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分解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蛋白质,能量分解,视紫红质
能量分解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金[1](2018)在《新能量分解分析方法及其在视紫红质研究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计算是目前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研究手段。特别地,分子动力学模拟为在原子水平从动态学和能量分析的角度来阐明生物大分子行使功能的机理提供可能,为蛋白/药物设计提供新的手段。然而,传统的能量分解往往只能进行定性分析,这极大地阻碍了它们在生物大分子机理解析和蛋白质/药物设计等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最近,我们提出了沿反应路径进行能量分解的方法,以统计力学理论论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并在模式系统上进行了验证。目前,该方法被应用到研究视紫红质从bathorhodopsin向lumirhodopsin的转变过程,并首次量化该过程中各氨基酸残基的能量贡献,所得结果与实验研究吻合。因此,该方法被进一步证明可用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系统,将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作用机理和蛋白/药物设计的有力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0-25)
邱锋[2](2017)在《偏心隔震结构基于小波分解的地震反应及输入能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结构扭转震害严重和建筑复杂不规则发展的两大背景下,研究偏心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有许多学者对偏心隔震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大部分集中在上部结构偏心距与隔震层偏心距、刚度等对扭转效应的影响。本文以“L”型偏心结构和对应的基础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双周期法选取了汶川地震波数据库中的的沙坪NS、EW地震波和卓尼NS、EW地震波,采用B-样条小波将其分解为8个相邻且互不重迭的小波分量。以双向地震原波和双向小波分量为地震激励,分析了两种结构在罕遇、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平动反应和扭转反应,对比研究了近、远震地震波频率成分的变化对结构的反应、隔震效果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偏心隔震结构地震动输入能量在各频段和各阶振型上的分布表现,得到了以下结论:1、无论是未隔震结构还是偏心隔震结构,地震波的高频小波分量12.5-100Hz对结构的平动反应、扭转反应贡献均很小可忽略不计,低频小波分量对结构起控制作用。地震波高频分量对等效静力的贡献大于对位移的贡献。包含结构基本振型频率所在的频段对结构的反应贡献最大,并且接近原波作用下的反应峰值;基础隔震体系充当着低频滤波器的作用,地震的高频作用几乎被滤掉,低频成分地震作用较隔震之前更明显。2、偏心隔震结构在两个平动方向的隔震效果基本相同,并且扭转效应的隔震效果优于平动效应,等效静力的隔震效果优于位移;远震卓尼波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更能激起隔震结构的低阶模态,故远震长周期地震波对隔震结构更不利;近、远震频率成分的变化对结构扭转反应的影响大于对平动反应的影响。远震相对于近震对平动反应的隔振是不利的,但是对扭转反应的隔震却是有利的。3、无论是何种结构,地震波的0-6.25Hz频段输入能量占总能量的96%以上,且隔震结构输入能量在此频段的分布比未隔震结构更加均匀;同时包含结构基本振型频率的频段对总能量的贡献最大。无论是沙坪波或是卓尼波多遇双向地震作用下,未隔震结构前两个振型组(即前六阶振型)能量占据总能量的96%以上,偏心隔震结构第一个振型组(即前叁阶振型)能量占据总能量98.5%以上,可近似认为隔震结构的地震输入能量全部由隔震层的振动吸收,且隔震后高阶振型对总输入能量的贡献更小。4、X单向地震作用下,未隔震结构的高阶振型对X向基底剪力、能量、X向顶层侧移的贡献系数依次减小;偏心隔震结构的上述叁个反应量的高阶振型贡献系数都很小,即隔震之后高阶振型的作用更小。当使总的振型反应保持在误差5%以内时,对X向基底剪力、能量、X向顶层侧移的振型需求数目依次减小;偏心隔震结构则全部只需要第一组振型即可满足同等误差要求。5、在结构类型不变时,单向地震波作用下的输入能量,在以X向平动为主、Y向平动为主、扭转为主的振型方向上的能量分布基本一致;单向地震作用下的输入能量主要由结构在该激励方向上的振动构成。未隔震结构在单向地震作用下能量的水平方向“耦合”很小,但是引起以扭转为主的振型能量较大;隔震之后结构Y单向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扭转振型能量比例更小,而在X单向地震作用下能量水平方向的“耦合”以及引起的扭转振型能量均较大,并且两种结构在X向的能量水平“耦合”程度均大于Y向的。