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包覆沉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包覆,钛酸钡,均匀,碳酸钙,氧化铝,硫酸钡,重晶石。
包覆沉淀论文文献综述
李彩娜,吴明清,王亚祥,田浩,郝留成[1](2019)在《氧化铝均匀沉淀包覆对环氧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均匀沉淀包覆工艺,制备出不同粒径增加值的表面纳米化的微-纳复合氧化铝填料,通过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电气性能测试研究了填料的粒径增加值、不同掺混比例(均匀沉淀包覆氧化铝占总氧化铝的质量分数)对其环氧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铝经均匀沉淀包覆处理后,其环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小幅提升,击穿强度随填料粒径增加值增大而减小,随掺混比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粒径增加值为12.3 nm,掺混比例为10%时,击穿强度最大,达到33.43 kV/mm,提升7.8%,可将其用于提升高压电器用绝缘子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19年05期)
李云峰[2](2017)在《水解沉淀法BaTiO_3包覆磁性过渡金属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吸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的水解沉淀法制备Ni@BaTiO_3和Ni@BN@BaTiO_3纳米胶囊。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吸波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水解沉淀-直流电弧法所制备的Ni@BaTiO_3纳米胶囊粒子的粒径大小约为4-16nm,其壳层厚度约为4-6nm。吸波性能分析表明:所制得的样品Ni@BaTiO_3反射吸收系数在-10dB以下的频带范围是2.-18GHz,对应的厚度范围1.7-5.5mm。最佳反射损耗在10.6GHz是-42.3dB对应的厚度为1.88mm。Ni@BaTiO_3纳米样品因其厚度的不同吸收峰值和频带宽度均有变化,且随着模拟厚度的增加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此外利用直流电弧法方法制备的Ni@BN纳米胶囊,之后再利用水解沉淀法制备出Ni@BN@BaTiO_3纳米胶囊,其粒径为30-100nm,且Ni@BN@Ba TiO3样品最大反射损耗出现在12.725GHz对应反射损耗-30.83dB。通过比较发现在Ku波段选择同样的样品厚度,Ni@BN@Ba TiO3比Ni@BN反射损耗大,并且向低频方向移动。研究表明利用具有高介电常数、具铁电性、压电性和绝缘性的纳米陶瓷材料BaTiO_3制备的纳米胶囊,可以改变单一的磁性纳米颗粒的电磁参数。同时BaTiO_3的介电损耗与磁性过渡金属的磁损耗增加了制备出的纳米胶囊对电磁波的吸收与衰减,增强了吸波性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7-05-18)
郎少庭[3](2017)在《TiC弥散强化钨合金的沉淀包覆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壁面向等离子体材料是成功实现聚变堆商业运行的关键,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面向等离子材料的候选材料中,由于钨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和物理性能,成为了面向等离子体的最主要候选材料。但是,同时钨具有韧脆转变温度(DBTT)高、再结晶温度低以及辐照脆化等缺点,这限制了其应用。大量研究证明,通过引入TiC颗粒对钨进行弥散强化是改善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的研究发现,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W-TiC合金容易引入杂质元素且TiC颗粒容易在钨晶界聚集长大。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并提高TiC在钨合金中的分散性,本论文采用沉淀包覆法制备TiC颗粒弥散强化钨合金。系统研究了化学沉淀过程、粉末还原制度、TiC的加入量对粉末的特性以及烧结块体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热导性能的影响。通过塑性加工改善钨合金的性能,研究了加工变形量对钨合金的强度、韧性及DBTT的影响规律。对所制备的W-TiC合金的抗氘(D)等离子和氦(He)离子辐照性能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包括:1.通过在偏钨酸铵(AMT)溶液中添加1wt.