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选择性测定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选择性,生物量,技术,碳酸盐,同位素,比值,真菌。
选择性测定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青,郭淑文[1](2019)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自来水中微量的氟——两种定量分析技术的比较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通过标准曲线法和一次标准加入法对本地自来水微量氟进行测定。两种方法测得本地区自来水中氟离子的含量分别是1.18×10~(-3)g/L和1.14×10~(-3)g/L,重点比较两种定量分析技术的测定步骤、计算处理方法,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河套学院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吉冰洋,段欣,缪娜,刘瑞芳,杨璟[2](2011)在《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和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监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中大脑功能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TCD)和近红外光谱(NIRS)测定技术监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为采取最佳的神经系统保护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2例拟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行全弓置换术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将TCD探头置于颞窗,将NIRS的探头置于患者的额头,并分别采集围术期、术中以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指标。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术中平均动脉压与脑血氧饱和度(rO2)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MCA的平均血流速(mVmca)与rO2明显相关;主泵流量与rO2明显相关。开始顺行性脑灌注(ASCP)后,mVmca、r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都明显低于ASCP开始前和恢复流量后,且ASCP的流量和mVmca和rO2明显正相关。当DHCA过程中ASCP的流量低于10 ml/kg体重时,TCD则探测不到MCA的血流信号,维持ASCP流量大于10 ml/kg体重可以维持一定的MCA脑血流流速和维持rO2>45%。在体外循环结束后,mVmca和rO2则恢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结论联合应用TCD和NIRS能有效的反应大脑在DHCA选择性脑灌注期间的血流和氧代谢的状态,对于DHCA选择性脑灌注过程中的大脑灌注流量的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李志华,刘芳,郭强,谭周权,吴杰[3](2010)在《选择性抑制技术测定活性污泥细菌、真菌活性分布的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采用放线菌酮和硫酸链霉素作为真菌、细菌抗生素以抑制其活性,以基质诱导耗氧速率为考察指标,以好氧污泥、土壤污泥以及厌氧污泥为研究对象,对选择性抑制技术测定活性污泥中细菌、真菌分布的适用性进行了系统评估.随抗生素的投加,好氧污泥和土壤污泥的耗氧速率减小,厌氧污泥的耗氧速率反而增大,此方法对厌氧污泥不适用.当放线菌酮为1mg/g、硫酸链霉素为2mg/g时,抗生素对好氧污泥的抑制功效即D值为1,但并不能通过改变投药量使土壤污泥D值接近于1,说明所用抗生素对好氧污泥活性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土壤污泥活性抑制不具选择性.结果表明,选择性抑制技术能够用于测定好氧活性污泥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分布,但也存在着抗生素抑制作用失效、不完全抑制和实验结果精确度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抗生素选择、微生物活性指标选择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0年07期)
高春英[4](2009)在《顺序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选择性测定叁种氨基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氨基酸分析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准确、灵敏、简便、快捷的氨基酸分析方法对蛋白质化学、临床医学、生理研究、及食品分析有着重要意义。化学发光法以其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简便和线性范围宽等诸多优点,促使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它在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应用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可以精确地控制试剂和试样的体积以及混合时间,提高方法的重现性;易于控制采样操作、减少试剂和试样的消耗;自动化程度高,显着提高分析频率。顺序注射分析作为流动分析的一个分支或第二代流动注射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提出来。它更新了仪器装置,简化了操作使其更易微机化,达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新水平,可以用同一装置完成不同组分的检测而无需改变流路的设置,成为流动注射分析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流动注射和顺序注射及其混合体系已发展成为自动分析和在线样品处理技术的主要手段。流动分析进样和化学发光检测技术耦合,保留了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固有的优点,克服了通常化学发光分析中因反应速度快,反应过程难以控制,重现性较差的弊病,进一步改善了后者的分析性能,显着地提高了分析结果重现性、准确度和分析速度。本文将顺序注射进样技术和化学发光检测方法联用,建立了简便、快速、灵敏、选择性测定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讨论了部分化学发光反应体系的反应机理。