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RI测量颞叶癫痫患者海马体积与波谱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淑芳,李承坤,李秋利[1](2020)在《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磁共振波谱成像及海马体积测量与脑电图间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磁共振波谱成像(MRI)及海马体积测量与脑电图(EEG)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颞叶癫痫患者7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者52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磁共振波谱成像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NAA)/肌酸峰(Cr)+胆碱峰(Cho)、海马体积及与脑电图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EEG结果显示78例为颞叶癫痫患者中,右侧颞叶癫痫22例(R组)、左侧颞叶癫痫25例(L组)、双侧颞叶癫痫31例(B组)。根据海马体积临界值计算得出:右侧海马硬化的临界值为2.166,左侧为2.079。以此为标准,得出总颞叶癫痫患者中有42例出现海马硬化,其中右、左、双侧海马硬化分别为20例、13例、9例。且R组右侧海马体积低于对照组,L组左侧海马体积低于对照组,B组双侧海马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统计学计算得出,NAA/(Cr+Cho)值的95%CI为0.816~0.883,因此可以得出海马硬化的临界值为0.816。以此为标准,得出总颞叶癫痫患者中,有58例出现海马硬化,其中右、左、双侧海马硬化分别为12例、15例、31例。R组、L组、B组NAA/(Cr+Cho)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组右侧NAA/(Cr+Cho)低于对照组(P<0.05),L组左侧NAA/(Cr+Cho)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双侧NAA/(Cr+Cho)低于对照组(P<0.05)。MRI、海马体积的检出率及符合率比较(P<0.05)。结论磁共振波谱成像、海马体积测量均能有效对颞叶癫痫患者海马异常情况进行诊断,但行磁共振波谱成像的检测优势更明显。
李勇强[2](2020)在《1H-MRS检测代谢物改变在颞叶癫痫诊断和药物治疗疗效评估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ecpy,1H-MRS)在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致痫灶的定侧定位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癫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癫痫疗效四级判定标准,入组85例颞叶癫痫患者均为治疗有效患者,根据复查脑电图有无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IEDs),将85例颞叶癫痫患者分为无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组(non-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NIEDs,n=70)和有发作间期癫痫样异常放电组(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IEDs,n=15)。招募同年龄段的3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全部被检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Active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头颅MRI和大脑1H-MRS检查。检测三组被检者双侧海马的代谢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相对含量,统计分析NAA/(Cr+Cho)、NAA/Cr和NAA/Cho的比值变化情况,并与AEEG和头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癫痫组,64例AEEG异常(75.3%),42例可以定侧定位(42/85,49.4%),定位左侧有24例(24/85,28.2%),定位右侧的有18例(18/85,21.2%);22例不能明确定侧定位(22/85,25.8%);常规MRI扫描发现海马萎缩3例(3.5%,其中位于左侧2例,位于右侧1例),1H-MRS检测发现异常者81例(95.3%),其中双侧异常者58例(58/85,68%),单侧异常者23例(23/85,27%)。1H-MRS和AEEG两种检查方式致痫灶的定位一致符合率为51.8%。(2)与对照组相比,EP致痫灶侧组的NAA/(Cr+Cho)、NAA/Cr和NAA/Cho比率明显下降(P<0.01);EP致痫灶对侧组NAA/(Cr+Cho)、NAA/Cho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NAA/Cr比值较对照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IEDs组、NIEDs上述3个指标值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IEDs组低于NIEDs组(P<0.05)。(4)萎缩型HS组、非萎缩型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值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萎缩型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低于非萎缩型HS组(P<0.01或P<0.05)。(5)在EP致痫灶侧组和对侧组中,NAA/(Cr+Cho)比值与癫痫发作频率呈负相关(P<0.05);NAA/(Cr+Cho)比值与癫痫发病年龄和病程没有显着相关性。NAA/Cr和NAA/Cho比值与癫痫发病年龄、病程和癫痫发作频率均无显着相关性。