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储集相带预测论文-王保保,谭秀成,芦飞凡

有利储集相带预测论文-王保保,谭秀成,芦飞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利储集相带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恢复,有利区带预测

有利储集相带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王保保,谭秀成,芦飞凡[1](2018)在《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恢复及有利储集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里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北部,奥陶系沉积形成了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受后期加里东运动影响,使地层抬升遭受强烈岩溶作用改造,而形成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貌形态。古地貌形态决定着岩溶发育程度,而岩溶发育程度控制着油气成藏及储层分布,因此,岩溶古地貌恢复对油气有利区带预测及后期的勘探与开发至关重要。基于钻井资料、测录井资料、岩芯薄片资料、试气及生产静态资料,以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地层为对象,以多学科的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指导,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资料,多种岩溶古地貌方法分析对比,优选出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两种恢复方法,由于压实作用对地层厚度的影响,选用孔隙度折算法对地层进行压实校正,进而分别绘制印模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和残余地层原始厚度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古地貌单元的地理及地质属性,建立综合解释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质模型,进而对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并预测有利储集区带。研究表明:该区的岩溶古地貌主要受表生期岩溶作用所控制,地层中岩溶角砾较为发育,并伴有大量的溶缝、溶孔和溶洞,形成了岩溶型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通过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两种恢复方法的有机结合,并根据综合解释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地质模型,研究区整体处于岩溶斜坡之上,再依据地层的保存情况,可将斜坡进一步划分为残丘、次级斜坡、沟槽叁个叁级地貌单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古地貌与试气及生产静态资料对比分析发现,次级斜坡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区,而沟槽不利于油气的聚集;再把岩溶古地貌图与有效厚度图进行迭合分析,可将次级斜坡且有效厚度大于1的部分划分为Ⅰ类储集有利区,而将有效厚度大于1的其它部分划分为Ⅱ类储集有利区。(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陈玉球[2](2018)在《岔河集油田沙河街组储层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岔河集油田沙河街组是岔河集油田重要的潜力开发层位,但由于对其沉积相研究比较欠缺,制约着研究区油藏评价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开展沉积相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针对研究区存在的上述问题,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利用研究区地质资料、钻井资料以及测井和叁维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岔河集油田沙河街组的层序地层研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并在该层序地层格架下,分别开展了岔河集油田沙河街组的沉积相研究以及沉积体系分析,并结合储层物性分析对研究区沙河街组的有利储集相带进行了预测。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岔河集油田古近系沉积中存在6个性质不同的叁级层序界面,自下而上依次为SB1、SB3、SB4、SB5、SB6、SB7,在此基础上从单井分析和连井剖面两方面建立了沙河街组地层的层序地层格架。(2)岔河集油田在沙四段到沙叁上段沉积期主要以中部和南部发育的扇叁角洲沉积体系为主、以北部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为辅;在沙二段沉积期主要以工区南部发育的咸化湖沉积、中部发育的扇叁角洲及滩坝沉积以及北部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沙一下沉积期主要以工区北部发育的近岸水下扇为主。(3)沙河街组叁段有利储集相带主要集中在工区北部的近岸水下扇扇中和砂坝沉积中;沙二段有利储集相带主要集中在工区中部的扇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中;沙一段有利储集相带主要集中在工区北部的近岸水下扇扇中砂体沉积中。(4)有效圈闭控制油气发育规模,有利储层控制油层发育厚度,局部存在以岩性为主控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含油范围受优势相带展布控制。并基于该认识在岔河集油田Es1x段、Es2段和Es3x段各识别出1个有利目标,这些目标和高家堡油田以及岔河集-高家堡结合部的其它目标区共同构成了研究区的下步开发部署方向。(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冰晶[3](2017)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五1+2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为例,通过32口井岩心、薄片的观察分析发现,研究区马五1+2亚段为一套局限-蒸发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主要发育颗粒滩、灰泥丘、台坪、(半)局限泻湖以及滩间海亚相,并可进一步划分出若干微相。典型的纵向沉积序列为滩间海—颗粒滩—台坪、(半)局限泻湖—颗粒滩—台坪的完整——不完整向上变浅沉积相序,且多旋回迭置发育。沉积相横向对比发现颗粒滩整体较为发育,与台坪互层或夹台坪,且连续性好,泻湖沉积横向延伸也较好,与颗粒滩互层,而灰泥丘、滩间海则在局部零星分布。平面上颗粒滩大面积分布,并具有近南北展布趋势,其他区域则以滩间海、(半)局限泻湖、膏云坪发育为主。通过对储层控制因素研究发现,微地貌高地和高能颗粒滩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岩溶古地貌是储层发育的较有利区域,并对其在研究区分布作了预测,发现有利储集区带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中部,这为研究区马五1+2亚段的下一步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01)