第一章简要评述了近年来应用于氨基酸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色谱分离方法、化学计量学解析,各类光学检测方法和其它分析方法等。第二章将顺序注射进样技术与化学发光检测技术联用,详细研究了顺序注射条件下特有的进样顺序对发光信号强度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快速发光反应体系,因待测试样区带排序位置不同引起的试样分散程度不一是发光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基于丁二酮肟存在下组氨酸能够增强Mn(Ⅱ)盐对鲁米诺与过氧化氢发光反应的催化能力,建立了顺序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选择性测定组氨酸含量的新方法,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7~1.0×10-3 mol/L,检出限(3σ)为2×10-7mol/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7%(4.0×10-5mol/L,n=11)。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回收率在90.0~103.3%之间。第叁章研究了Ce(Ⅳ)-Tween20-Trp发光体系。在酸性介质中,色氨酸能够显着增强Ce(Ⅳ)和Tween20的发光反应。据此,建立了顺序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测定色氨酸的新方法。线性分析范围为2.0×10-7~8.0×10-6mol/L,检出限为1.5×10-7 mol/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与Ce(Ⅳ)-Trp直接发光反应相比较,本方法线性分析范围下降了一个数量级。该方法用于氨基酸注射液和啤酒中色氨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此外,本章通过研究相关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化学发光光谱、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探讨了Ce(IV)-Tween20-Trp体系可能的发光反应机理。该反应的发光体为Tween20的中间氧化产物,在这个化学发光反应中,色氨酸是Ce(Ⅳ)与Tween20反应的增敏剂。第四章研究了色氨酸和酪氨酸对Ce(IV)-quinine-Cys发光体系的抑制效应;提出了利用Ce(IV)-quinine-Cys-(Trp+Tyr)反应体系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抑制效应和Ce(IV)-Tween40-Trp体系中色氨酸的增强效应,同时测定色氨酸和酪氨酸含量的化学发新方法;采用双泵双阀的顺序注射进样和空气微柱间隔发光信号,消除了顺序注射流路毗邻信号间的干扰,成功实现了酪氨酸和色氨酸同时检测。通过色氨酸和酪氨酸对Ce(IV)-quinine-Cys体系的抑制作用,得出二者总的含量;利用色氨酸对Ce(IV)-Tween40体系的增敏作用,测得色氨酸的含量,总量与色氨酸含量之差就是酪氨酸的含量。对于Ce(IV)-quinine-Cys-(Trp+Tyr)反应体系,测定范围为3×10-7~1.2×10-5 mol/L时,检出限为2.9×10-6 mol/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n=9);对于Ce(IV)-Tween40-Trp发光体系,测定范围为2×10-7~1.4×10-5 mol/L,检出限为9.0×10-8 mol/L,连续9次测定色氨酸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认为Ce(IV)-quinine-Cys-(Trp+Tyr)体系发光反应的发光体为奎宁;而Ce(IV)-Tween40-Trp体系发光反应的发光体可能为Tween40的中间氧化产物。用该方法实现了氨基酸注射液、啤酒、牛奶、豆浆和血清等样品中色氨酸和酪氨酸含量的测定,其中,牛奶和豆浆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测定结果与对照方法一致。该方法检测下限和检出限低,适于痕量色氨酸和酪氨酸的测定。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了顺序注射与化学发光联用技术选择性测定几种氨基酸的分析方法,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试剂和样品的消耗量少、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实现了食品和药品中相应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提高了顺序注射与化学发光联用技术检测氨基酸的应用能力。研究了相关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为化学发光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9-05-01)
张志军,尹观,张其春[5](2002)在《碳酸盐岩Sr同位素比值的选择性溶解及测定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碳酸盐岩的Sr同位素比值测定由于采用盐酸溶样 ,虽然具有溶解迅速的优点 ,但同时也使非碳酸盐组分被溶解而往往导致测定值偏高 ,同时也增加了Sr分离与纯化的难度。因此 ,我们考虑用弱酸来溶解碳酸盐岩矿样 ,以改进传统方法的不足。实验中采用醋酸作为溶解介质 ,对比了不同浓度的醋酸的溶解效果 ,对较难溶解的白云岩样品作了弱酸溶解实验 ,同时比较了 2 .5mol/L盐酸和 4mol/L醋酸溶样后的测定结果和测定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Sr同位素的选择性测定技术可以使溶解对象局限于样品中的目标组分———碳酸盐岩 ,防止样品中的非碳酸盐岩组分的溶解 ,避免过多的杂质进入溶解液 ,使碳酸盐岩中的微量元素———Sr(通常含量在 10 4 — 10 5范围内 )的同位素比值测定趋于准确和可靠 ,同时也减少了杂质元素的干扰 ,便于Sr的分离与纯化。(本文来源于《地质地球化学》期刊2002年04期)
路松行,汤漾平[6](2002)在《利用核技术现场测定原煤灰份浓度的研究——选择性γ-γ法测定原煤灰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利用γ-γ法现场测定原煤灰份.(本文来源于《洛阳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张志军[7](2001)在《碳酸盐岩锶同位素选择性测定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碳酸盐岩Sr同位素的实验方法的设计。传统的碳酸盐岩的Sr同位素测定存在测定比值经常偏高等不足之处。碳酸盐岩Sr同位素的选择性测定技术是利用弱酸的溶解能力有限的特点,使溶解对象仅局限于样品中的目标组分—碳酸盐岩,从而防止样品中的非碳酸盐岩组分的溶解,同时避免了过多的杂质进入溶解液,使Sr的分离与纯化时的纯度更高,最终使碳酸盐岩中的微量元素—Sr(通常含量在10~(-4)—10~(-5)范围内)的同位素比值测定趋于准确和可靠。 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 醋酸溶解样品时,溶解介质的浓度、温度、时间的最佳值的选择; Sr分离纯化阶段,不同淋洗液的浓度所产生效果的比较; 采用玫瑰红酸钠作为Sr分离与纯化时的示踪剂; 采用新方法除去具有高Rb/Sr比及高Ca/Sr比的碳酸盐岩矿样中的Rb、Ca; 分析引起试验误差的各个环节; 对该实验方法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 质谱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新方法处理碳酸盐岩样品的效果很好。获得的Sr同位素比值数据表明了碳酸盐岩Sr同位素的新实验技术——选择性测定技术是切实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学院》期刊2001-05-01)
