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宇[1]2003年在《IPO发行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股票发行额度制的退出及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正式实施,一直被忽视的IPO发行人质量评价问题得到了证券市场前所未有的重视。各证券公司至今还在摸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发行人质量评价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研究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备的发行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已成为证券公司及证券发行研究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文在介绍发行人质量评价的具体操作程序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IPO发行人质量评价方法:先通过专家评议法确定IPO发行人质量评价指标,再依照每项指标给出的权重标准打分,最后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IPO发行人质量的等级。这一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评价指标过于主观,确定权重很困难,忽视了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评级结果时间滞后。 本文先针对目前IPO发行人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一套完备的发行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BP神经网络原理,设计了7-15-1质量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已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进行了实例分析和说明,证明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最后,比较了传统评价方法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结果表明:模糊BP神经网络用于评价发行人质量是可取的。
刘颖[2]2016年在《我国保荐业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行政审批制、核准制、目前正向注册制转变。股票发行制度的转变实际上是政府一步步放权的过程,政府将A股发行的更多权利和监督责任转给了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我国的保荐制度是股票发行制度过渡到核准制以后,于2004年正式开始适用的。股票发行制度的转变使得保荐机构在保荐业务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自保荐制度实施以来,屡因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未尽职尽责带来的保荐质量事件,对证券市场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本文认为要提升保荐业务质量应从监管和保荐机构自身两方面做出努力,而构建保荐业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加强政府对保荐机构的监管,另一方面对保荐机构而言可能带来声誉从而带来业务方面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完善我国保荐业务质量评价能有效提高保荐业务质量。出于对我国保荐业务质量评价从而督促保荐机构提升其保荐业务质量的目的,首先从保荐业务质量提升、保荐制度改善、保荐业务质量评价、绩效评价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以保荐制度相关理论、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为下文构建我国保荐业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做铺垫。然后,我们从尽职推荐阶段维度、持续督导阶段维度、保荐机构业务规范性、保荐业务能力维度、信用状况维度五个方面构建保荐业务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层次分析法作为权重确定方法,对层次分析法在我国保荐业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步骤进行解释,包括确定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计算重要性排序、一致性检验。第叁,选用A证券和B证券两家保荐机构进行对比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职责统一、明确保荐机构和中介机构职责、健全保荐业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不足之处及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做出分析。对我国保荐机构的保荐业务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保荐机构的归位尽责,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保荐业务质量进行衡量时,引入了定量指标。结合现有的文献和理论,构建了包含定量和定性指标的我国保荐业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保荐机构的保荐业务质量评价。为了使评价过程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结合我们所构建的保荐业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姚敏超[3]2016年在《创业板企业资产质量与IPO定价》文中提出创业板开市以来,已经有数百家企业成功上市,但是,定价效率不高,抑价,破发现象比较频繁,这严重影响了创业板的健康发展,也对一级市场的稳定以及二级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提高定价效率尤其重要。要提高定价合理性,首先需要明确IP0定价因素。资产是企业的基础,也是企业定价的基础。资产质量的高低是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等的体现。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的高低,因此,明确资产质量与IPO定价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定价合理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从资产质量和IPO定价两个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然后,基于创业板新股发行制度,从源头定性分析了IPO定价影响因素。接着,本文选取了创业板355家公司样本,建立了资产质量评价体系,并就样本企业发行前后一年的资产质量进行评价。其次,本文基于对创业板新股发行制度的分析,建立了IPO定价模型,实证分析了资产质量与IPO定价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以上的研究,就创业板资产质量及IPO定价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政策与建议。