育人价值,运用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使得纪录片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3)提出纪录片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时的选用原则并依据详细的案例设计思路进行具体说明,即目标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时效性原则、育人性原则和优化性原则。(4)提出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给予详细的案例说明,即纪录片在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教学课型以及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人地协调观中的应用策略,并根据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尝试建立初步的教学纪录片资源匹配目录。
万维维[6](2020)在《基于系统论的新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在提倡国情教育、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和地理新课标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要求下,开发乡土地理教学资源辅助开展地理教学已成为师生共同的现实需要。系统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中,以其指导开发新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对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师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乡土情怀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立足地理学科特点、地理新课程标准和师生现实需求,通过文献梳理和调研访谈,发现当前新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目标、原则和流程等方面提出开发设计策略,并以“新疆乡土地理”微信订阅号开发为例,详细说明了其开发过程和方法,为教师自主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提供借鉴。基于上述研究思路与理念,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1)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探讨。通过文献梳理界定核心概念、阐释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系统论与地理学、地理教学和资源开发在核心思想、特征原则和方法上契合性,确定系统论可为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方法指导。(2)新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现状分析。采用现场调研、访谈和文献研究法进行新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及应用的现状调查,发现新疆乡土地理教学虽然模式多样,教师开发教学资源主动性较强,但普遍存在开发形式单一、教师开发能力有限及开发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等问题。(3)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设计策略研究。以系统论为指导,以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为例,提出以课标为依据、教师为主导,以学情为基础,确定开发目标;根据系统的基本特征,结合乡土地理教学自身特点确定因地制宜、适宜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开发原则;从系统论的层次性和结构化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将乡土地理资源平台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分析、管理方案设计、总体设计、具体实施和评价维护五个阶段,并规定各阶段的核心任务。(4)实证研究。以“新疆乡土地理”微信订阅号开发为例,详细说明系统分析、功能划分和订阅号注册、素材管理、主题菜单设计、信息群发和自动回复设置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为教师自主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提供借鉴。乡土地理教学资源种类丰富,开发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以“新疆乡土地理”微信订阅号作为新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可为开发不同形式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提供范例和参考。
赵晨晨[7](2020)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而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己得出结论。这正符合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将探究式教学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可以推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而国情教育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国情、感受国情的基础上进而实现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转变。这仅凭教师的说教是完全行不通的,需要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因此将探究式教学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十分必要。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与本文相关的文献和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运用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概念界定;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具体阐述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的运用策略,其中包括课前阶段的准备策略,课中阶段的实施策略以及课后阶段的拓展与评价策略,在阐述的过程中选取了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示范,以增强可实施性;第四部分总结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
张冉[8](2020)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响应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是地理教育发展的指向标,同时也是各个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在编写、修订时重要的参考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立足于我国实际地理教育现状,提出本国当前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制定课程内容,并为如何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考试评估和命题、地理教材编写等提出建议。本文研究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响应度,并分析响应度存在差异的原因,以此发现我国地理教育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明确未来地理教育的目的、特征以及《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对我国地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首先分别提取《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每一部分的核心内容,通过文献法和自身的知识经验深入理解二者的内涵思想;然后通过比较研究法得到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各个模块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整体的响应度。研究发现: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高度直接响应;“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中的“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学业质量”、“实施建议”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高度间接响应;“课程内容”中的“内容要求”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响应度较低,并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整体都未呈现《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倡的“国际合作”相关内容和对“教育政策制定者”提出的工作要求。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响应度的研究结果,首先,笔者对高响应度和低响应度部分分别进行归因分析:一方面,高响应度部分顺应国际发展趋势,这是由于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促使我国地理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地理教学的某些领域基本达到《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受体群众不同、指导范围不同、概括性不同、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区域性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具有社会制约性等因素是导致部分内容响应度较低的原因。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且可以很好地启示我国地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地理学科在本国教育中的地位、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重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落实《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思想。
胡望舒,闫桂红,陈琳琳,亓孝然[9](2019)在《新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及教学改进建议——基于地理国情教育视角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地理国情教育是中学阶段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良好途径。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上一版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进行比较发现,以核心素养为根本出发点的新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标内容等方面都对地理国情教育有所强化,这也有助于高中阶段地理国情教育的普及。为了增强高中地理国情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人大附中高中地理组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深入探索:一是不断完善丰富多样且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二是处理好"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三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地理国情教育;四是采用基于我国区域真实情境和案例的教学方法。