林启美[8](1999)在《选择性呼吸抑制技术在土壤细菌和真菌生物量测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线菌酮和链霉素可以选择性地抑制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的葡萄糖诱导呼吸作用,但抑制效果仅50% 左右。二者的最适用量每克土分别为8~12m g 和4~8m g,培养时间以低于4h 为好。在两个土壤上选择性呼吸抑制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直接显微镜计数法所得的结果相当,但是,加入链霉素时,一个粘性土壤的葡萄糖诱导呼吸量不但不被抑制,反而随链霉素加入量的增加,诱导呼吸量增加,是否与其高的粘粒含量有关乃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另还详细地讨论了应用此方法的有关问题。(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1999年06期)
范玲[9](1999)在《离子选择性电极-流动技术测定锅炉软水中硬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流动技术对锅炉软化水中硬度的测定进行了在线分析研究。选择管长100-150cm,内径3mm,流速1mL/s,该法简单、快速,变异系数0.3%,与传统的络合滴定法比较,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1999年03期)
陈素娥,黄月君,王新,晋卫军[10](1999)在《利用选择性重原子增强的固体表面发光技术同时测定痕量吡哌酸和氟哌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rCl2和Pb(Ac)2作为选择性重原子微扰剂,分别诱导出吡哌酸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和氟哌酸的室温磷光,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混合样品中的两种药物获得成功。在pH约11的条件下测定吡哌酸的线性范围为5×10-7mol/L~3×10-3mol/L,测定氟哌酸的线性范围为3×10-5mol/L~3×10-3mol/L。(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2期)
选择性测定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TCD)和近红外光谱(NIRS)测定技术监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为采取最佳的神经系统保护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2例拟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行全弓置换术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将TCD探头置于颞窗,将NIRS的探头置于患者的额头,并分别采集围术期、术中以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指标。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术中平均动脉压与脑血氧饱和度(rO2)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MCA的平均血流速(mVmca)与rO2明显相关;主泵流量与rO2明显相关。开始顺行性脑灌注(ASCP)后,mVmca、r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都明显低于ASCP开始前和恢复流量后,且ASCP的流量和mVmca和rO2明显正相关。当DHCA过程中ASCP的流量低于10 ml/kg体重时,TCD则探测不到MCA的血流信号,维持ASCP流量大于10 ml/kg体重可以维持一定的MCA脑血流流速和维持rO2>45%。在体外循环结束后,mVmca和rO2则恢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结论联合应用TCD和NIRS能有效的反应大脑在DHCA选择性脑灌注期间的血流和氧代谢的状态,对于DHCA选择性脑灌注过程中的大脑灌注流量的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择性测定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青,郭淑文.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自来水中微量的氟——两种定量分析技术的比较探究[J].河套学院论坛.2019
[2].吉冰洋,段欣,缪娜,刘瑞芳,杨璟.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和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监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中大脑功能的意义[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1
[3].李志华,刘芳,郭强,谭周权,吴杰.选择性抑制技术测定活性污泥细菌、真菌活性分布的适用性分析[J].环境科学.2010
[4].高春英.顺序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选择性测定叁种氨基酸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
[5].张志军,尹观,张其春.碳酸盐岩Sr同位素比值的选择性溶解及测定技术[J].地质地球化学.2002
[6].路松行,汤漾平.利用核技术现场测定原煤灰份浓度的研究——选择性γ-γ法测定原煤灰份[J].洛阳大学学报.2002
[7].张志军.碳酸盐岩锶同位素选择性测定技术[D].成都理工学院.2001
[8].林启美.选择性呼吸抑制技术在土壤细菌和真菌生物量测定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1999
[9].范玲.离子选择性电极-流动技术测定锅炉软水中硬度[J].水处理技术.1999
[10].陈素娥,黄月君,王新,晋卫军.利用选择性重原子增强的固体表面发光技术同时测定痕量吡哌酸和氟哌酸[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