%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并超声分散30min获得了具有良好分散性的TiC颗粒悬浮液,放置20h后TiC颗粒未发生明显沉降;通过沉淀包覆法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W-TiC前驱体粉末,TiC颗粒被均匀包覆在粉末颗粒中;经氢气还原后的粉末具有假晶结构,并且粉末仍保持着核壳结构;沉淀包覆形成核壳结构的机理主要是通过钨酸沉淀以异质成核作用在分散良好的TiC颗粒表面形核和长大而形成。2.在TiC悬浮液中加入1%PVP能显着提高TiC颗粒在烧结态W-0.1TiC合金中的分散性,TiC颗粒几乎全部均匀弥散分布于钨晶粒内部,TiC的平均颗粒尺寸与原始的TiC颗粒尺寸相近,而未使用PVP的W-0.1TiC合金中TiC颗粒尺寸较大并且分布不均匀。添加PVP后制得的W-TiC合金的抗弯强度值相比于未添加PVP的W-TiC合金有显着提高。3.采用沉淀包覆法制备了 W-(0-0.9)wt.%TiC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iC含量的增加,W-TiC合金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TiC颗粒的平均尺寸逐渐增大;其中W-0.5TiC合金的抗弯强度达到了最大值(1065.72MPa);随着TiC含量的增加,W-TiC合金的热传导性能逐渐降低,当TiC含量从0.1%增加至0.5%时,热传导率缓慢降低,而TiC含量超过0.5%后,W-TiC合金的热扩散率和热导率都大幅度降低。另外,采用球磨法制备了 W-0.5TiC合金,其显微组织中TiC颗粒发生了明显的长大,且TiC颗粒主要在钨晶界分布,其相比于沉淀包覆法制备的W-0.5TiC合金也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和热传导性能。4.采用中频感应烧结法和塑性变形加工得到了具有不同变形量(65%和83%)的商业纯钨和W-TiC合金,研究表明,W-TiC合金中的TiC颗粒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沿着轧制方向被显着拉长,这些被拉长的颗粒主要分布于钨晶粒内部。W-TiC合金随着变形量的增大晶粒发生了细化,83%变形量的W-TiC合金得到了最高的抗弯强度(1260.3MPa),具有最好的拉伸韧性和夏比冲击性能,通过高温拉伸测试得到的DBTT<300℃,通过夏比冲击试验得到的DBTT约为450℃,相比于同等变形量的纯钨材料和较低变形量的W-TiC合金降低了约200℃。W-TiC合金的强韧化机理是由加工强韧化、晶粒细化效应和TiC颗粒弥散强韧化共同作用。5.研究了通过沉淀包覆法制备的W-TiC合金的抗D等离子体辐照和He离子辐照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添加TiC颗粒能够细化钨晶粒的尺寸和增加材料的致密度,因此所制备的W-TiC合金相比于纯钨具有显着更高的抗D等离子体辐照性能,并且随着样品中TiC含量从0.1%增加到0.5%,样品表面受D等离子体损伤程度逐渐减弱;此外,具有83%加工变形量的W-TiC合金相比于具有65%加工变形量的W-TiC合金具有更高的抗D等离子体和氦离子辐照性能。6.通过沉淀包覆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物和氮化物颗粒弥散强化钨合金,研究结果显示:Y2O3、La2O3和A1N纳米颗粒都可以通过沉淀包覆法掺杂到钨合金中而形成核壳结构粉末;W-0.35%A1N合金具有最细小的平均晶粒尺寸(2.1μm)和平均弥散颗粒尺寸(1OOnnm),其组织中弥散颗粒均匀分布于钨基体中,并且其中大部分颗粒都分布于钨晶粒内部,导致其具有最高的力学性能和最佳的热传导性能,但是A1N在制备过程中形成了 A1203-A1N复合颗粒。(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7-05-17)
高洪霞,徐洋,付茂刚,潘娆[4](2016)在《基于硫酸钡原位沉积的沉淀碳酸钙表面包覆改性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沉积法分别在25℃和90℃将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对沉淀碳酸钙(PCC)进行包覆改性,对改性PCC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CC表面包覆了硫酸钡,在p H值6.50的蒸馏水中溶解性降低;加填改性PCC的纸料打浆度升高;在90℃下改性、硫酸钡的沉积量为50%时,改性PCC在加填纸中的留着率最高;在25℃下改性、硫酸钡沉积量10%时,改性PCC可以使加填纸的抗张指数提高6.63%;加填改性PCC的纸张白度、不透明度和光散射系数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6年09期)