(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陈鑫,曲泽星,高加力[3](2016)在《阴离子-π相互作用的能量分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能量解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本文中我们将借助块定域化波函数能量解析(BLW-EDA)法对阴离子-π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在BLW-EDA方法中,阴离子-π相互作用的能量可被分解为Heitler-London能(△E_(HL)),极化能(△E_(pol)),电子转移能(△E_(CT)),色散能(△E_(dis))以及结构重组能(△E_(def))。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阴离子-π相互作用中,极化能与色散能是稳定阴离子-π相互作用能的主要成分,这为我们进一步发展阴离子-π相互作用力场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八分会:电子结构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期刊2016-07-01)
常歆[4](2015)在《能量分解分析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分子体系的构建、纳米材料的设计、蛋白质的催化活性和DNA的双螺旋结构都依赖于相互作用的贡献,因此受到实验化学家和理论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在理论化学方面,用于研究各种相互作用的理论方法已经被大量开发和使用,其中能量分解分析方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利用能量分解分析,我们可以对相互作用能有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并且可以应用于力场拟合,超分子化学研究等方面。在本论文中,第二章综述了现有的能量分解分析方案,讨论各个方法的特点。第叁章讨论了 XH3-YH3(X,Y=C,Si)分子内旋转能垒的能量分解研究。分子构型以及其旋转能垒的本质对生物分子以及超分子化学有重要意义,在化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为止,对于σ键旋转能垒本质的研究仍存在争议。在能量分解框架内,旋转能垒被可以被分解为静电作用、交换排斥作用、极化作用、相关能项和几何弛豫作用。研究发现,乙硅烷的旋转能垒的本质与乙烷的和甲基甲硅烷的本质完全相同,它们都是由分子内沿σ键的刚性旋转引起的。交换排斥能(泡利排斥能)决定了刚性旋转过程的能量变化,同时也决定了 σ键旋转能垒的本质。静电作用项和极化作用项在旋转能垒中和各个旋转过程中是第二位的。与Goodman等人的结论不同,几何构型的弛豫效应没有使得旋转能垒的本质发生改变,它们对整个旋转能垒的贡献微乎其微。第四章讨论了气相中甘氨酸分子中C-O旋转能垒的能量分解分析。极性基团取代对单键旋转能垒的影响已被详细讨论。但是邻近的极性基团对单键旋转能垒的影响对理解蛋白质构象与蛋白质功能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系统地研究甘氨酸的8个稳定构型,深入地探究了 C-O单键旋转能垒的物理本质。对于分子内没有COOH基团与NH2基团的相互作用时,C-O单键的旋转能垒由交换排斥与极化作用所主导。但是,当分子内存在COOH基团与NH2基团的分子内氢键或者其他相互作用,C-O单键的旋转能垒的本质发生了显着改变,其本质由极化和相关能项决定。因此,氨基酸分子中C-O单键的旋转能垒本质与甲酸分子的C-O单键旋转能垒的本质并不完全相同。研究表明,分子内的极性基团相互作用改变了旋转能垒的本质。第五章讨论了蓝移氢键体系的本质。现有理论大多数基于单参考波函数的理论分析。价键理论将体系的波函数是一些具有化学意义的价键结构的线性组合,这使得其既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又能提供清晰而直观的化学图像。通过价键波函数与能量分解分析的结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弱相互作用本质。在本文中,我们应用LMO-EDA方法和Shaik等人提出的价键能量分析方法对几个氢键体系进行能量分解分析。价键能量分析的结果表明电荷转移效应对于蓝移氢键并不重要。对于描述氢键的5个价键结构,仅涉及(F3C-H…Y)和(F3C-…H+…Y)两个价键结构对氢键非常重要。基团间的价键能量分析显示,所有的氢键都是C-H键的离子性与共价性的竞争。因此,我们提出对于此类氢键的红移或者蓝移的判据。当C-H键的离子性占据主导地位,氢键呈现红移;而当C-H键的共价性占据主导地位时,氢键呈现蓝移。价键计算的键级分析以及电荷布居分析显示,CF3H中H原子的电荷对氢键红移或者蓝移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5-12-01)
杨宏,李亚安,李国辉[5](2015)在《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舰船辐射噪声能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研究舰船辐射噪声的特征参数提取及分类,对预处理后叁种不同类别舰船辐射噪声进行能量分析,讨论其高低频能量差特征参数。计算不同类别、一定样本数量的舰船辐射噪声高低频能量差发现,同类舰船高低频能量差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不同类型舰船高低频能量差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提取的舰船辐射噪声特征参数对舰船类别具有较好的可分性。可为水下目标信号探测及识别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5年16期)
