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吸收材料论文_李雅茹,卫海鹏,高学斌,叶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波吸收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微波,材料,宽频,磁控溅射,羰基,铁粉。

微波吸收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雅茹,卫海鹏,高学斌,叶云[1](2019)在《结构型微波吸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在战场上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雷达隐身技术成为武器装备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兼具承载性能和雷达吸收性能的结构复合材料成为了该技术的中心环节。综述了结构型微波吸收材料的设计理论以及国内外在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结构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王欢[2](2019)在《Al@MnO_2(RGO/MWCNTs)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和红外辐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片状Al粉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二氧化锰(MnO_2)是半导体微波吸收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是导电型微波吸收材料。将上述材料复合,能有效改善材料的阻抗匹配,增加微波吸收性能,同时拥有较低的红外辐射。论文制备了Al@MnO_2、Al@RGO和Al@MWCNTs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和IR-2双波段发射率测试仪(IR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1)以高锰酸钾(KMnO_4)和片状Al粉为原料,采用一步化学反应制备了Al@MnO_2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KMnO_4与Al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微波吸收和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MnO_4在复合材料中质量比的增加,Al片表面的MnO_2纳米颗粒密度增加,微波吸收性能先增强后减弱,红外发射率逐渐增大;当复合材料中KMnO_4:Al的质量比为2:5时,复合材料在12.72 GHz处最小反射损耗值为-42.93 dB,低于-10 dB的有效吸收带宽为1.28GHz(12.08-13.36 GHz),匹配厚度为1 mm,红外发射率为0.59。(2)以氧化石墨烯(GO)和片状Al粉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Al@RGO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GO与Al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微波吸收和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O在复合材料中质量比的增加,Al片表面的RGO含量及褶皱增多,微波吸收性能变强,红外发射率逐渐增大;当GO:Al的质量比为1:1时,复合材料在13.68 GHz处最小反射损耗值为-46.11 dB,低于-10dB的有效吸收带宽为4.88 GHz(11.52-16.4 GHz),匹配厚度为2 mm,红外发射率为0.69。(3)以酸化处理的MWCNTs和片状Al粉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Al@MWCNTs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MWCNTs与Al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微波吸收和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WCNTs在复合材料中质量比的增加,Al片之间的MWCNTs密度增加,微波吸收性能由差变强,红外发射率逐渐增加;当MWCNTs:Al的质量比达到3:20时,复合材料在10.88GHz处最小反射损耗值为-39.24 dB,低于-10 dB的有效吸收带宽为3.04GHz(9.2-12.24 GHz),匹配厚度为2 mm,红外发射率为0.67。图[21]表[7]参[109](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2)