结论:(1)1H-MR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对癫痫患者代谢改变的检测比常规脑MR成像更敏感。1H-MRS可作为MRI阴性的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的重要方法。(2)IEDs组癫痫相关代谢物含量及比率较NIEDs组更低,反映神经元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程度严重,提示1H-MRS异常可作为预测TLE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朱海涛[3](2020)在《颞叶癫痫外科治疗临床分析以及海马胶质细胞激活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外科手术是难治性癫痫治疗手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颞叶癫痫,特别是伴有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痫,早期手术干预的效果要优于抗癫痫药物的疗效。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术后都能获得明显缓解或完全无发作。伴有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痫在海马区常常出现神经元退变、胶质细胞增生甚至纤维化,甚至有些患者颞叶皮层也伴有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细胞增生是许多难治性癫痫术后病理的重要标识。增生的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大量的谷氨酸作用于兴奋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而诱发癫痫发作。本文拟通过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术前评估水平,本文探讨脑磁图不同频段脑磁信号定位致痫灶新技术的精确性及其在术前评估中的价值;为明确胶质细胞增生的致痫机制,本文通过体外和体内的癫痫模型来研究癫痫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激活及致痫机制。第一部分不同病理类型颞叶癫痫临床资料及手术预后影响因素目的:颞叶癫痫是难治性癫痫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往往需要外科治疗,但影响颞叶癫痫手术预后的因素还不明确。本文拟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预后并探讨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回顾了200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预后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前颞叶及部分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将患者分为五组:胶质细胞增生组(43例)、海马硬化组(16例)、占位性病变组(13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组(11例)和双重病理组(9例)。采用Engel分级评估手术效果,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在92例颞叶癫痫患者中,术后发作控制良好的患者组72例(78.3%),控制不良患者20例(21.7%),两组间仅在术前评估中是否行颅内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有显着差异,未进行i-VEEG监测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5.5%,而进行i-VEEG监测患者预后良好率为66.7%(=4.369,P=0.037);而两组在手术年龄、性别构成、癫痫病程、癫痫发作起始年龄、术前抗癫痫药物种类、术前发作频率、核磁共振(MRI)阳性率、手术侧别等均无显着差异。此外,所有预后良好或预后不良颞叶癫痫患者的Engel评分与连续变量之间均无显着的相关性。五组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患者的发病年龄(P=0.031)、i-VEEG监测率(P=0.037)、MRI阳性率(P=0.001)均有显着性差异。双重病理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最高,为100%;占位性病变患者为92.3%,海马硬化患者为87.5%,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组为81.8%以及69.8%的胶质细胞增生患者预后良好,但五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患者出现癫痫发作较早,占位性病变患者出现癫痫发作较晚,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有既往病史。虽然i-VEEG有助于改善癫痫灶定位不准确患者的手术结果,但与MRI阳性患者相比,其效果仍然较差。第二部分脑磁图多频分析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目的脑磁图(MEG)常规棘波定位致痫灶由于受到棘波发放率及起源位置的限制而使其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有较大的争议,本文拟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发作间期MEG多频段脑磁信号定位致痫灶新技术的精确性以及在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275通道MEG对41例发作间期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研究。MEG数据分析在4-140 Hz的多频范围内,包括以下频段:theta(4-8 Hz)、alpha(8-13Hz)、beta(13-30 Hz)、gamma(30-90 Hz)和HFOs(90-140 Hz)。累积频谱被用来描述频率特点,累积源成像用来分析定位可能的致痫灶。