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机理论文_张浩,李海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变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理,晶格,材料,黑磷,高压,高温,理论。

相变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浩,李海丽[1](2019)在《复合乳化剂作用下相变调湿复合材料的性能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司盘-80、吐温-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合成不同配方的复合乳化剂,与SiO_2为载体材料,棕榈醇-棕榈酸-月桂酸为相变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相变调湿复合材料。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动态水分吸附分析仪研究不同复合乳化剂配方对相变调湿复合材料粒度分布、微观形貌、组成结构、热性能与湿性能的影响,分析复合乳化剂对相变调湿复合材料热性能与湿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以司盘-80、吐温-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具有良好热性能与湿性能的相变调湿复合材料,其相变材料质量分数达到70.34%~74.00%,在相对湿度为40%~60%之间的湿容量为0.0361~0.0390g/g。以司盘-80、吐温-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复合乳化剂有效改善相变调湿复合材料的粒度分布与均匀程度,并且提高相变调湿复合材料的分散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陈为花[2](2019)在《熔融盐相变材料导热机理及导热系数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熔融盐相变材料具有潜热大、热容量大、过冷度小、无相分离、热稳定性好、吸放热过程近似等温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储热介质。本文在介绍熔融盐相变储热材料和导热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对熔融盐相变储热材料对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十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8-28)

