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性,稳定性,合金,磨具,液体,晶形,羰基。
磁性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毛,朱满,姚丽娟,坚增运[1](2019)在《Fe_(71-x)Nb_9B_(20)W_x磁性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W元素部分替代Fe元素对Fe基非晶合金热稳定性和软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文中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了Fe_(71-x)Nb_9B_(20)W_x(x=1,3,5)非晶合金带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测试Fe_(71-x)Nb_9B_(20)W_x非晶合金的热学性能和软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e基非晶的晶化过程与W含量密切相关,随着W含量的增加,合金由两次晶化过程转变为一次晶化过程。添加W元素能够有效提高Fe基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改善合金的热稳定性。Fe_(66)Nb_9B_(20)W_5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非晶形成能力,过冷液相区宽度T_x和晶化起始温度T_(x1)分别高达58 K和928 K。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M_s和矫顽力H_c分别为42~90 emu·g~(-1)和0.61~6.59 Oe,其中M_s随着W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凤云,宋秀丹,刘凤丽[2](2019)在《Cu_nGa~-(n=1~7)团簇的稳定性、电子特性和磁性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Cu_nGa~-(n=1~7)团簇的几何结构、相对稳定性、电子特性和磁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掺杂镓原子的铜阴离子团簇改变了纯铜阴离子团簇的结构。该团簇基态结构的平均原子结合能,一阶、二阶差分能量,HOMO-LUMO能隙,垂直电离能都表现出奇偶振荡的行为,偶数个铜原子的团簇比较稳定,Cu_4Ga~-的结构极其稳定。此外,通过分析原子电荷分布,发现团簇中的总电荷是由镓原子向铜原子转移。对团簇的磁性研究发现磁矩表现出奇偶振荡,而且团簇的总磁矩主要来源于镓原子4p轨道的贡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潘磊[3](2019)在《低维强相互作用超冷原子中的量子磁性与多体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的超冷原子作为一种高度可调控的量子系统,是模拟新奇量子效应的理想平台。强相互作用系统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甚至整个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借助于Feshbach共振或光晶格技术,人们可以调节超冷原子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大小,使得系统的相互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实现一系列具有强相互作用的物理系统,例如TG气体,Bose-Hubbard模型,Fermi-Hubbard模型等等。量子系统中的非平衡动力学问题贯穿于整个物理学领域:从宇宙的创生与膨胀,到微观粒子的高能碰撞都属于非平衡动力学问题。超冷原子作为近乎孤立的量子系统,在模拟非平衡系统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平衡动力学实验工作为我们理解非平衡系统提供了巨大机遇。不仅如此,最近的超冷原子实验通过激光场来调节原子损失,实现了具有耗散的量子动力学系统,观测到了Parity-Time(PT)对称及其对称破缺的新奇动力学行为。基于以上冷原子实验进展的激励和启发,我们在本文中将展开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论研究:1.有限力程s-wave强相互作用的一维费米子系统中的量子磁性。研究了具有有限力程s-wave相互作用的两分量费米子系统,利用绝热消除技术得到了强相互作用极限下系统的低能有效哈密顿量。我们发现在谐振子势阱中力程将给系统的磁性带来极大的影响,具体来说,除了完全的铁磁和反铁磁关联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种铁磁和反铁磁共存的混合型磁性关联。利用局域密度的Thomas-Fermi近似,我们求得了这种混合磁性关联存在的参数区域。