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控释论文-郭家桥,张新明

药物控释论文-郭家桥,张新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控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层平板控释体系,药物释放,改进Tikhonov正则化,反问题

药物控释论文文献综述

郭家桥,张新明[1](2019)在《采用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优化多层平板药物控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层平板药物控释体系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控释体系之一.为了使药物能够按照预期的释放速率释放到人体中,对多层平板控释体系中的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优化.首先借鉴数学反问题的求解思路,将基于多层平板体系药物扩散模型的药物释放优化问题转化为扩散方程初值反问题的求解;然后基于紧算子奇异值系统理论,构造了一种新的正则化滤子函数,从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并给出了改进方法的渐进最优阶估计;最后采用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针对恒速、线性下降和先线性增加后恒速的非线性释放这3种目标释放要求,优化了多层平板体系中的药物初始浓度分布,使药物的释放曲线接近或达到所需的目标释放.结果表明:改进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不仅在理论上能够使正则解的误差具有渐进最优阶,而且在多层平板控释体系的优化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采用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优化多层平板控释体系中的药物初始浓度分布,基本实现了体系中的拟恒速、拟线性降低以及拟非线性的药物释放行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童红霞,盛喜霞,高翔,吴晗,马丽[2](2019)在《鼻腔药物控释支架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腔药物控释支架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选取兵器工业521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常年性、持续性、中重度AR患者98例,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52例),分别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或镍钛支架药物治疗,均治疗28 d,随访5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观评分及鼻部客观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B组明显低于A组(P <0. 05); B组总有效率为96. 15%,明显高于A组的82. 61%(P <0. 05); A组无不良反应发生,B组出现异物感6例,分泌物过多、疼痛各3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鼻腔药物控释支架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且能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18期)

姚美蓉[3](2019)在《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药物控释性节育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药物控释性节育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药物控释性节育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经期及经量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药物控释性节育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着,其能够缩小患者的子宫体积,缩短经期并减少经量,缓解痛经,降低肌瘤复发率,并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4期)