高书蕾[10](2019)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中指出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新时期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近年来爱国主义教育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知国报国的人生信条。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研究整理归纳了初中地理教材中隐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结合初中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渗透策略。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并确定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介绍了爱国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念,并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列举了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并对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进行了相关梳理。第三部分通过对聊城市五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渗透策略。第五部分为教学设计案例,以八年级上册“疆域”为例,通过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陆兼备的大国”等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国情意识和领土主权观念,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一部分为研究结论,并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国情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国情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新课标下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新课标颁布对人口地理教学提出新要求 |
2.人口发展不断变化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人口地理研究概况 |
2.我国中学人口地理教学研究概况 |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附图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人口地理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1.人本主义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4.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5.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三、高中人口地理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目标设计 |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人口地理内容梳理分析 |
1.地理2教材中人口地理教学内容梳理 |
2.教材内容分析 |
(二)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
1.人口地理单元教学目标 |
2.《人口分布》教学目标设计 |
3.《人口迁移》教学目标设计 |
4.《人口容量》教学目标设计 |
四、高中人口地理教学情况调查 |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二)内容设计与调查实施 |
1.内容设计 |
2.调查实施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1.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2.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四)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
五、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原则与策略设计 |
(一)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原则 |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
3.与时俱进原则 |
(二)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策略设计 |
1.深入研究人口地理知识,聚焦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
2.立足人口地理教学,渗透人口国情教育 |
3.完善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
4.拓展第二课堂,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
(三)人口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1.教学设计案例 |
2.案例:《人口分布》 |
3.案例:《人口迁移》 |
4.案例:《人口容量》 |
5.反思与不足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口地理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2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口地理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
致谢 |
(2)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我国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 |
2.高中学段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阶段 |
3.地理学科具备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独特优势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国家安全 |
2.国家安全教育 |
(二)理论基础 |
1.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三、国家安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系辨析 |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1.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
2.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然要求 |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1.地理课程标准划定目标层次 |
2.地理教科书提供教学载体 |
3.地理学科特性提供教法支撑 |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 |
1.领土主权与国家安全 |
2.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
3.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1.确定调查目的 |
2.编制调查问卷 |
(二)调查实施 |
1.选择调查对象 |
2.发放调查问卷 |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2.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四)问题及归因分析 |
1.师生国家安全教育理论基础薄弱 |
2.国家安全教育“浅层化”倾向严重 |
3.国家安全教育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
4.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
五、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原则 |
1.学科本位原则 |
2.适度性原则 |
3.时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原则 |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策略 |
1.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
2.深入挖掘教学内容 |
3.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
4.充分开发教学资源 |
5.改善教学评价方式 |
六、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
(一)案例设计 |
1.设计准备 |
2.设计呈现 |
(二)案例分析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五、研究思路 |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
六、研究方法 |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
(一)能动性 |
(二)实践性 |
(三)真实性 |
(四)发展性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
(一)学科课程 |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多元化地理新课程资源开发的需要 |
2.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的内在需求 |
3.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六)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经验之塔理论 |
二、纪录片的类型、特点及应用价值 |
(一)纪录片概念 |
(二)纪录片特点 |
(三)纪录片资源分类 |
(四)纪录片应用价值分析 |
1.激发地理热情,开阔学生地理视野 |
2.再现人地事物,促进地理知识理解 |
3.凸显人地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
4.记录家国实情,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
5.展现地理之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
三、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
1.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
2.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二)教师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
1.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
2.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 |
四、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选用原则 |
1.目标性原则 |
2.典型性原则 |
3.适度性原则 |
4.时效性原则 |
5.育人性原则 |
6.优化性原则 |
(二)纪录片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策略 |
1.导入环节 |
2.讲授环节 |
3.总结环节 |
4.课后环节 |
(三)纪录片在不同教学课型中的应用策略 |
1.新授课 |
2.复习课 |
3.讨论课 |
(四)纪录片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中的应用策略 |
1.整合素材资源,展现家国实情 |
2.重现河山壮美,激发家国热爱 |
3.展示国情问题,升华家国情感 |