进一步为了可以在实验上探测到这种磁性关联带来的效应,我们提出一种量子遂穿几率的测量方案来验证这一新奇的结果。这一结果可以直接在窄共振的一维费米气体中观测到,并有可能为实验实现局域操控量子磁性提供了一条方便可行的途径。2.有限力程p-wave相互作用的一维极化费米子系统的多体稳定性。利用渐近Bethe ansatz方法,研究一维有限力程的p-wave相互作用自旋极化费米气体在硬墙势中的多体稳定性问题。我们发现有限的相互作用力程和外势这两个因素将有助于系统在共振附近的多体稳定性。甚至在正的散射长度一端系统都可以保持稳定,而通常系统在那里是不稳定,将发生多体塌缩。在共振点时,我们发现费米子系统对于任何大小的有效力程值都具有“准粒子凝聚”特征,当力程大于平均粒子距离的两倍时,系统将保持稳定。稍微偏离共振,对稳定条件的修正线性依赖于散射长度的倒数。最后,给出了费米子从弱吸引态到深束缚态的能量和稳定性的全局相图。我们的结果提高了在准一维原子系统中实现稳定的p-wave超流的可能性,同时也揭示了一维系统中出现破坏玻色子-费米对偶的新物理。3.相互作用量子气体中的高阶Exceptional Point及其超敏感的能谱响应。研究了带有耗散的一维排斥相互作用的两分量全同玻色子系统,发现在系统可以支持任意高阶的Exceptional Point(EP点),通过两体问题的精确解,发现在PT对称破缺的临界点处存在一个叁阶EP点。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叁体系统,发现存在一个四阶EP点然后推广到任意N个粒子的多体系统,发现其EP点的阶数可以高达N+1。此外,我们还展示了如何通过不同自旋通道的相互作用各向异性,在EP点附近产生超灵敏的能谱响应,并给出了能谱劈裂的一般规律。进一步将其推广到了叁维高自旋系统。这些结果使得超冷原子系统模拟可控的超敏感传感器成为可能。4.一维耗散Fermi-Hubbard模型的非平衡与非厄米动力学。我们研究了带有耗散的一维Fermi-Hubbard系统的非平衡动力学,通过数值求解Lindblad主方程,发现在给定的耗散强度下,当系统的相互作用强度足够大时,系统会出现动力学不稳定性。利用绝热消除技术,我们推导出了系统的非厄米有效哈密顿量,发现动力学不稳定性与系统的PT对称自发破缺有关,通过研究双阱模型我们获得了该问题的解析解,并发现系统的低能Mott态也是不稳定的,尽管它的能级没有出现虚部,并给出了Mott态的寿命。进一步数值求解了多格点系统,发现这些动力学现象依然存在。这些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强相互作用的耗散系统动力学性质的理解,也对实验上制备稳定的Mott态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翟思成[4](2019)在《软磁性Fe基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及其耐蚀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e基非晶合金由于其优异的软磁性能,在变压器、电机、传感器等方面得到实际应用。软磁Fe基非晶合金与传统软磁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仍存在很多挑战。例如,脆性较大,不易进行切削加工,热稳定性低,且综合磁学性能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本课题利用单辊旋淬法制备Fe基非晶薄带,通过XRD,FESEM,TEM,DSC,显微硬度计,交变梯度磁强计及电化学工作站等手段研究Nb、Mo、Ta、Zr、NbNi等元素添加对Fe基非晶薄带微观组织、热稳定性、硬度、软磁性能及海水耐蚀性的影响,并对结构和性能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此外,探索了退火及低温处理对软磁Fe基非晶合金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期通过元素添加和不同处理工艺的探索开发出综合性能优异的软磁Fe基非晶合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Fe_(0.8)Co_(0.2))_(70)B_(25)M_5(M=Mo,Nb,Ta,Zr)非晶合金体系结构和性能的研究。Nb和Zr添加的非晶薄带具有较宽的过冷液相区(ΔT_x),展现出较好的玻璃形成能力(GFA)。Ta和Zr添加的非晶薄带具有高初始晶化温度(T_x)为612和560℃,且高于已报道的大部分软磁Fe基非晶薄带,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该非晶合金体系具有高的显微硬度,均高于850 HV。(Fe_(0.8)Co_(0.2))_(70)B_(25)M_5(M=Nb,Ta,Zr)非晶薄带的矫顽力(H_c)均小于0.85 Oe,表现出软磁性行为。Ta添加降低了样品的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d_m),导致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M_s=122 emu/g),表现出良好的软磁性能。