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论文_乔云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识形态,现代性,身体,特里,伊格尔,僭越,合法性。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乔云凤[1](2019)在《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是一位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审美意识形态》一书中,他集中阐述了“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围绕精神飞地之外——感性身体,揭示出美学的矛盾性和历史复杂性,将美学与政治、伦理等建立联系,构建起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诗学。系统研究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对推进我国当代文论的综合创新有所裨益。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作为一位勤奋而多产的理论家和批评家,伊格尔顿的研究涉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意识形态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爱尔兰文化研究、伦理学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外学术界围绕其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身体话语等进行了研究。一、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对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在两个层面上进行定位,分析其在文学文本分析中展开的意识形态批判,由此揭示文艺、审美背后的意识形态这一根本原因。该理论是伊格尔顿在借鉴葛兰西、威廉斯、阿尔都塞思想的基础上实现的理论超越。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身体革命”话语伊格尔顿的“身体革命”是指重新发现身体的意义,重建以身体为基础的美学观,恢复美学的唯物主义立场,在美学矛盾性的揭示中建立其与政治、伦理之间的联系。在美学史上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分别在劳动的身体、权力的身体、欲望的身体的基础上展开理论探索,试图重建伦理、政治、理性等,伊格尔顿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辨析。伊格尔顿通过对劳动的感性身体的分析,他不仅揭示了马克思美学的唯物主义性质,而且清晰地展现出存在于劳动的身体、美学以及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这无疑为其恢复美学唯物主义应有立场、建立美学、身体与政治间关联的宏大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持。伊格尔顿找到了存在于尼采理论中有关权力的身体与审美、政治之间的联系,认为尼采通过强力掀起的审美化大潮给因循守旧而又坚不可摧的传统社会带来巨大冲击。通过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思辨,伊格尔顿意欲寻找解决强制性法则与个性化主体之间矛盾的关键点。伊格尔顿认为,“美学是作为肉体的话语而诞生的”,它属于唯物主义,是感性与理性共同激荡的科学,要恢复身体在美学中应有的、恰当的地位,将美学从唯心主义歧途重新拉回唯物主义阵营。叁、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伦理维度伊格尔顿极具人文关怀,将理论研究的触角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在他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人的身体不仅是审美的,还是伦理的。他将理论研究目光停留在伦理上,还与其浓厚的宗教影响及对现实的关怀有关。伊格尔顿将西方近代伦理学与政治的研究置于拉康精神分析学框架下进行哲学反思,巧妙地利用了主体形成的叁个阶段:想象界、符号界和实在界中的“他者”概念。伊格尔顿认为社会主义伦理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既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又重视每个人的特殊性实现,保障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存在最后的审美化。结语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深化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将审美纳入个体的生活世界,成功建立起身体、审美、伦理与领导权争夺之间的关系。其理论可以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提供借鉴,启发我们在理论上辩证地、批判性地回应时代关切。(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1)

李琛[2](2019)在《探析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话语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庄园》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政治寓言小说,它以诙谐幽默、极具讽刺的叙述方式展现了极权统治下的话语生态。本文拟结合英国另一位思想家特里·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通过对《动物庄园》中叙述语言所表征的意识形态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通过探讨小说中如何利用极权统治操控话语的手段来揭示语言与权力之间所存在的共生关系;二是结合小说中事例分析说明话语权是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叁是试图说明作为政治批评的审美意识形态如何实现主体解放的可能性与途径。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与主要思路。第二部分可分为叁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渊源以及理论建构。第二章着重探讨叙述语言与审美意识形态的关系,将重点探讨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话语权以及审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第叁章着重对《动物庄园》予以文本解读,对文本的语言特点以及话语角色予以分析。第叁部分为结语,反思审美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相关问题,为树立文化自信的发展需要提供现实启示意义,即对语言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予以总结说明。伊格尔顿是当代享誉全球的文艺理论家,他提出了着名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该理论以意识形态为切入点,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与剖析将文学批评与现实政治予以有效融合,借助这种独特的文化政治实践方式开辟了传统美学的新视域。在他看来,语言不仅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而由此形成的话语权则展现了一种权力关系、一种社会与政治的关系力。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动物庄园》的文本出发,运用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来分析话语的意识形态性,揭示作为权力的话语如何演变为权力的意识形态,进而成为操控社会关系的工具,目的是通过审美意识形态来为主体的话语解放寻找新的可能。(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9-05-01)

许娇娜[3](2016)在《美、崇高、意识形态——伊格尔顿与齐泽克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格尔顿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审美意识形态问题域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主张,并且形成一种对照与呼应的关系。他们都吸收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从现代美学理论资源中得到援助,发现了阿尔都塞的主体质询观与康德对审美经验的描述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伊格尔顿主要是从"美"的概念出发,而齐泽克则借助"崇高"范畴来阐释意识形态,一方面揭示现代意识形态是如何更多地通过操控人们身体、欲望、感性经验以及行为方式来运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扩展和丰富了审美、美、崇高等范畴,将它们纳入心理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等话语中探讨。审美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一个美学与政治和伦理的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对消除长久以来认识、美学、伦理叁个领域分立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张钰超[4](2015)在《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审美意识形态》一书中,伊格尔顿以现代美学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视角,以意识形态方式的美学作为研究基础,试图揭示美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政治倾向,从而引导出对审美意识形态内在复杂性的深入探讨。在他看来,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理论研究的整体,它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存在一定的独立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5年21期)

