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南下江南,被江南绿山绿水所陶醉,百里洞庭,一直是我梦萦魂牵的一个绝妙去处,这次南下采风,有幸目瞩了它的风采。
关于洞庭湖,我从小学到中学读过不少赞美她的诗句,刘禹锡的词句是这样描绘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中一青螺”。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描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而亲临洞庭,却与想象中的十分美丽的风景截然相悖。要说,9月这个季风,江南正是“梅雨”期稍逊色的节期,而多雨的南方也会给游人留下澎湃的印象。
洞庭湖是镶嵌在三湘大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北靠洪湖,南临沅江、湘江,两江一湖水满之时,洞庭湖这颗明珠立刻煜煜生辉,大有“烟波不动影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的鲜明幽美画卷。
而那兀立在湖中的君山,和山上那青墨翠绿闻名遐尔的君山茶,吸引了多少文人骚客落足品味,望水兴叹!
当然这是昔日的事。
金秋游洞庭湖却是另一种现象与感受。受洪湖、源江、湘江三水断流影响,洞庭湖水位急剧下降,水流退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水流一断,河道里干涸的泥滩上多了些停放的驳船、机轮。多了些闲散,实际上是失业的人群,无奈的人们表情上显现得是那样烦躁与焦虑。无语的湖滩,也在反思着自然生态出现阴差阳错的残缺,反讥着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出错的误差与不幸。
最耐人寻味的是,这里的山水是绿色的,来岳阳楼观景的人们却不见少,来品味岳阳湘菜或湖蟹、湖鱼名吃的人们仍不减往日的气势,往往这类人士在美酒佳肴下到肚层后,仍觉得这里的一切会变得无限美好。
难的是毁了沿湖四周的这些世世生活于湖区的百姓们。他们一生除了使船、捕捞,几乎不会从事另一种营生。此类现象的出现他们可无奈何,只好望湖兴叹,“咋就没有了我们的生存之路呢?”
洞庭湖千古美湖,名扬天下,今天却受大自然制约,此时也有了它的悲哀。
写到这里,作为前来采风的诗人,我的心底里涌现出了一种责任感:拯救自然,
拯救千百年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的人们,应该不仅仅是句口号,是个呼吁,是个同情,更应该是迫在眉捷的行动与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