相较其他元素添加,Nb添加的非晶合金具有较正的腐蚀电位(E_(corr))和宽的钝化区(ΔE),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海水耐蚀性。2.(Fe-Co)_(75)B_(21)M_4(M=Nb,Ta,NbNi,Mo,Zr)非晶合金体系结构和性能研究。(Fe_(0.7)Co_(0.3))_(75)B_(21)Nb_4和(Fe_(0.7)Co_(0.3))_(75)B_(21)Ta_4非晶薄带的ΔT_x值分别为44℃和35℃,表现出高GFA。Zr添加的非晶薄带具有较高的T_x(562℃),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与(Fe_(0.8)Co_(0.2))_(70)B_(25)M_5非晶合金体系相比,提高铁磁性元素Fe,Co的含量并减少B元素的含量,d_m的降低增强了原子间结合力,进而提升了该非晶合金体系的显微硬度,均大于970 HV。(Fe_(0.8)Co_(0.8))_(75)B_(21)Nb_4非晶薄带展现出较高的M_s值,为206 emu/g,表现出优异的软磁性能。这归因于Nb有利于减小Fe-Fe原子间距。此外,提高Fe含量并降低B含量有利于提升M_s值,优化非晶合金的软磁性能。在该研究体系中,NbNi添加导致非晶薄带具有较正的E_(corr)和较宽的ΔE,从而提升其海水耐蚀性。3.对(Fe_(0.7)Co_(0.15)Ni_(0.15))_(75)B_(21)Nb_4(Z3)、(Fe_(0.7)Co_(0.3))_(75)B_(21)Ta_4(Z2)和(Fe_(0.8)Co_(0.2))_(75)B_(21)Nb_4(M1)淬态非晶薄带在小于玻璃转变温度(<T_g)区域内进行退火处理,非晶合金发生结构弛豫,释放内应力,促进了原子扩散迁移,降低样品的H_c。在T_g-T_x及>T_x温度区域内进行退火处理,在非晶基体上依次析出α-<Fe,Co>相和Fe-B化合物,导致磁晶各向异性,使H_c增加。在<T_x的不同温度区域内进行退火处理,弥散分布30-50 nm的α-<Fe,Co>相与基体产生强烈的磁交换作用,提升样品的M_s。在>T_x温度区域内进行退火处理,Fe-B化合物的析出降低了样品的M_s。Z3淬态非晶薄带的形核激活能(E_x)小于长大激活能(E_p),说明在晶化过程中,晶体长大比晶体形核需要克服更高的能量势垒,形核更容易进行。电化学腐蚀表明,相比于M1淬态非晶薄带,477℃(<T_g)退火处理样品具有较正的E_(corr)和宽的ΔE,表现出较好的海水耐蚀性。4.在-20和-70℃对Z2和M1淬态非晶薄带进行低温处理。保持了Z2非晶特性,发生类似结构弛豫现象,释放内应力;而-20℃低温处理诱导M1发生初始晶化,在非晶基体上析出部分Fe_(23)B_6化合物。低温处理有效提升T_x值,尤其是-70℃低温处理更有益于T_x值的提高,改善热稳定性。根据动电位极化曲线可知,低温处理降低了Z2和M1非晶薄带的海水耐蚀性。相比于淬态非晶薄带,低温处理Z2样品的晶化焓(ΔH)略微降低,使得非晶合金中过剩自由体积含量下降,减少阻碍畴壁运动钉扎位点,降低H_c。-20℃低温处理Z2样品比淬态非晶薄带的M_s提升近一倍,表现出良好的软磁性能。而低温处理诱导M1在基体上析出Fe_(23)B_6化合物,降低了样品的M_s值。(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桑媛园[5](2019)在《液体磁性磨具的沉降与加工稳定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磁性磨具作为一种柔性材料能够对异型表面、复杂型面进行精密光整加工。然而由于液体磁性磨具存在保存和加工试验过程中磨具易沉降、稳定性差、退化严重、加工效率不高等问题,影响了该技术的工业化进程,因此,本文针对液体磁性磨具保存时沉降稳定性差、光整加工时加工效率不高等问题分别对液体磁性磨具的沉降稳定性和加工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采用碳纳米管包覆、化学复合镀等新技术配制出高稳定性的液体磁性磨具的工艺,并利用新配制的磨具对钛合金和铝合金进行光整加工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主要研究包括:(1)液体磁性磨具的沉降稳定性研究。从磨具中单个固相颗粒入手进行分析,阐述了磨具颗粒沉降的机理,针对影响磨具颗粒沉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利用表面包覆思想,采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以及水溶性聚合物对磨具中的固相颗粒进行表面改性,从而改善了固相颗粒的表面性能,提升了液体磁性磨具的沉降稳定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分析仪、Zeta电位测试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固相颗粒的结构、形貌、电位以及磁性粒子的磁饱和强度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提出了保持磨具沉降稳定性的新方法。(2)液体磁性磨具的加工稳定性研究。