徐双杰,郭明,邵燕,吴荣晖,曾楚楚[4](2019)在《智能药物控释材料的合成及其体外释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氢化大豆磷脂(HSPC)、二硬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为原料,运用逆向蒸发法包载黄连素制备一种新型智能药物控释高分子材料——黄连素温敏脂质体(Berberine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 B-TSL)。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 Spectrophotometer,UV)、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Zeta potential and Phase Analysis Light Scattering,ZetaPALS)、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表征合成产物并测试性能,考察B-TSL的体外释药规律。结果表明,设计反应路线合理,成功合成目标产物,产物粒径311 nm,相变温度317.35 K,脂质体包封黄连素的效果较好,包封率为74%,脂质体的体外释药情况符合Ritger-Peppas模型。(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许孟杰,陈华泉,周雪松[5](2019)在《纤维素/海藻酸钠基双膜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药物控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阳离子纤维素(CC)和阴离子海藻酸钠(SA)制备出具有双膜结构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探究了水凝胶在不同pH值环境下的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在pH为7.4,进行单膜水凝胶释放牛血清白蛋白时,纯海藻酸钠水凝胶SA、SA/CC-1水凝胶、SA/CC-2水凝胶的药物释放时间分别为3,6,8 d,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6%,84%,83%,即纤维素阳离子化程度更高的水凝胶释放药物更缓慢;在pH为2.0的条件下,单膜水凝胶释放牛血清白蛋白的累积释放量的最大值仅为6%,水凝胶的药物释放行为表现出pH敏感性。此外,在pH为7.4条件下,复合药物从双膜水凝胶中有序释放出来,外膜中的茶碱在药物释放的第3 d达到释放平衡,累积释放量为87%;内膜中的牛血清白蛋白在第4 d开始释放,在第11 d达到平衡,累积释放量为84%。该水凝胶有明显的药物控释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张喆[6](2019)在《纳米材料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与药物控释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癌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有很多成熟的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但是这类方法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会造成正常细胞的严重损伤。癌症晚期患者癌细胞开始扩散,治愈十分渺茫。因此早期发现癌症成为了研究重点。肿瘤标志物的发现与检测对恶性肿瘤的早期确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有很多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但是生物相容性差,特异性不好成为主要问题。本文基于以上两个问题一方面设计了两种探针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以实现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另一方面通过药物传递输送系统,构建了一个药物靶向输送模型,可以将特定的药物分子输送到靶细胞以及组织,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高稳定海胆状金纳米粒子检测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制备了一种对谷胱甘肽(GSH)响应的海胆状金纳米粒子(SUL-AuNPs)探针。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Au种子的数量制备了叁种不同尺寸的海胆状金纳米粒子。利用静电相互作用用罗丹明B(RB)修饰它们,得到RB-SUL-AuNPs。加入GSH后,GSH与RB-SUL-AuNPs之间的竞争反应导致RB分子从SUL-AuNPs脱落,从而根据在575 nm处荧光强度的变化,检测肝细胞和细胞提取物中的GSH,以达到对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目的。其中100 nm尺寸的SUL-AuNPs对GSH检测的灵敏度最高,线性范围为2-100μM,检测限为0.5μM。同时实验证明SUL-AuNPs具有很好的细胞膜穿透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基于ESIPT效应的荧光探针检测单胺氧化酶B。基于具备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荧光染料2-(2'-羟基苯基)4(3H)喹唑啉酮(HPQ),通过引入MAO识别基团,构建了一种可以特异性检测MAO-B活性的P-MAO-1荧光探针。探针P-MAO-1与MAO-B反应后,识别基团脱落,释放HPQ,引起HPQ分子内质子转移,共轭结构发生改变,引起荧光信号的改变。在检测体系中,随着MAO-B浓度的增加,在365 nm的激发光激发下,P-MAO-1探针在455 nm处的最大荧光强度比空白样品增加了7倍。P-MAO-1探针检测MAO-B的最适pH=7.4,最适温度为37°C,同时P-MAO-1探针对MAO-B的检测有着良好的选择性。(3)基于核酸控释的介孔硅纳米材料作为阿霉素载体进行肿瘤靶向杀伤的研究。基于药物传递系统构建了MSN@Dox@DNA药物靶向输送模型。首先将阿霉素(Dox)填充到MSN载体中,构建载药平台MSN@Dox;随后用DNA对MSN@Dox表面进行包裹构建MSN@Dox@DNA。MSN@Dox@DNA表面的适配体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引物DNA被细胞中的端粒酶延伸并从MSN@Dox的表面脱落,释放Dox。Dox对DNA转录翻译与复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进而诱导癌细胞的凋亡。虽然Dox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药物,但是通过对MSN的修饰使其可以靶向杀伤肿瘤细胞。(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6)

李成龙[7](2019)在《温敏聚合物(P(NIPAAm—DMAAm)—DSPE)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的构建及药物控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世界第二大病,紫杉醇是抗癌药物的主力军。但紫杉醇的强脂溶性限制了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本课题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脂质体包封紫杉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同时在脂质体膜上插入具有长循环特性的温敏共聚物高分子材料,得到温度敏感紫杉醇脂质体,可在温度刺激下,控制释放紫杉醇。本课题筛选了温敏聚合物的最适相变温度及温敏脂质体制备的处方工艺,并进行了质量评价。本文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以合成得到的DSPE-Br为引发剂,利用溴自由基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聚合,得到P(NIPAAm-DMAAm)-DSPE温度敏感共聚物,并进行结构和温敏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单体转化率为54%~62%;调节单体配比,当NIPAAm:DMAAm为51:8(mol/mol)时,得到的温敏共聚物在水中的最低临界共溶温度为46.9℃,而在PBS中为38.8℃,这与盐对水分子的竞争有关。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考察膜材比、水化温度和时间、超声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分别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处方及工艺参数,采用后插入法冷热交替制备温敏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重现性好的载药脂质体处方工艺为: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4:1;紫杉醇与磷脂质量比为1:11.3;水化介质选用0.01 M pH 7.4 PBS;水化液体积为2 mL(对应20 mg HSPC磷脂);旋蒸时间为15 min;水化温度为65℃;水化时间为2 h;超声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40 min。温敏紫杉醇脂质体包封率为80.84%,载药量为7.82%,材料插入量为6.93%,粒径为111.3 nm,脂质体形态规则并带负电荷。药物释放结果表明,40℃下温敏脂质体5天内释药较快,随后平稳释放,10天累积释放率达72.25%。这一释放特性符合Weibull模型。稳定性结果表明,4℃下温敏脂质体在30天后,粒径无明显变化,包封率仍高于65%,长循环效果明显。最后对合成得到的温敏共聚物、普通脂质体及温敏脂质体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共聚物及脂质体的溶血率均小于5%;动态凝血时间与阴性对照相接近;血浆复钙时间至少超过阳性组60%以上;细胞毒性评价中,细胞相对活力均大于80%;且低浓度下无斑马鱼胚胎毒性。共聚物及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综上所述,本课题合成得到相变温度略高于体温的温敏聚合物材料;筛选得到最优的脂质体工艺处方;制备得到包封率高、药物释放可控、生物学性能良好的温敏紫杉醇脂质体。(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2)