左洺滔[4](2017)在《城口—鄂西地区长兴组沉积体系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众多学者对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研究的不断加深,同样处于优势相带、位于城口—鄂西海槽西侧的盘龙洞剖面,因其出露较为完整,成为城口—鄂西周缘地区内较为典型的研究剖面之一;带动相关学者开展对城口—鄂西海槽周缘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的研究。但是相对于研究程度较为成熟的“环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来说,位于川东的城口—鄂西海槽周缘地区长兴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较为薄弱,故展开此次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城口-鄂西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本次研究依据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以及岩性剖面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识别出关键的层序界面,并将长兴组划分为两个叁级层序,即Sq1和Sq2,均由TST和HST构成,其中Sq1对应于长兴组一段-二段沉积,Sq2大致对应于长兴组叁段沉积;并进一步将长兴期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即sq1~sq5;建立层序地层格架。(2)根据岩心观察以及镜下薄片的鉴定,以及野外露头的勘察,结合沉积学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得出研究区存在两种沉积模式:长兴组早期发育的“碳酸盐缓坡模式”和长兴组中-晚期发育的“碳酸盐台地模式”。(3)以四级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编制了四级层序格架内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总结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其中sq1-TST时期为碳酸盐缓坡沉积;自sq1-HST开始,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台地前缘斜坡—盆地,相带发育完整,但各单井纵向上沉积相序变化有所差别。其中在新钻探井奉1井和奉探1井在长兴期台地边缘礁滩相带极其发育,并且在这两口井中,该相带主要分布于长兴期sq2和sq3时期;在sq4-sq5时期,由西向东,该剖面依次发育有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带。楼1井一直处于盆地沉积环境。(4)总的来说,由储层物性特征可知,研究地区长兴组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并且研究区长兴组生物礁滩相储层的发育主要受不同岩性、不同的沉积相带、海平面的变化、成岩作用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共同迭加控制。通过对长兴组四级层序各体系域时期沉积相带图进行迭加,预测出有利储集相带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7-04-01)

冯春强[5](2016)在《川西北部地区泥盆系有利储集相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运用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地层横向追踪与对比、典型沉积剖面实测、系统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等方法,对川西北部地区泥盆系地层、沉积体系进行了精细研究,并对重点层位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针对地层划分与对比方面研究表明,志留系与泥盆系界限应在其构造面或不整合面上,具体置于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石英砂岩之底。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及岩石学特征,将泥盆系自下至上分为平驿铺组、甘溪组、养马坝组、金宝石组、观雾山组、沙窝子组、茅坝组七个岩石地层组,中下部多为细粒碎屑岩,中上部则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平驿铺组与甘溪组整合接触,以岩性分界,由石英砂岩向泥质粉砂、粉砂质泥岩转变;甘溪组与养马坝组整合接触,以养马坝组生物、生屑大量出现为界;养马坝组与金宝石组整合接触,以金宝石组厚—中层石英砂岩出现为界;金宝石组与观雾山组整合接触,以金宝石组石英砂岩消失,碳酸盐岩出现为界;观雾山组与沙窝子组整合接触,界线较难区分,主要以白云岩与灰岩之间的突变作为界线;沙窝子组与茅坝组整合接触,以茅坝组生屑灰岩出现为界。针对沉积体系方面研究表明,川西北部地区泥盆系主要是在早期风化剥蚀界面上发育起来的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为主的混积台地沉积体系,由早期至晚期构成了一个大的海进旋回,泥盆系下统在平面上可分为3个环境区,由西向东分清水台地、浑水台地、砂质滨岸;泥盆系中统沉积体系整体向陆推进,可划分为盆地—斜坡、台地边缘滩、清水台地—混合台地、潮坪—砂质滨岸;泥盆系上统沉积体系继续向陆推进,可识别盆地—斜坡相区、台地边缘滩—清水台地。针对储层特征初步研究表明,金宝石组细—中粒石英砂岩、观雾山组和沙窝子组的晶粒白云岩为主要的储集岩;细—中粒石英砂岩中的粒间溶孔较为发育,储集性能良好,一般构成Ⅰ类储层;晶粒白云岩中的晶间孔、晶间溶孔和小溶洞较为发育,储集性能中等,一般构成Ⅱ类储层。最后,进行了有利储集相带预测,认为雁门坝—天井山—拌捅崖一带以及通口、茨竹垭西南方向绵竹到江油一带的金宝石组砂质滨岸石英砂岩及观雾山潮坪白云岩发育,是本区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6-06-01)

