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紫金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紫金,化学成分,抗病毒,乙酸乙酯,挥发油,南海,挥发性。
小紫金牛论文文献综述
林秋凤,岑颖洲,伍秋明[1](2010)在《GC-MS分析小紫金牛挥发性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紫金牛的挥发性成分,再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所提取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小紫金牛中共鉴定出了56种成分,占样品总量的84.1%,其主要成分是烯烃、酮、醇、酯和酸类物质等。[结论]该研究为认识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与其药效之间的关系,并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小紫金牛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7期)
李婷[2](2007)在《1. 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 2. 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抗病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的构建以及瑶药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抗病毒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是在实地调查,收集和整理60余种大型经济海藻的研究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其前台查询网址为:http://course.jnu.edu.cn/sky/haizao/。数据库信息系统采用ASP+ACCESS设计,分为数据查询和后台管理两个模块。数据查询模块(即前台)主要包括首页、海藻概论、海藻资源、信息检索、海藻论坛、科研项目、相关网站等7项功能。其中海藻资源是整个数据库的核心部分,每种海藻的研究内容由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营养成分、应用开发、参考文献等12个方面构成,其收录和研究的数据较完整、丰富。后台管理模块可对数据、图片进行录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该数据库系统属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是基于我校对南海大型经济海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内外首个数据库,对促进海藻的高值化综合利用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本数据库提供了原始的实验研究数据:对南海海域数种海藻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了南海海域16种海藻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表明:海藻中所含棕榈酸(C_(16:0))的相对含量较高;多数红藻和褐藻中含有十五碳酸和十七碳酸这两种陆生植物中罕见的奇数碳脂肪酸;褐藻和绿藻中含有较多的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以褐藻铁钉菜中的亚油酸(C_(18:2))和花生四烯酸(C_(20:4))含量最高,分别为22.35%和10.76%,绿藻刺松藻的亚麻酸(C_(18:3))含量较高,为16.26%。Ⅱ.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19种矿物质无机元素的含量,其中常量元素Ca、K、Mg、Na,微量元素Fe、Mn、Zn等7种元素的相对含量较高,而在Cd、Pb、As3种毒性元素测定中,以As的含量最高;Ⅲ.采用酸水解法测定了17种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14种海藻的氨基酸总量范围为4.40%~21.75%,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总量的32.74%~49.21%。相对含量较多的氨基酸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及缬氨酸,而半胱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则相对较少;Ⅳ.采用索氏抽提法、酸性洗涤剂法、KDN-08A凯氏定氮仪、常压干燥法、560℃马弗炉中煅烧法及差减法测定了脂肪、纤维、蛋白质、水分、灰分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其含量分别为:0.09%~5.83%、1.70%~43.52%、4.08%~23.70%、5.48%~19.72%、5.02%~35.10%和6.68%~56.21%。Ⅴ.对海藻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其红外图谱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可以作为传统外部形态鉴别方法的重要补充。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海藻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氨基酸,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为海藻食品的开发,提供了营养评价的参考依据。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了数种海藻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 B3)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对Cox B3病毒的抑制作用普遍强于对HSV-1病毒的作用;其中,海藻乙醇提取物对HeLa、Vero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但海蒿子的乙醇提取物对Cox B3和HSV-1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海藻水提取物则呈现不同程度的抗Cox B3和HSV-1病毒活性,其中异枝麒麟菜和总状蕨藻盾叶变种的水提物抗Cox B3和HSV-1病毒活性均较强。由此证明,海藻多糖是海藻抗病毒活性的主要成分。在抗病毒活性实验的基础上,对数种海藻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选择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比较不同溶剂下海藻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效果。对小紫金牛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了分离,采用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结构进行确定。从中分离和鉴定出2组甾醇混合物。它们是:①.胆甾—5,23-二烯-甲醇,3-羟基-α-甲基-3β-醇、(3β,5α)-胆甾-8,24-二烯-3β-醇、豆甾-5,22-二烯-3β-醇(豆甾醇);②.3β-羊毛甾-8,24-二烯-3β-醇、β-香树脂醇、3β-羊毛甾-7,9(11),24-叁烯-3β-醇。体外抗病毒的活性测定表明,这两组甾醇混合物对Cox B3和HSV-1病毒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7-05-01)
苏妙贤[3](2006)在《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和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Benth)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和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Benth)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了小紫金牛提取物和各溶剂萃取部位的抗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 B3)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对Cox B3病毒的抑制作用普遍强于对HSV-1病毒的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两种病毒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水提物对Cox B3病毒的作用最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1.3μg/mL,选择性指数(SI)大于32;乙醇提取物经不同溶剂萃取后,各萃取部位的抗病毒活性随着萃取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增强,正丁醇萃取部位和余水部位显示较强的抗Cox B3病毒活性,IC_(50)分别为15.7和31.3μg/mL,S1分别为15.9和60;正丁醇萃取部位经大孔吸附树脂初步分离得到的水洗脱部位表现出极强的抗Cox B3病毒活性,IC50为7.8μg/mL,SI达到57.7。