唐诗,傅培舫,刘洋,龚宇森[3](2019)在《准东煤及配煤的矿物相变及熔融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准东煤储量大,但其燃烧过程中严重的结渣和沾污特性对电站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准东煤低温灰化样的TGA-DSC分析,并对不同温度段的准东煤及配煤灰样辅以XRF、XRD的矿物识别及显微形态和组分的FSEM-EDS分析,得到了主要矿物的相变温度段及发生烧结和熔融的温度.研究表明:灰中对沾污结渣有重要贡献的含钠矿物在800℃以前大部分蒸发,未蒸发的含钠矿物的存在温度小于1 150℃;在1 280℃存在的矿物晶相以Ca(Mg,Fe)-Al-O、Ca(Mg,Fe)-Si-O、Fe-Ca-O等叁元系如钙铝石、铁钙铝石、黑钙铁石、变硅黑石、钙镁硅石和铁橄榄石等及四元系的Ca-Al-Si-O,如钙铝黄长石等为主;分解产物CaO及熔体Fe-S-O促进了低温共融体的形成;富含Al的煤样按1∶9被掺入准东煤灰中,提高了该灰样流动温度,推迟灰熔融结渣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彭金霖,潘俊云,蒙传芝,张振羽,刘运牙[4](2019)在《钛酸锶钡的力致相变机理及力电耦合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钛酸锶钡作为一种典型的无铅铁电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提高室温钛酸锶钡的力电耦合性能是其应用的关键.基于热力学唯象理论,研究了Ba_(0.75)Sr_(0.25)TiO_3铁电材料的力致相变行为,及相变过程中的力电性能.结果表明,Ba_(0.75)Sr_(0.25)TiO_3在应力诱导下发生了铁电相变,相变过程中极化、应变、介电常数、压电系数均发生突变,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中观测到的铁电材料应力-极化、应力-应变非线性现象.结果表明,力致相变能够增强铁电材料力电耦合性能,这为实验制备高性能无铅铁电材料提供了指引.(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运,华一新,徐存英,王志伟,卜骄骄[5](2019)在《CaCO_3存在下高铁硫化锌矿氧化焙烧的相变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湿法炼锌工艺处理高铁硫化锌矿存在浸出率偏低的缺点,提出添加一定量CaCO_3的方式预先氧化焙烧矿样,使ZnS矿相转变为易于浸出的ZnO。结果表明,当高铁硫化锌矿中未添加CaCO_3时,矿石中的ZnS在700℃和1h的焙烧条件下不能被完全氧化为ZnO,焙烧产物中有难以浸出的ZnFe_2O_4生成;当添加一定量的CaCO_3(Ca∶S=1∶1)时,矿石中的ZnS在相同焙烧条件下可以完全氧化为易浸出的ZnO。在焙烧产物中未检测到ZnFe_2O_4,但发现有Ca_2Fe_2O_5生成,同时添加的CaCO_3在氧化焙烧过程中会转化成CaSO_4。因此,高铁硫化锌矿中加入适量的CaCO_3,既能促进闪锌矿(ZnS)和黄铁矿(FeS2)在氧化焙烧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又能通过形成Ca2Fe_2O_5来抑制ZnFe_2O_4的生成,并通过形成CaSO_4来固硫,且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分析相吻合。(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吕美哲[6](2019)在《立方氮化硼单晶/触媒层界面物相的高温高压相变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上合成立方氮化硼(c-BN)单晶,最常用的合成方法是高温高压触媒法。明确c-BN单晶/触媒层界面物相的高温高压相变机理对合成大颗粒优质的磨料级c-BN单晶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淬火”,最大程度地保留c-BN单晶在高温高压下的形核和生长信息。将合成块进行破碎后发现,c-BN单晶被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包裹。本文将距离c-BN单晶表面30~0 μm范围内的包裹物定义为触媒层。将距离c-BN单晶表面30~20 μm、20~10μm和10~0μm范围内的包裹物分别定义为触媒层外层、中间层和内层。本文使用的c-BN样品均是采用以h-BN作为初始原料,以Li3N作为触媒,在高温高压条件(1700 K,5.0 GPa)下合成的,所有理论计算体系也是基于Li3N-BN体系。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c-BN单晶/触媒层界面的物相结构。利用俄歇电子能谱和电子能量损失谱定性和定量分析B、N电子结构在c-BN单晶/触媒层界面的变化规律。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理论)计算c-BN单晶/触媒层界面存在的主要物相h-BN、c-BN和Li3BN2的价电子结构,揭示h-BN/c-BN和Li3BN2/c-BN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相变的可能性。利用第一性原理热力学计算h-BN/c-BN的相变共存点和Li3BN2的相变点。综合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结果,分析c-BN单晶在高温高压下的相变机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c-BN单晶表面形貌和缺陷特点,结合第一性原理表面能计算分析c-BN单晶的生长过程。综合表征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分析Li3BN2在高温高压下的催化方式。对c-BN单晶/触媒层界面的物相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触媒层样品中存在的主要物相结构为h-BN、c-BN、Li3BN2和少量杂质。另外,在触媒层中未发现Li3N的存在。在不同的触媒层微区发现不同的BN结构形态,存在有序度较高的h-BN结构、多种不同缺陷程度的h-BN结构、无序态的BN结构、以及在无序态BN结构中观察到的立方相结构。对c-BN单晶/触媒层界面的电子结构进行表征,发现触媒层中B、N原子的sp2杂化态的俄歇峰强度从触媒层外层到内层逐渐减弱,而sp3杂化态的俄歇峰强度从外层到内层逐渐增强。触媒层外层中,B-π*特征损失峰具有较高的强度,在触媒层内层中,B-π*特征损失峰强度锐减。触媒层中B-sp3的含量从外到内层的比例分别为10.11%、14.67%和22.85%。这说明在触媒层中BN结构由sp2π六方逐渐向sp3σ立方结构转变。利用EET理论对c-BN单晶/触媒层界面物相的计算结果表明:在c-BN单晶合成温度和压强下,h-BN、c-BN和Li3BN2结构均可存在。Li3BN2结构的最强键的共价电子密度和键能均大于h-BN,说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Li3BN2比h-BN更稳定,向c-BN晶体转变的可能性更低。h-BN/c-BN之间存在电子密度连续的晶面,而Li3BN2/c-BN之间不存在符合电子密度连续的晶面。这表明c-BN单晶是由h-BN直接转变而来,而不是由Li3BN2分解而来的。利用第一性原理对c-BN单晶/触媒层界面物相的计算结果表明: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h-BN转变为c-BN的相变共存点处的温度和压强低于Li3BN2发生相变的温度和压强。表明h-BN向c-BN转变时,Li3BN2能够稳定存在,这与EET理论价电子结构的计算结果一致。