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普外科122100)
【关键词】小肠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分析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151-02
临床上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多数可经保守治疗而缓解,但绞窄性肠梗阻必须手术治疗,防止术后再粘连甚至再手术,是现在医生无法解决的难题。现将我院2007~2013年收治粘连性小肠梗阻117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17例中男94例,女23例,年龄17~84岁,腹部肿瘤手术史29例,其他腹部手术史6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未手术者15例,腹股沟疝痛嵌顿后还纳术5例,不明原因有腹痛发作史2例。入院前均有阵发性腹痛伴阵发加剧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史,时间最长的1例为外院保守治疗9d无效收治。均经腹部X片证实为小肠梗阻。
1.2治疗方法
1.2.1保守治疗:①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鼻胃管);②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失衡;③给予肠道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④在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采用中药通里攻下;⑤高度腹胀者给予生长抑素以减少胃液的分泌量。
1.2.2手术治疗:①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下剖腹探查;②尽量减少肠壁浆膜的损伤。找到梗阻部位后若易于解除则行粘连分解;不易解除或需广泛分离者,严重处行肠段切除,行端端吻合;经努力仍无法切除的行梗阻上段与下段之间做侧侧吻合(旷置肠管不宜过长)。
2结果
保守治疗66例(56%),手术治疗51例,术后衰竭死亡1例,因大段小肠坏死节除致短肠综合征2例,余均治愈出院,其中因小肠再次粘连梗阻手术5例,3次手术3例,4次手术1例,均治愈。
3讨论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重要是小肠机械性梗阻的表现,病人多有腹腔手术、创伤或感染的病史。既往有慢性梗阻症状或多次急性发作者多由广泛粘连引起的梗阻;长期无症状,突然出现急性梗阻症状,腹痛较重,并腹膜刺激症,应考虑粘连带、内疝或扭转等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但确认只能在腹腔探查后才能做出[1],对没有绞窄或坏死临床证据的粘连性肠梗阻,我们采用40ml植物油经胃管注入或口服(44例),24h后,生理盐水500ml洗肠观察油花,能查到油花者,均用保守治疗而得到缓解。本院经中医科会诊采用中药通里攻下患者,观察12h仍无效甚至加重者,或观察过程中出现腹膜炎者则及时行剖腹探查,本组中有15例中转手术者均无肠坏死。
手术是引起肠粘连的主要原因,但手术也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术中减少但组织损伤,减轻组织炎症反应,预防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是临床外科医师应重视的问题。至今虽采用了很多方法,但因粘连本身是愈合机制的一部分,所以不能在临床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然而在手术中仍有一些可避免的因素,如:入腹前清洗手套上的滑石粉,不遗留线头、棉纤维、切除的组织等;减少缺血组织,不大块结扎;保护肠浆膜面,防止损伤与干燥;清除腹腔内积血、积液,必要时充分引流;及时治疗腹腔内点性病变,及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另一方面因为肠梗阻有10%~25%迟早会发生绞窄性肠梗阻[2]。加之粘连性肠梗阻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肠扭曲,易发生肠扭转。本组117例中手术治疗52例(44.4%)。严格掌握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了手术时机,是提高肠梗阻的治愈率关键。如腹部由阵发性绞痛转持续性加剧,应怀疑绞窄、穿孔或腹膜炎发生;如呕吐物为血性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说明绞窄多发生在晚期;如脱水明显不易纠正,发热、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呕吐不能控制、肠鸣音由活跃、高调变为减弱或稀少也应手术[3]。粘连性肠梗阻伴有局限性包块固定在腹部某一点,往往是局部团块状粘连,非手术较难缓解,经非手术治疗后已有排气排便,但梗阻症状仍未解除,常为多处粘连,宜手术治疗。某肠粘连虽无严重梗阻,但经常有粘连引起牵拉症状。如阑尾切除术后大网膜与右下腹粘连,伸腰时就感不适。有时肠袢与后腹膜粘连,造成某一方向动作时即感腰背痛,此种情况也可考虑手术。手术时笔者不主张广泛分离,若一定要广泛分离才能解除梗阻,应加做小肠排列固定或内支架术。对肠管粘连扭曲成才给以分离者,如估计切除后不能保留1m小肠,则尽量分离粘连,不惜多处分破肠壁(不要损伤肠系膜血管),肠道充分减压灌洗,能补则补,不能补就作楔型甚至多段小肠切除吻合,然后作肠排列或内支架固定,加强支持、抗炎治疗。我们有1例多达4处小肠切除吻合取得成功。
我们只有提高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认识,选择好手术时机,采用科学的手术方式,才能提高小肠粘连性肠梗阻的治愈率和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石美鑫主编.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7:637.
[2]沈魁.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实用外科杂志,1986,4(6):164.
[3]王勇,李爱武,王友昌.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山东医药,1995,3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