具有明显抗Cox B3病毒活性的余水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经大孔吸附树脂初步分离得到的水洗脱部位对苯酚—硫酸试剂和α—萘酚试剂均呈阳性反应,推断小紫金牛抗Cox B3病毒的活性成分可能是高极性的糖。 小紫金牛多糖的成分和抗Cox B3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小紫金牛抗病毒活性多糖(ACP-1)为中性多糖,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50%),平均分子量为40037 Da,对CoxB3病毒的IC50为3.9μg/mL,SI超过256。 对小紫金牛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分离,采用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对分离所得单体的结构进行确定。从中分离和鉴定出8个单体化合物。他们分别是:水杨酸(1),紫金牛酸(2),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3),没食子酸乙酯(4),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5),原儿茶酸(6),没食子酸(7)和儿茶素(8)。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其中儿茶素(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紫金牛酸(2)为新化合物。体外抗病毒的活性测定表明仅儿茶素(8)显示轻微的抗Cox B3病毒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6-05-01)
李药兰,苏妙贤,岑颖洲,张晓琦,戴毅[4](2006)在《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瑶族草药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小紫金牛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采用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水杨酸(1),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2),没食子酸乙酯(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4),原儿茶酸(5),没食子酸(6)和儿茶素(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6年04期)
林秋凤,邱瑞霞,岑颖洲,李药兰,许少玉[5](2005)在《瑶药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瑶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独特的医药经验,这些经验成为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瑶药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又名石狮子、产后草、衫纽根(广西)、华紫金牛(台湾),系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止血、平喘、止咳、消炎的作用.本实验将干燥的小紫金牛样品粉碎后置于95%的工业酒精中浸泡提取,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粗提物,依次以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粗提物.分别得到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经硅胶(160-200目)真空柱层(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5-08-01)
苏妙贤,范兆永,岑颖洲,李药兰,许少玉[6](2005)在《瑶药小紫金牛抗病毒活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瑶族医药源远流长,值得进一步发掘研究,造福人民.瑶药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是粤北瑶胞根据祖传秘方用来医治和预防肝炎的草药,当地又称之为黄胆草.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小紫金牛“全株有活血散淤、解毒止血的作用.治肺结核、咯血、跌打损伤,又治黄疸、睾丸炎、尿路感染、闭经等症”.本课题组以小紫金牛的乙醇粗提物及其石油醚萃取层、乙酸乙酯萃取层、正丁醇萃取层、萃取后的余水部分作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柯萨奇病毒(CVB3)的活性研究.实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上述五个样品对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测定样品对CVB3和(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5-08-01)
林秋凤[7](2004)在《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化学成分及部分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系统地对采自广东韶关的瑶药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的化学成分和部分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和波谱鉴定手段对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小紫金牛水提物、醇提物和部分粗分离样品的抑菌、护肝和抗病毒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采用柱层析等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分析了瑶药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的化学成分,并通过IR、~1HNMR、~(13)CNMR、MS等结构鉴定手段从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中共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是(Ⅰ)豆甾-5,22-二烯-3β-醇、(Ⅱ)豆甾醇-3-β-D-吡喃葡萄糖苷、(Ⅲ)α-香树脂醇、(Ⅳ)羊毛甾-7,9(11),24-叁烯-3β-醇、(Ⅴ)β-香树脂醇、(Ⅵ)羊毛甾-9(11),24-二烯-3β-醇、(Ⅶ)羊毛甾-8,24-二烯-3β-醇。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紫金牛中分离得到,并且除化合物豆甾-5,22-二烯-3β-醇和香树脂醇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金牛属植物中得到。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中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了其中的50种化学成分,已成功鉴定的化合物占样品总量的90.6%,其主要成分是烯烃、酮、醇、酯、酸类物质。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小紫金牛五种不同溶媒提取物及粗分离得到的七个样品对表皮葡萄球菌等6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探讨小紫金牛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四种溶媒提取物及两种正丁醇分离样品均显示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水萃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显着,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313mg/ml,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正丁醇的两个粗分离样品对表皮葡萄球菌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为0.625mg/ml。 采用CCl_4致小鼠实验型肝损伤为模型,探讨小紫金牛水提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CCl_4模型组相比,小紫金牛水提物对CCl_4致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的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其降酶效果与实验所用阳性药相当,表明小紫金牛水提物对CCI;致小鼠实验型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其不能明显降低肝组织MDA含量,表明其作用机制并非直接对抗脂质过氧化,而可能是作用于细胞膜,保护其不受氧自由基的破坏。 采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体外原代鸭肝细胞(PDH)培养模型,探讨瑶药小紫金牛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应用胶原酶灌流DHBV感染雏鸭肝脏,制备原代培养的鸭肝细胞,斑点杂交法检测DHBV DNA。结果小紫金牛水提物对DHBV DNA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273.5林g/ml。 上述活性研究证实瑶药小紫金牛有抑菌、降酶护肝、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为进一步寻找与其功能主治相关的活性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4-05-01)
