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奇台绿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奇台,土壤,绿洲,光谱,植被,反射率,特征。
奇台绿洲论文文献综述
朱跃晨[1](2017)在《基于实测光谱数据的奇台绿洲土壤碱化程度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盐碱化问题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四类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风蚀沙化、土壤缺水、土壤盐碱化)之一。土壤盐碱化不仅会导致农业发展受限、农作物减产,更严重还会破坏环境和生态系统,使生态失衡。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有超过30%的陆地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其面积已超过10亿公顷。因此,土壤盐碱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我国是全球范围内受到土壤盐碱化影响程度较重的国家之一,有着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土壤超过2000万公顷,而这些土壤又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绿洲及绿洲周围的农牧业灌溉区域,影响着当地的农牧业发展。新疆是国家的粮棉生产和贮备基地,也是面积最大的干旱半干旱区域,其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土壤盐碱化的制约,因此,掌握新疆盐碱化土壤的各项理化属性,对盐碱化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准确判断已势在必行。揭示新疆地区盐碱化土壤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建全土壤盐碱化改良的机制和政策,可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这也对新疆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新疆生态环境系统向着平稳有利的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土壤碱化状况调查费时费力、调查结果不准确及揭示土壤碱化时空动态分布较为不易等缺点,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光谱和影像数据以及野外采集的土壤样本数据对碱化土壤的各项属性进行监测研究,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以新疆奇台县绿洲区域为研究区,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对土壤碱化程度进行探讨。从土壤中离子对土壤碱化的影响的角度,利用实测光谱数据、影像提取光谱反射率数据和实地采样数据,分析其相关性,从实测光谱反射特征曲线中提取出各离子的特征波段以及土壤碱化指标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敏感波段,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建模方法建立基于离子特征波段的碱化指标反演模型并检验,②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逐步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等叁种方法,建立基于可见光敏感波段的碱化指标反演模型,对比不同方法对于反演模型精度的影响,同时对模型进行检验,进而选取出最佳的碱化指标反演模型,为碱化土壤的监测提供不同的新的思路。并通过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SPOT6提取采样点的反射率值,经过6种变换处理(原始、倒数、对数、对数的倒数、平方、平方根),建立各碱化指标的反演模型,利用实测反射率的不同变换对反演模型进行检验,从而实现运用遥感影像技术对大范围的碱化土壤进行监测和预报。本研究主要成果与结论如下:(1)奇台县绿洲内碱化土壤的光谱特征曲线大体呈现波浪型。实测光谱反射率曲线与Mg~(2+)、Ca~(2+)两种离子含量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而与CO_3~(2-)的相关性最好。相比pH值和实测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总碱度TA和实测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更好,且离子含量(Mg~(2+)、Ca~(2+)除外)、碱化指标分别与实测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曲线均在红波段范围内(679nm附近)达到峰值。(2)基于离子特征波段的碱化指标的反演模型中,总碱度TA的模型精度最高,建模R~2和检验R~2分别为0.703和0.851,其模型精度比pH值高约14%。说明作为碱化指标的pH值并不一定适用于反映土壤的碱化程度。(3)研究区采样点的碱化指标数据呈现正态分布,且其变异系数从弱变异性至强变异程度均有分布,这使得模型更具普遍性。叁种不同方法建立的碱化指标反演模型中,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模型精度最优,其中总碱度TA的建模精度和检验精度分别可达0.722和0.816,且相对分析误差RPD大于2,证明模型的预测能力及效果都较好。(4)SPOT6影像和实测反射率的倒数、对数以及平方根变换的相关性要优于两类原始反射率的相关性,提高了7%左右。相比原始影像反射率和各碱化指标的相关性,影像反射率对数的倒数和倒数变换分别与碱化指标SAR、RSC和pH值的相关系数均有所提高,而影像的对数和平方根变换与总碱度TA的相关性和影像原始反射率与TA的相关性则相差较小,其余的则下降较为明显。实测反射率的对数、平方根和倒数变换与各碱化指标的相关性比实测原始反射率与各碱化指标的相关性高(反射率倒数变换与TA的相关性除外)。(5)除碱化指标SAR外,其余叁类碱化指标的影像反射率反演模型的验证结果与建模精度的结果一致,即影像提取反射率的对数变换建立的碱化指标TA反演模型,利用反射率倒数的变换建立的碱化指标RSC和pH值的反演模型在同类碱化指标中最好,其中pH值的建模R~2和检验R~2分别达到了0.600和0.577,其反演效果优于其他碱化指标,也反映了SPOT6影像对于反映土壤酸碱程度的pH值的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7-05-26)
