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研究

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研究

阮氏明红[1]2004年在《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研究,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深入拓展,而且符合越南学术界当前的需求。 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对汤汉生平、思想、作品作出考察。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为陶渊明研究者所熟悉,但关于汤汉本人的现存资料有限,资料中存在不少矛盾。本章根据宋元别集、《宋史》、全祖望《宋元学案》、以及汤汉家乡的地方志等文献材料,辨别汤汉家族关系,探讨汤汉为人、为学特点。本章所得出的结论是:汤汉学问渊博,为官正直敢言,对师友有始有终,具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美德。汤汉学术思想最大特点是兼融朱吕陆学,这一点对汤汉成功注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章,介绍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在清代重见之始末以及其版本流衍。本章还在郭绍虞先生及邓小军先生着述的基础上,考察宋庠本异文在现存南宋陶集本的具体情况,以说明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的底本问题。 第叁章,主要考察汤汉注陶诗时所使用的注释方法。首先分析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的异文校语数量和异文内容,说明汤汉在注陶集时掌握大量的文献来源,作出了认真的校勘工作。在词语解释方面,汤汉适当运用传统训诂注释方法,同时重在发明诗意、寓评于注。在诗歌欣赏、评论方面,汤汉注释吸收前人和宋人研究陶诗的成果,并加上自己的创见。汤汉注释一般很简练,但很精辟、独到,具有全面性、启发性效果。 第四章,考察汤汉注《述酒》诗的途径,分析汤汉注《述酒》诗时所开创的深层次以史证诗方法。首先说明,以史证诗是中国古典诗歌注释传统方法,历史悠久,但基本上是一般性地解释作品明显的历史背景,而汤汉所发明的以史证诗方法是辨证性的深层次以史证诗方法,只限于解读以微辞为表现手法的写实性作品的历史内容。汤汉通过解读陶渊明《述酒》诗,不但使陶渊明的政治立场明白于世,而且发明了解读古典字面今典实指诗歌的注释方法。 第五章,总结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的特点和价值。汤汉注陶是陶集注本的第一家注本,是后世大量陶集注本的祖本。汤汉注陶,揭示出陶渊明及其诗歌极重要的潜在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相关艺术造诣,在陶渊明研究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汤汉之后,钱谦益《钱注杜诗》,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所使用的诗史互证方法,都是继承和发展汤汉的方法。汤汉注陶早于《钱注杜诗》四百年,早于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八百年,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地位。

谈笑[2]2009年在《汤汉前《述酒》诗接受情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述酒》诗是关系陶渊明政治品格的重要作品,在陶渊明众多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南宋末年的汤汉《陶靖节先生诗》是第一个详细注释《述酒》,并全面揭示《述酒》诗意的学者。现当代的学者也多把汤汉看作是《述酒》注释第一人。但对《述酒》的理解与注释并不是始于汤汉。对《述酒》的理解与注释始于北宋中期的宋庠,《述酒》的隐晦让宋庠产生了疑惑:“宋本云,此篇与题非本意,诸本如此误”。苏轼虽没有流传下注释《述酒》的直接文字材料,但却与陈襄,以及同时的黄庭坚有密切联系。而正是苏轼与朱熹对陶渊明的推崇奠定了陶渊明在后世的崇高地位。经笔者研究发现,北宋中晚期之后注释《述酒》的几位学者皆与苏轼有相当的联系,这个问题令人深思。黄庭坚是第一个注释《述酒》诗典故的学者,黄庭坚对“芈胜”典故的指出在《述酒》诗接受史上有重要地位,却极少为人所提及。两宋之交曾私淑苏辙,深感亡国之痛的韩驹第一次揭示“山阳下国”之典;指出《述酒》创作背景“义熙后有感而赋”;在《述酒》诗接受史上都有重要地位,远早于汤汉注陶。有开创意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述酒》诗后引用名为“赵泉山”之评注,且置于汤汉之前。经笔者初步考察,可知赵泉山其人应略早于汤汉。赵第一次把《述酒》诗所隐射的时代背景精确到年:“此晋恭帝元熙二年也”,“明年九月潜行弑逆”。并第一次明确的指出《述酒》诗的写作目的是痛斥刘裕的篡弑行为。并由此类推来理解陶渊明众多的难以理解的诗篇。赵泉山的发现,对于后人理解陶渊明的众多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本文是陶学史上第一次发现并考察赵泉山其人,并指出其在陶集笺注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述酒》诗汤汉前接受情况的研究中,还涉及到陈襄,黄庭坚所存史料真伪之辩析;陶集“陈述古本”的重新发现;黄庭坚《述酒》注与陶集“苏写本”真伪之重要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都有不同程度的重要发现。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虽然此文的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述酒》诗在汤汉之前的接受情况。但从此篇文章已经可以隐约的看到宋代文人群体在人文学术之路上所做出的群体性努力,与其杰出贡献。