针对光整加工的机理以及实际加工时存在的加工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化学复合镀配制液体磁性磨具的新方法。将固相颗粒中的磁性微粒和磨料颗粒利用镍磷合金共沉积的方式进行结合,探究最佳配制工艺,保证加工过程中磁性微粒和磨料颗粒的稳定结合,提高了材料去除率和加工效率,并获得了更低的表面粗糙度。(3)利用增稳后的液体磁性磨具对钛合金和铝合金进行了光整加工。为了测试经过多种方法改良后的液体磁性磨具的光整加工性能,选择不同结构的永磁场发生装置对铝合金、钛合金等材料进行了光整加工试验。最后通过SEM观测对比加工前后磨具的形态变化,分析镀层结合力,对磨具的配制进行评价,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白静,石少锋,王锦龙,王帅,赵骧[6](2019)在《Ni-Mn-Ga-Ti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相稳定性和磁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掺杂Ti含量对Ni_8Mn_(4-x)Ga_4Ti_x(x为单胞中掺杂Ti原子的个数,x=0、0.5、1、1.5和2)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相稳定性和磁性能的影响。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掺杂的Ti组元优先占据Ni_2MnGa合金中的Mn阵点。随着Ti含量的增加,顺磁奥氏体与铁磁奥氏体相的总能之差减小,从本质上导致了实验观察到的合金Curie温度(TC)的降低。随着Ti含量的逐渐增加,Fermi面以下自旋向上总电子态密度逐渐降低,而自旋向下的部分几乎不变,导致自旋向上与自旋向下的电子数之差减小,这是Ti含量增加而合金总磁矩降低的本质原因。本工作的计算结果对指导实验中的成分设计和开发新型磁控形状记忆合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祥云,何磊,曾亮亮,杜畅,屈鹏鹏[7](2019)在《晶界扩散Dy_(60)Co_(35)Ga_5合金对烧结钕铁硼磁体磁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晶界扩散Dy_(60)Co_(35)Ga_5合金对烧结钕铁硼磁体磁性能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随着扩散温度的升高,磁体的矫顽力(Hcj)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890°C扩散3 h,480°C回火5 h的工艺条件下,矫顽力达到较优,从1 209 kA/m提高到1 624 kA/m,磁体的剩磁只有轻微的下降,从1.38 T降低到1.32 T.高温下测试磁体的磁性能,原始磁体和890°C晶界扩散Dy_(60)Co_(35)Ga_5合金磁体的矫顽力都呈下降趋势,但晶界扩散Dy_(60)Co_(35)Ga_5合金磁体的矫顽力在高温下要明显优于原始磁体.原始磁体及890°C晶界扩散Dy_(60)Co_(35)Ga_5合金磁体在不同温度下保温2 h的不可逆磁通损失分别为63%和45%.且DSC结果显示,890°C晶界扩散Dy_(60)Co_(35)Ga_5合金磁体的居里温度(Tc)要明显高于原始磁体的居里温度,这表明晶界扩散磁体的热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XRD图谱显示,890°C晶界扩散磁体RE2Fe14B相的衍射峰较原始磁体向右偏移,说明Dy原子及Co原子少部分已进入主相晶粒.(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桑媛园,孙桓五,段海栋,纪刚强,侯治秀[8](2019)在《液体磁性磨具固相颗粒表面改性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液体磁性磨具的沉降稳定性差,提出了采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以及水溶性聚合物对磨具中的固相颗粒进行表面改性,提升液体磁性磨具的沉降稳定性。对改性前后的固相颗粒的结构、形貌、电位以及磁性粒子的磁饱和强度的表征和分析表明:改性后的羰基铁粉颗粒外表面吸附有碳纳米管,颗粒密度由4.3 g/cm~3降低到1.55 g/cm~3且改性后的羰基铁粉不易氧化,电位绝对值提升到15.3 mV,饱和磁强度提升了26%;改性后的碳化硅表面吸附一层有机物,电位绝对值提升到68.7 mV;磨具的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改善,静置20 h到40 h达到稳定,沉降率低于1%。改性剂的添加会增大磨具的黏度,但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较小。经过表面改性固相颗粒,液体磁性磨具的沉降稳定性有了较大的提升。