熊黑钢,冯辉,夏倩柔[2](2014)在《新疆奇台绿洲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期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借助3S技术,探讨了奇台绿洲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虽然弃耕面积与开荒面积之比从前期(1986~1997年)的7.56降为后期(1997~2005)的1.86,但植被覆盖类型的变化始终以开荒为主,大量非耕地转化为耕地。耕地面积由早期占总面积的11.74%增加到后期的40.15%。前期植被恢复面积是退化面积的130.13%,后期仅为37.5%。同时,荒漠转化为低草的比例较前期少,而低草转化为荒漠的比例增加,表明荒漠在不断扩大,反映出绿洲生态环境趋差。人类大面积开垦农田使用了大量的水资源,使得地下水位下降,荒漠边缘依靠地下水生存的低草枯萎,并转化为荒漠。这是导致后一时期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4年01期)
熊黑钢,付金花,王凯龙[3](2012)在《基于熵权法的新疆奇台绿洲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疆奇台绿洲水资源日益短缺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现实情况,本文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要指标,并采用熵权法进行赋权,依据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模型对其水资源承载能力予以分析评价,以期使该地区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为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该区1993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0.83,1998年为0.75,至2005年达到研究时段的最低值0.66,反映出其水资源承载力不断下降,且近几年下降速度加快。后期(2003—2005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年均下降率是早期(1993—1998年)的47.96倍,为中期(1999—2002年)的8.39倍。奇台绿洲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受经济与生态环境、人口、农业用水、水资源利用程度、气候状况5大成分影响。其中前叁者累计贡献率为73.58%,反映出经济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数量增加以及农业灌溉水激增是导致水资源可进一步利用潜力减小的最主要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李宝富,熊黑钢,龙桃,张建兵,张芳[4](2012)在《新疆奇台绿洲农田灌溉前后土壤水盐时空变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研究了新疆奇台县绿洲农田灌溉前后土壤水盐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灌溉前,剖面各层土壤含水量较低(18.43%~20.30%之间),且呈中等(偏弱)变异性。大水漫灌后1周,除40~60cm和100~120cm土层外,其他层土壤含水量均变为弱变异性;剖面平均土壤含水量升高6.90%,脱盐率达11.37%,其中,表层(0~20cm)土壤水分增加率(50.93%)及脱盐率(27.14%)最大,底层(100~120cm)土壤水分增加率(26.59%)及脱盐率(-4.76%)最小。灌后3周,剖面平均含水量减少3.64%,其中,表层(0~20cm)失水率(28.84%)最大;剖面平均脱盐率降为9.63%,0~60cm土层平均脱盐率(7.58%)减小,而60~120cm土层脱盐率(11.01%)增大。除20~40cm土层外,其他层含水量变异性均与灌前一致,说明含水量已接近灌前水平。至灌后第3周,各层含盐量、剖面平均盐分(中等变异性)及平均水分(弱变异性)含量的变异性未变,但其变异系数均在减小;剖面平均含水量的空间自相关性由中等转为强烈,变程一直增大,而平均含盐量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变程先增大后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2年05期)
张芳,熊黑钢,田源,栾福明[5](2011)在《区域尺度地形因素对奇台绿洲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土壤盐分实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新疆天山北坡奇台绿洲盐碱土的分布特征同SRTM数据提取的地形信息的相关性,探讨了区域尺度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壤盐碱化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化与碱化并存,主要盐分类型为硫酸钠盐和氯化钠盐.盐分在垂直剖面上呈V型分布,硫酸盐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区域尺度上,地形对当前盐碱土分布的空间格局起主要作用,低于680 m高程的缓坡区为积盐区,高于740 m高程的陡坡区为碱化区.研究区的碱化是典型的脱盐碱化,盐化和碱化的演化趋势表现为明显的逆向特征,即盐分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高,pH则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减少.地形因素对表层(0~20 cm)和中层(>20~60 cm)土壤盐分分布格局影响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相关性下降.高程与大部分盐分指标呈极显着相关,其对盐渍化程度、各盐分离子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作用大于坡度.(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1年07期)
