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国家话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家建构,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话语,五个认同
民族国家话语论文文献综述
马俊毅[1](2019)在《国家建构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基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中国话语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基于中国多民族国情、政情提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话语,也是对新中国70年来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各民族精神层面上形成的共同体的准确表述。其目标是从精神层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链接纽带和强健联系。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含着中国国家建构的文化哲学、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其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元一体而形成中华文明为文化基础,以近现代史上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命运共同体意识"结合形成的"民族精神共同体"为思想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各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制度政策与成就为政治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构的五种逻辑,即文明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国家、超大规模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决定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形成以"五个认同"为核心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价值、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团结进步、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为实践路径得以构建与稳固。新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须继往开来,结合时代精神,实现民族精神的现代化,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国家软实力。(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吴佳妮[2](2019)在《民族国家话语下的新军事题材电影叙事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一些民族国家话语下的新军事题材电影,如《战狼》《红海行动》等,给我国的军事电影和主旋律电影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无论是在口碑、票房方面,还是在艺术性方面,都获得了大量的好评。这些电影在传统叙事模式中大力开展相应的元素创新,把叙事特征结合了民族国家视野,本文对新时期的军事题材电影叙事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本文来源于《观察》期刊2019年18期)
马德普[3](2019)在《跳出西方“民族国家”的话语窠臼》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国家"概念是东西方学界流行的一个界定现代国家性质的概念。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西方学界一直存在着混乱和分歧。有的把民族国家界定为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有的则把它界定为主权国家。这种混乱主要是由"民族"这个概念的混乱引起的。民族概念在西方各国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两种理解,一种是政治上的(主权人民),另一种是种族-文化上的,后者在非西方国家得到更多的传播和流行。这种混乱和分歧实际上是由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问题造成的,因而,民族和民族国家概念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局限性。其历史性说明了它存在的某种合理性;其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不能正确反映和认识复杂的世界现实,二是容易给政治实践带来危害。民族国家观念及其背后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是导致多民族国家民族分裂和民族仇杀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西方一些国家民族分离运动的重要诱因。正确的出路是跳出西方"民族国家"的话语窠臼,把"民族国家"概念放到它应该放的适当位置,然后用新的概念去认识和表述不同的国家形式,并用新的国家理念去指导不同国家的现代国家建设。(本文来源于《政治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胡延龙[4](2019)在《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建构与性别平等——以“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女性形象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妇女解放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已然成了一组紧密相关的时代命题。"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建构过程,实际上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女性身份实现深刻转型的真实摹写。而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框架之下对性别平等所进行的广泛政治支持和社会动员,却也正是"新型主体"与"新的精神"形象建构的现实观照。其结果共同指向于立体的中国本土妇女运动和性别平等的新空间。(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杨双曲[5](2018)在《民族国家话语体系下的晚清女权启蒙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840年之前,历代都有个别男性痛斥压迫和歧视妇女的文化传统,但是从未汇集成一种具有社会性思想或舆论,它们充其量被看作是一些“开明”的男性知识分子对女性的同情与怜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的船坚利炮打破了清朝闭关自守的现状,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男女平权之风传入晚清时,女性的个体身份和权利开始进入男性知识分子的视野。从西方传教士到近代中国的男性知识分子群体,无一不为中国妇女地位的低下而痛心疾首,这种情绪逐渐汇聚成一种势不可挡、汹涌澎湃的社会潮流,终于演变成女权启蒙思潮。随着晚清女权启蒙思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1903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女性权益的专着——《女界钟》应运而生,敲响了女性觉醒的“晨钟”,很快在在知识界引起广泛传播,此后,其女权思想被频繁引用。作为一部系统论述女性权益的专着,《女界钟》通篇都在谈论女性问题,但其价值取向和纲领政策继承了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启蒙思想家的话语建构方式,即在民族国家话语的范畴内讨论妇女问题,并在“废缠足、兴女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时代特色的新主张,如主张“女权革命”,塑造“国民之母”等。