武明雪[8](2019)在《几种基于共价有机聚合物或配位聚合物的复合体系用于分析检测与药物控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和食品安全与疾病治疗作为关乎人类健康生存的两大热门研究内容引起了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有机多孔和有机-无机复合多孔材料在生物医药、传感检测和吸附分离等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共价有机聚合物(Covalent Organic Polymers,COPs)和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又称为金属有机骨架,即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两大类炙手可热的多孔材料,既有组分可调、功能可控、设计合成多样性、易于修饰和可裁剪等一系列的共同性质,又各自具备结构和性质上的特性,使其在分析检测和生物医药等不同的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学位论文致力于开发基于MOFs和COPs的复合材料在设计合成和应用方面的潜力,为解决环境和食品安全及靶向药物递送等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科学问题贡献微薄之力。首先,我们设计合成了高稳定性、大比表面积和多孔的COPs材料并结合固相微萃取技术,为食品中有机农药的高效分离与分析检测提供了新的有机功能材料和检测方式,为维护食品安全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其次,我们在光学检测材料的设计合成方面进行了研究,选取易于功能化的新一代超分子大环化合物柱芳烃为构筑单体制备了新型荧光配位聚合物,并系统研究了其在传感检测领域的应用,丰富了现有的光学检测材料,为解决环境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策略。最后,我们利用具有生物相容性、易于功能化和具有良好载药能力的MOFs材料结合具有独特主客体性质的柱芳烃制备多功能复合材料,为实现高效率的抗癌药物靶向可控输送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论文主要总结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在这部分工作中,我们合成了叁种新型COPs有机材料(酰腙COPs材料、交联COPs材料和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离子液体复合材料PAF/IL)并将其制备成纤维装置,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分析手段详细研究了它们对蔬菜、水果和饮品等食品中有机农药的吸附分离和检测效果,达到了对复杂食品样品中有机农药的分离检测效果。相比于商业化的吸附材料,本工作中制备的COPs样品前处理材料对有机农药具有明显的吸附优势和富集能力,大大提高了检测效果和检测性能。第二部分,我们以双羧基功能化的柱[5]芳烃(CP5)作为有机配体,九水合硝酸铬提供中心配位金属,利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首例具有荧光性的柱[5]芳烃配位聚合物(CP5-PCP)并对其发光机理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不仅如此,得到的荧光CP5-PCP配位聚合物可以检测Fe~(3+)、丙酮、硝基苯酚类有机污染物。值得一提的是,柱芳烃配位聚合物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以上的研究,由于柱芳烃和配位聚合物特有的性质,基于柱芳烃的配位聚合物在传感检测、吸附分离和药物递送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叁部分,柱芳烃在超分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柱芳烃和MOFs有机结合有望构建出具有独特优势的多功能医用材料。在本工作中,我们首次构筑了以磁性Fe_3O_4作核,UiO-66 MOF作壳,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5-Fu)为“货物”,水溶性羧基柱[6]芳烃钠盐(WP6)为纳米阀门的诊疗复合材料(Fe_3O_4@UiO-66@WP6)。本工作中详细研究了柱芳烃作为纳米阀门的药物控释行为,同时我们设计了水溶性羧基柱[5]芳烃钠盐(WP5)的超分子纳米阀门作为对照组。这两种具有不同“松紧程度”的纳米阀门均表现出理想的pH、Ca~(2+)、Zn~(2+)、温度等多刺激响应的释放行为。但是,研究表明WP6与“连接轴”单元之间具有更强的主客体作用力,在相同的外界刺激条件下WP6阀门打开的更缓慢,不仅可以实现在病变部位的定点释药,而且可以发挥缓释作用。经过研究Fe_3O_4@UiO-66@WP6载药材料在细胞水平上的诊疗表现,进一步证明该载药体系具有理想的磁共振成像能力和杀死癌细胞的能力。本工作实现了磁分离、磁共振成像、多刺激响应药物释放和化疗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定时、定点、定位的抗癌药物递送,提高治疗效率。第四部分,我们以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具有光热效应的聚吡咯(PPy)为生长基质包覆上UiO-66 MOF,实现了化疗和光热治疗一体化,利用材料的易修饰性“安装”上WP6超分子纳米阀门,赋予体系pH、温度双响应释药的被动靶向性,另外,通过静电作用将聚乙烯亚胺-叶酸聚合物(PEI-Fa)修饰在复合材料的最外层,最终得到了多模式抗癌材料(PPy@UiO-66@WP6@PEI-Fa,即PUWPFa),其中超分子阀门赋予体系被动靶向性、外层叶酸赋予体系主动靶向性、内核PPy具有光热治疗效果、外壳MOF实现化疗。PUWPFa体系的光热转换效率为38.69%,柱芳烃门控的安装确保体系在温度和微酸刺激下的可控释药,各功能组分之间相互促进。体内和体外测试结果表明PUWPFa体系抑制肿瘤的表现明显高于单一的热疗或者化疗的医疗效果,重要的是,使用本章中设计的靶向药物递送与治疗材料后对于小鼠的其他健康器官如心、脾、肝、肾和肺无明显的杀伤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金凤[9](2019)在《叶酸接枝羧甲基纤维素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疗是最常用的治疗癌症的一种方法,但是化疗药物在作用于肿瘤细胞时也能作用于普通细胞,使得化疗药物对癌症患者存在很大的毒副作用。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一种药物传递系统来将药物靶向传递到病灶部位,并在病灶部位进行控制释放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两亲性高分子聚合物可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不同形态的聚集体,如:胶束、囊泡等。这些聚集体存在一定的疏水微区,可被用于包载疏水性的物质。然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差、难以降解的缺点,限制了其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中的应用。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且无毒、可再生,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可以从树木、棉花、稻草等高等植物中提取,是地球上产量最丰富的天然多糖之一。