对c-BN单晶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c-BN单晶的裸露面为(111)晶面,单晶表面存在杂质颗粒、叁角孔洞、片层结构和大台阶结构等多种缺陷。这表明c-BN单晶生长过程中存在二维形核生长、位错生长等多种方式。计算h-BN、c-BN和Li3BN2在高温高压下的主要低指数晶面的表面能,c-BN的(110)晶面具有最低的表面能。表面能越低,晶面电子密度越高,晶面越稳定,表面能的计算结果与价电子结构的计算结果一致。Li3BN2的(100)品面具有最高的表面能,能够成为c-BN形核和生长的基底。结合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结果分析,提出了 Li3BN2在高温高压下催化h-BN向c-BN相变的理论模型。Li3BN2的(BN2)3-侵入六方相使h-BN降为低聚合度的BN团簇。Li+能够吸引N原子的一个外层电子,将其转移到B原子的空轨道上,从而完成B、N原子间电子的转移,形成sp3态的c-BN生长基元。与Li3BN2接触的h-BN不断转变成c-BN生长基元。c-BN生长基元通过不断聚集、碰撞形成c-BN晶核。Li3BN2的(100)晶面具有比其它品面更高的表面能,在c-BN形核后,作为c-BN单晶的生长基底促进单晶的继续生长。(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王琛,冯妍卉,冯黛丽,王戈,张欣欣[7](2019)在《硅基复合相变材料热物性及修饰基团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聚乙二醇为相变材料,介孔分子筛MCM-41为载体,对孔道内表面进行氨基修饰,制备了PEG/MCM-41复合相变材料.利用FT-IR、DSC以及3-Omega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测量.实验表明,PEG/MCM-41-OH没有发生相变,而PEG/MCM-41-NH2熔点略低于PEG,潜热随着芯材负载量增大而增加;PEG/MCM-41热导率高于基材但低于两者之和.对测量结果及规律进行机理研究,原子位置分布图、相互作用能及原子对径向分布函数表明,羟基比氨基对芯材作用力更强,束缚芯材在孔道内部运动,进而影响材料蓄热能力;振动态密度和重迭能表明,孔道内PEG原子间传热受阻,热导率下降,而MCM-41传热没有受到影响.(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贾凤[8](2019)在《高温高压下cBN单晶相变机理的理论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立方氮化硼(cBN)单晶性能优良,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超硬材料,广泛应用在工业、航空、军事等领域。一方面由于它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可作为超级磨料用来制造刀具、磨具;另一方面根据它具有良好的透红外性和较宽的禁带宽度等优异性能,又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材料用于制造高温半导体。工业生产cBN单晶通常用高温高压触媒法,其合成体系中的初始成分一般为六方氮化硼(hBN)+触媒(碱金属、碱土金属、氮化物、硼氮化合物、铵盐等),合成所需的压强及温度区间大致为2.5~7.5 GPa、1200~2000℃。查阅文献,大多数认为在hBN+触媒合成体系中,熔融触媒起着B、N原子熔剂的作用,在cBN的热力学稳定区,饱和的cBN不断结晶析出,而不饱和的hBN不断熔解,此过程中hBN结构直接转变成cBN结构。还有少数认为密排六方氮化硼(w BN)作为hBN向cBN相变过程中的中间相,此时存在的相变过程有可能是hBN→w BN→cBN。本文从价电子结构角度和合成后触媒的物相组成角度出发,分析了上述两种相变过程发生的可能性,据此对hBN-Li3N合成体系中可能存在的cBN单晶高温高压相变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分析了触媒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理论)构建价电子结构时,前提条件是已知分子或晶体的结构(原子空间排列),因此在分析cBN单晶的高温高压相变机理时首先要求出晶体在高温高压下的晶格常数。而晶格常数会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对于5 Gpa、1800 K条件下的晶格常数的实验测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本文先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VASP)求出了晶体在高温高压下的晶格常数,进一步构建了hBN、cBN和w BN的价电子结构。结果显示,hBN、cBN和w BN分别可能存在3种、5种和3种原子组态,并且在每种BN中无论B、N原子分别处于哪一个杂阶,各个键上的共价电子数目的变化都不十分明显。根据程氏理论(TFDC)晶面电子密度连续的判据,推测相变发生的可能性。w BN/cBN间有2组晶面电子密度差小于10%,而hBN/w BN间的晶面电子密度差均大于10%,在一级近似下w BN/cBN晶面电子密度连续而hBN/w BN晶面电子密度不连续,据此认为hBN→w BN→cBN的间接相变过程可能不存在。而hBN/cBN晶面间电子密度差有2组小于10%,该2组晶面在一级近似下电子密度保持连续,因此可能存在相变过程为hBN→cBN的直接相变。hBN晶体结构中B原子的外层电子状态为sp2+2pz0,N原子则为sp2+2pz2,而cBN晶体结构中的B、N原子的外层电子状态均为sp3,可见高温高压下hBN→cBN的相变实质就是一个电子从N原子转移到B原子上,由此而引起的晶体结构变化,而直接的电子转移非常困难,促使这个电子转移的条件就是温度、压强及触媒。实际的相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瞬间过程,究竟是直接相变还是出现了中间相(w BN)的间接相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目前的设备及技术水平难以对cBN单晶在高温条件下的相变过程进行在线检测,而“淬火”合成块会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一些高温高压信息,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线光谱仪(FTIR)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淬火”合成块触媒层内物相的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据此分析了在hBN-Li3N合成体系内的cBN单晶的高温高压相变机理,来辅证前面计算结果。cBN单晶及合成块断口进行SEM形貌分析,cBN单晶被熔融触媒层包裹,并且趋于向hBN方向生长。cBN单晶外侧的触媒层呈现出不连续、疏松、片状的状态,触媒层中的催化相不仅催化反应进行,而且作为cBN相变反应中的高温熔剂,促进cBN结构从高温熔融催化相中结晶析出。XRD、FTIR和HRTEM对触媒层的物相表征发现,触媒层内均含有cBN、hBN、Li3BN2相,而未检测出w BN相,所有表征证据都支持hBN→cBN的直接相变而未找到证据支持hBN→w BN→cBN的间接相变。触媒层表征检测结果与前面计算结果一致,都支持hBN向cBN的直接固相转变过程,Li3N和hBN共熔反应生成的Li3BN2作为真正的相变催化剂,在相变过程中Li3BN2兼具催化、熔剂以及帮助电子转移的作用,电子转移过程为Li3BN2先释放一个电子给B原子,N原子再释放一个电子给Li3BN2,最终形成sp3杂化的cBN晶体结构。(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5-01)