刘旭[6](2016)在《蜀南地区观音场构造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观音场构造位于四川西南部宜宾市观音镇一带,区域构造上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南低缓构造区自流井凹陷的西南部。构造南为大塔场构造,西面为麻柳场构造,东面为孔滩构造,其间均以向斜构造相隔。音36井目的层为须家河组且须家河组全井段取心,钻井取心次数38次,总进尺523.02m,心长498.29m,收获率95.27%,为岩心相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音36井须家河组自下而上划分为须一、须二、须叁、须四、须五、须六段,其中须六段分为须六’、须六2和须六3亚段。须一、须叁、须五和须六2亚段主要为页岩夹薄层砂岩、煤线或薄煤层;须二、须四、须六1亚段、须六。亚段主要为砂岩夹薄层页岩,横向上具有较好可比性,分布稳定。通过岩心相和测井相的研究,井结合钻井、录井和区域地质资料,确定了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为叁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叁角洲前缘、前叁角洲、浅湖、滨湖亚相沉积,总体上须二段、须四段、须六’及须六。亚段以叁角洲前缘亚相广泛发育为特点,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为最有利沉积微相,总体以低孔低渗为特征,主要为孔隙型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储层纵向上表现为多套砂体迭置,横向上分布范围广。为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6-06-01)

刘珣,彭军,夏青松,柳敏,罗文军[7](2014)在《川东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识别标志及有利储集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北地区茅口组古风化壳经历了漫长的沉积间断,期间遭受了长期的风化剥蚀与淋滤溶蚀作用,岩溶十分发育。通过地质、钻井、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分析古岩溶储层在地震和测井上的响应特征,预测有利区带。结果表明,该区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溶洞和裂缝,其中,溶洞系统为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起渗滤通道作用,储集类型为"裂缝—溶洞"型,预测龙会场构造以北、雷音铺、温泉井构造是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带。(本文来源于《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4年02期)

潘杨辉,郑荣才,张兵[8](2012)在《川东地区五百梯构造带长兴组有利储集相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地区五百梯构造带上二迭统长兴组为川东地区天然气藏的主要产层,也是邻区寻找新气源的最有利层位之一。根据野外剖面、岩心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岩石学、测井及地震等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五百梯构造带长兴组发育有台内海槽(深水盆地)、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开阔台地4个沉积相带,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相和微相。研究认为,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具有明显的影响,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相地层为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骨架礁、黏结礁和生屑滩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礁白云岩。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结合地质资料预测的沉积相平面分布图迭合地震反演预测的生物礁滩岩隆带,最终圈定出有利储集相带发育区。(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2年01期)

刘海涛[9](2011)在《辽西低凸起南部东营组叁段沉积体系分析及有利储集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辽西低凸起为辽西凹陷和辽中凹陷之间的分界隆起。古近系古近系东营组可以划分为叁个叁级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其中东营组第叁段依据次一级的水进面可进一步划分为叁个四级层序,即东营组叁段上部、中部及下部。研究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盆地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芯资料,做到盆地构造与沉积充填的结合分析,建立盆地充填的层序地层系列和等时层序地层对比框架,研究各种沉积相类型及其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样式,揭示层序结构和盆地沉积充填样式对盆地构造作用、湖泊及物源体系演化的响应关系,建立盆地沉积充填和储、盖发育模式。各层序依据最初始水进界面、最大水进界面以及强制性水退的底面可以分为低位域、水进域、高位域以及下降体系域。高位域中广泛发育正常水退沉积,并以发育高角度的前积结构为特征。高位体系域中的正常水退沉积的进积速率不断加大而垂向加积速率随之变小,并常常向盆地方向发展成下降体系域。区内主要的砂分散体系和沉积体系类型,主要有陡坡近源的扇或辫状河叁角洲体系、缓坡或纵向的远源河流叁角洲体系、湖底扇体系、滨浅湖-滩坝体系、深湖泥质沉积等沉积相类型。在盆地的陡坡带主要发育扇叁角洲,缓坡带主要发育辫状河叁角洲、曲流河叁角洲。其他地区发育湖相沉积。湖进时期以西部物源为主,顺盆地短轴方向的缓坡带发育辫状河叁角洲且向陆退积,凸起区发育砂质滩坝;水退时期物源来自西部斜坡,辫状河叁角洲向湖进积,范围扩大至凸起区,砂质滩坝和半深湖沉积面积缩小。探讨了沉积层序发育演化的控制因素,指出湖平面下降是形成层序边界的直接原因,气候变化通过控制湖平面高频变化控制四级层序界面形成,物源供给影响层序界面特征和层序厚度。从有利储集相带、古构造-古地貌控制及有利圈闭等角度预测了辽中凹陷下一步东叁段勘探的有利区为金县南井区扇/辫状河叁角洲砂体的构造-岩性圈闭。(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1-05-01)