然而,受分子内及分子间氢键的作用的影响,纤维素分子难溶于水和普通有机溶剂,使得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羧甲基纤维素(CMC)是由纤维素经碱化后醚化得到的一种常见的纤维素衍生物,通常以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的形式存在。CMC易溶于水,在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欲将其应用在药物的包载中,需对CMC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具有两亲性。本文通过酯化作用将脂肪链接枝到CMC的主链上,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的羧甲基纤维素脂肪酸酯,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通过酯化作用将对多种癌细胞具有靶向作用的叶酸接枝到改性后的CMC上,研究其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将叶酸接枝后的聚合物形成的胶束用于包载阿霉素,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行为。具体研究和结论如下:(1)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辛酰氯、月桂酰氯、棕榈酰氯为原料,吡啶为缚酸剂,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两亲性的羧甲基纤维素脂肪酸酯(CMC-Cn)。结合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热重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羧甲基纤维素脂肪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吡啶用量及反应物浓度对产物接枝度的影响,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CMC浓度为0.05 g/mL,nPyridine/nRCOC1=1: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5 h时,得到的CMC-C12的接枝度较高,约为0.57。(2)合成一系列不同碳链长度的CMC-Cn和不同接枝度的CMC-C12,将其溶解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胶束。通过表面张力、芘荧光光谱、电导率及流变等表征手段对CMC-Cn的胶束化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对胶束的粒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相近取代度下,CMC-Cn的烷基链长度越长,溶液表面张力和粘度越低,其临界胶束浓度越低,所形成的的胶束的粒径越大;当接枝度约为0.35时,CMC-C8、CMC-C12、CMC-C16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约为 3mg/mL、1.5mg/mL、0.8mg/mL,粒径分别约为350nm、450nm、600nm。在相同浓度下,随着CMC-C12接枝度的增大(从0.184到0.721),溶液表面张力和粘度越低,其临界胶束浓度降低,胶束粒径增大;其临界胶束浓度值在3-0.2 mg/mL之间递减;胶束粒径在400 nm-800 nm递增。透射电镜结果表明,CMC-Cn在水溶液中形成球形胶束。(3)将以NHS和DCC活化后的叶酸与CMC-Cn进行酯化反应,使叶酸接枝到CMC-Cn上,结合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碳谱分析产物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叶酸接枝的羧甲基纤维素脂肪酸酯(FA-CMC-Cn)。将合成的产物溶解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通过表面张力、芘荧光光谱及流变等表征手段对FA-CMC-Cn的胶束化行为进行研究;通过DLS和TEM对胶束的粒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液粘度低于同浓度的CMC溶液的粘度;随烷基链长度增加,FA-CMC-C8、FA-CMC-C12、FA-CMC-C16的临界胶束浓度降低,分别约为4 mg/mL、3 mg/mL、1 mg/mL;其所形成的胶束粒径增大,分别约为550 nm、650 nm及750 nm,形貌为球形。制备FA-CMC-Cn/阿霉素(DOX)载药胶束,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研究载药胶束的粒径和形貌。结果表明,投药量为40%时,载药胶束的包载效率最高,且随FA-CMC-Cn脂肪链长度增长,载药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增大,FA-CMC-C16的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2.6%和72.9%。载药胶束为球形,粒径随脂肪链增长而增大。研究载药胶束在不同pH环境和β-环糊精(β-CD)的作用下药物释放效果。结果表明,药物在pH值为5.6的PBS缓冲溶液中的释放率略大于在pH值为7.4的PBS缓冲溶液中的释放率;在pH值为5.6的PBS缓冲溶液中,在β-CD的作用下,药物的释放率增大约达3倍。说明β-CD可与FA-CMC-Cn的烷基链相互作用对阿霉素进行触发释放。(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许孟杰,李卫兵,周雪松[10](2019)在《半纤维素基pH响应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药物控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从玉米芯中提取的水不溶性半纤维素(wis-AGX)(中性单糖组成为:83. 09%木糖、10. 03%葡萄糖、4. 76%阿拉伯糖、0. 76%半乳糖)为原料,在碱性介质中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并适度水解,在半纤维素中引入具有pH响应性的聚丙烯酸(PAA)链段,再将共聚物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共混后以戊二醛交联制备半纤维素基水凝胶。通过核磁共振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该水凝胶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水凝胶的形貌特征进行表征,研究了该水凝胶在去离子水和不同pH值环境下的溶胀行为。结果表明,水凝胶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且在pH值10时溶胀率最高,可达1210%。此外,水凝胶的溶胀率与羧基含量正相关,与戊二醛用量负相关。以茶碱作为模型药物,探讨了其在模拟胃液(pH值1. 2)和肠液(pH值7. 4)介质中的药物释放行为。在6 h内,担载药物后的水凝胶在模拟肠液中的药物累积释放量可达68%,明显高于其在胃液中51%的药物累积释放量,故此水凝胶有明显的药物缓释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9年04期)