通过对比MRI定位、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定位与切除范围的关系,分析MEG多频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EG的theta(4-8 Hz)频段、alpha(8-13 Hz)频段以及beta(13-30 Hz)频段定位致痫灶与手术切除部位更为一致,五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x2=40.3,P<0.0001)。MEG(4-8Hz)定位与切除范围一致组77.3%(17/22)的患者预后良好,MRI和VEEG分别预后良好率为95.8%(23/24),80.0%(28/35)。而相应的术后无发作率为59.1%、62.5%和51.4%。MEG(4-8Hz频段)、MRI、VEEG预后良好概率及术后无发作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即使没有VEEG监测,大多数患者的MEG(4-8Hz频段)定位结果与切除部位一致,也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可能预示着更好的术后结果。然而,VEEG监测仍然是脑磁图和MRI结果不一致的患者的先决条件。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MEG可为难治性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定位提供重要信息。第三部分Lnc RNA CASC2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其对星形细胞活化、腺苷代谢的影响目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 RNAs)在神经系统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占据重要的角色,且lnc RNAs与癫痫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长链非编码RNAs肿瘤易感性候选基因2(lnc RNA CASC2)在癫痫中的表达谱和潜在功能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lnc RNA CASC2的表达对癫痫大鼠及癫痫细胞模型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对戊四唑(pentylenetetrazole,PTZ)诱发的癫痫大鼠海马进行检测。为了进一步研究lnc RNA CASC2与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的相关性,我们检测了lnc RNA CASC2对PTEN表达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lnc RNA CASC2和PTEN在PTZ诱导的癫痫大鼠海马中表达呈正相关。lnc RNA CASC2的过表达延长了癫痫的发作潜伏期,降低了癫痫发作的频率,抑制了癫痫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腺苷的释放,而lnc RNA CASC2的下调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同时,lnc RNA CASC2降低了p38、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1(ENT1)和腺苷激酶(ADK)的腺苷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在PTZ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中,PTEN是lnc RNA CASC2的直接靶点。此外,PTEN的下调减弱了lnc RNA CASC2过表达对癫痫发作的保护作用。结论:研究首次证实了lnc RNA CASC2与m RNA PTEN共失调在癫痫大鼠海马内表达下调。特别是lnc RNA CASC2通过调节PTEN的表达来抑制PTZ诱导的癫痫,从而抑制癫痫发生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和腺苷代谢。这项研究为癫痫的预防提供了一个很有前景的策略。
李丹菲[4](2018)在《常规MRI FLAIR序列结合谷氨酸波谱对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常规MRI-FLAIR序列及短TE(TE=30ms)谷氨酸波谱对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进行定侧,并且通过与临床病理结果做对照,评价其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Trio Tim 3.0T MRI扫描仪,对29例单侧TLE患者及29例健康正常人行常规MRI扫描(包括T1WI,T2WI及FLAIR序列,其中T1WI,T2WI均为横断位,FLAIR序列包括平行及垂直海马两个位置)及短TE(TE=30ms)MRS检查。利用FLAIR序列对癫痫灶进行定侧,将海马体积较对侧缩小、侧脑室颞角扩大、FLAIR序列信号较对侧增高及海马头部浅沟消失的一侧定义为患侧,没有阳性发现的定义为阴性患者。利用Siemens Syngovia工作站测量TLE组及正常组双侧海马Glu/Cr比值。利用ROC曲线找出谷氨酸波谱诊断的阈值并评价谷氨酸波谱的诊断效能。对TLE组Glu/Cr比值与病程及年龄作相关性分析。比较使用FLAIR序列定侧、使用谷氨酸波谱定侧及两者相结合定侧三种方法诊断的价值。结果:1、FLAIR序列上海马硬化的表现主要包括:(1)海马体积较对侧缩小;(2)侧脑室颞角较对侧扩大;(3)FLAIR序列信号较对侧增高;(4)海马头部浅沟消失。FLAIR序列定侧诊断的灵敏度:77.78%,特异度:96.77%,阳性预测值:95.45%,阴性预测值:83.33%,准确度:87.93%。2、TLE组患侧海马Glu/Cr比值明显高于健侧海马Glu/Cr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TLE组患侧海马Glu/Cr比值较正常组海马Glu/Cr比值参考值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TLE组健侧海马Glu/Cr比值较正常组海马Glu/Cr比值参考值有所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谷氨酸波谱定侧诊断的灵敏度:92.60%,特异度:90.30%,阳性预测值:89.29%,阴性预测值:93.33%,准确度:91.38%。