陈爱娟[3](2019)在《铝/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和红外辐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片状Al粉是具有较低红外发射率的一种低红外辐射材料,与导电聚合物复合,可以得到具有低红外发射率的微波吸收材料。本工作制备了Al/PANI,Al/PPy和Al/PDA叁种复合材料,用SEM、XRD和FT-IR等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及其成分,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样品在2-18GHz范围内的电磁参数,用IR-2双波段发射率测量仪测试了样品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片状铝粉、苯胺为原料,浓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Al/PANI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形貌结构、Al与AN的质量比对Al/PANI的微波吸收性能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苯胺的用量可以有效地调节材料的微波吸收及红外发射率的数值。当m_(Al):m_(AN)=1:1,样品厚度为1.0 mm时,Al/PANI的最小微波反射损耗数值为-46.09 dB,红外发射率为0.72,样品具有较佳的微波吸收性能但红外辐射较强;当m_(Al):m_(AN)=1:2时,样品厚度为1.0 mm时,Al/PANI的最小微波反射损耗数值为-33.33 dB,红外发射率为0.55,样品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及较低的红外辐射,此时复合材料兼有微波吸收及红外隐身性能。(2)以片状铝粉、吡咯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原位聚合法法制备了Al/PPy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形貌结构、Al与Py的质量比对Al/PPy的微波吸收性能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吡咯的用量可以有效地调节材料的微波吸收及红外发射率的数值。当m_(Al):m _(Py)=5:2,样品厚度为2 mm时,Al/PPy的最小微波反射损耗数值为-20.19 dB,红外发射率为0.524,样品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及较低的红外辐射,此时复合材料兼有微波吸收及红外隐身性能;当m_(Al):m _(Py)=10:3时,样品的阻抗不匹配且衰减系数也过小,没有微波吸收性能,但此时材料却具有较低的红外辐射,红外发射率为0.55。(3)以片状铝粉、盐酸多巴胺为原料,叁羟甲基氨基甲烷为缓冲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Al/PDA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形貌结构、Al与DA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及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盐酸多巴胺的用量可以有效地调节材料的微波吸收及红外发射率的数值。当m_(Al):m_(DA)=5:3,样品厚度为4.5 mm时,Al/PDA的最小微波反射损耗数值为-26.50 dB,红外发射率为0.5692,材料具有较佳的微波吸收性能及低的红外辐射,此时复合材料兼有微波吸收及红外隐身性能;当m_(Al):m_(DA)=5:2,样品厚度为1.5 mm时,Al/PDA的最小微波反射损耗数值为-18.01 dB,红外发射率最低为0.5098,材料具有较佳的微波吸收性能及较低的红外辐射,此时复合材料兼有微波吸收及红外隐身性能。图[25]表[7]参[105](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2)

张耕源[4](2019)在《还原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反侦查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推广以及电磁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加重,人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电磁波吸收材料。当前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厚度薄、质量轻、吸收频带宽、吸收性能强的新型电磁波吸收材料。本论文以还原氧化石墨烯材料为基体展开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RGO/MnFe_2O_4。研究了RGO和MnFe_2O_4之间的质量比以及RGO/MnFe_2O_4的填充比对其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比为70 wt%时,样品RGO/MnFe_2O_4(S2)的微波吸收性能最优,RL_(min)=-47.5 dB,在1.7 mm厚度下的有效吸收带宽为5.2 GHz(RL<-10 dB)。2.采用简单的水热-溶剂热二步法制备了RGO/ZnFe_2O_4,通过调控产物RGO/ZnFe_2O_4和固体石蜡的质量比,研究了填充比对RGO/ZnFe_2O_4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与混合的RGO/ZnFe_2O_4相比,通过溶剂热复合得到的产物RGO/ZnFe_2O_4的微波吸收性能更优,当RGO/ZnFe_2O_4的填充比为75 wt%时,RL_(min)=-41.1 dB,在2 mm厚度下的有效吸收带宽为3.2 GHz(RL<-10 dB)。3.采用水热-溶剂热二步法制备了RGO/ZnFe_2O_4/MWCNTs。葡萄糖作还原剂在水热过程中还原GO得到RGO,后经溶剂热法制备RGO/ZnFe_2O_4/MWCNTs。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形貌、磁性能、填充比对其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且相比于纯的ZnFe_2O_4颗粒,RGO/ZnFe_2O_4/MWCNTs微波吸收性能更优,当填充比为50 wt%时,RL_(min)=-22.2dB,在1 mm厚度下的有效吸收带宽为2.3 GHz(RL<-10 dB)。4.加入不同量的乙二胺(作为还原剂和掺氮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后经冷冻干燥得到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研究了氮掺杂量对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的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N/C含量百分比为11.3,填充比为6 wt%)的微波吸收性能最优,RL_(min)=-67.3 dB,在4.65 mm厚度下的有效吸收带宽为3.12 GHz(RL<-10 dB)。图41表9参考文献127(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1)