郝国成,龚婷,董浩斌,V.G.SIBGATULIN,陈忠昌[6](2015)在《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的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时频与能量谱分析:以芦山M_S7.0地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信号的非平稳、非线性特点,本文采用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提取信号时频特性的方法,有效获得了芦山MS7.0地震前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信号的时频分布特性、瞬时能量谱、能量集中分布的频段、最大振幅对应的时频分布等特性。对比经验模态分解(EMD)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EEMD有效抑制了以往EMD分解过程中所出现的模态混迭问题。文章还将EEMD和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平稳的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数据,采用EEMD分解的HHT方法更能反映出原始数据的多种固有特性,便于进一步了解地震前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5年05期)
常歆,苏培峰,吴玮[7](2014)在《氢键体系的定域化分子轨道能量分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蓝移氢键的本质一直处于争论中。因其氢受体基团的不同,作为氢给体的叁氟甲烷在形成氢键时表现出红移或蓝移,本工作选择叁氟甲烷F3CH与MCN(M=H,CH3),NHx My(M=CH3,H,Cl;x+y=3),OHx My(M=CH3,x+y=2)等相互作用的体系,在MP2/aug-cc-p VTZ级别下,深入研究该氢键体系中各个部分相互作用,探讨该体系中形成红移与蓝移氢键的规律。我们利用近年来开发的定域化分子轨道能量分解方法(LMO-EDA),通过考察氢受体对叁氟甲烷中C-H键的影响,分析C-H键中各个相互作用项在蓝移与红移氢键中的变化趋势。结合势能面扫描研究蓝移与红移氢键体系各项相互作用异同。结论如下:(1)氢受体的给电子能力增加,有利于C-H键振动频率向红移方向变化;如果氢受体的拉电子能力增加,有利于C-H键振动频率向蓝移方向变化。(2)红移氢键与蓝移氢键的本质并无差异,均是由于静电相互作用所致,并且,静电相互作用使得C-H键振动频率发生蓝移现象;(3)在红移与蓝移氢键中,叁氟甲基与氢受体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和交换排斥作用是氢键相互作用的主要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6-12)
谢异同,葛兴云,曲高峰,邵辉成[8](2011)在《基于小波分解的能量谱分析方法及其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小波分解将地震波分解成不同频带的小波分量,进而对地震波输入结构的总能量EI进行分解,得到能量在频域上的分布,这是一个有意义的结果。通过对各分量能量谱峰值的分析,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得到地震波的频谱特性,能量谱峰值出现的结构固有周期与地震波傅里叶谱的卓越周期相同,也可以作为估算卓越周期的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1年03期)
史秋亮,林江[9](2010)在《基于小波包分解与能量特征提取的相关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相关分析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多源噪声相关性的弱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与能量特征提取的相关分析方法。利用小波包变换,构建子带能量的特征向量,然后分别对各子带的相关系数进行加权得到两信号的相关值,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此法对于分析多源噪声信号的相关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声学与电子工程》期刊2010年04期)
张弛,袁洪芳[10](2010)在《基于小波包能量分解方法的裂纹故障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小波包分解对信号的高低频部分进行细化并能够保留信号的时域特征,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特性,将采集到的裂纹振动信号,通过选取适当的频段进行重构,应用能量的方法提取故障信号的频域特征,从而实现故障的诊断。(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10年34期)