李洁,罗传军,叶文豪[5](2016)在《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包覆改性尖晶石锰酸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醇水溶液为反应介质,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铝,对改性尖晶石锰酸锂(LiMn_2O_4)进行表面包覆。考察了氧化铝包覆量、氨水浓度、氨水流速及水浴温度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对材料进行物理化学性能及电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以乙醇的水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为反应介质,在氧化铝包覆量为2%(质量分数)、氨水浓度为1 mol/L、氨水流速为20 m L/min、水浴温度为55℃条件下包覆效果最佳。测试模拟电池在55℃、1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100次,容量衰减率仅为0.06%/次,具有很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6年09期)
丁艳红,张景萍,彭军[6](2015)在《共沉淀辅助法合成二次纳米碳包覆的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并用于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简单的共沉淀和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二次碳包覆的具有类球结构D-LiFePO_4/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以及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与单次包覆的复合材料S-LiFePO_4/C作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D-LiFePO_4/C复合材料具有均匀的类球结构,表面碳层厚度为1.7 nm,其中碳含量为2.48 wt.%,并且均匀地涂布在LiFePO_4颗粒表面。均一分布的碳层以及颗粒分散良好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电子和锂离子传输速率,进而改善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1-3]在10 C的倍率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2.9 mA hg~(-1),20C倍率时,仍保持有87.1 mA hg~(-1)。10C倍率下循环400次后几乎没有衰减。(本文来源于《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上)》期刊2015-07-21)
王艳[7](2015)在《沉淀包覆法制备具有“芯—壳”结构的温度稳定型钛酸钡基陶瓷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围绕钛酸钡基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瓷料而展开,具体研究MLCC用介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掺杂改性机理,分别制备出温度特性符合Y5V及X8R标准的高性能瓷料。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基符合Y5V标准的MLCC用介质陶瓷材料。有研究发现,粉体经包覆改性后所制备的陶瓷材料的性能会得到优化,能够充分体现出包覆这种掺杂改性的方法对陶瓷材料性能的优化所体现的意义和价值。当“芯”部粉体材料为单分散球形颗粒时,包覆掺杂改性更容易进行并易于控制。进一步对所制备的单分散球形钛酸钡基粉体材料进行分析表征并推测其可能的形成机理。接着,对钛酸钡基粉体材料进行包覆改性研究,先后对其表面进行Ho2O3, La2O3, MgO及YFe03的包覆改性,并分别对复合粉体及陶瓷的微观形貌和性能进行分析表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锆钛酸钡基粉体材料。主要研究稀土Dy (Sm)的加入对Ba(Zr0.1Ti0.9)O3-Zn-Nb陶瓷体系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BZTZND2陶瓷样品的晶粒尺寸约31μm,其室温介电常数大于20000,介电损耗为0.006,容温变化率符合Y5V标准,且具有驰豫行为(γ=1.43)。BZTZNS4陶瓷样品的室温介电常数为20176,介电损耗为0.011,且容温变化率符合Y5V标准。(2)利用常压水相法制备出单分散球形的Ba(Zr0.1Ti0.9)O3粉体,研究其表面形貌及形成机理。以Ba(Zr0.1Ti0.9)O3为“芯”,H0203为“壳”,设计具有“芯-壳”结构的复合粉体。通过实验条件(预烧温度,烧结温度及包覆物的量)的改变达到控制陶瓷样品的“芯-壳”结构的目的,进一步控制其容温变化率,得到容温变化率符合Y5V标准的细晶陶瓷材料,为制备X8R型温度稳定性细晶陶瓷奠定基础。(3)利用常压水相法制备出单分散球形的BaTiO3,及Ba0.9895Bi0.0070TiO3粉体,研究其表面形貌及形成机理。研究La203包覆对BaTiO3基陶瓷体系相组成、微观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aTiO3@La2O3复合陶瓷的晶粒尺寸约250nm,其室温介电常数为2902,介电损耗为0.00556,温度稳定性符合X8R标准。另外,研究MgO包覆对Ba0.9895Bi0.0070TiO3基陶瓷体系相组成、微观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gO包覆抑制Ba0.9895Bi0.0070TiO3陶瓷晶粒的异常长大(晶粒尺寸约为230nm),提高其室温介电常数(2880),且温度稳定性提高。(4)采用沉淀法制备具有“芯-壳”结构的BaTiO3@YFeO3复合粉体,研究YFeO3包覆对BaTiO3基陶瓷体系相组成、微观结构、介电性能及磁性能的影响规律。BTYF-6陶瓷样品室温介电常数为2319,介电常数为0.016,温度稳定性符合X8R标准;其饱和磁化强度约为2.31emu/g,剩余磁化强度为1.3 emu/g。(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06-30)