李为杰[5](2019)在《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磁性金属/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导电性能等优点,因此它是一种潜在的吸波材料。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在结构上具有多样性、多孔性、可剪裁性以及超高的比表面积等优异特性,并且研究发现以MOFs为前驱体,在惰性气氛(Ar或N_2)中高温热解可以原位生成磁性金属/碳复合材料。本文利用简单的合成方法(室温老化-高温热解、溶剂热-高温热解)获得了叁种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磁性金属/碳基复合材料,探究了它们的微波吸收性能和微波吸收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为前驱体制备微波吸收材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1)第一章首先利用室温老化获得双金属(Co,Zn)-MOFs前驱体,然后高温热解前驱体制备氮掺杂四氧化叁钴/钴/碳(Co_3O_4/Co/C)磁性复合材料,并采用多种分析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所得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微观形貌、磁性能和电磁参数。结果表明:氮掺杂Co_3O_4/Co/C磁性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菱形十二面体结构,较高的磁性能和优秀的微波吸收性能。复合材料碳基体中掺杂了大量的氮原子,钴催化可以原位形成碳纳米管,有利于电磁波的吸收,其最小反射损耗(RL_(min))达到-66.7 dB,有效吸收带宽(RL≤-10 dB,EAB)达到4.2 GHz,厚度(d)为2 mm。最后,还探讨了氮掺杂Co_3O_4/Co/C磁性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机理与材料偶极极化和界面极化效应,电导损耗、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协同效应,优异的阻抗匹配和适度的电磁衰减特性等有关。(2)第二章中针对第一章制备的样品存在导电性能较弱的问题制备了氮掺杂钴-碳/多壁碳纳米管(Co-C/MWCNTs)磁性复合材料。首先在双金属MOFs前驱体合成部分加入了不同质量的酸处理后的MWCNTs,利用室温老化获得双金属(Co,Zn)-MOFs/MWCNTs前驱体,随后对前驱体进行高温热解获得氮掺杂Co-C/MWCNTs磁性复合材料。并采用多种分析技术,系统地研究不同酸化处理后的MWCNTs添加量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微观形貌、磁性能和电磁参数。结果证明:复合材料表现出类似的更均匀的十二面体形状且随着MWCNTs的添加量增加,MWCNTs缠绕碳骨架,从而将框架串联在一起形成局部导电网络,使得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更加优秀,在MWCNTs的添加量为12.5 mg时样品具有最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填充比为25 wt%且d为2.5 mm时,Co-C/MWCNTs(12.5 mg)样品的RL_(min)达到-50.0 dB,EAB为3.6 GHz(8.2-11.8 GHz),覆盖了86%的X波段(8.2-12.4 GHz),材料的偶极极化和界面极化效应,电导损耗、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协同效应,优异的阻抗匹配和适度的电磁衰减特性等提高了其微波吸收性能。(3)第叁章中利用溶剂热-高温热解两步法制备了形貌特殊的Fe-MOFs衍生的四氧化叁铁-碳/还原氧化石墨烯(Fe_3O_4-C/RGO)磁性复合材料。首先在Fe-MOFs前驱体合成部分加入了不同质量的氧化石墨烯(GO),利用溶剂热法获得Fe-MOFs/RGO前驱体,随后对前驱体进行高温热解获得Fe_3O_4-C/RGO磁性复合材料。并采用多种分析技术,系统地研究不同GO添加量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微观形貌、磁性能和电磁参数。结果表明:Fe_3O_4-C/RGO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菱形八面体形貌,并且具有较高的磁性和优秀的微波吸收性能,GO添加量为80 mg时具有最好的微波吸收性能,该样品在填充比为25 wt%且d为1.61 mm时的RL_(min)达到-49 dB,且当厚度为1.5 mm时,EMB达到了5.4 GHz;此外,改变涂层厚度,对应于不同厚度的最大微波吸收的RL_(min)逐渐出现在不同的频率下,吸收带(≤-10 dB)几乎覆盖了2-16 GHz(S、C、X、Ku波段)的所有波段,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涂层厚度可以调节吸收强度。Fe_3O_4-C/RGO磁性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机理可归结为其偶极极化和界面极化效应,电导损耗、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协同效应,优异的阻抗匹配和适度的电磁衰减特性等的共同作用。图[52]表[9]参考文献[134](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1)