3、谷氨酸波谱Glu/Cr比值诊断颞叶癫痫的最佳阈值为1.975。4、联合两种方法定侧诊断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0.32%,阳性预测值:90.00%,阴性预测值:100%,准确度:98.28%。5、使用FLAIR序列定位、使用谷氨酸波谱定位及使用两种方法联合定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79及0.984,两者联合定位诊断效能最好。6、TLE组患侧Glu/Cr比值与患者病程无明显关系(P=0.776)。7、TLE组患侧Glu/Cr比值与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P=0.139)。结论:1、FLAIR序列及谷氨酸波谱在癫痫定侧中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其中谷氨酸波谱临床诊断效能较FLAIR序列稍高。2、两种方法相结合诊断效能最高,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定位的灵敏度及准确度。
吴婷[5](2018)在《基于脑磁图的颞叶癫痫脑网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发作性疾病,癫痫往往是局灶性起病,继而引发全身的抽搐。脑网络理论认为,局灶病变不能完整解释癫痫机制,应当视之为脑功能网络病变,其涉及范围包括皮质和皮质下脑网络的改变。目前没有临床技术能在手术前成功定位致痫网络范围及传导途径。脑磁图(MEG)是常用于癫痫诊断和定位的新型工具,该技术可以把脑功能活动的电磁信号与脑解剖结构图像融合形成磁源性影像(MSI),在性能上集中了脑电图(EEG)的时间分辨率和磁共振(MRI)的空间分辨率优势。本研究借助基于MEG的脑功能网络建模技术,对不同部位和不同亚型的颞叶癫痫进行了脑网络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相干矢量虚部的脑网络模型(相干网络)构建。相干分析可以客观地提取网络特征,MEG波形分析可以直接对异常癫痫波进行分析,两者结合可以极大提高癫痫的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相干矢量虚部可以避免容积效应的影响,使网络构建更加科学,从相干网络中提取连接增强区域,并将其分别与偶极子定位法(ECDs)和合成孔径磁力分析法(SAM)进行对比。在皮质脑电图(ECoG)/颅内脑电图(iEEG)的参照下,可以发现相干网络、ECDs和SAM的结合,明显提高癫痫病灶的精度。同时,癫痫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相干网络比较发现,癫痫患者在β频段具有更强的网络连接。该部分结果证实癫痫患者确实存在脑功能网络异常,研究癫痫脑网络不仅可帮助诊断癫痫,还有助于准确定位致痫灶。2.采用支持向量机对颞叶癫痫亚型脑网络分类。颞叶癫痫的临床症状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不同的症状可能影响了不同的脑网络活动,研究网络的差异对于区分不同症状,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研究将颞叶癫痫从症状学上分为复杂部分性发作(CPS)和简单部分性发作(SPS)两种亚型,两者临床表现不同但却难以从脑电起源上找到差异。本研究在所建脑网络基础上,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得到较高分类精度。经过随机抽样进行再次分类后,在多个高度重合的脑区得到了相似结果,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分类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证明了两种亚型之间确实存在功能连接差异。CPS在临床上均伴有意识丧失,而且更容易进展为难治性癫痫。辨析两种亚型在脑网络上的不同,将有助于研究癫痫患者的意识障碍发生的机制,帮助提前预防和早期治疗。3.基于磁源信号的颞叶癫痫脑网络偏侧性分类研究。为解决颞叶癫痫的偏侧定位问题,消除镜像灶对癫痫起源灶的干扰,提高癫痫外科手术的疗效,本研究利用SVM对左右颞叶癫痫的脑磁信号网络特征进行了分类。结果发现MEG是一种优良的颞叶癫痫偏侧性检测技术,源空间脑网络参数可有效区分左右颞叶癫痫起源。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分类颞叶癫痫与健康受试者时,指标节点度是最佳选择,但是当评估颞叶癫痫的偏侧性,指标中介中心性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MEG结合SVM有助于分析颞叶癫痫的脑网络病理机制,并且通过正确偏侧分类而改进治疗方案。4.颞叶内侧癫痫的磁源性定位研究。将磁源性定位应用于临床研究,在伴有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中,MEG结果与海马硬化区域高度吻合,而切除MEG所定区域后,临床疗效较好。采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MRS)对脑神经元的功能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对于没有海马硬化的患者,在MEG信号异常的区域,也存在神经元指标的改变。该部分结果表明,MEG作为癫痫定位诊断工具,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对象为颞叶癫痫患者,检测工具为MEG,数据分析手段采用脑网络建模技术和SVM分类法。通过对颞叶癫痫的诊断、定位、分类和临床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发现MEG可以构建颞叶癫痫的脑功能网络模型,用于揭示颞叶癫痫的脑网络病理机制。