朱永波,姚文红,郭静静,董娇,贺本林[8](2014)在《石墨烯包覆LiFePO_4共沉淀-焙烧法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氧化石墨烯和抗坏血酸为包覆碳源,采用共沉淀-焙烧法制备了LiFePO4/G和LiFePO4/C正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XRD),扫描电镜(SEM)对合成材料进行结构及形貌分析,并采用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等表征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和碳颗粒的引入没有改变LiFePO4橄榄石晶体结构,石墨烯在细化颗粒和均匀分布上的效果优于普通碳颗粒,使LiFePO4/G表现出更加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在0.1C倍率时的放电容量为134 mAh·g-1,充放电循环2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达到98.8%。(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4年07期)
孙健明,肇研,李翔,鲍天骄,申雄刚[9](2014)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均匀沉淀包覆四氧化叁铁及其磁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均匀沉淀的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包覆了四氧化叁铁(Fe3O4),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对改性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采用场发射透射电镜附带的X射线能谱仪(EDX)对其表面成分进行测试,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对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包覆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最后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网络矢量分析仪表征了Fe3O4包覆多壁碳纳米管的静态磁性能和动态电磁性能.结果表明,均匀沉淀Fe3O4包覆多壁碳纳米管的效果理想,相对原始多壁碳纳米管,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静态磁性能有了显着提高,比饱和磁化强度为12.15 emu/g.(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2014年03期)
王萌萌[10](2013)在《水解沉淀法制备重晶石表面包覆TiO_2复合颗粒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重晶石是重要的工业矿物原料,在油漆、涂料和石油钻井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将重晶石作为基体与TiO_2复合制备具有颜料功能的复合材料,可发挥重晶石性质稳定、吸油值低、与TiO_2密度相近等一系列优点,从而发挥其协同效应。本论文以重晶石为基体,对采用硫酸氧钛(TiOSO_4)水解沉淀法制备以重晶石表面包覆TiO_2复合颗粒的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复合颗粒的结构与颜料性能进行了表征,对相关过程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研究了重晶石基体粒度对所制备重晶石/TiO_2复合颗粒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其中以搅拌磨湿磨60min所得重晶石为基体(d500.58μm、d907.19μm)的效果最优。对TiOSO_4水解和沉淀包覆的条件进行了试验优化。确定优化条件为:水解温度85℃,水解时间3h,TiOSO_4用量2g/g,水解体系中重晶石浓度0.5%。研究了重晶石-TiO_2·H_2O复合物焙烧实现TiO_2晶型转化并最终制备重晶石/TiO_2复合颗粒的技术。优化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1h,无需加盐处理剂,金红石型TiO_2转化率90.92%,复合颗粒的吸油量和遮盖力分别为19.10g/100g和13.64g/m~2。