基于对创业板新股发行制度的分析所建立的IPO定价模型,本文发现我国创业板355家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前一年及后一年的资产质量得分显着正向影响IPO定价,实证结果与本文假设相符,这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定价不仅反映了上市时企业的资产质量,更体现了对资产未来运营状况的预期。但是,从创业板新股定价制度上来看,发行人定价并未将资产质量量化进行考虑,也没有将其纳入定价模型中,资产质量与IPO定价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在询价过程中,基于被询价者以及中介的定性分析所体现的。因此,本文认为发行中介应当进一步明确资产质量在IPO定价过程中的地位,将资产质量量化考虑,以此进一步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定价效率。其次,回归结果显示,资产规模、行业、承销商声誉等变量对创业板IPO定价的影响与主板、中小板市场的情况不相一致,这说明,创业板相关制度、风险投资、发行中介等都还有待完善。最后,创业板资产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企业资产状况存在一定缺陷,本文也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南晓莉[4]2013年在《中小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行为与判别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以来,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可靠的融资平台。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信誉记录少以及资金不足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IPO既可以让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但由于证监会对中小板公司上市额度与规模严格控制,一旦上市成功公司就能够获得IPO这种稀缺资源带来的外部收益,所以,公司管理者有强烈的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满足上市条件。IPO盈余管理导致报表过度粉饰,掩盖公司财务问题,上市后业绩下滑可能会损害投资者利益并影响企业长远发展。本文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司IPO前盈余管理的行为,挖掘生成及影响盈余管理的关键因素,引入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学习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小板IPO公司盈余管理判别模型,为判定公司盈余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和手段,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首先,采用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的方法,阐释了中小板公司IPO盈余管理的存在、盈余管理的程度及具体表现和手段。选择2004至2010年间,在深圳中小板首发上市的公司共347家为样本,以频率分步法考察其盈余管理程度,同时选取主板IPO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和主板公司相比,中小板公司IPO盈余管理程度更严重,IPO前后其盈利能力、成长性、偿债能力及公司治理水平都发生明显变化,即业绩变脸现象普遍存在。中小板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未来经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其次,结合拟首发上市的中小板公司高成长性、发行人高持股比例及IPO监管水平低等特点,采用博弈模型剖析了中小板公司IPO盈余管理的生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小板公司发行人持股、企业成长性及盈余管理成本会共同导致盈余管理的生成。除此之外,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相关者及市场行情都会对IPO时的盈余管理产生影响。论文从多角度衡量中小板公司IPO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对盈余管理影响因素进行指标总结和处理,构建了中小板公司IPO盈余管理的指标特征体系,指标特征进一步应用到盈余管理判别之中。最后,论文将是否盈余管理视为分类问题,引入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对中小板公司IPO盈余管理进行判别。选取IPO盈余管理和非盈余管理公司样本的特征指标数据进行支持向量机训练,构造最优分类超平面对盈余管理进行分类判别。训练时通过计算比较不同的指标特征集合,选取最优的盈余管理判别特征集合。在SVM判别效果的验证中,选取2011年首发上市后股价和盈利均下跌严重的中小板公司作为检验样本,结合传统盈余管理判别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传统Jones模型及线性回归方法相比,SVM方法可以更准确的判别中小板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并能甄别出导致盈余管理的关键因素集中在公司治理水平中的发行人持股程度、代表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现金流水平及盈利结构、盈余管理成本和市场投资者情绪这几个方面。而中小板公司IPO时盈余管理不受其违规成本以及金融中介监督水平的影响,这也揭示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IPO盈余管理的监管惩罚力度不够,同时,金融中介在IPO过程中的财务审计核查功能有待提高,才能有效制约盈余管理行为。论文通过多角度综合分析盈余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科学考量和判别盈余管理的程度,丰富了国内外盈余管理判别的实证研究,也为证监会及相关监管、审核部门提供了可借鉴的盈余管理识别方法。监管部门在引入市场化发行制度的同时,应加强对拟上市公司的财务审核,加大对上市过程中盈余管理严重且财务违规操作公司的惩罚力度,提高盈余管理的成本。同时,论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机器学习的判别方法,也为相关财务审计部门提供了科学的盈余管理判别工具。
