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燃料论文_陈培红,王忠,杨丹,夏骅,李瑞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燃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柴油,燃料,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戊醇,生物,丁醇。

混合燃料论文文献综述

陈培红,王忠,杨丹,夏骅,李瑞娜[1](2019)在《甲醇掺混比对甲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186FA柴油机上,开展了柴油机燃用甲醇/生物柴油不同掺混比混合燃料的燃烧过程试验,测量了柴油机示功图,分析了燃烧过程特征参数对循环变动的影响,讨论了滞燃期循环变动系数(COV_T)、燃烧持续期循环变动系数(COV_D)及放热规律型心循环变动系数(COV_(CA50))随甲醇掺混比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评价单缸柴油机循环变动系数的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当柴油机供油量一定时,COV_T,COV_D和COV_(CA50)均随着甲醇掺混比的增加而增加;当甲醇掺混比为30%时,COV_T,COV_D和COV_(CA50)分别为2.76%,6.77%和14.4%,与甲醇掺混比为20%时相比,循环变动系数均有明显增加,最大增幅为48%。考虑到柴油机较低燃烧循环变动系数与工作稳定性的要求,对于应用甲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柴油机,甲醇的掺混比不宜高于20%。(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12期)

王天波,张兰春,贝绍轶,陈茜[2](2019)在《燃料喷射方案对大缸径气体燃料发动机混合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缸径进气道多点喷射气体燃料发动机大供气量的要求,分别采用单个新型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和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2种方案实现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建立发动机瞬态流体力学计算(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着重分析2种方案对发动机进气道内、缸内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方案在进气道内产生典型的多孔横向紊动射流,上游射流对下游射流起到保护作用,射流在进气道内贯穿距离越大,气体燃料在进气道的混合距离越长,混合效果越好;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相对于单个新型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喷射位置上移,是进气道内以及缸内混合效果得到改善的重要因素;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方案中气体燃料进入气缸的时间有所延迟,在进气道内混合效果近似的情况下,喷孔数的增加会使得缸内混合效果下降。(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李婕,宋建桐,朱春红,吴晗[3](2019)在《丁醇同分异构体-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比研究丁醇同分异构体与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燃烧特性,评估各同分异构体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潜力,在定容燃烧弹可视化光学试验研究平台上,利用高速摄像机和缸压传感器,分别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和氧浓度下,丁醇同分异构体-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与燃烧火焰的发展过程以及燃烧放热过程。丁醇同分异构体-柴油混合燃料的放热规律几乎相同,仅当温度降低至800 K时,正丁醇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与其他混合燃料相比,当氧浓度较高时,其燃烧相位明显提前,放热速率峰值升高;在氧浓度较低时,变化规律相反。燃烧火焰形状和发展过程相似,但在发展时刻上略有不同。当环境温度和氧浓度较高时,火焰举升高度接近,当温度较低时,正丁醇混合燃料的火焰举升高度明显升高,表现出较低的火焰强度,这有利于炭烟的降低。丁醇同分异构体-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放热和火焰发光特性相近,但低温环境下,正丁醇的炭烟降低潜力更大。(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9年05期)

唐盛世,李壮,朱召军,黄荣,潘明章[4](2019)在《EGR率对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EGR率和正戊醇/柴油/PODE_(3-4)混合燃料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实现更高效、清洁的燃烧。在一台四缸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不同EGR率(5%、10%、15%、20%、25%)下叁种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的研究。试验的叁种燃料分别为纯柴油(记为D100)、体积比为80%的D100和20%的PODE_(3-4)掺混(记为DP20)、体积比为80%的DP20和20%的正戊醇掺混(记为DPPt20)。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EGR率下,与D100相比,DP20的缸压和放热率峰值增加,滞燃期缩短,热效率提高。DP20与正戊醇混合后,滞燃期延长,热效率降低;增大EGR率,叁种燃料的缸压和放热率峰值下降,着火延迟,热效率降低。当EGR率低于15%,随着EGR率的增加,Soot、CO、HC排放以及总颗粒物质量浓度略微增加,而NO_x排放大幅降低。当EGR率高于15%,随着EGR率的增加,叁种燃料的Soot、CO、HC排放以及总颗粒物质量浓度急剧上升。(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宋大凤,雷宗坤,曾小华,张峻恺,纪人桓[5](2019)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多目标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客车经济性优化时将循环工况耗氢量作为单一经济性评价指标的局限性,通过建立等效氢耗模型及融合质量与寿命因素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对影响整车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性关键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对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容量系数进行优化进而降低了动力系统的质量和成本,优化后超级电容仍能充分发挥"削峰填谷"作用,蓄电池无大电流冲击,优化前后其平均电流能够保持基本不变,燃料电池电压衰退值仅降低2μV,其寿命衰减程度在优化前后变化可以忽略.本文所提出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够保证寿命及使用经济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成本和总质量都得到了优化,对实际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综合评价和方案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李桢辉,付主木,陶发展[6](2019)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分层能量管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中燃料电池、电池、超级电容的能量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分层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依据燃料电池效率、电池SOC值和需求功率,设计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优化燃料电池的能量输出;下层依据电池和超级电容特性,设计滑动平均滤波算法,使电池平稳输出能量。最后,在UDDS+HWFET工况下对该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Advisor自带能量管理策略相比,该策略能更合理地分配能量源的能量输出,燃料电池效率提升0.17%,氢气消耗量减少4.37%。(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9年10期)