史有强,尹雅楠,何山,魏霖涛,刘伟峰[6](2019)在《多层PMI泡沫微波吸收材料的设计及性能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属靶材为原材料,PMI泡沫为基体,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PMI泡沫镀膜材料。开展多层PMI泡沫镀膜材料的电性能优化设计,并采用压力成型机辅助制备多层PMI泡沫微波吸收材料。结果表明:在PMI泡沫镀膜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反射率由大到小的靶材依次为Al、Ti、Ni、Co;采用Ti靶材进行磁控溅射镀膜制备的PMI泡沫镀膜材料,随着镀膜时间的增加,反射率先变小再变大;采用Ni、Co靶材进行磁控溅射镀膜制备的PMI泡沫镀膜材料随着镀膜时间的增加,反射率逐渐变大;将采用Co靶材制备的不同镀膜时间PMI泡沫镀膜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搭配,得到6种优化匹配方案,最终优化出一种多层PMI泡沫镀膜材料微波吸收性能最佳;利用模压方法制备了多层PMI泡沫微波吸收材料,该多层PMI泡沫微波吸收材料的实际反射率曲线有一定程度的整体前移,但整体趋势与搭配反射率曲线趋势相同。(本文来源于《失效分析与预防》期刊2019年03期)

朱逸,李歌,唐东明,张豹山,杨燚[7](2019)在《宽频带超材料微波吸收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3D超材料吸波结构和磁性吸波材料相结合使用,对宽频带微波超材料吸收结构进行了设计优化和电磁场仿真研究.利用磁性材料本身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和周期性超材料吸波单元的频率可设计性,并充分考虑了3D渐变单元的电磁场匹配和多次反射吸收的情况,设计了由圆台形单元组成的周期性吸波结构:每个圆台由20层尺寸渐变的金属谐振单元和以羰基铁粉为吸波填充材料的磁性复合层相间堆迭而成.采用电磁仿真软件CST Microwave Studio进行了结构设计以及吸波效果和电磁场分析,结果表明:此结构在4.5 G~18 GHz频率范围内电磁波吸收效果较好,正入射的吸收率大于90%.仿真和分析结果也表明,吸波材料和超材料相结合,在厚度不超过5 mm的情况下,所能够实现的吸波频率的下限约为4 GHz.(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朱逸[8](2019)在《宽频带微波超材料吸收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磁波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污染当前的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对电磁波进行有效吸收,解决电磁辐射问题,成为相关人员的研究重点。吸波材料,是指能够有效吸收损耗电磁波的材料,最早应用于在军事安全领域,主要分为传统型吸波材料和超材料。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超材料,是指对常规材料进行改造及设计,从而拥有许多超常物理性能的人工复合材料。2008年,Landy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性谐振单元结构的“完美吸波体”,在峰值处的吸波率接近于100%,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后,多种吸波体结构被不断提出,大多是由某种特定图样的的金属薄膜附着于介质基板之上,形成电谐振器和磁谐振器结构。这些吸波结构重量较轻、特定频段吸收能力强,但是通常吸收频带过窄。针对宽频吸波材料的低频端应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圆台形结构的新型3D超材料吸波体结构,并联合使用了具有磁性吸波性能的间隔层,以期获得更宽的吸波频带和更好的吸波效果,同时研究了这类结构材料所能达到的吸波频率下限。本文将3D超材料吸波结构和磁性吸波材料相结合使用,对宽频带微波超材料吸收结构进行了设计优化和电磁场仿真研究,利用了磁性材料本身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和周期性超材料吸波单元的频率可设计性,并充分考虑了3D渐变单元的电磁场匹配和多次反射吸收的情况,设计了由圆台形单元组成的周期性吸波结构:每个圆台由20层尺寸渐变的金属谐振单元和以羰基铁粉为吸波填充材料的磁性复合层相间堆迭而成。采用电磁仿真软件CST Microwave Studio进行了结构设计以及吸波效果和电磁场分析,结果表明此结构在4.5-18GHz频率范围内电磁波吸收效果较好,正入射的吸收率大于90%。仿真和分析结果也表明了:吸波材料和超材料相结合,在厚度不超过5mm的情况下,所能够实现的吸波频率下限约为4GHz。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后续超材料吸波结构的研究及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1)