许娇娜[5](2014)在《中西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对话的基础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和对话的基础在于,它们都根源于对文学艺术中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都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把使文学与意识形态拉开距离的希望寄托在审美上。同时,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这种研究范式随着现代性反思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后现代冲击的加剧,都显示出局限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最新发展对于中国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应对当下的危机、规避文学本质论的局限性、实现范式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自身的社会性质和文化现状决定了我们要在借鉴西方理论资源的同时,把批判的视角与建设的视角结合起来,找到一条发展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道路。(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李艳丰[6](2014)在《反思及其僭越——中国当代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阐释焦虑与话语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其话语结构、属性与功能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症候。随着80年代的终结、现代性的断裂、消费革命的发生与全球化逻辑的形成,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范式,最终陷入阐释的焦虑与贫困。本文考察了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现代性特质及其在当下的阐释焦虑,并从新的社会文化结构与话语生产机制出发,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出局部的话语修正。(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刘红豆[7](2013)在《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制度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是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钱中文先生率先提出,其后王元骧先生、童庆炳先生更对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补充和发展该理论。其后试理论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中国美学以致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重大进展,并在很长时间占据主流地位,完成制度化,也因此带来了诸多争论。文章重在探讨审美意识形态的制度化历程,分析这一观念制度化对其自身理论和文艺理论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3年12期)

李艳丰[8](2013)在《文化转向与中国当代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合法性”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话语"合法性"的理论视域入思,结合当代社会文化结构转型与话语生产机制的嬗变,考察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从"合法性"生成、固化到陷入"合法化"危机的历史运演逻辑。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其话语结构、属性与功能均带有明显的"现代性"症候。随着80年代的终结、"现代性"的断裂、社会文化结构转型与话语生产机制的嬗变,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范式,最终陷入理论阐释的焦虑与贫困。文章在反思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合法化"危机的同时,亦对其做出了适度的话语修正。(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李永新[9](2010)在《审美是一种权力交锋的实践——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意识形态是伊格尔顿接受了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之后提出的最重要的美学概念。伊格尔顿认为,进入后现代社会,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这是因为,审美此时不但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而且其内部也不断发生着权力交锋的实践。在伊格尔顿看来,审美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媒介是"身体"。审美在争夺领导权的过程中对身体的欲望等产生影响,成为一种打着意识形态烙印的身体冲动,它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建构它们的意识形态,使其得到更新和发展。由此,伊格尔顿把身体、审美与领导权的争夺成功地联系起来,把审美活动纳入社会历史中,使审美幻象找到发生现实作用的基础,开辟了通过美学解析主流意识形态控制、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新领域。伊格尔顿的深邃与创见就在于此,这就实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傅其林[10](2009)在《从“形式的意识形态”理论审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法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形式的意识形态"的理论阐释审视中国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合法性建构,通过揭橥审美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形式的意识形态论的可能性以及审美—形式—意识形态的结构关系,对文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学理性基础展开论证,从而推进这一理论的语言论转型。(本文来源于《文化与诗学》期刊2009年02期)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物庄园》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政治寓言小说,它以诙谐幽默、极具讽刺的叙述方式展现了极权统治下的话语生态。本文拟结合英国另一位思想家特里·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通过对《动物庄园》中叙述语言所表征的意识形态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通过探讨小说中如何利用极权统治操控话语的手段来揭示语言与权力之间所存在的共生关系;二是结合小说中事例分析说明话语权是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叁是试图说明作为政治批评的审美意识形态如何实现主体解放的可能性与途径。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与主要思路。第二部分可分为叁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渊源以及理论建构。第二章着重探讨叙述语言与审美意识形态的关系,将重点探讨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话语权以及审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第叁章着重对《动物庄园》予以文本解读,对文本的语言特点以及话语角色予以分析。第叁部分为结语,反思审美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相关问题,为树立文化自信的发展需要提供现实启示意义,即对语言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予以总结说明。伊格尔顿是当代享誉全球的文艺理论家,他提出了着名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该理论以意识形态为切入点,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与剖析将文学批评与现实政治予以有效融合,借助这种独特的文化政治实践方式开辟了传统美学的新视域。在他看来,语言不仅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而由此形成的话语权则展现了一种权力关系、一种社会与政治的关系力。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动物庄园》的文本出发,运用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来分析话语的意识形态性,揭示作为权力的话语如何演变为权力的意识形态,进而成为操控社会关系的工具,目的是通过审美意识形态来为主体的话语解放寻找新的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乔云凤.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李琛.探析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话语问题[D].武汉纺织大学.2019

[3].许娇娜.美、崇高、意识形态——伊格尔顿与齐泽克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6

[4].张钰超.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

[5].许娇娜.中西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对话的基础与启示[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4

[6].李艳丰.反思及其僭越——中国当代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阐释焦虑与话语突围[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7].刘红豆.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制度化[J].青年与社会.2013

[8].李艳丰.文化转向与中国当代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合法性”考察[J].文艺理论研究.2013

[9].李永新.审美是一种权力交锋的实践——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0].傅其林.从“形式的意识形态”理论审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法性[J].文化与诗学.2009

论文知识图

研究生教育2006年哲学学科毕业博士研究生情...2“复文本结构”及其内部交互关系Fig...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

标签:;  ;  ;  ;  ;  ;  ;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论文_乔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