胡明亮[10](2010)在《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沉积微相研究和有利储集相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研究区58口单井层序地层进行划分,并结合地震等手段,根据层序的持续年龄,将十屋油田营城组(包括沙Ⅰ砂组)划分为5个叁级层序。在对野外31口井的岩心精细描述、大量岩石薄片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将十屋油田营城组的沉积相划分为4类大相、5种亚相以及14种微相,再结合含砂率图、砂体累积厚度图以及叁维地震属性切片确定营城组(包括沙Ⅰ砂组)5个砂组优势沉积微相,展示优势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区的砂地比分布特征和粒度分布特征,并统计研究区的岩石类型,确定研究区营城组发育的沉积体系有:北部(扇)叁角洲沉积体系、东部扇叁角洲沉积体系、南部扇叁角洲沉积体系、西南叁角洲沉积体系、西北叁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具有混合物源特征。小宽断层对于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分布起到了改造的作用。对营Ⅲ砂组和营Ⅴ(沙Ⅰ)砂组进行小层划分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力油层的沉积微相与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研究区营城组进行油气显示和有油气显示的砂体厚度统计,得出有利的储集相带是叁角洲,其次是水下扇和扇叁角洲,冲积扇最差。最有利的储集岩是叁角洲前缘的河口坝和水下河道砂岩、水下扇砂岩、扇叁角洲前缘的河口坝砂岩,其中叁角洲前缘的河口坝和水下河道砂岩最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6-08)

有利储集相带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岔河集油田沙河街组是岔河集油田重要的潜力开发层位,但由于对其沉积相研究比较欠缺,制约着研究区油藏评价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开展沉积相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针对研究区存在的上述问题,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利用研究区地质资料、钻井资料以及测井和叁维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岔河集油田沙河街组的层序地层研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并在该层序地层格架下,分别开展了岔河集油田沙河街组的沉积相研究以及沉积体系分析,并结合储层物性分析对研究区沙河街组的有利储集相带进行了预测。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岔河集油田古近系沉积中存在6个性质不同的叁级层序界面,自下而上依次为SB1、SB3、SB4、SB5、SB6、SB7,在此基础上从单井分析和连井剖面两方面建立了沙河街组地层的层序地层格架。(2)岔河集油田在沙四段到沙叁上段沉积期主要以中部和南部发育的扇叁角洲沉积体系为主、以北部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为辅;在沙二段沉积期主要以工区南部发育的咸化湖沉积、中部发育的扇叁角洲及滩坝沉积以及北部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沙一下沉积期主要以工区北部发育的近岸水下扇为主。(3)沙河街组叁段有利储集相带主要集中在工区北部的近岸水下扇扇中和砂坝沉积中;沙二段有利储集相带主要集中在工区中部的扇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中;沙一段有利储集相带主要集中在工区北部的近岸水下扇扇中砂体沉积中。(4)有效圈闭控制油气发育规模,有利储层控制油层发育厚度,局部存在以岩性为主控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含油范围受优势相带展布控制。并基于该认识在岔河集油田Es1x段、Es2段和Es3x段各识别出1个有利目标,这些目标和高家堡油田以及岔河集-高家堡结合部的其它目标区共同构成了研究区的下步开发部署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利储集相带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保保,谭秀成,芦飞凡.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恢复及有利储集区带预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陈玉球.岔河集油田沙河街组储层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燕山大学.2018

[3].张冰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五1+2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西南石油大学.2017

[4].左洺滔.城口—鄂西地区长兴组沉积体系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长江大学.2017

[5].冯春强.川西北部地区泥盆系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西南石油大学.2016

[6].刘旭.蜀南地区观音场构造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西南石油大学.2016

[7].刘珣,彭军,夏青松,柳敏,罗文军.川东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识别标志及有利储集区带预测[J].油气地球物理.2014

[8].潘杨辉,郑荣才,张兵.川东地区五百梯构造带长兴组有利储集相带预测[J].海洋地质前沿.2012

[9].刘海涛.辽西低凸起南部东营组叁段沉积体系分析及有利储集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10].胡明亮.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沉积微相研究和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吉林大学.2010

标签:;  ;  ;  ;  

有利储集相带预测论文-王保保,谭秀成,芦飞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