李德仁[9](2019)在《镍基吸波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微波吸收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被大量用作军用吸波材料和民用吸波材料。对于传统的镍基吸波材料,它们的反射损耗值普遍分布在高频阶段,而很少有研究报道能在低频阶段实现强吸收、宽频带的镍基吸波材料。本硕士学位论文主要针对吸波材料这一实际应用中的使用缺陷,用自主开发的金属纳米粉体工业化生产设备制备了金属镍纳米颗粒,以这种优质的核壳结构镍纳米颗粒为基础,分别制备出不同形貌的镍基复合吸波材料,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并讨论了这些材料的结构与微波吸收性能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镍/碳多孔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以聚丙烯腈(PAN)、植物油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后续的热处理步骤,成功制备出交联网络状的镍/碳多孔纳米纤维。形貌表征结果显示纤维的直径为300 nm左右,纤维中分布有很多孔径为50 nm的小孔。由于碳纤维本身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加上电磁波在多孔纤维中可以发生多级反射,使得镍/碳多孔纳米纤维在低频范围(尤其是C波段)内具有很强的微波吸收值和更宽的吸收频带范围。此外还突出强调了纳米孔在改善复合多孔碳纤维的介电损耗性质中的作用,界面极化弛豫损失和偶极弛豫损失可以显着提高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因此,镍/碳多孔纳米纤维有望成为在低频范围内吸波性能优异的微波吸收材料。2、镍@氧化石墨烯二元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通过改良Hummers方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GO),再利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镍@氧化石墨烯二元复合材料。在高温密闭的反应环境中,镍离子和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团之间会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使得镍纳米颗粒和氧化石墨烯良好地复合在一起。利用氧化石墨烯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镍纳米颗粒很容易分散的特点,将氧化石墨烯视为镍纳米颗粒的载体。镍纳米颗粒本身具有很强的磁损耗,除此之外,复合材料中镍纳米颗粒和氧化石墨烯二者之间的交界面上会发生极化,引起较强的极化损耗。微波吸收性能研究表明,与镍纳米颗粒相比,镍@氧化石墨烯二元复合材料显示出更加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3、Ni/ZnFe_2O_4/GO叁元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镍@氧化石墨烯二元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但是这种材料也有明显的不足,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反射损耗值都分布在高频范围内,这一缺陷将极大地限制该材料在低频范围的应用。对此我们引入了ZnFe_2O_4,利用ZnFe_2O_4的介电性能和磁学性能,以弥补镍@氧化石墨烯二元复合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在低频段的不足。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空心球状的ZnFe_2O_4颗粒,粒径为300 nm,采用共混方法制备出Ni/ZnFe_2O_4/GO叁元复合吸波材料。相比于镍@氧化石墨烯二元复合吸波材料,Ni/ZnFe_2O_4/GO叁元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明显变大,因此铁氧体的引入提高了介电损耗,吸波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微波吸收结果表明叁元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值可以分布在低频范围内,这种材料在低频范围内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4、镍@碳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用盐酸多巴胺作为碳源,用自聚合结合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镍@碳复合吸波材料。磁性镍核外围的非晶碳包覆层为镍核提供了一个保护层,同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与镍纳米颗粒相比,镍@碳复合吸波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在高频范围内显着提高,电磁波的损耗来自于磁性镍核的磁损耗和外围非晶碳层的介电损耗。最后通过比较上述研究结果得出,镍/碳多孔纳米纤维和Ni/ZnFe_2O_4/GO叁元复合吸波材料可以在低频范围(特别是C波段4-8 GHz)内达到宽频带、强吸收的吸波效果,可以满足吸波材料在低频范围内的实际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贺子龙,欧阳静[10](2019)在《埃洛石/C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各类日常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工业生产和国防中大型的电子电气设备(雷达、无线电发射设备等)层出不穷,种类繁多,这些设备在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身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这些设备使用时会发射出具有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且强度各异,当电磁波辐射量超标时便会导致我们的生活环境出现电磁干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并且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电磁污染成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微波吸收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片状Al粉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二氧化锰(MnO_2)是半导体微波吸收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是导电型微波吸收材料。