可以说,晚清女权启蒙思潮中蕴涵的民族国家话语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最集中、最淋漓尽致的体现,是晚清乃至近代女权启蒙思想的缩影,即思考主体都是在民族国家的语境中来谈论的妇女问题,民族国家话语直接支配了女权思想的话语建构。从在中国倡设女学、鼓动放足的西方宗教人士林乐知等人,到郑观应、梁启超等主张社会改良的维新派,再到主张“女权革命”的金天翮,尽管他们在政治上的观点大相径庭,但对待女性问题的态度却是殊途同归。女权启蒙的初衷是要赋予女性承担辅助男性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角色,这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女性进入政治生活的合法性,也在无意之中孕育了中国一批具有初步自觉意识的女性,但因其并非从女性本位的角度出发,因而不重视妇女遭受压迫歧视、丧失独立自主权利和能力的历史及现状,更未能在革命的过程中正视和着手从根本上解决妇女问题,这给后来的妇女解放带来了众多的弊病和遗憾。在民族国家话语裹挟一切现代化运动的背景下,无政府主义公然打出反民族国家的旗帜,对民族国家利益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否定,在当时对女权启蒙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相对来说,反民族国家话语依然是一种“非主流”话语,从它在历史上如此迅速的消失来看,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民族国家话语无疑是其衰竭的重要助推器。随着西方后现代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其强调对权力话语加以批判和质疑、反对男性霸权话语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反思晚清女权启蒙的思想资源。本文的宗旨是,在回顾历史、继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吸纳中国妇女史的已有研究成果,对当今时代的男女平权问题作历史和理论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8-03-21)
龙永干[6](2017)在《《沉沦》:身体话语与民族国家意识交错激荡的价值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时期,真正能够代表时代精神且又具有丰厚审美意蕴的作品不多。就小说而言,郁达夫的《沉沦》可说是难能可贵的作品之一。正如吴晓东所说"鲁迅之外的‘五四’小说,到了郁达夫才真正传达出某种令人心灵悸动的力量"(1)。但人们对这一作品的理解大多是以它大胆而直率的爱欲话语为基础,注重其反封建、反礼教的价值和意义。确实,《沉沦》中欲望话语的书写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与"个性(本文来源于《百家评论》期刊2017年02期)
李九如[7](2017)在《法治理性、易装美学与摩登语义:“软性电影”中民族国家话语的都市转译》一文中研究指出1936年以后,中国电影界进入了一支新的创作力量,那就是在不久之前掀起电影"软硬之争"的"软性电影"论者们。以刘呐鸥、黄嘉谟为代表的"软性电影"论者,将他们的电影观念带入了其主导的电影创作中,从电影史的角度说,为中国电影贡献了一些别开生面的作品。但就当时的现实语境——民族国家陷入严重的危机——看,这些作品无论如何都显(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7年02期)
毛巧晖[8](2016)在《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与《刘叁姐》的创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戏曲成为传播新的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1949—1966年戏曲纳入新的文学秩序,戏曲改革成为有计划有步骤的国家意识形态实践的过程,彩调剧《刘叁姐》的创编并推广到全国正是社会主义文学实验的过程。新的国家话语对其影响关涉创作方式、艺术形式以及作品内容,其创作方式使用了新推行的导演制,艺术形式则是采用广西宜山一带的彩调与民歌相结合,内容上在主流文学经验与意识形态的组织下,突出了阶级斗争、压迫与被压迫的主题。总之,彩调剧《刘叁姐》诞生于新的民族国家文学话语之语境,是社会主义话语建构民间文学作品、干预民间文学创作与传播机制的呈现,这一话题对于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的民间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6年02期)
马德普[9](2016)在《民族国家与自由民主话语具有普适性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这样一种观念也逐渐居于支配地位:现代国家就是民族国家加民主国家,而且,民主就是以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为特征的自由民主。如何看待这种观点,涉及到中国要不要建设民族国家,以及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政治的大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管见,以就教于学界的同仁们。(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6年09期)
冯清贵[10](2015)在《论现代民族国家文学的嬗变及发展——以郭沫若现代诗歌话语空间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民族国家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形态,在"大叙述"下形成了全新的话语体系与表达范式,它自觉地践行着第叁世界的"民族寓言"。对于郭沫若诗歌而言,从五四启蒙话语到革命话语,从革命话语到民族话语,无论是诗歌艺术上的不懈追求,还是投身革命的主体实践,都体现出在建构和扩散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与实践上的付出。郭沫若的诗歌可为民族史诗,寓言着"新中国"、"新民族"的到来。(本文来源于《郭沫若学刊》期刊2015年02期)
民族国家话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一些民族国家话语下的新军事题材电影,如《战狼》《红海行动》等,给我国的军事电影和主旋律电影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无论是在口碑、票房方面,还是在艺术性方面,都获得了大量的好评。这些电影在传统叙事模式中大力开展相应的元素创新,把叙事特征结合了民族国家视野,本文对新时期的军事题材电影叙事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国家话语论文参考文献
[1].马俊毅.国家建构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基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中国话语的理论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吴佳妮.民族国家话语下的新军事题材电影叙事特征研究[J].观察.2019
[3].马德普.跳出西方“民族国家”的话语窠臼[J].政治学研究.2019
[4].胡延龙.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建构与性别平等——以“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女性形象为中心的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杨双曲.民族国家话语体系下的晚清女权启蒙思潮[D].西南政法大学.2018
[6].龙永干.《沉沦》:身体话语与民族国家意识交错激荡的价值与意义[J].百家评论.2017
[7].李九如.法治理性、易装美学与摩登语义:“软性电影”中民族国家话语的都市转译[J].电影评介.2017
[8].毛巧晖.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与《刘叁姐》的创编[J].民族艺术.2016
[9].马德普.民族国家与自由民主话语具有普适性吗?[J].人民论坛.2016
[10].冯清贵.论现代民族国家文学的嬗变及发展——以郭沫若现代诗歌话语空间为考察中心[J].郭沫若学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