(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桑媛园,孙桓五,段海栋,侯治秀[9](2018)在《黄原胶添加量对液体磁性磨具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磁性磨具对小孔的光整加工是一种新型的精密加工方法,磨具的稳定性对于保存和加工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升液体磁性磨具的稳定性,提出了利用黄原胶改性固体颗粒的方法,制备了若干种不同配比的以黄原胶为活性剂改性固体颗粒的液体磁性磨具,测量其沉降率及黏度,观察固相颗粒的微观形貌。并对单个固相颗粒进行受力分析,从微观角度讨论活性剂的添加量对磨具稳定性的影响。加入黄原胶,磨具的稳定性提升,加工实验后的小孔的粗糙度有一定的降低。研究成果对液体磁性磨具的配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4期)
莫秋燕,张颂,吴家隐[10](2018)在《(CuSe)_n(n=1-10)团簇结构稳定性与磁性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包含广义梯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对铜、硒二元团簇(CuSe)_n(n=1-10)的结构稳定性与磁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CuSe)_n(n=1-10)二元团簇的原子总数为8时几何结构出现由平面向立体的转变行为,且Cu3Se3为"幻数"构型.同时,(CuSe)_n(n=1-10)团簇的平均结合能比同尺寸单质铜团簇的大,因此混合团簇(CuSe)_n(n=1-10)具有比单质铜团簇更强的稳定性;另外,根据(CuSe)_n(n=1-10)团簇的二阶差分能和HOMO-LUMO能隙随尺寸增加的演化趋势可获知,Cu8Se8的结构极其稳定.最后,对团簇磁性的研究发现,铜硒团簇展现出比较特别的磁性,其中,Cu3Se3的总磁矩为3μB,且磁性主要来源于硒原子,而当n=4,6,8和10时,(CuSe)_n(n=1-10)团簇磁性出现淬灭现象.(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磁性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Cu_nGa~-(n=1~7)团簇的几何结构、相对稳定性、电子特性和磁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掺杂镓原子的铜阴离子团簇改变了纯铜阴离子团簇的结构。该团簇基态结构的平均原子结合能,一阶、二阶差分能量,HOMO-LUMO能隙,垂直电离能都表现出奇偶振荡的行为,偶数个铜原子的团簇比较稳定,Cu_4Ga~-的结构极其稳定。此外,通过分析原子电荷分布,发现团簇中的总电荷是由镓原子向铜原子转移。对团簇的磁性研究发现磁矩表现出奇偶振荡,而且团簇的总磁矩主要来源于镓原子4p轨道的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毛,朱满,姚丽娟,坚增运.Fe_(71-x)Nb_9B_(20)W_x磁性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9
[2].张凤云,宋秀丹,刘凤丽.Cu_nGa~-(n=1~7)团簇的稳定性、电子特性和磁性的理论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
[3].潘磊.低维强相互作用超冷原子中的量子磁性与多体稳定性[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
[4].翟思成.软磁性Fe基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及其耐蚀性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9
[5].桑媛园.液体磁性磨具的沉降与加工稳定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6].白静,石少锋,王锦龙,王帅,赵骧.Ni-Mn-Ga-Ti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相稳定性和磁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金属学报.2019
[7].黄祥云,何磊,曾亮亮,杜畅,屈鹏鹏.晶界扩散Dy_(60)Co_(35)Ga_5合金对烧结钕铁硼磁体磁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9
[8].桑媛园,孙桓五,段海栋,纪刚强,侯治秀.液体磁性磨具固相颗粒表面改性及稳定性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
[9].桑媛园,孙桓五,段海栋,侯治秀.黄原胶添加量对液体磁性磨具稳定性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10].莫秋燕,张颂,吴家隐.(CuSe)_n(n=1-10)团簇结构稳定性与磁性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