陈致妍[9](2019)在《红磷到黑磷相变机理及纤维磷,Hittorf's磷锂电负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磷、白磷、黑磷是磷的叁种同素异形体。红磷除无定型态外,还存在四种不同的结晶相,分别记作II型,III型,IV型和V型红磷。其中,纤维红磷和Hittorf's磷分别对应于IV型和V型红磷。本课题以该黑磷、Hittorf's磷和纤维磷等材料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索用商业无定型红磷通过CVD法制备正交晶系黑磷过程中工艺及相转变机理等问题。我们以Sn/SnI_4为矿化剂在成功制备黑磷晶体的基础上,探索了最佳的控温程序与工艺,并设计干扰性实验,探索每一阶段出现的相转变问题。提出了红磷-Hittorf's磷-黑磷逐步相诱导的相转变过程,揭示了形核剂和形核位点的分布。首次提出在CVD体系中由多种矿化剂原位生成的Sn_(24)P_(19.3)I_8是最关键的黑磷形核促进剂,而形核位点总是分布在与源区相对的另一端。此外,在RP/SnI_4/Sn体系中生长出来的正交晶系黑磷簇呈放射簇状生长,从晶核处发散生长的黑磷带非常有利于后续进行剥离。接着,我们在同样的CVD体系中以I_2为矿化剂合成出海胆状的纤维磷晶体与花瓣状的Hittorf's磷晶体,系统地研究了两种磷姐妹相的形貌,并首次尝试将纤维磷与Hittorf's磷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Hittorf's磷首圈容量高达2113.8mA h g~(-1),循环40圈后的容量为558.0 mA h g~(-1),而纤维磷的首圈容量略低于Hittorf's磷,为1917.0 mA h g~(-1),循环10圈后,仍然保持75%的可逆容量,循环40圈后,容量仍高达817.0 mA h g~(-1),性能表现优于商业红磷,黑磷,Hittorf's磷等其他相。纤维磷优异的储锂性能可以归因于两个方面:2-3 mm的均匀微米棒状结构和高电导率。此外,Li_3P和LiP的共同存在提高了循环稳定性。与磷的其他相相比,较大的比容量和循环性使纤维状磷成为非常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一工作首次将纤维磷,Hittorf's磷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领域,并且发现纤维磷较之其他磷单质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这为后续人们尝试构建稳定的复合材料结构来获得性能更优异的磷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黄渊超[10](2019)在《高温热生长氧化铝相变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生长保护性氧化膜(TGO)具有致密度高、生长速率缓慢和热力学稳定性良好等优点,是保证结构合金和涂层在高温氧化环境中服役的必要前提。氧化铝膜是一种典型的保护性TGO,通常用于提高材料抗高温氧化的能力。众所周知,氧化铝存在不同的晶格结构,如α、γ和θ等等。其中,六角结构的α相是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相。α-Al203 TGO的热生长速率比γ-或θ-Al2O3低两个数量级。不幸的是对于A1含量较高的的氧化铝膜形成合金和涂层,例如,MxAly(M=Ni、Co和Fe),当温度低于1200℃时,初始阶段热生长的氧化铝往往是亚稳态γ-或θ-Al2O3,在进一步氧化后这些亚稳态氧化铝才最终转化为稳态α氧化铝。这种缓慢的亚稳态氧化铝向稳态氧化铝的转变过程,将会导致氧化铝形成合金和涂层快速退化,同时相变引起的体积收缩也容易导致微裂纹萌发。所以,本文主要以Ni2Al3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热生长氧化铝相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加速亚稳态向稳态氧化铝转变速率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表面预置Cr2O3对Ni2A13热生长氧化铝的影响采用简单的电泳沉积技术在Ni2Al3涂层表面预先沉积了一层Cr2O3纳米颗粒,并且通过光激发荧光谱技术(PSLS)研究了未预置和预置Cr2O3后Ni2Al3涂层高温热生长氧化铝相演变过程。对于Ni2Al3涂层在1000℃氧化时,氧化初期热生长的氧化铝为θ相,然后经历了明显的θ/α Al2O3相变过程,最终完全转变为α相。然而,对于表面预置Cr2O3后Ni2Al3涂层,直接热生长α-Al203,完全避免了θ/α Al2O3相变过程。这显着降低了Ni2A13的氧化速率,并且有效地阻止了由于氧化铝相变引起氧化膜开裂以及在氧化膜与基体界面处的孔洞产生。其原因是Cr2O3与α-Al203有相同的晶体结构,氧化初期Cr203纳米颗粒能够作为α-A1203的形核质点。(2)表面预置Ti02对Ni2A13热生长氧化铝的影响实验发现表面预置Ti02纳米颗粒促进了α-A1203在Ni2Al3涂层直接热生长,并且有效地避免了 θ/α A1203相变。还利用透射电子扫描显微镜对Ti02对于α-Al2O3热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通过第一性原理构建了相应的热力学模型。Ti02纳米颗粒之所以能够促进了α-Al203直接热生长源于金红石Ti02和α-Al2O3两者的氧亚晶格相匹配,(100)TiO2//(0001)Al2O3、(010)TiO2//(1210)Al2O3和(001)Ti02//(1010)Al2O3。在此基础上,在经典的异质形核理论下构建了相应的热力学模型,并且发现由于金红石TiO2和α-Al2O3具有相同的h.c.p氧亚晶格,所以显着地降低了α-A1203的形核能垒。I(3)θ/αAl2O3相变机制探讨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从理论上详细地讨论了θ/α Al203相变机制。研究表明,θ/α Al203相变符合“共同切变”模型,包括通过一系列θ-Al203的氧原子密排面(201)沿着[102]方向切变从而实现氧亚晶格由f.c.c转变为h.c.p,以及金属铝离子迁移到八面体间隙形成“蜂巢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01)