张芳[6](2011)在《新疆奇台绿洲土壤碱化特征及遥感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盐渍土是指一系列受土体中盐碱成分作用的、包括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其他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的各种类型土壤的统称。新疆是我国土壤盐渍化面积最大的省份,程度重,类型多,有“世界盐碱土博物馆”之称。土壤盐渍化已成为绿洲——这一新疆人民赖以生存空间土地的主要退化原因之一。因此土壤盐渍化问题一直是新疆干旱区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和热点研究领域。碱化土与盐化土属于不同的土类,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表现特征和发生发展机理。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多集中于积盐严重的南疆地区,对于天山北坡大面积存在的碱化土壤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与定点土壤、光谱、植被样本采集,以地理学、土壤学、环境学、生态学及遥感学理论为基础,以3S技术为手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奇台绿洲碱化土壤的理化特征、土壤碱化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土壤碱化强度、不同尺度光谱对碱化土壤的响应以及碱化土壤的遥感监测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在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碱化土壤的目的、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对碱化土壤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采用的技术方法。第二章对研究区概况、野外考察、数据采集及样本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第叁章在对土壤碱分进行实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碱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利用SRTM数据提取的地形信息研究了基于区域尺度地形因子的碱化土壤空间分异规律。第四章讨论了盐(碱)生植被盖度与各个土壤碱化指标的关系,分析不同土壤碱化程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盐(碱)生植被盖度的土壤碱化分级。第五章着重分析了端元、材料、像元叁种不同尺度光谱反射率与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同尺度的光谱转换,建立了碱化土壤的定量遥感监测模型。第六章对整个研究过程、主要成果和进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研究区土壤碱化强烈,土壤pH均值超过8.8,属苏打碱化土。研究区土壤碱化与盐化并存,在研究区西北角临近沙漠边缘的小范围区域内仍有积盐现象。区域尺度上,地形对当前碱化土壤空间分布格局起着主要作用,东南部高于740m高程的陡坡区为碱化区,西北角低于680m高程的缓坡区为积盐区,中间为脱盐碱化区。pH值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盐分则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碱化和盐化的演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相逆特征。高程与大部分碱(盐)指标呈极显着相关关系,其对碱、盐程度及各离子空间分异的影响大于坡度。(2)盐(碱)生植被盖度与土壤各碱化指标均呈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其与土壤pH值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10,其次为钠碱化度ESP。土壤碱化程度是影响盐(碱)生植被盖度的主要因素,盐(碱)生植被盖度对土壤碱化强度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基于盐(碱)生植被盖度并结合土壤碱化指标,建立了研究区的土壤碱化分级标准。该标准既符合研究区实际特点,也与国内外其他土壤碱化分级具有良好的对应。(3)分析碱化土壤的端元、材料及影像光谱响应特征并进行了相应的尺度转换。裸土的端元光谱与影像光谱拟合关系良好,R~2可达0.9627,但其与材料光谱的转换模型则相对复杂。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端元反射率和影像反射率的土壤碱化预测模型,二者对研究区以板结为特征的碱化土壤均具有良好的监测潜力。其中,端元反射率建模精度最高,多波段回归预测模型的判定系数R~2为0.873,可以快速、高精度地对土壤碱化程度进行估算。植被对TM影像反射率预测精度的影响较大,直接用TM反射率预测pH值精度不如端元反射率理想。材料光谱与土壤有机质关系良好,但与碱化土壤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碱化程度对野外实际环境中土壤表面性状的影响是土壤碱化遥感监测的重要依据。(4)通过对碱化土壤的不同尺度光谱响应的对比分析,构建了基于pH-NDVI特征空间的土壤碱化遥感监测指数pHI。该指数对碱化土壤的提取精度达94%。pHI指数图像提取的pH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平均误差0.25个pH单位。利用pHI对研究区碱化土壤进行提取应用,弱碱化土和中度碱化土占荒地面积的84%,其中pH8.0~8.5的弱碱化土中游离的碱性盐Na_2CO_3和NaHCO_3较少,易于进行改良利用。如果能够解农业供水问题,该区耕地开发的潜力很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1-05-26)
彭建刚,周月明,安文明,师庆东[7](2010)在《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谢高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体系,对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以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为基础,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并进一步讨论价值变化与土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研究采用谢高地生态服务价值体系评价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在1986~200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明显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谢高地生态服务价值体系计算结果降低的趋势线斜率为-0.1008。【结论】通过转移概率矩阵来分析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造成生态服务价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小,而农田和城市面积增大。人为活动对研究区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已成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和因素。(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8期)
