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植物论文-史玉根

转基因抗虫植物论文-史玉根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基因抗虫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农业,转基因抗虫棉,专家顾问组,植酸酶,学术委员会,青年科技人才,作物遗传改良,科研报告,研究成果,转基因生物安全

转基因抗虫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史玉根[1](2019)在《开拓中国农业基因工程的女院士》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档案范云六,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中国植物基因工程的开创者、国家农业基因工程学科带头人。1930年出生于湖南,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业化学系,曾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09-27)

周晓静,申坚定,李金玲,王虹,崔炯[2](2018)在《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发展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成功种植,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从抗咀嚼式口器昆虫转基因作物和抗刺吸式口器昆虫转基因作物两方面,对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9期)

问荣荣[3](2017)在《RNAi介导的舞毒蛾USP基因沉默及转基因植物抗虫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是一种分布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的世界性重要农林食叶害虫。长期以来,舞毒蛾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已引起害虫抗性形成、高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高效、环境友好型防治策略的探寻迫在眉睫。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靶标的运用将会促成新的防治害虫策略的形成。理想的分子靶标是参与机体至关重要功能的基因产物,通过干扰这类基因的表达能严重影响害虫正常生理机制,能够成功表达靶标基因的dsRNA的转基因植物使得在野外害虫控制中使用RNAi技术成为可能。本研究以农林食叶害虫舞毒蛾(L,dispar)为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植物源杀虫剂鱼藤酮亚致死剂量处理和对照组转录组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出舞毒蛾体内表达显着下调的超气门蛋白基因(LdUSP)。超气门蛋白(USP)和蜕皮激素受体(EcR)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在蜕皮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共同调节复杂着蜕皮和变态两大生理反应,超气门蛋白基因(LdUSP)在昆虫完全变态过程中的分子作用调控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杀虫剂鱼藤酮的胁迫下,USP基因表达受到抑制,USP基因可能成为理想靶标基因。本研究利用RNAi技术进行LdUSP基因功能分析,进一步构建LdUSP基因dsRNA植物表达载体,探究转基因植株抗虫性,对于新防治策略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点滴法测定鱼藤酮对舞毒蛾3龄幼虫12、24、36和48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4.10、10.44、9.75和9.51 mg/L,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鱼藤酮毒性越大。根据毒力测定结果,计算出亚致死剂量并利用其处理舞毒蛾幼虫。结果表明,鱼藤酮对舞毒蛾 3 龄幼虫 12hLC10、LC20、LC30、LC40分别为 3.80、5.96、8.24 和 10.88mg/L;24h LC10、LC20、LC30、LC40h分别为 3.61、5.20、6.76 和 8.47 mg/L;36 h LC10、LC20、LC30、LC40分别为 3.15、4.65、6.14 和 7.80 mg/L;48 h LC10‘LC20、LC30、LC40分别为2.83、4.29、5.79和7.48 mg/L。低剂量鱼藤酮药液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具有抑制作用。2、采用IlluminaHiSeq2500高通量测序,分别构建鱼藤酮(4mg/L)和对照组舞毒蛾3龄幼虫转录组,获得10.23Gb数据,组装共得到103492条Transcript和74772条Unigene,长度大于 1 kb 为 12239 条。Transcript 与 Unigene 的 N50 分别为 1976 和1146。