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贾旭振

语文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人类离不开语文。在人类产生以前就有了语文。那时人们读日月星辰,读沧海桑田,读动物世界,读人生旅程,甚至可以说,文字的产生都与这种语文直接有关。语文与一般的“看”的区别在于:它是用心的,它是心灵的经历与体验。因而,语文不止在于掌握语言文字,它对人的生活质量及个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了语文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课外语文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语文2--3部名著”。并对学生学习语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语文、学生语文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发展的主题。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体验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在语文中,要想达到对课文的真切解读与感悟,必须以语文主体的语文体验为支撑,学生的主体体验更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和珍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语文能力只能通过语文教学,在语文实践中逐步形成。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教师灵活的教育设计,离不开发散式的自主性语文。

一、关注学生,激活兴趣

兴趣决定语文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段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以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二、设计合理,创设情境

教学设计要努力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合作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模仿、尝试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不同的文体,在散文教学中创设品味感悟的氛围,在诗歌教学中营造朗读抒情的氛围,在议论文教学中创设逻辑推理思辨的氛围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作出态度、价值的选择。教学设计的方法很多,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突出课堂教学中将要出现的疑难问题,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实践性、审美性等。如《变色龙》一课的语文设计: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从动作词句中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关句子体味、推敲。这一教学设计,从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能力、鉴赏能力三方面层层入手,在“画—读—思—并—议”中让学生学会语文,通过人物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注重感受,发散思维

要突出发散思维,注重个体的语文感受和体会。《语文新课标》在7—9年级的语文目标中明确指出:“对课文内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就决定以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教科书和参考书提供、教师个人和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外,还将产生师生互动的新知识,师生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语文主体—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教师要做构建学生新知识的助产婆,引导不同学生说出对同一文本的不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写出各自的读后感受。这样在师生互动的交流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关注语言,进行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坚持这样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得益彰。课内语文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语文。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外语文,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文语文教学是基础,对课外语文起着指导作用;课外语文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语文学习。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标签:;  ;  ;  

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