对所制备重晶石/TiO_2复合颗粒的结构与复合粉体性能进行表征和评价。重晶石/TiO_2复合颗粒以重晶石颗粒表面包覆均匀、致密的TiO_2层为特征形成;重晶石/TiO_2复合粉体具有和钛白粉相似的颜料性能,在建筑涂料中添加,所制得涂料的对比率为86.4%,与添加同比例金红石型钛白粉相近(约90%),优于添加同比例锐钛矿型钛白粉(约82%)。另外,重晶石/TiO_2复合粉体对200~400nm紫外线形成强烈吸收。红外光谱和XPS测试研究表明,重晶石-TiO_2·H_2O复合物中,重晶石和TiO_2·H_2O以各自表面羟基吸附或形成氢键的方式结合。经焙烧后,大量吸附水脱出,重晶石-TiO_2·H_2O之间发生羟基缩合,最终形成Ba-O-Ti和S-O-Ti新键以构成重晶石/TiO_2复合颗粒。结合上述分析推测了TiO_2在重晶石颗粒表面的结合形态。研究表明,重晶石基体在TiO_2·H_2O晶型转化过程中的诱导机理可能为:Ba-O-Ti和S-O-Ti键的形成对金红石型TiO_2的转化起促进作用,且强于SO_4~(2-)的抑制作用,因而降低了金红石型TiO_2的转化温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3-05-01)
包覆沉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的水解沉淀法制备Ni@BaTiO_3和Ni@BN@BaTiO_3纳米胶囊。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吸波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水解沉淀-直流电弧法所制备的Ni@BaTiO_3纳米胶囊粒子的粒径大小约为4-16nm,其壳层厚度约为4-6nm。吸波性能分析表明:所制得的样品Ni@BaTiO_3反射吸收系数在-10dB以下的频带范围是2.-18GHz,对应的厚度范围1.7-5.5mm。最佳反射损耗在10.6GHz是-42.3dB对应的厚度为1.88mm。Ni@BaTiO_3纳米样品因其厚度的不同吸收峰值和频带宽度均有变化,且随着模拟厚度的增加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此外利用直流电弧法方法制备的Ni@BN纳米胶囊,之后再利用水解沉淀法制备出Ni@BN@BaTiO_3纳米胶囊,其粒径为30-100nm,且Ni@BN@Ba TiO3样品最大反射损耗出现在12.725GHz对应反射损耗-30.83dB。通过比较发现在Ku波段选择同样的样品厚度,Ni@BN@Ba TiO3比Ni@BN反射损耗大,并且向低频方向移动。研究表明利用具有高介电常数、具铁电性、压电性和绝缘性的纳米陶瓷材料BaTiO_3制备的纳米胶囊,可以改变单一的磁性纳米颗粒的电磁参数。同时BaTiO_3的介电损耗与磁性过渡金属的磁损耗增加了制备出的纳米胶囊对电磁波的吸收与衰减,增强了吸波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包覆沉淀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彩娜,吴明清,王亚祥,田浩,郝留成.氧化铝均匀沉淀包覆对环氧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热固性树脂.2019
[2].李云峰.水解沉淀法BaTiO_3包覆磁性过渡金属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吸波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17
[3].郎少庭.TiC弥散强化钨合金的沉淀包覆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
[4].高洪霞,徐洋,付茂刚,潘娆.基于硫酸钡原位沉积的沉淀碳酸钙表面包覆改性与应用研究[J].中国造纸.2016
[5].李洁,罗传军,叶文豪.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包覆改性尖晶石锰酸锂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6
[6].丁艳红,张景萍,彭军.共沉淀辅助法合成二次纳米碳包覆的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并用于高倍率锂离子电池[C].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上).2015
[7].王艳.沉淀包覆法制备具有“芯—壳”结构的温度稳定型钛酸钡基陶瓷及其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5
[8].朱永波,姚文红,郭静静,董娇,贺本林.石墨烯包覆LiFePO_4共沉淀-焙烧法制备及性能研究[J].山东化工.2014
[9].孙健明,肇研,李翔,鲍天骄,申雄刚.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均匀沉淀包覆四氧化叁铁及其磁性能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4
[10].王萌萌.水解沉淀法制备重晶石表面包覆TiO_2复合颗粒及其表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