在4 mg/L鱼藤酮胁迫处理和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分析中获得差异表达基因710条,其中下调基因325条,上调基因有385条,注释到COG、GO、KEGG、KOG、Pfam、Swiss-Prot和Nr数据库中共有576条,对应的各功能数据库基因数分别为222、257、160、352、449、404和548条。注释到GO数据库的差异表达基因257个,其中注释到细胞成分、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数分别为107、212和188;注释到COG数据库的222个差异表达基因中,General function prediction only功能基因最多,含67条。3、在舞毒蛾转录组文库分析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LdUSP基因cDNA全长序列。对舞毒蛾LdUSP基因全长cDNA及其推导气基酸序列分析表明LdUSP基因阅读框(ORF)长1395bp,含464个氨基酸,该蛋白中相对含量最多的氨基酸是亮氨酸(leu)、丝氨酸(Ser)、精氨酸(Arg),分别含有53、39、37个,分别占总氨基酸数11.4%、8.4%、8.0%。舞毒蛾LdUSP基因属于核受体家族成员,舞毒蛾LdUSP蛋白不含信号肽序列,具有亲水性。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蛋白拥有典型的核受体特征和结构单元(A/B,C,DandE/F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舞毒蛾LdUSP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已经报道的麟翅目昆虫基因序列相比,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舞毒蛾LdUSP与小地老虎USP(Agrotis ipsilonAGA17964.1)亲缘关系最近。4、采用RT-qPCR法分析LdUSP基因在舞毒蛾3龄幼虫期的时空特异表达及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异性,结果显示,LdUSP mRNA在舞毒蛾3龄幼虫期的0-48 h阶段内表达水平较高且比较稳定,在60-108 h表达起伏相间波动较大,在整个3龄期表达最高峰出现在72 h,差异显着;LdUSP基因在各个发育期均有表达,且不同龄期间具有差异性,舞毒蛾LdUSP基因在雄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卵、预蛹和蛹期表达量较低。RT-qPCR检测结果显示,舞毒蛾LdUSP基因在胸和腹部的表达量高于头部,在胸部表达量最高。采用RT-qPCR法分析LdUSP基因对植物源杀虫剂鱼藤酮的胁迫响应,结果显示,在4、10、20 mg/L的鱼藤酮剂量处理后舞毒蛾Ld USP基因表达显着下调,且随鱼藤酮浓度增加,其抑制效果加强。5、通过PCR法克隆获得舞毒蛾LdUSP基因的叁个片段序列,其中LdUSP-1大小为508 bp(位于 447bp-954bp),LdUS-大小为 514 bp(位于 806bp-1320bp),LdUSP-3大小为477 bp(位于52bp-528bp)。RNAi技术将舞毒蛾LdUSP基因特异的dsRNA(dsRNAUSP-1、dsRNAUSP-2和dsRNAUSP-3)通过取食导入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获得基因沉默舞毒蛾,测定取食dsRNA 12、24、36、48、72 h后靶标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取食dsRNA可以有效的沉默LdUSP基因,dsRNAUSP-3沉默效果最好。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分析了 dsRNAUSP-1,dsRNAUSP-2,dsRNAUSP-3对舞毒蛾蜕皮激素应答相关基因(E74、E75、FTZ-F1)和能够编码蜕皮激素合成酶的Halloween基因(Shd、Sad、Phm)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dsRNAUSP-1,dsRNAUSP-2,dsRNAUSP-3 后基因E74、E75、FTZ-F1、shd、Sad 和Phm的表达均显着下调,说明LdUSP基因对蜕皮激素应答相关基因具有直接或间接性的调控作用,并对Halloween基因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反馈调节作用。舞毒蛾3龄幼虫摄取dsRNAUSP-l和dsRNAUSP-2后,舞毒蛾3龄历期分别缩短了 0.72和0.83 d,而摄取dsRNAUSP-3使得舞毒蛾3龄历期延长0.32 d。与对照组(RNase-free water)相比,连续取食2 μg/d dsRNAUSP-3 8天后,舞毒蛾3龄幼虫鲜重持续逐减,变化不显着,但幼虫累计死亡率(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3.33%)。6、基于转基因杨树技术成功构建了表达LdUSP基因dsRNA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获得转基因84K杨。转基因植株抗虫性结果显示,舞毒蛾3龄幼虫取食转基因84K杨树叶片后,通过RT-qPCR检测发现取食12、24、36、48和72h后幼虫体内目标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舞毒蛾3龄幼虫连续取食转基因植株叶片6d,幼虫鲜重有所减轻,但差异不显着。