马春芳[5]2011年在《收益质量与IPO抑价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IPO抑价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中国这个新兴的资本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以往国内对IPO抑价的研究几乎没有从财务会计信息中收益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收益质量与IPO抑价的相关性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本文结合中国A股市场2006年IPO重启之后的全流通背景进行分析,考察了新股发行公司收益质量与IPO抑价的关系,关注广大投资者能否运用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正确对IPO公司进行合理定价。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收益质量对IPO抑价的影响,并从收益的成长性、持续性、稳定性、现金保障性和安全性五个方面分析收益质量各个组成部分对IPO抑价的影响;其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2006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395个IPO公司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全面地考察收益质量及其各组成部分与IPO抑价的关系,试图为财务会计信息在IPO定价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提供更加稳健的经验证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行公司收益质量与IPO抑价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证明企业在IPO时,广大投资者能够在平均意义上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评价IPO企业的收益质量,对IPO企业进行定价,使得高收益质量的公司出现较低的抑价程度,而低收益质量的公司出现了较高的抑价程度。因此为了降低IPO抑价程度,就必须提高公司的收益质量。本文在考察收益质量的各组成部分与IPO抑价的相关性时,与之前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一个显着的矛盾,即收益的稳定性与IPO抑价显着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投资者非常关注其投资后股本的收益保障性,投资者并不是以投资公司的立场来进行衡量公司价值,并不注重收益的成长性和持续性,投资者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短期投机利益。衡量收益的稳定性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可投机性越强,则投资者对新股的需求量就会加大,从而加深IPO抑价程度。
李胜东[6]2005年在《中国股票发行定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票发行市场在股票市场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发行价格的形成过程不仅反映了整个市场的成熟度,也是整个股票市场健康运行和效率提高的基础。新股发行定价因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而成为金融领域公认的难题。系统研究我国的新股发行定价,对深入挖掘我国发行市场的内在规律和制度特征,对改革新股发行定价方式、提高股票发行市场效率和完善发行市场功能,以及对提高投资银行核心业务能力的最大化上市企业利益和指导投资决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了股票定价理论,主要论述了内在价值理论、证券组合理论和非线形化模型,并且追踪了股票定价理论的最近发展动态。第二章论述了股票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主要对影响股票发行定价的发行人因素和市场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叁章对我国与各国(地区)的股票发行定价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考察我国股票发行定价制度的历史演进基础上,从股票发行定价方式与股票发行定价过程两个方面对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股票发行定价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第四章对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在对我国股市(沪市)新股进行样本选择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检验和评估,评估的结果是我国的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第五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从股票发行机制、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和股票发行定价方式等叁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的建议。
陈艳玲[7]2011年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保荐制度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基于信息经济学视角,以中国证券发行保荐制度的历史演进和背景、保荐制度的理论研究和绩效检验位主要研究对象,并将信息经济学理论与中国证券发行市场相结合,构建发行市场的逆向选择模型、保荐制度有效性模型、监管制度下保荐制有效性模型,对保荐制度产生的必然性、价值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保荐制度是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对保荐制度做出一个客观的绩效检验和评价。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全面、客观的评价保荐制度的有效性情况,并用实证证明保荐制度实施以来对证券发行市场起到了较为显着的积极作用,起到了督促推荐优质企业上市、督促发行人披露真实有效信息、消除发行人与投资者、证监会的信息不对称的作用,达到了保荐制度建设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赵琳[8]2015年在《会计信息质量对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会计信息质量与新股发行定价效率一直是我国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随着资本发行市场化变革的逐步推行,会计信息质量如何对股票发行定价效率产生影响也开始受到各界学者及部门的关注。一个是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研究,另一个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然而这两种主题是否存在关联性,是否能够将其纳入到一个分析框架进行研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促成了本篇论文。在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是连接交易各方的重要媒介,不仅关系到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还能影响企业筹融资效率,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新股发行定价是股票发行市场中的核心环节,发行定价是否可以真实合理的反映股票的价值,即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高低,也会影响到资本市场是否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部分,首先对会计信息质量与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研究背景与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其次对会计信息质量、股票发行定价效率相关理论与其定量化方法及本论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分别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与股票发行定价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起二者的联系,在我国现有发行市场定价机制下,分析会计信息质量是否对股票发行定价效率产生影响。