郑敏[6](2018)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和高分辨率MRI对常规磁共振阴性颞叶癫痫脑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分析常规磁共振阴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改变;2、运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斜冠状位T2加权成像分析常规磁共振阴性颞叶癫痫患者海马内部结构的改变。材料和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常规磁共振阴性颞叶癫痫患者20例、内侧型颞叶癫痫伴海马硬化患者18例,另选取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Siemens 3.0T Trio Tim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矢状位T1WI-3D结构像扫描。使用基于T1WI-3D结构像的VBM方法测量全脑灰质体积以观察脑灰质体积的改变。此外,该研究采用Siemens 3.0T Skyra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受试对象行高分辨率斜冠状位T2加权成像扫描,并对海马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常规MRI阴性颞叶癫痫组及内侧颞叶癫痫伴海马硬化组脑灰质体积均广泛性萎缩;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常规MRI阴性颞叶癫痫组海马体积无明显萎缩,小脑、中央后回、岛叶、海马旁回、壳核、扣带回、丘脑、尾状核、颞上回、楔前叶和距状回等脑区灰质体积缩小;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侧颞叶癫痫伴海马硬化组海马体积萎缩,小脑、颞上回、颞中回、壳核、岛叶、丘脑、额中回、额上回、楔前叶、中央后回和中央前回灰质体积缩小;4、与常规MRI阴性颞叶癫痫组比较,内侧颞叶癫痫伴海马硬化组灰质缩小脑区包括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及壳核;5、在常规磁共振成像时,MRI阴性颞叶癫痫中轻度海马硬化患者的海马体积及信号未见异常,但在高分辨率MRI斜冠状位T2加权成像中可见海马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信号中断。结论1、MTLE+HS患者与MRI阴性TLE患者均具有弥漫性皮质萎缩,说明癫痫的长期发作会导致癫痫患者广泛脑灰质体积缩小。2、MRI阴性TLE患者与MTLE+HS患者脑灰质萎缩具有相似的脑区,可能两者脑萎缩发生机制具有相同之处。3、对于MRI阴性TLE中轻度海马硬化的患者来说,高分辨率MRI斜冠状位T2加权成像可发现海马内部结构的变化,对其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樊子健,张永波,鞠文萍,梁洁,李达,王现亮[7](2017)在《MRS在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MRS技术在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诊治为非海马硬化的单侧颞叶癫痫患者23例(病例组),选取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MR平扫及MRS检查,分析颞叶癫痫患者患侧海马、健侧海马及对照组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值的差异;同时评价病例组中接受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病理及手术结果。结果病例组患侧海马NAA/Cr值较健侧海马(t=-7.97,P<0.001)及对照组海马降低(t=-9.96,P<0.001),病例组健侧海马NAA/C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12)。病例组患侧海马Cho/Cr与健侧(t=0.50,P=0.31)及对照组海马(t=-0.59,P=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行致痫侧颞叶切除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小范围少量的神经元损伤,神经胶质增生不明显。结论MRS有助于临床对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的致痫灶进行定侧及定位。
苗燕平,韩晓东,高阳,乔鹏飞[8](2016)在《容积MRI与1H-MRS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容积MRI与1H-MRS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以期指导癫痫病人选择有价值的确诊方法。方法:经临床及EEG证实为颞叶癫痫的病人50例。应用3.0T场强的磁共振设备分别对双侧海马结构进行容积MRI、1H-MRS采集。分析两种方法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然后进行卡方检验。另用3.0T磁共振设备对43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容积MRI、1H-MRS采集,作为对照组将所得结果与本文参考文献中的正常参考值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计算出容积MRI和1H-MRS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经卡方检验后P<0.05,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本组正常对照的NAA/(Cho+Cr)值与参考文献的NAA/(Cho+Cr)值经方差分析、t检验,对照组中值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NAA/(Cho+Cr)值略高于参考文献的值;对照组左、右侧海马结构的体积平均值与参考文献中的体积平均值经方差分析、校正t检验后,右侧P>0.05,左侧P<0.05,右侧海马结构体积的平均值对照组的与参考文献的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左侧海马结构体积的平均值对照组的与参考文献的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的平均值低于参考文献的平均值。结论:疑诊颞叶癫痫的病人应优先选择行1H-MRS检查,本研究所做的正常对照组的海马结构体积值以及NAA/(Cho+Cr)比值可以作为癫痫诊断的参考标准。