相变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熔融盐相变材料具有潜热大、热容量大、过冷度小、无相分离、热稳定性好、吸放热过程近似等温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储热介质。本文在介绍熔融盐相变储热材料和导热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对熔融盐相变储热材料对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变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浩,李海丽.复合乳化剂作用下相变调湿复合材料的性能和机理[J].材料工程.2019

[2].陈为花.熔融盐相变材料导热机理及导热系数测量[C].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十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19

[3].唐诗,傅培舫,刘洋,龚宇森.准东煤及配煤的矿物相变及熔融机理[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4].彭金霖,潘俊云,蒙传芝,张振羽,刘运牙.钛酸锶钡的力致相变机理及力电耦合性能[J].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运,华一新,徐存英,王志伟,卜骄骄.CaCO_3存在下高铁硫化锌矿氧化焙烧的相变机理[J].有色金属工程.2019

[6].吕美哲.立方氮化硼单晶/触媒层界面物相的高温高压相变机理[D].山东大学.2019

[7].王琛,冯妍卉,冯黛丽,王戈,张欣欣.硅基复合相变材料热物性及修饰基团作用机理[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8].贾凤.高温高压下cBN单晶相变机理的理论计算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9].陈致妍.红磷到黑磷相变机理及纤维磷,Hittorf's磷锂电负极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10].黄渊超.高温热生长氧化铝相变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非晶化过程的示意图一些重要的膜相变层状结构到棒状胶束的相变过程中手性...的软模简正模式采用原位变温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不同气...硫醚功能化介孔材料的电镜图及其相

标签:;  ;  ;  ;  ;  ;  ;  

相变机理论文_张浩,李海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