未发现明显的表型异化,具有死亡现象,转基因处理组死亡率为16.67%,对照组死亡率为3.33%。以上结果表明舞毒蛾LdUSP基因能够对杀虫剂鱼藤酮的胁迫产生响应,RNAi介导LdUSP基因功能分析表明LdUSP基因对蜕皮激素应答相关基因具有直接或间接性的调控作用,并对Halloween基因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反馈调节作用。该基因的沉默虽然没有引起幼虫鲜重的变化,但是能够造成幼虫存活率的降低。表达LdUSP基因dsRNA的转基因植株物能够降低舞毒蛾体内靶标基因的mRNA水平,具有一定的抗虫性,为开辟新的舞毒蛾防治途径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刘清松,李云河,陈秀萍,彭于发[4](2014)在《转基因抗虫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间化学通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或昆虫释放的化学信息物质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叁级营养层信息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生物间的信息交流形成信息网,调节生物种内和种间行为,支撑和维持植物和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应用可能会影响叁级营养层间的化学信息通讯,进而干扰生物群落结构和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该方面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转基因抗虫作物环境安全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间化学信息通讯进行了简要概括;分析和归纳了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植对植物和节肢动物间化学通讯的潜在影响及相关机制;讨论了该领域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前景.以期促进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加深对转基因抗虫作物群落结构动态潜在影响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李秀影[5](2013)在《农杆菌介导转Bt cry1Ah和cry1Ie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t cry1Ah基因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杰课题组从国内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BT8中分离克隆的一个新型杀虫蛋白基因。Cry1Ah基因与cry1Ac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82%。Cry1Ah蛋白对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毒力,对棉铃虫、水稻二化螟的杀虫活性强于Cry1Ac蛋白;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强于Cry1Ac、Cry1Ab蛋白。Bt cry1Ie基因是张杰课题组从Bt菌株Btc007中分离克隆的另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蛋白基因。Cry1Ie基因与cry1A类基因相似性很低,只有30%,并且它们之间无交互抗性。其编码的蛋白对抗性和敏感玉米螟都有一定的毒力。将cry1Ah和cry1Ie基因同时构建到一个表达载体中,能够有效地克服基因种类单一、同源性高以及昆虫对Bt产生抗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有望筛选到抗虫性能更高的转基因作物。对于一个来源于原核生物的基因,其编码区序列所使用的密码子通常在植物中使用的频率较低,这会使外源基因在植物中仅有少量的积累。而将外源基因根据植物密码子偏好进行优化后可以显着地提高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根据植物密码子偏好性,本实验室早期工作对cry1Ah基因进行过两次改造以及对cry1Ie基因进行过改造,本研究将cry1Ah基因进行了第叁次密码子优化。叁次改造的cry1Ah基因(m1-cry1Ah,m2-cry1Ah,m3-cry1Ah)与原始cry1Ah基因进行比对:GC含量由37%分别提高到48%,55%和63%。优化后的cry1Ie基因(mcry1Ie)的GC含量提高到55%。在转基因作物研究中,提高转基因表达的另一个主要策略是将外源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表达。亚细胞定位主要依赖于信号肽的作用,其中定位于叶绿体和内质网的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成功。本研究将m3-cry1Ah基因的N端连接一段来源于玉米RuBP羧化酶的叶绿体定位信号肽序列,命名为CPT-m3-cry1Ah;另外将m3-cry1Ah基因的N端连接内质网定位信号肽,在C端连接内质网滞留信号KDEL,命名为ER-m3-cry1Ah;将不连接任何信号肽的m3-cry1Ah基因命名为NK-m3-cry1Ah。