刘学军,马海川,李光[9](2015)在《磁共振波谱与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癫痫患者海马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对原发性癫痫患者海马病变的术前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和32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MRS检查。结果(1)MRI检查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MRI检查均正常。癫痫组38例发现海马区MRI异常;均为单侧,其中27例海马体积缩小,信号异常7例,4例患者同时出现海马体积缩小和信号异常;12例癫痫患者马区体积、信号未见明显异常。(2)MRS检查结果:健康对照组MRS检查均正常。50例癫痫组患者MRS检查均显示海马异常。癫痫组NAA/(Cho+Cr)、NAA/Cho、NAA/Cr显着低于对照组;癫痫组病侧海马NAA/(Cho+Cr)、NAA/Cho、NAA/Cr值均有不同程度减低,与对侧比较,t值分别为12.716、9.155、17.476,均P<0.01。(3)50例癫痫组患者癫痫组海马病侧与对侧比较,病侧海马NAA/(Cho+Cr)、NAA/Cho、NAA/Cr值均有不同程度减低,t值分别为7.295、6.303、2.761,均P<0.01。(4)50例手术患者均行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切除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元细胞变性、减少,小胶质细胞增生及噬神经现象。MRS与MRI检查阳性率比较,x2值为13.636,P<0.01。结论磁共振波谱分析可在癫痫外科术前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MRS检查对于癫痫术前诊断阳性率高,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岳伟,张雅静,管雅琳,相蕾,刘淑玲,纪勇[10](2014)在《内侧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影像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内侧颞叶癫痫患者中海马硬化的比例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2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内侧颞叶癫痫患者,采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海马体积,结合目测法进行海马硬化的判定,采取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分析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浓度与(Cr±Cho)(肌酸±胆碱)的比值,与健康对照人群和非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内侧颞叶癫痫组海马硬化的比例为58.97%,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颞叶内侧起源的癫痫组。内侧颞叶癫痫组的平均海马体积(2305.68±814.61 mm3、2456.71±743.60 mm3)同样较两组明显缩小。MRI上74.55%的内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表现为海马萎缩和T2WI信号增高。其海马硬化以左侧为多见(52.17%),有时可出现双侧海马硬化(19.57%)。MRS测定表明硬化的海马NAA(/Cr±Cho)显着降低(0.58±0.19)。结论海马硬化可能是内侧颞叶癫痫的主要影像学特点,其中海马萎缩和T2WI信号增高具有普遍性和特征性。
二、MRI测量颞叶癫痫患者海马体积与波谱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RI测量颞叶癫痫患者海马体积与波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磁共振波谱成像及海马体积测量与脑电图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EEG结果 |
2.2 海马体积测定结果 |
2.3 MRI NAA/(Cr+Cho)值测定结果 |
2.4 MRI、海马体积与EEG测定 |
3 讨论 |
(2)1H-MRS检测代谢物改变在颞叶癫痫诊断和药物治疗疗效评估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设备 |
1.2 研究对象 |
1.3 实验数据采集 |
1.3.1 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 |
1.3.2 头颅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 |
1.3.3 头颅磁共振光谱成像 |
1.4 磁共振光谱成像处理 |
1.5 数据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对照组AEEG、MRI、~1H-MRS检查结果 |
2.2 癫痫组AEEG、MRI、~1H-MRS检查结果 |
2.3 癫痫组~1H-MRS、AEEG、MRI致痫灶定侧对比 |
2.4 癫痫组AEEG、MRI、~1H-MRS三种方法之间定侧符合率对比 |
2.5 癫痫组(包括致痫灶侧、对侧)与对照组代谢物比率对比 |
2.6 NIEDs组、IEDs组、对照组~1H-MRS结果对比 |
2.7 对照组、HS组~1H-MRS检查代谢物比率对比 |
2.8 IEDs组和NIEDs治疗前后~1H-MRS变化情况 |
2.9 ~1H-MRS与起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的关系 |
2.10 癫痫典型病例举例 |
3 讨论 |
3.1 ~1H-MRS在 TLE致痫灶代谢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
3.2 ~1H-MRS检测和海马硬化相关 |
3.3 ~1H-MRS在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定位中的价值 |
3.4 ~1H-MRS在癫痫患者疗效预测与评估价值 |
3.5 ~1H-MRS和起病年龄、病程间的相关性 |
3.6 ~1H-MRS与 AEEG、MRI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在颞叶癫痫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3)颞叶癫痫外科治疗临床分析以及海马胶质细胞激活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颞叶癫痫的术前评估 |