将上述材料复合,能有效改善材料的阻抗匹配,增加微波吸收性能,同时拥有较低的红外辐射。论文制备了Al@MnO_2、Al@RGO和Al@MWCNTs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和IR-2双波段发射率测试仪(IR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1)以高锰酸钾(KMnO_4)和片状Al粉为原料,采用一步化学反应制备了Al@MnO_2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KMnO_4与Al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微波吸收和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MnO_4在复合材料中质量比的增加,Al片表面的MnO_2纳米颗粒密度增加,微波吸收性能先增强后减弱,红外发射率逐渐增大;当复合材料中KMnO_4:Al的质量比为2:5时,复合材料在12.72 GHz处最小反射损耗值为-42.93 dB,低于-10 dB的有效吸收带宽为1.28GHz(12.08-13.36 GHz),匹配厚度为1 mm,红外发射率为0.59。(2)以氧化石墨烯(GO)和片状Al粉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Al@RGO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GO与Al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微波吸收和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O在复合材料中质量比的增加,Al片表面的RGO含量及褶皱增多,微波吸收性能变强,红外发射率逐渐增大;当GO:Al的质量比为1:1时,复合材料在13.68 GHz处最小反射损耗值为-46.11 dB,低于-10dB的有效吸收带宽为4.88 GHz(11.52-16.4 GHz),匹配厚度为2 mm,红外发射率为0.69。(3)以酸化处理的MWCNTs和片状Al粉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Al@MWCNTs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MWCNTs与Al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微波吸收和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WCNTs在复合材料中质量比的增加,Al片之间的MWCNTs密度增加,微波吸收性能由差变强,红外发射率逐渐增加;当MWCNTs:Al的质量比达到3:20时,复合材料在10.88GHz处最小反射损耗值为-39.24 dB,低于-10 dB的有效吸收带宽为3.04GHz(9.2-12.24 GHz),匹配厚度为2 mm,红外发射率为0.67。图[21]表[7]参[10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波吸收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雅茹,卫海鹏,高学斌,叶云.结构型微波吸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山西化工.2019

[2].王欢.Al@MnO_2(RGO/MWCNTs)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和红外辐射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3].陈爱娟.铝/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和红外辐射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4].张耕源.还原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5].李为杰.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磁性金属/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6].史有强,尹雅楠,何山,魏霖涛,刘伟峰.多层PMI泡沫微波吸收材料的设计及性能检测[J].失效分析与预防.2019

[7].朱逸,李歌,唐东明,张豹山,杨燚.宽频带超材料微波吸收结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8].朱逸.宽频带微波超材料吸收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9

[9].李德仁.镍基吸波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9

[10].贺子龙,欧阳静.埃洛石/C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论文知识图

样品c反射损耗、厚度及频率的关系图不同厚度下FePc碳化物/BPh复合材料的...输出腔内注波互作用归一化功率随时间...一种电加热再生DPF(2)微波加热再生圆片的半径(a)、第一层拨基铁粉涂层厚...纯的聚醋、Zno微米颗粒和纳米线/聚醋...

标签:;  ;  ;  ;  ;  ;  ;  

微波吸收材料论文_李雅茹,卫海鹏,高学斌,叶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