依次构建了叁个植物表达载体pMhNK、pMhCTP和pMhER,并且都是以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本研究首先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实验室保存的pMhGM (m1-cry1Ah),pMAhb (m2-cry1Ah)以及本研究构建的pMhNK (NK-m3-cry1Ah),pMhCTP (CPT-m3-cry1Ah)共计四个植物表达载体进行烟草转化。通过对模式生物烟草的研究确定出最优的cry1Ah基因密码子使用形式以及研究蛋白叶绿体定位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一共侵染320个烟草叶片外植体,共获得84株烟草再生苗,每个载体分别获得21、28、20和15株。通过PCR检测确定了每个载体的阳性植株数分别为7、5、6和5株;通过Southern blot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T-PCR,qRT-PCR)检测结果表明pMhCTP烟草植株在四个载体的植株中表现出最高的转录水平,并且pMAhb、pMhNK和pMhCTP烟草植株的转录水平分别是pMhGM植株的4倍、9.5倍和12.5倍;ELISA检测结果表明pMhCTP烟草植株中Cry1Ah蛋白表达量最高,并且pMAhb、pMhNK和pMhCTP烟草植株的Cry1Ah蛋白表达量分别是pMhGM植株的4倍、6倍和10倍;通过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喂食pMhGM、pMAhb、pMhNK和pMhCTP烟草叶片的棉铃虫幼虫致死率分别为63%、82%、93%和100%,这四个载体烟草叶片对棉铃虫的抗性等级分别为2.57、1.8、1.33和1级。通过以上实验结果表明cry1Ah基因的叁次密码子优化和叶绿体定位表达逐步提高了cry1Ah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本研究随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七个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玉米自交系综31幼胚进行抗虫玉米的研究。这七个植物表达载体包括实验室保存的四个植物表达载体pMhGM (m1-cry1Ah),pMAhb (m2-cry1Ah),pMIeb (mcry1Ie)和pMAhIeb (含m2-cry1Ah和mcry1Ie)以及本研究构建的叁个植物表达载体pMhNK (NK-m3-cry1Ah), pMhCTP (CPT-m3-cry1Ah)和pMhER(ER-m3-cry1Ah)。前期将植物表达载体pMhGM经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自交系综31未成熟幼胚,一共转化500个幼胚,共得到48株T0代玉米再生植株。PCR检测表明有23株为PCR阳性植株;然后通过各种分子检测和生物活性检测确定出两个高抗虫玉米事件1-4和1-5;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这两个高抗虫玉米事件中的外源基因均以单拷贝形式插入玉米基因组中;通过对这两个抗虫事件的T1~T6代植株的Cry1Ah蛋白的表达和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ry1Ah蛋白在每一代的玉米植株中都能正常稳定的表达,并且植株在田间对玉米螟的抗性也是稳定遗传的。随后我们将以上七个植物表达载体对玉米自交系综31幼胚进行大规模转化,一共转化20070个玉米未成熟幼胚,获得7745块抗性愈伤,共得到T0代玉米转化植株1764株。通过PCR检测确定1360株为PCR阳性植株;然后通过分子检测和生物活性检测确定了转cry1Ah单基因以及转cry1Ah和cry1Ie双基因的抗虫玉米事件数分别是29个和14个,其中表现为高抗虫的玉米事件数分别为8个和3个;通过对这43个抗虫事件的T1~T2代植株的Cry1Ah蛋白的表达和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ry1Ah蛋白在T1~T2代的玉米植株中都能正常稳定的表达,并且植株在田间对玉米螟的抗性也是稳定遗传的。获得的抗虫转基因玉米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候选材料进行下一步Bt抗虫玉米的育种工作。此外,我们对抗虫性表现非常突出的两个双基因抗虫玉米事件pMAhIeb60和pMAhIeb186的T2代植株的苞叶、叶片和花丝进行了Cry1Ah蛋白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事件pMAhIeb60的植株中Cry1Ah蛋白表达量都比较高,由高到低的表达部位分别是苞叶、叶片和花丝,每鲜克重表达Cry1Ah蛋白量分别是4.5μg/g fresh weight (f.w.)、3.5μg/g (f.w)和2.5μg/g(f.w);事件pMAhIeb186植株的苞叶、叶片中表达Cry1Ah蛋白量较高,都为3.5μg/g (f.w),而花丝中表达量为0.8μg/g (f.w)。Cry1Ah蛋白在叶片中的高表达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螟初期危害,而在苞叶和花丝中的高表达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螟后期危害,这两个高抗虫事件有望走向产业化。