王文超,李法社,申逸骋,刘作文[7](2019)在《地沟油生物柴油与正丁醇/乙醇混合燃料燃烧火焰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配比下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设计了一套生物质液体燃料雾化蒸发燃烧系统,该系统可产生生物柴油及其混合燃料层流预混火焰,结合OH-PLIF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定并分析燃烧火焰的高度和锋面面积以及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和OH-PLIF总信号强度等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正丁醇或乙醇添加比例的增大,两种混合燃料燃烧火焰高度、火焰锋面面积呈下降趋势;火焰传播速度呈上升趋势.在混合燃料中,正丁醇的体积分数越大,燃烧火焰OH-PLIF总信号强度越大,而乙醇的体积分数越大,混合燃料燃烧火焰OH-PLIF总信号强度越小.(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赵福海,王锡淮[8](2019)在《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动力船舶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电动绿色船舶除了使用电力,还越来越多地采用替代能源,如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本文建立船舶混合动力推进系统,采用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并联作为混合动力。在功率不足时,锂电池提供额外的功率以满足负载需求。为了模型比较贴合实际,使用真实数据对混合动力系统的子部件进行建模,生成Simulink模型并进行仿真。(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苏波,李奇,王天宏,燕雨,黄文强[9](2019)在《城轨交通用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系统瞬时等效最小氢耗硬件在环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燃料经济性并有效保持储能单元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系统的瞬时等效最小氢耗硬件在环方法。该方法采用超级电容的一阶RC等效电路模型,建立超级电容的等效氢耗模型,通过推导得到超级电容最优输出的功率,根据当前SOC下超级电容最优输出功率并结合需求功率控制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通过在搭建的RT-LAB半实物硬件在环平台下,与功率跟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氢气消耗量和保持超级电容SOC,将在轨道交通混合动力车辆大功率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程义飞,崔静,杨广峰[10](2019)在《适用于HCCI的正庚烷-二甲醚混合燃料简化机理的构建及不同混和比对燃料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正庚烷和二甲醚单独燃烧的详细机理基础上,提出分别适用于正庚烷和二甲醚的简化机理,其中,二甲醚的简化机理包括24个组分、28个反应,正庚烷的简化机理包括41个组分、48个反应.验证后发现,2个简化机理与详细机理较吻合.将2个简化机理耦合,尝试提出适用于均质压燃发动机的正庚烷-二甲醚混合燃料燃烧的简化机理模型.混合燃料的简化机理模型包括51个组分、64个反应.保持简化过程中的工况,将实验所得的数据与简化机理对比,验证该简化机理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简化机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反应缸内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验证简化机理的有效性,在不同工况下进行简化机理计算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简化机理在一定范围内可反映缸内压强、温度的变化情况,且在着火延迟时间以及主要物质的变化趋势方面,简化机理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分析混合燃料燃烧简化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掺合质量比对混合燃料体系缸内压强、温度和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少量二甲醚掺入混合燃料可有效提高上述参数.(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混合燃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大缸径进气道多点喷射气体燃料发动机大供气量的要求,分别采用单个新型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和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2种方案实现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建立发动机瞬态流体力学计算(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着重分析2种方案对发动机进气道内、缸内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方案在进气道内产生典型的多孔横向紊动射流,上游射流对下游射流起到保护作用,射流在进气道内贯穿距离越大,气体燃料在进气道的混合距离越长,混合效果越好;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相对于单个新型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喷射位置上移,是进气道内以及缸内混合效果得到改善的重要因素;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方案中气体燃料进入气缸的时间有所延迟,在进气道内混合效果近似的情况下,喷孔数的增加会使得缸内混合效果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燃料论文参考文献

[1].陈培红,王忠,杨丹,夏骅,李瑞娜.甲醇掺混比对甲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9

[2].王天波,张兰春,贝绍轶,陈茜.燃料喷射方案对大缸径气体燃料发动机混合效果的影响[J].现代制造工程.2019

[3].李婕,宋建桐,朱春红,吴晗.丁醇同分异构体-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9

[4].唐盛世,李壮,朱召军,黄荣,潘明章.EGR率对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宋大凤,雷宗坤,曾小华,张峻恺,纪人桓.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多目标优化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李桢辉,付主木,陶发展.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分层能量管理策略[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9

[7].王文超,李法社,申逸骋,刘作文.地沟油生物柴油与正丁醇/乙醇混合燃料燃烧火焰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8].赵福海,王锡淮.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动力船舶建模与仿真[J].船电技术.2019

[9].苏波,李奇,王天宏,燕雨,黄文强.城轨交通用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系统瞬时等效最小氢耗硬件在环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10].程义飞,崔静,杨广峰.适用于HCCI的正庚烷-二甲醚混合燃料简化机理的构建及不同混和比对燃料影响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燃煤电厂运行流程与采样点布置的示意...利用汽、柴油实现PPC燃烧的排放对比不同碳烟的热重结果对比堆芯组件设计菊芋植物(A)和根块(B)4.10 地球-金星交会任务能量最优轨迹(在...

标签:;  ;  ;  ;  ;  ;  ;  

混合燃料论文_陈培红,王忠,杨丹,夏骅,李瑞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