马镜涵[3]2018年在《曾集本《陶渊明集》与汤汉本《陶靖节先生诗注》校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古至今陶集注书者甚多,本文就南宋至明代之间流传较广的两个版本进行校勘。从篇目排列和内容两方面进行了比较。

赵红梅[4]2018年在《古直以《诗经》注陶渊明四言诗的特殊贡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直着《陶靖节诗笺定本》用昔人注经的方法注陶诗,对阐释陶诗是很大的推进,朱自清曾有专论。此本开大量引《诗经》注陶诗之先河,以独特视角审视陶诗,上溯渊源,揭示内涵,挖掘深义,探索对《诗经》意韵的承袭,为阐释陶渊明四言诗作出了特殊贡献。通过古直笺注,我们可明白苏轼所谓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内涵与意旨。

李致忠[5]2012年在《昔时陶陶室 今日在国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陶陶室"是清代着名藏书家黄丕烈藏书的室名之一,以同时藏有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十卷和宋淳佑元年(1241)汤汉刻《陶靖节先生诗注》四卷《补注》一卷(以下简称两陶集)而得名。陶渊明以高尚的品格与醇厚的诗风,为历来文人雅士所推重,宋刻两陶集亦因之而为历来藏书家所青睐。二百年来,宋刻两陶集辗转递藏,演绎出许多感人而有趣的故事,最后归藏于国家图书馆,故谓"昔时陶陶室,今日在国图"。

贾军[6]2008年在《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以其才情纵放、文笔富赡而称誉古今。由于宾王身世坎坷,所着诗文随其身之辗转而多有散逸,经后人裒集遂得流传。晚清学者陈熙晋在整理其集的基础上为之作注,成《骆临海集笺注》一书,本文就陈熙晋本人及其此着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通过征引正史、地方志、杂着、别集以及史志类着作等有关文献,对陈熙晋生平事迹、交游及其着作存佚等情况进行了考述,以探求陈氏的学术背景及其思想。第二章主要对陈氏《骆临海集笺注》的成书、刊刻及其流传情况进行了考察,揭示了陈氏《笺注》本在古今流传递经中的一些情况和特征。第叁章以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了陈氏在对骆宾王集整理方面的特点。骆集在历代的流传中乖讹百出,且板籍繁芜,陈氏遂参考骆集宋蜀本、《四库全书》所收明万历颜文选本以及其他众多本子将其重编成帙,并给予辑佚、校勘和编年。尤其陈氏以《文苑英华》所收骆集校宋本诗文通校其辑集,是其整理骆集的重要特征之一。第四章是对陈氏注骆的内容和方法的探析。首先,通过抽绎陈氏注骆在文字、音韵、训诂以及考据方面的典型例证,归纳出其主要特征是“据守”和“通核”,这一方面,清乾嘉考据学派对陈氏的影响亦大。其次,通过借鉴和吸收当代学者郝润华等人在古典解释学上的理论,具体论证了陈氏注骆在古典解释学上的特点,即:陈氏在笺释骆宾王诗文的思想内容时继承运用了清初钱谦益以来的“诗史互证”法,其诗学思想则体现了自孟子以来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这一中国古典解释学的优良传统,当中亦渗透了宋代汤汉注陶诗所发明的以“古典”释“今典”的解读方法。结语部分总结了陈氏注骆的主要成就及其学术价值,并指出其某些缺点与不足。

徐铁猊[7]2017年在《周叔弢 唯留书香沁后人》文中提出继1951年向北京图书馆捐出《永乐大典》之后,1952年,周叔弢又将自己所藏最极致精品——宋元明刻抄校本共计715种、2672册,捐给北京图书馆。周叔弢说他想让这批珍品得到一个最好的归宿。周叔弢所捐的这批书中,即包括《陶渊明集》和《陶靖节先生诗注》。当时