(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熊叶辉[6](2013)在《RNAi介导的棉铃虫HaHR3基因沉默及转基因植物抗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NAi是指由双链RNA介入而引起目的基因表达沉默的现象。在植物保护研究领域,其被广泛用来沉默农业害虫生理生化相关的关键基因,以研究昆虫相关基因功能或防治农业害虫。本研究选取棉铃虫蜕皮调节转录因子HaHR3为靶标基因,通过原核表达HaHR3的不同dsRNA片段筛选出目的靶标的干扰片段。将此片段构建转基因植物表达干扰载体,通过转基因植物介导的RNAi沉默棉铃虫HaHR3基因表达,干扰棉铃虫正常的生长发育。棉铃虫取食含有dsRNAs的饲料和转基因植物后,HaHR3基因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被有效抑制,也导致了棉铃虫幼虫的死亡及生长发育畸形。并首次从棉铃虫中克隆并鉴定出Ha-sil-1和Ha-sil-2基因,实验证明了在此昆虫物种中存在系统性干扰效应。本研究为农业害虫防治和植物保护技术提供了新的选项,为利用RNAi来防治棉铃虫及其它农业害虫提供了实验证据。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子靶标dsRNAs原核系统表达根据靶标基因HaHR3mRNA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分别设计引物扩增得到靶标基因HaHR3的4个不同干扰片段,共构建了4个dsRNAs原核表达载体L4440-HaHR3-Fragment1,2,3和4。将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突变菌株HT115,并通过IPTG诱导使dsRNAs在大肠杆菌HT115中成功表达。以大肠杆菌表达的dsRNAs饲喂棉铃虫幼虫,生测观察与对照组表现出显着性差异的处理组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其中dsRNA-HaHR3-Frag.1处理组死亡率为32.22%。qRT-PCR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处理组dsRNAs48h后,处理组棉铃虫HaHR3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均被有效沉默,相对表达水平约为对照组10%。2.转化获得干扰靶标HaHR3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和棉花株系选取HaHR3基因的Fragment1为转基因研究的目的片段构建植物过表达干扰载体pCAMBIA-RNAi-HaHR3和pCAMBIA-RNAi-EGFP,并成功转化根癌农杆菌L4404。采用叶盘法转化叁生烟,组织继代培养得到了106株T0代HaHR3再生烟草植株,41株T0代EGFP抗性再生植株。农杆菌介导转化珂字棉201下胚轴,并通过组织继代培养得到了21株T0代HaHR3再生棉花植株;同时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湘杂F20、F25和F33叁个品种,得到大量转化棉铃,约8.0kg棉籽。3.分子检测筛选阳性转基因植株分别对正向片段和反向片段设计引物,对106株T0代卡那霉素抗性烟草进行PCR检测,从106株hpRNA-HaHR3再生烟草植株中鉴定出58株阳性。对10号株系T1代烟草的部分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阳性植株与阴性植株比例约为3:1,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对T0代部分PCR阳性烟草株系进行Southernblot杂交,结果表明外源片段插入受体烟草基因组为随机插入,并确定了多个单拷贝株系。4.转基因烟草植株对棉铃虫HaHR3基因的沉默效应以hpHaHR3阳性单拷贝烟草饲喂棉铃虫,野生型和hpEGFP阳性烟草为阴性对照。结果表明取食hpHaHR3转基因烟草的处理组棉铃虫体重增长缓慢、发育畸形,相对于对照组表现出显着性差异死亡率、化蛹及羽化畸形率。对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棉铃虫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进行检测,qRT-PCR结果表明,取食48h后处理组棉铃虫HaHR3基因被有效沉默;相对于对照组60h峰值表达水平,处理组沉默效率达~80%。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HaHR3蛋白,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制作了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结果表明,处理组棉铃虫HaHR3蛋白表达亦被有效抑制,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雌性成虫卵巢总蛋白的westernblot结果表明,卵巢(生殖系统)中的HaHR3蛋白表达水平也被有效抑制。5.RNAi干扰棉铃虫的系统效应首次从棉铃虫中克隆并鉴定出Ha-sil-1和Ha-sil-2基因序列片断,实验结果表明在棉铃虫物种中可能存在系统性干扰效应;RT-PCR结果表明Ha-sil-1和Ha-sil-2基因在棉铃虫各龄幼虫、蛹和成虫阶段均有持续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6-01)