在实证检验部分,选取2007年至2014年年初我国首次发行与上市的A股新股为样本,通过对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与新股定价效率因素的分析,选取盈余激进度及盈余平滑度指标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替代变量,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的规模等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其他替代变量,网上配售中签率作为控制变量,新股发行定价效率采用抑价率进行定量化,进而建立起回归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得出本文的基本判断:会计信息质量越高,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越高。论文最后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两个角度,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加强政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健全资本市场的运作管理及股票的发行制度几个方面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提高新股发行定价效率。期望能够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公司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及资本市场的优化提供借鉴。
黄方亮, 马云霄, 张浩[9]2015年在《投资银行业务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通过考察2010—2013年证券一级市场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案例,以及上市证券公司年报和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的相关内容,本文剖析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发现某些投资银行部门存在包括内控监督部门缺位、保荐方与拟上市企业共谋、人员管理政策不当、项目筛选失误、尽职调查和持续督导走过场、信息隔离制度失效等诸多问题。因此,证券公司应该重视在完善投资银行业务考核指标、建立有效的发行人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内部信息沟通和信息隔离相制度、完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探索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马健[10]2006年在《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A股市场IPO定价实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特别是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的施行,股票发行定价作为股市运行极为关键的一环,它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股市运行的效率。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是企业谋求发展,筹集资金的一个主要途径;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新增加的投资选择机会;而对于监管者来说,则意味着监管的开始。所以,IPO定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和长期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制定合理的新股发行价格,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最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阐述和分析了IPO定价的基本理论——内在价值理论和因素模型,并指出相关理论存在的不足之处,随后结合A股市场IPO的制度变迁和发行模式的演进,并对各阶段作了评介,在此基础上,系统地从影响IPO定价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和利益相关者叁个方面研究了这些因素与IPO定价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影响IPO定价的各类内外因素,并做出假设,同时选取沪A近4年来发行新股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作分析,找出影响IPO发行价格的8个主要因素。然后,将定价研究集中到行业中进行,以多元回归得到的主要因素作为聚类指标,选取某一行业(本文选取电力行业)已发行股票为样本,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该行业新股发行定价的衡量体系,为拟发行新股的公司提供定价指导。由于多层次多方面因素的影响,IPO定价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也为研究工作提出了挑战。本文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IPO定价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IPO发行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D]. 洪宇. 中南大学. 2003
[2]. 我国保荐业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刘颖. 山东财经大学. 2016
[3]. 创业板企业资产质量与IPO定价[D]. 姚敏超. 合肥工业大学. 2016
[4]. 中小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行为与判别研究[D]. 南晓莉. 大连理工大学. 2013
[5]. 收益质量与IPO抑价的相关性研究[D]. 马春芳. 中南大学. 2011
[6]. 中国股票发行定价研究[D]. 李胜东. 湘潭大学. 2005
[7]. 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保荐制度有效性研究[D]. 陈艳玲. 浙江大学. 2011
[8]. 会计信息质量对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D]. 赵琳. 大连海洋大学. 2015
[9]. 投资银行业务内部控制研究[J]. 黄方亮, 马云霄, 张浩. 公司金融研究. 2015
[10]. 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A股市场IPO定价实证研究[D]. 马健. 湖南大学. 2006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股票论文; ipo论文; 盈余管理论文; 中小板论文; 新股发行论文; 股票发行论文; 保荐机构论文; 判别分析论文; 资产质量论文; 会计论文; ipo定价论文; ipo抑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