(五)纪录片在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中的应用策略 |
1.情境创设,再现人地空间 |
2.观察分析,描述人地特征 |
3.问题引导,探究人地关系 |
4.引思育情,深化人地协调 |
(六)初中地理纪录片教学资源选用优化与建设 |
五、结论与不足 |
(一)主要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
致谢 |
(6)基于系统论的新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新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及应用现状 |
一、乡土地理教学模式多样 |
二、教学资源开发主动性强 |
三、教学资源开发类型单一 |
四、教师开发能力有限 |
五、开发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 |
第四章 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设计策略 |
一、开发目标 |
二、开发原则 |
三、开发流程 |
第五章 实证研究——新疆乡土地理资源微信订阅号开发 |
一、系统分析 |
二、组织管理方案 |
三、功能设计 |
四、实施过程 |
五、订阅号评价 |
六、总结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7)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三) 相关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综述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一、探究式教学及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1. 探究式教学 |
2. 国情教育 |
(二)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
1. 运用探究式教学进行国情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国情的求知欲 |
2. 运用探究式教学进行国情教育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国情知识体系 |
3. 运用探究式教学进行国情教育有助于培育学生爱国情怀 |
4. 运用探究式教学进行国情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的课前准备策略 |
(一) 学生学情的调查 |
1. 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 |
2. 把握学生当前的探究能力 |
3.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 |
(二) 探究目标的设计 |
1. 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
2. 明确能力目标,提升综合素养 |
3. 明确知识目标,掌握我国基本国情 |
(三) 探究资源的整合 |
1. 国情教育资源的搜集 |
2. 国情教育资源的组织 |
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的课中实施策略 |
(一) 坚持实施原则 |
1. 坚持渗透性原则 |
2.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
3.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原则 |
(二) 创新教学方式 |
1. 以重大时政为载体的引导性探究 |
2. 以生活情境为载体的体验性探究 |
3. 以影视资源为媒介的启发性探究 |
4. 以调查研究为途径的问题性探究 |
四、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的课后拓展与评价策略 |
(一) 课后拓展策略 |
1. 设计探究性作业 |
2. 组织课外探究活动 |
(二) 课后评价策略 |
1. 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
2. 借助“量规”进行评价 |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
(一) 合理分配探究时间 |
(二) 重视时政资源的更新和补充 |
(三) 探究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和深刻性,避免流于形式 |
(四) 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避免角色错位和缺位 |
(五) 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异见要及时引导与处理,防止课堂无序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响应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发展 |
1.1.2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 |
1.1.3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对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有关研究 |
1.3.1.1 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解读研究 |
1.3.1.2 不同版本《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比较研究 |
1.3.2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研究 |
1.3.3 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关系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4.2.1 文献法 |
1.4.2.2 比较研究法 |
第2章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基本框架 |
2.1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基本框架 |
2.1.1 新宪章的宗旨 |
2.1.2 地理对教育的贡献 |
2.1.3 地理教育研究 |
2.1.4 国际合作 |
2.1.5 国际行动计划 |
2.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
2.2.1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2.2.2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2.2.3 课程结构 |
2.2.4 课程内容 |
2.2.5 学业质量 |
2.2.6 实施建议 |
第3章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响应度分析与结果 |
3.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响应度分析 |
3.1.1 基本理念响应度分析 |
3.1.2 课程目标响应度分析 |
3.1.3 课程结构响应度分析 |
3.1.4 课程内容响应度分析 |
3.1.4.1 内容要求 |
3.1.4.2 教学提示 |
3.1.4.3 学业要求 |
3.1.5 学业质量响应度分析 |
3.1.6 实施建议响应度分析 |
3.1.6.1 教学建议 |
3.1.6.2 评价建议 |
3.1.6.3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
3.1.6.4 教科书编写建议 |
3.1.6.5 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建议 |
3.2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响应度分析结果 |
3.2.1 高响应度部分 |
3.2.2 低响应度部分 |
第4章 响应度差异原因分析 |
4.1 高响应度原因分析 |
4.2 低响应度原因分析 |
4.2.1 受众群体不同 |
4.2.2 指导范围不同 |
4.2.3 概括性不同 |
4.2.4 区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同 |
4.2.5 人才培养规格不同 |
第5章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对我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启示 |
5.1 加强国际合作 |
5.2 提高地理学科在本国教育中的地位 |
5.3 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
5.4 重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9)新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及教学改进建议——基于地理国情教育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旧版本课程标准比较 |
(一)课程性质的比较 |
(二)课程目标的比较 |
(三)课程结构的比较 |
(四)课标内容的比较 |
二、基于地理国情教育的高中地理教学改进建议 |
(一)构建丰富多样且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
(二)处理好“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
(三)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地理国情教育 |
(四)采用基于我国区域真实情境和案例的教学方法 |
(10)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爱国主义教育概述 |
第一节 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
第二节 地理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 |
第三节 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构 |
第四节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
第二章 初中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课堂观察与分析 |
第三章 初中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与渗透策略 |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渗透策略 |
第四章 基于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教学设计案例——以“疆域”为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国情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标下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研究[D]. 刘玥.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研究[D]. 张寒.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思政教育导向下新时代中学地理国情教育的传承与发展[J]. 胡望舒,丁利,张强,包琪.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1(03)
- [5]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 崔永超.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基于系统论的新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研究[D]. 万维维.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国情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 赵晨晨.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响应度研究[D]. 张冉. 鲁东大学, 2020(02)
- [9]新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及教学改进建议——基于地理国情教育视角的分析[J]. 胡望舒,闫桂红,陈琳琳,亓孝然. 创新人才教育, 2019(04)
- [10]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 高书蕾. 聊城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