小紫金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的构建以及瑶药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抗病毒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是在实地调查,收集和整理60余种大型经济海藻的研究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其前台查询网址为:http://course.jnu.edu.cn/sky/haizao/。数据库信息系统采用ASP+ACCESS设计,分为数据查询和后台管理两个模块。数据查询模块(即前台)主要包括首页、海藻概论、海藻资源、信息检索、海藻论坛、科研项目、相关网站等7项功能。其中海藻资源是整个数据库的核心部分,每种海藻的研究内容由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营养成分、应用开发、参考文献等12个方面构成,其收录和研究的数据较完整、丰富。后台管理模块可对数据、图片进行录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该数据库系统属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是基于我校对南海大型经济海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内外首个数据库,对促进海藻的高值化综合利用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本数据库提供了原始的实验研究数据:对南海海域数种海藻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了南海海域16种海藻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表明:海藻中所含棕榈酸(C_(16:0))的相对含量较高;多数红藻和褐藻中含有十五碳酸和十七碳酸这两种陆生植物中罕见的奇数碳脂肪酸;褐藻和绿藻中含有较多的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以褐藻铁钉菜中的亚油酸(C_(18:2))和花生四烯酸(C_(20:4))含量最高,分别为22.35%和10.76%,绿藻刺松藻的亚麻酸(C_(18:3))含量较高,为16.26%。Ⅱ.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19种矿物质无机元素的含量,其中常量元素Ca、K、Mg、Na,微量元素Fe、Mn、Zn等7种元素的相对含量较高,而在Cd、Pb、As3种毒性元素测定中,以As的含量最高;Ⅲ.采用酸水解法测定了17种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14种海藻的氨基酸总量范围为4.40%~21.75%,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总量的32.74%~49.21%。相对含量较多的氨基酸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及缬氨酸,而半胱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则相对较少;Ⅳ.采用索氏抽提法、酸性洗涤剂法、KDN-08A凯氏定氮仪、常压干燥法、560℃马弗炉中煅烧法及差减法测定了脂肪、纤维、蛋白质、水分、灰分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其含量分别为:0.09%~5.83%、1.70%~43.52%、4.08%~23.70%、5.48%~19.72%、5.02%~35.10%和6.68%~56.21%。Ⅴ.对海藻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其红外图谱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可以作为传统外部形态鉴别方法的重要补充。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海藻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氨基酸,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为海藻食品的开发,提供了营养评价的参考依据。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了数种海藻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 B3)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对Cox B3病毒的抑制作用普遍强于对HSV-1病毒的作用;其中,海藻乙醇提取物对HeLa、Vero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但海蒿子的乙醇提取物对Cox B3和HSV-1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海藻水提取物则呈现不同程度的抗Cox B3和HSV-1病毒活性,其中异枝麒麟菜和总状蕨藻盾叶变种的水提物抗Cox B3和HSV-1病毒活性均较强。由此证明,海藻多糖是海藻抗病毒活性的主要成分。在抗病毒活性实验的基础上,对数种海藻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选择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比较不同溶剂下海藻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效果。对小紫金牛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了分离,采用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结构进行确定。从中分离和鉴定出2组甾醇混合物。它们是:①.胆甾—5,23-二烯-甲醇,3-羟基-α-甲基-3β-醇、(3β,5α)-胆甾-8,24-二烯-3β-醇、豆甾-5,22-二烯-3β-醇(豆甾醇);②.3β-羊毛甾-8,24-二烯-3β-醇、β-香树脂醇、3β-羊毛甾-7,9(11),24-叁烯-3β-醇。体外抗病毒的活性测定表明,这两组甾醇混合物对Cox B3和HSV-1病毒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紫金牛论文参考文献
[1].林秋凤,岑颖洲,伍秋明.GC-MS分析小紫金牛挥发性化学成分[J].安徽农业科学.2010
[2].李婷.1.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数据库2.小紫金牛(ArdisiachinensisBenth)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抗病毒活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7
[3].苏妙贤.小紫金牛(ArdisiachinensisBenth)和猴耳环(PithecellobiumclypeariaBenth)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6
[4].李药兰,苏妙贤,岑颖洲,张晓琦,戴毅.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6
[5].林秋凤,邱瑞霞,岑颖洲,李药兰,许少玉.瑶药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05
[6].苏妙贤,范兆永,岑颖洲,李药兰,许少玉.瑶药小紫金牛抗病毒活性的初步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05
[7].林秋凤.小紫金牛(ArdisiachinensisBenth)化学成分及部分生物活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