张树峰[8]2007年在《南宋陶渊明批评》文中认为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至宋而极”。宋人不仅发现了陶渊明及其诗文的价值,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之做出解读,使得对陶渊明的批评研究成为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非常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学现象。继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大家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行品评后,南宋文人基于特殊的时代境遇与文化思想背景,从各个角度研陶、评陶,一方面大大提高和丰富了对陶渊明其人其文的认识,使得这种理论批评进一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确立了陶公人品和文品的经典地位。因此,南宋陶渊明批评在评陶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南、北宋在朝代上的延续性,学人习惯上将两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说,这样固然有利于对这一评陶史上的高潮阶段有相对完整的认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二者在时代特色及评陶成果、特点上的不同。因此本文立足于南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出发,去探究和索解陶渊明及其诗文在这个时期被做出怎样的解读,同时努力去发掘这种阐释背后的特殊意义以及它与南宋的时代精神、诗学精神的共通之处。总起来说,本文主要分叁个部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是对南宋前陶渊明批评研究的状况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回溯。陶渊明及其诗文由晦到显,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南北朝的颜延之到北宋的苏黄,这其间不断的渐进和累积,虽然难免有粗漏和有失偏颇之处,但最终奠定了陶学发展的基础,为南宋崇陶、论陶的高潮做好了资料上和理论上的双重准备。其次,是对南宋陶渊明批评的内容及美学评价的具体阐释。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心,分别从叁个方面对南宋评陶的内容进行展现:一是南宋文人对陶渊明其人的批评研究,主要从其对陶公隐逸行为的评判、哲学思想归属的论争及襟怀性情的全面开掘等方面进行论述,力求全面地再现南宋士人对陶渊明人格精神的认识与评价。二是南宋文人对陶渊明诗文的批评研究,从其对陶集版本的考订和集注,对陶作艺术表现的深入透析,到确立陶诗的经典地位,这其间既有深刻而理性的认识,又有理学思潮影响下不合情理的拔高,是南宋评陶特点之一,也是其有争议之处。叁是对南宋陶渊明批评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和陶、拟陶风潮的总结评述。最后,对南宋陶渊明批评兴盛的原因及特征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就原因而言,主要从南宋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及文学的发展状况来寻求根源,挖掘出潜藏在背后的一系列历史的、社会的、文化思想的以及文学本身的因素。同时,对其所表现出的外在特征进行概括总结。

钟书林[9]2006年在《陶渊明《联句》诗及其联句人物考察》文中提出陶渊明的《联句》诗,人们较少谈及,很多人甚至怀疑它的真实性,一般的陶集选本把它连同于陶诗伪作一并删去不录。对《联句》诗内容的考察,联句人物的厘定,可以发见《联句》诗作为陶诗的有力证据。

焦从海[10]1985年在《陶陶室藏宋板陶集聚散流传考》文中研究说明一九五二年,着名藏书家建德周叔弢先生将自己藏书中最精品宋、元、明刻,名人钞、校本书七百十五种一举捐给北京图书馆。其中宋本《陶渊明集》十卷(以下简称宋本《陶集》)、《陶靖节先生诗》四卷(以下简称宋本《陶诗》)、《注东坡先生诗》存二卷,为苏轼和陶诗(以下简称宋本《注东坡诗》)。此叁书系清代黄丕烈陶陶室故物,据书中所藏书印可知清初以来即为藏书家所珍视,乃流传有绪之秘笈。乾隆五十六年,吴县黄丕烈购得宋本《陶集》十卷,嘉庆八年春,黄丕烈检点百宋一(?)中所蓄古书辑成《百宋一(?)书录》,即着录此书。次年

参考文献:

[1]. 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研究[D]. 阮氏明红. 首都师范大学. 2004

[2]. 汤汉前《述酒》诗接受情况研究[D]. 谈笑.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3]. 曾集本《陶渊明集》与汤汉本《陶靖节先生诗注》校勘[J]. 马镜涵. 青春岁月. 2018

[4]. 古直以《诗经》注陶渊明四言诗的特殊贡献[J]. 赵红梅. 宁夏社会科学. 2018

[5]. 昔时陶陶室 今日在国图[J]. 李致忠. 新世纪图书馆. 2012

[6]. 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研究[D]. 贾军. 西北大学. 2008

[7]. 周叔弢 唯留书香沁后人[N]. 徐铁猊. 新华书目报. 2017

[8]. 南宋陶渊明批评[D]. 张树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9]. 陶渊明《联句》诗及其联句人物考察[J]. 钟书林.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

[10]. 陶陶室藏宋板陶集聚散流传考[J]. 焦从海. 文献. 1985

标签:;  ;  ;  ;  ;  ;  

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