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目的:探讨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7例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经手术证实的脾破裂患者病例。结果:17例患者中,16例CT平扫表现为脾脏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脾脏内见单发或多发点状、片状、线样及不规则形高密度影或低密度影,其中15例为高密度影,1例为低密度影,1例CT平扫显示为等密度,但临床症状较明显,增强扫描显示未强化血肿影。合并包膜下血肿5例,CT表现为脾周新月形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CT值40-75HU,增强扫描后正常脾脏明显强化,而破裂脾脏组织及血肿不强化。合并腹腔积血4例,积血位于肝脾周围、肝肾隐窝及结肠旁沟内,CT表现为肝脾周围新月形影,肝肾隐窝及结肠旁沟稍低密度影,CT值30-50HU。合并其他脏器损伤1例,为脾破裂合并肝、肾挫伤及多发肋骨骨折。结论:CT对外伤性脾破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CT;诊断价值
在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中,脾破裂居于首位[1]。患者常出现腹部疼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出血性休克等症状,病情危急,而CT扫描速度快,适用范围大,能明确损伤范围和程度,同时可显示其他脏器损伤,为临床提供充分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常作为首选检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经手术证实的脾破裂患者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5-6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做了螺旋CT平扫检查,部分患者加做了CT增强扫描。
1.2仪器与方法采用西门子螺旋CT机,层厚5mm,层距5mm,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肾脏下极水平,部分患者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造影剂为枢刻明,高压注射速率为2.5-3.0ml/s。
2结果
17例患者中,16例CT平扫表现为脾脏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脾脏内见单发或多发点状、片状、线样及不规则形高密度影或低密度影,其中15例为高密度影,1例为低密度影,1例CT平扫显示为等密度,但临床症状较明显,增强扫描显示未强化血肿影。合并包膜下血肿5例,CT表现为脾周新月形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CT值40-75HU,增强扫描后正常脾脏明显强化,而破裂脾脏组织及血肿不强化。合并腹腔积血4例,积血位于肝脾周围、肝肾隐窝及结肠旁沟内,CT表现为肝脾周围新月形影,肝肾隐窝及结肠旁沟稍低密度影,CT值30-50HU。合并其他脏器损伤1例,为脾破裂合并肝、肾挫伤及多发肋骨骨折。
3讨论
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易受损伤的器官,脾破裂是腹部闭合伤中最常见的内脏器官损伤,约占腹部内脏损伤的25%-30%[2]。术前快速、准确的显示脾破裂的部位、范围、程度对手术治疗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CT检查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可同时显示扫描范围内的其他脏器损伤,目前已经成为脾破裂的首选检查方法。外伤性脾破裂CT平扫征象取决于脾破裂类型、范围和程度。脾破裂类型及分级较多,常用的如Gay分级:Ⅰ级:局限性包膜破裂及小的包膜下血肿,Ⅱ级:小的外周撕裂及实质内血肿<3cm,Ⅲ级:撕裂延伸至脾门及实质内血肿>3cm,Ⅳ级:脾脏粉碎及血管破裂[3]。Ⅰ-Ⅱ级中大多数病例就诊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如无严重并发症可采取保守治疗,但需要严密观察临床动态指标,特别是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在观察中有继续出血的表现应及时复查CT,根据脾破裂的部位及范围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少数CT平扫难以确定或破裂情况显示不清时应做增强CT扫描,在增强扫描时破裂处不强化,血肿亦不强化,而正常脾脏组织明显强化,使得脾破裂和脾脏、脾包膜下血肿显示更加清楚,对等密度血肿更有价值,还可显示较小的和较隐蔽的脾破裂,同时也能更准确的分级以指导临床治疗。因此,怀疑脾破裂患者在病人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在CT平扫后尽量加做增强扫描[4]。
CT诊断外伤性脾破裂的准确率可达95%,可清晰的显示脾破裂的范围、程度,对临床确诊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作为外伤性脾破裂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全身CT和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625-627.
[2]孙宏.腹部闭合性损伤83例诊治分析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14,4(20):31-32.
[3]戴显伟,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7.
[4]苏鹏飞,林文清.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的急诊救治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5,11(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