张建兵[8](2010)在《基于TDR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分是四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土壤水)转化的纽带,在水资源的形成、转化与消耗过程中,它是不可缺少的成分。在澳大利亚学者J.R.Philip提出的SPAC中,土壤水分是土壤-植物-大气这个连续变化和运动着的水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因子,同时它也是系统中众多因子相互影响的结果。在干旱区,土壤水分是一切植物(作物)的限制因子,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是发展农业生产、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的基础。本文在奇台绿洲及绿洲荒漠过渡带中选取典型样地,利用时域反射仪(TDR)对各样地土壤水分进行定点连续观测,以探讨两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1)农田土壤水分与过渡带荒地土壤水分在含量与时序变化规律两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前者受人类活动(特别是耕作及灌溉活动)影响,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并且在有灌溉时,土壤水分发生突增;而后者由于缺乏外界水分补给,随着热季蒸发作用的不断增强,水分含量逐渐降低。(2)过渡带不同植被覆盖度下,土壤水分含量与变化程度差别明显。总体来说,地表植被覆盖度越高的样地,其土壤保墒能量越强,与覆盖度较低的样地相比,其同期土壤含水量较高;另一方面,覆盖度高的样地,其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小,时间变异性弱于覆盖度较低的样地。(3)绿洲农田及绿洲荒漠过渡带荒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特征显着,随着土层的变化,其含量随之发生变化,但是两者各自的变化规律及变化幅度有差异。前者土壤含水量在作物根系层(20~60cm)较高,而土壤表层及其他土层含水量较低,后者土壤水分含量则是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前者土壤水分随着剖面的变化幅度较小,垂直变异性弱,而后者垂直变化幅度大,垂直变异性较强。(4)灌溉周期内农田土壤水分的时序变化及日内变化规律明显,并且在作物根系层具有特殊的变化规律。此外,剖面各层土壤含水量与各土层地温时序变化趋势相反,在整个观测期及各观测时点均表现明显,统计分析显示各时点两者观测值之间的负相关水平较高,尤其在无外界水分补给时,该特征更为显着。(5)绿洲农田、过渡带荒地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突出。经地统计学分析知,4月初两者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情况能很好地拟合成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在翻耕及灌溉作用的影响下,农田土壤水分分布较为均匀,空间自相关程度强;而过渡带土壤水分虽也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但是相对弱于绿洲农田。(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0-05-18)
李宝富[9](2010)在《奇台绿洲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疆奇台县绿洲不同耕种时间、两种植被覆盖度以及冻融前后土壤含盐量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聚类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含盐量变化规律、盐分剖面类型、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仅受自然条件影响的未耕地,土壤含盐量高,是典型的盐渍土。并且表层聚集现象明显。含盐量在表层(0~20cm)占整个剖面的34.31%。耕种时间较长的5a、10a地则与之相反,多为底聚型盐分剖面。即荒地转化成人类熟作的农田(5a以上)这一过程中,土壤剖面盐分特征由前期的表聚型依次转化为均匀型、震荡型和底聚型。随着人类耕种时间的加长,土壤各层含盐量的活跃程度变化依次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较稳定层。有人类耕作活动的土壤盐渍化发生了逆向演替,耕种10a地平均含盐量仅有未耕地的20.90%。脱盐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由早期(0~3a)的1.56 g kg-1 a-1,下降为后期(5~10a)的0.04 g kg-1 a-1。(2)裸地和植被地土壤水盐都服从正态分布,剖面平均含盐量均属中等变异性,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裸地土壤含水量属弱变异性,呈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植被地属中等(偏弱)变异性,表现出较强空间自相关性。裸地的相关距离仅是植被覆盖地的1/10左右。(3)冻融前,表层(0-20cm)土壤电导率(0.30ms.cm-1)和含盐量(0.11%)最低,并且基本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EC及含盐量逐渐增大。而土壤盐分及EC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基本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冻融后,表层(0-20cm)EC(0.38ms.cm-1)及含盐量(0.14%)变为最高。说明春季积盐现象明显(主要发生在60cm深度以上),但尤以表层最为严重(积盐率达30.0%)。秋季灌溉洗盐效果明显,剖面平均(100cm深度以上)EC和含盐量平均减少率为8.15%。而且洗盐深度大于100cm。另外,各层EC及盐分的变异性(中等变异性)未变,但变异系数增大(除40-60cm深度外)。(4)科学管水、合理用水、保障防护林面积、控制耕地面积是研究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0-05-17)