阮文丽,吴会会,刘乐承[7](2012)在《植物抗虫转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苏云金芽孢杆菌(Bt)、蛋白酶抑制剂(PI)、凝集素、淀粉酶抑制剂等植物抗虫转基因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抗虫转基因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全国园艺植物生长繁育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10-26)

邱琳,董衡,黄鹂,曹家树[8](2011)在《甘薯sporamin蛋白的功能及其在抗虫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Sporamin蛋白是甘薯块根中一种主要的可溶性蛋白,具有块根特异表达、伤害诱导表达等生物学特性,并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sporamin具有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使其广泛应用于近年植物抗虫转基因的研究。该文就其序列结构特性、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抗虫转基因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王园园,李云河,陈秀萍,武红巾,彭于发[9](2011)在《抗虫转基因植物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为培育高效的抗虫作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通过转基因技术,全世界已培育出众多转基因抗虫植物品系。其中,表达苏云金芽孢杆菌(Bt)基因的作物品系如Bt棉花和Bt玉米已在很多国家大规模种植,在害虫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转基因抗虫作物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问题,如对农田非靶标节肢动物的潜在影响,一直受到相关研究者及民众的广泛关注。至今,已有大量研究论文发表。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多层次评价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一般研究程序和方法,并简要综述了Bt玉米和Bt棉花2种已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农田非靶标节肢动物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当前种植的Bt作物所表达的Cry蛋白杀虫专一性非常强,对农田非靶标节肢动物没有毒性;且Bt作物的利用降低了广谱化学杀虫剂的施用量,从而提高了非专一性害虫天敌的种群密度,加强了对害虫的控制,并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和农民健康。因此,Bt作物可以作为害虫综合防治(IPM)的一个策略,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可加强对害虫的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生物安全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王继磊,刘迪秋,丁元明,葛锋,李文娴[10](2010)在《Bt转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Bt成为世界上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基因。已经有多种转单一Bt和复合Bt的转基因玉米、棉花、马铃薯等作物得到大面积种植。还有许多新的具有良好抗虫性的Bt转基因植物,如水稻、大豆、油菜、苜蓿、花椰菜、蓖麻等已经试验成功,并逐渐推广种植。Bt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培育为提高产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和保护环境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就Bt的分类、杀虫机理、Bt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发展状况以及种植Bt抗虫植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概述。(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转基因抗虫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成功种植,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从抗咀嚼式口器昆虫转基因作物和抗刺吸式口器昆虫转基因作物两方面,对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基因抗虫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史玉根.开拓中国农业基因工程的女院士[N].中国妇女报.2019

[2].周晓静,申坚定,李金玲,王虹,崔炯.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发展现状[J].农业科技通讯.2018

[3].问荣荣.RNAi介导的舞毒蛾USP基因沉默及转基因植物抗虫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4].刘清松,李云河,陈秀萍,彭于发.转基因抗虫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间化学通讯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4

[5].李秀影.农杆菌介导转Btcry1Ah和cry1Ie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6].熊叶辉.RNAi介导的棉铃虫HaHR3基因沉默及转基因植物抗虫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7].阮文丽,吴会会,刘乐承.植物抗虫转基因研究进展[C].全国园艺植物生长繁育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12

[8].邱琳,董衡,黄鹂,曹家树.甘薯sporamin蛋白的功能及其在抗虫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

[9].王园园,李云河,陈秀萍,武红巾,彭于发.抗虫转基因植物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J].生物安全学报.2011

[10].王继磊,刘迪秋,丁元明,葛锋,李文娴.Bt转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0

标签:;  ;  ;  ;  ;  ;  ;  ;  ;  ;  

转基因抗虫植物论文-史玉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