能量分解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结构扭转震害严重和建筑复杂不规则发展的两大背景下,研究偏心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有许多学者对偏心隔震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大部分集中在上部结构偏心距与隔震层偏心距、刚度等对扭转效应的影响。本文以“L”型偏心结构和对应的基础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双周期法选取了汶川地震波数据库中的的沙坪NS、EW地震波和卓尼NS、EW地震波,采用B-样条小波将其分解为8个相邻且互不重迭的小波分量。以双向地震原波和双向小波分量为地震激励,分析了两种结构在罕遇、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平动反应和扭转反应,对比研究了近、远震地震波频率成分的变化对结构的反应、隔震效果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偏心隔震结构地震动输入能量在各频段和各阶振型上的分布表现,得到了以下结论:1、无论是未隔震结构还是偏心隔震结构,地震波的高频小波分量12.5-100Hz对结构的平动反应、扭转反应贡献均很小可忽略不计,低频小波分量对结构起控制作用。地震波高频分量对等效静力的贡献大于对位移的贡献。包含结构基本振型频率所在的频段对结构的反应贡献最大,并且接近原波作用下的反应峰值;基础隔震体系充当着低频滤波器的作用,地震的高频作用几乎被滤掉,低频成分地震作用较隔震之前更明显。2、偏心隔震结构在两个平动方向的隔震效果基本相同,并且扭转效应的隔震效果优于平动效应,等效静力的隔震效果优于位移;远震卓尼波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更能激起隔震结构的低阶模态,故远震长周期地震波对隔震结构更不利;近、远震频率成分的变化对结构扭转反应的影响大于对平动反应的影响。远震相对于近震对平动反应的隔振是不利的,但是对扭转反应的隔震却是有利的。3、无论是何种结构,地震波的0-6.25Hz频段输入能量占总能量的96%以上,且隔震结构输入能量在此频段的分布比未隔震结构更加均匀;同时包含结构基本振型频率的频段对总能量的贡献最大。无论是沙坪波或是卓尼波多遇双向地震作用下,未隔震结构前两个振型组(即前六阶振型)能量占据总能量的96%以上,偏心隔震结构第一个振型组(即前叁阶振型)能量占据总能量98.5%以上,可近似认为隔震结构的地震输入能量全部由隔震层的振动吸收,且隔震后高阶振型对总输入能量的贡献更小。4、X单向地震作用下,未隔震结构的高阶振型对X向基底剪力、能量、X向顶层侧移的贡献系数依次减小;偏心隔震结构的上述叁个反应量的高阶振型贡献系数都很小,即隔震之后高阶振型的作用更小。当使总的振型反应保持在误差5%以内时,对X向基底剪力、能量、X向顶层侧移的振型需求数目依次减小;偏心隔震结构则全部只需要第一组振型即可满足同等误差要求。5、在结构类型不变时,单向地震波作用下的输入能量,在以X向平动为主、Y向平动为主、扭转为主的振型方向上的能量分布基本一致;单向地震作用下的输入能量主要由结构在该激励方向上的振动构成。未隔震结构在单向地震作用下能量的水平方向“耦合”很小,但是引起以扭转为主的振型能量较大;隔震之后结构Y单向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扭转振型能量比例更小,而在X单向地震作用下能量水平方向的“耦合”以及引起的扭转振型能量均较大,并且两种结构在X向的能量水平“耦合”程度均大于Y向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分解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金.新能量分解分析方法及其在视紫红质研究上的应用[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邱锋.偏心隔震结构基于小波分解的地震反应及输入能量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3].陈鑫,曲泽星,高加力.阴离子-π相互作用的能量分解分析[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八分会:电子结构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应用.2016
[4].常歆.能量分解分析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5
[5].杨宏,李亚安,李国辉.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舰船辐射噪声能量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5
[6].郝国成,龚婷,董浩斌,V.G.SIBGATULIN,陈忠昌.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的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时频与能量谱分析:以芦山M_S7.0地震为例[J].地学前缘.2015
[7].常歆,苏培峰,吴玮.氢键体系的定域化分子轨道能量分解分析[C].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8].谢异同,葛兴云,曲高峰,邵辉成.基于小波分解的能量谱分析方法及其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2011
[9].史秋亮,林江.基于小波包分解与能量特征提取的相关分析法[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0
[10].张弛,袁洪芳.基于小波包能量分解方法的裂纹故障特征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