张涛[10](2008)在《奇台绿洲地下水时空变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稀缺资源之一,是平原绿洲的生存命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在地下水循环中起着重大的干扰作用。由于人类过量的开采以及不合理的使用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如地表生态景观退化、土壤盐渍化、地下水咸化等。本文应用地统计方法,完成对研究区内地下水埋深时空动态模拟及时空变异性的讨论。通过分析地下水埋深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结合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出影响地下水时空变化的因素,并得到以下结论:(1)奇台绿洲1950年至2005年55年间,地下水呈现出显着的变异性,地下水埋深迅速下降的地区主要是绿洲中部地区和绿洲下部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迅速发展加强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力度。(2)奇台绿洲1950年地下水埋深变异系数为1.87,属于高变异强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变异系数逐渐减小,到了2005年变异系数变为0.56,体现为弱变异强度。半变异函数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具有局部空间强相关性,1950年空间自相关距离为0.59km,空间自相关距离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到2005年变为0.33km。这是由于研究区内地下水埋深早期受结构性因素(如气候、地形、含水层类型等)的影响较大,后期随着开采强度的逐渐加大受到随机性因素(如耕作制度、灌溉措施、开采强度等人为活动)作用较为强烈。利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绘制了地下水埋深空间插值分布图及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反映出绿洲整体地下水埋深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变小,时间上整体呈现迅速下降的趋势。研究区内绿洲上部区域地下水埋深多年变幅较小,绿洲中部和绿洲下部地下水埋深多年变化剧烈;整体上看,研究区多年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呈连续性分布。(3)奇台绿洲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受抽水量和泉水量的影响较大。通过相关分析可知,抽水量和地下水埋深相关系数为0.95,表现为强相关性。由于绿洲的农业灌溉较大程度的依赖开采地下水,地下水的补给量远远无法弥补开采量留下的缺口,因此地下水埋深随着开采量的逐年增加直线下降。研究区地下水泉水溢出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环解了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加的情况,但是开采量的激增的使得泉水涌水量急剧减少,到2001年多数泉水河已经消失,多口泉水自流井干枯。(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08-05-27)
奇台绿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多期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借助3S技术,探讨了奇台绿洲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虽然弃耕面积与开荒面积之比从前期(1986~1997年)的7.56降为后期(1997~2005)的1.86,但植被覆盖类型的变化始终以开荒为主,大量非耕地转化为耕地。耕地面积由早期占总面积的11.74%增加到后期的40.15%。前期植被恢复面积是退化面积的130.13%,后期仅为37.5%。同时,荒漠转化为低草的比例较前期少,而低草转化为荒漠的比例增加,表明荒漠在不断扩大,反映出绿洲生态环境趋差。人类大面积开垦农田使用了大量的水资源,使得地下水位下降,荒漠边缘依靠地下水生存的低草枯萎,并转化为荒漠。这是导致后一时期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决定性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奇台绿洲论文参考文献
[1].朱跃晨.基于实测光谱数据的奇台绿洲土壤碱化程度反演研究[D].新疆大学.2017
[2].熊黑钢,冯辉,夏倩柔.新疆奇台绿洲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生态经济.2014
[3].熊黑钢,付金花,王凯龙.基于熵权法的新疆奇台绿洲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
[4].李宝富,熊黑钢,龙桃,张建兵,张芳.新疆奇台绿洲农田灌溉前后土壤水盐时空变异性研究[J].中国沙漠.2012
[5].张芳,熊黑钢,田源,栾福明.区域尺度地形因素对奇台绿洲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1
[6].张芳.新疆奇台绿洲土壤碱化特征及遥感监测研究[D].新疆大学.2011
[7].彭建刚,周月明,安文明,师庆东.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
[8].张建兵.基于TDR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D].新疆大学.2010
[9].李宝富.奇台绿洲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新疆大学.2010
[10].张涛.奇台绿洲地下水时空变异性研究[D].新疆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