药物控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鼻腔药物控释支架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选取兵器工业521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常年性、持续性、中重度AR患者98例,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52例),分别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或镍钛支架药物治疗,均治疗28 d,随访5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观评分及鼻部客观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B组明显低于A组(P <0. 05); B组总有效率为96. 15%,明显高于A组的82. 61%(P <0. 05); A组无不良反应发生,B组出现异物感6例,分泌物过多、疼痛各3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鼻腔药物控释支架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且能改善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控释论文参考文献

[1].郭家桥,张新明.采用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优化多层平板药物控释[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2].童红霞,盛喜霞,高翔,吴晗,马丽.鼻腔药物控释支架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9

[3].姚美蓉.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药物控释性节育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4].徐双杰,郭明,邵燕,吴荣晖,曾楚楚.智能药物控释材料的合成及其体外释药规律研究[J].高分子通报.2019

[5].许孟杰,陈华泉,周雪松.纤维素/海藻酸钠基双膜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药物控释研究[J].应用化工.2019

[6].张喆.纳米材料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与药物控释中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9

[7].李成龙.温敏聚合物(P(NIPAAm—DMAAm)—DSPE)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的构建及药物控释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8].武明雪.几种基于共价有机聚合物或配位聚合物的复合体系用于分析检测与药物控释[D].吉林大学.2019

[9].李金凤.叶酸接枝羧甲基纤维素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9

[10].许孟杰,李卫兵,周雪松.半纤维素基pH响应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药物控释研究[J].中国造纸.2019

标签:;  ;  ;  ;  

药物控释论文-郭家桥,张新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