1.1 Ⅰ期无创评估 |
1.2 Ⅱ期有创颅内脑电技术的应用 |
2.颞叶癫痫病理学改变 |
2.1 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 |
2.2 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 |
2.3 海绵状血管瘤 |
2.4 肿瘤性病变 |
2.5 胶质细胞增生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不同病理类型颞叶癫痫临床特征及手术预后影响因素 |
介绍 |
1.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临床特征 |
1.3 术前评估 |
1.4 手术及随访 |
1.5 统计分析 |
2.结果 |
2.1 临床特征 |
2.2 颞叶癫痫临床连续变量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2.3 不同组织病理学颞叶癫痫临床变量的差异 |
2.4 不同组织病理学颞叶癫痫患者手术预后差异 |
3.讨论 |
3.1 不同组织病理学患者癫痫发作年龄的差异 |
3.2 既往史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
3.3 术前评估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3.4 癫痫病程对手术结果的影响 |
3.5 颞叶癫痫患者术后组织病理与预后的关系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脑磁图多频分析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
介绍 |
1.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MRI及 VEEG检查 |
1.3 MEG数据采集 |
1.4 MEG数据分析 |
1.5 范围界定及随访 |
1.6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LncRNACASC2 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其对星形细胞活化、腺苷代谢的影响 |
介绍 |
1.材料和方法 |
1.1 动物与癫痫模型 |
1.2 细胞处理及转染 |
1.3 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 |
1.4 HE染色 |
1.5 免疫荧光检测 |
1.6 免疫印迹 |
1.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1.8 荧光素酶活性测定 |
1.9 统计分析 |
2.结果 |
2.1 癫痫大鼠lncRNA CASC2和PTEN表达下调 |
2.2 lncrna CASC2 抑制癫痫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
2.3 lncRNA CASC2 抑制癫痫大鼠海马腺苷代谢 |
2.4 lncRNA CASC2 通过调节PTEN来抑制PTZ诱导的细胞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
2.5 lncRNA CASC2 通过调节PTEN来抑制PTZ诱导的细胞中腺苷的代谢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颞叶癫痫的微创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常规MRI FLAIR序列结合谷氨酸波谱对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癫痫组 |
2.1.2 正常健康对组 |
2.2 临床资料采集 |
2.3 检查方法 |
2.4 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
2.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3.1 患者组与对照组年龄及性别匹配结果 |
3.2 FLAIR序列致痫灶定侧结果 |
3.3 谷氨酸波谱定侧结果 |
3.4 FLAIR序列结合谷氨酸波谱定侧结果 |
讨论 |
4.1 海马硬化FLAIR序列影像改变的病理学基础 |
4.2 海马硬化在FLAIR序列上的表现 |
4.3 海马硬化谷氨酸波谱诊断原理 |
4.4 海马硬化患者谷氨酸波谱改变 |
4.5 谷氨酸波谱技术方面的探讨 |
4.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脑磁图的颞叶癫痫脑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颞叶难治性癫痫 |
1.3 脑磁图和磁源性影像 |
1.4 脑网络与脑连接 |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6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癫痫患者相干矢量虚部的磁信号神经网络连接 |
2.1 研究背景 |
2.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2.2.1 实验被试 |
2.2.2 实验数据采集 |
2.2.3 实验数据分析 |
2.2.4 手术治疗与追踪 |
2.2.5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3.1 癫痫波的判别和定位 |
2.3.2 几种检查方法敏感度和一致性 |
2.3.3 癫痫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干矢量虚部的比较 |
2.4 结果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不同颞叶癫痫亚型功能连接差异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3.2.1 实验被试 |
3.2.2 实验数据采集 |
3.2.3 脑网络构建与分类 |
3.3 结果 |
3.3.1 验证集的分类精度 |
3.3.2 随机样本法的分类精度 |
3.4 结果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颞叶癫痫偏侧性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4.2.1 实验被试 |
4.2.2 实验数据采集 |
4.2.3 脑网络构建与分类 |
4.3 结果 |
4.3.1 不同组之间有节点参数差异的脑区 |
4.3.2 不同组之间分类参数的分类性能 |
4.4 结果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磁源性定位在颞叶内侧癫痫定位中的研究 |
5.1 研究背景 |
5.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5.2.1 实验被试 |
5.2.2 实验数据采集 |
5.2.3 数据分析 |
5.2.4 统计学分析 |
5.3 结果 |
5.3.1 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 |
5.3.2 脑磁图定位结果 |
5.3.3 MRI和~1HMRS检测结果 |
5.3.4 手术随访结果 |
5.4 结果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6)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和高分辨率MRI对常规磁共振阴性颞叶癫痫脑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MRI阴性颞叶癫痫研究进展 |
1.3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对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
1.4 关于海马内部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2.1 MRI检查设备 |
2.2.2 MRI检查序列和参数 |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3.1 脑灰质体积预处理 |
2.3.2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三组被试者一般及临床特征分析 |
3.2 三组被试者灰质体积比较分析 |
3.3 高分辨率冠状位T2加权图像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分析结果 |
4.2 高分辨率MRI分析结果 |
4.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MRS在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1.3 代谢物测量 |
1.4 随访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8)容积MRI与1H-MRS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MRI成像 |
1.2.1 头部常规平扫 |
1.2.2容积扫描 |
1.2.3 多体素(SI)1H-MRS扫描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常规MRI分析结果 |
2.2 容积MRI分析结果 |
2.3 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颞叶癫痫的病理基础 |
3.2 容积MRI分析颞叶癫痫的价值 |
3.3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于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 |
4 结论 |
(10)内侧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影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MRI测量颞叶癫痫患者海马体积与波谱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磁共振波谱成像及海马体积测量与脑电图间的关系[J]. 刘淑芳,李承坤,李秋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27)
- [2]1H-MRS检测代谢物改变在颞叶癫痫诊断和药物治疗疗效评估相关性研究[D]. 李勇强. 桂林医学院, 2020(03)
- [3]颞叶癫痫外科治疗临床分析以及海马胶质细胞激活机制的实验研究[D]. 朱海涛.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6)
- [4]常规MRI FLAIR序列结合谷氨酸波谱对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侧研究[D]. 李丹菲.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9)
- [5]基于脑磁图的颞叶癫痫脑网络研究[D]. 吴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6]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和高分辨率MRI对常规磁共振阴性颞叶癫痫脑结构研究[D]. 郑敏. 厦门大学, 2018(07)
- [7]MRS在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J]. 樊子健,张永波,鞠文萍,梁洁,李达,王现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09)
- [8]容积MRI与1H-MRS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比较[J]. 苗燕平,韩晓东,高阳,乔鹏飞.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6(06)
- [9]磁共振波谱与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癫痫患者海马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 刘学军,马海川,李光. 中国基层医药, 2015(14)
- [10]内侧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影像学研究[J]. 岳伟,张雅静,管雅琳,相蕾,刘淑玲,纪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