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域经济增长论文-耿宏艳

东北区域经济增长论文-耿宏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北区域经济增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造业结构变迁,产业高级化,产业合理化,区域经济增长

东北区域经济增长论文文献综述

耿宏艳[1](2019)在《东北地区制造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增长的本质就是产业结构的转换过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作为一个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依托于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自身资源优势,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基地,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完整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模式,并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东北地区的增长活力也有所下降,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落后于全国水平。随着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叁产业演进,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作为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仍然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进行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新形成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优势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变迁历史以及其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并重新思考如何进行制造业结构调整才能最大程度的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的复苏与增长。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制造业细分行业进行梳理,并借鉴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对制造业的分类标准,将东北地区的制造业划分为低端技术制造业、中端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发现东北叁省整体高技术产业是在不断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还发现辽宁、黑龙江省目前的主导产业仍然是以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为主,而吉林省的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占比相对较高。作为传统的重化工业基地,制造业转型升级也较为缓慢,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占比较高,不利于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本文分别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制造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通过泰尔指数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通过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选取东北地区2005—2015年的数据,对制造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效应,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高级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东北地区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要同时考虑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能一味的强调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增长的实际,注重提升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平衡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产业基础、地缘优势和政策支持等特点,不断地提升制造业产业的附加值水平,重新焕活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3-01)

赵新宇,万宇佳[2](2018)在《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东北地区1994—2015年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东北地区地级市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分组实证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有显着负面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存在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重心在于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积极突破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有效推进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马昱亨[3](2018)在《东北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开始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经济增速开始由中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开始就经济模式调整出台了一系列的战略性方针,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以及经济体制均发生了深刻性的变革。东北地区受限于历史因素与地区发展模式,在区域竞争中的弱势开始进一步凸显。目前东北经济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以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大幅度减缓,再加上受限于体制性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压力十分巨大。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最重要的产业部门,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融业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一种类型,是指金融业在空间上的高度集中,一般被认为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学界在研究中则发现了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着的区域异质性。文章首先分析了金融业集聚相关的理论与概念,同时梳理了近些年来有关于金融业集聚以及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文献,收集了2000-2016年间东北地区各地级市金融业从业人口相关数据,利用区域基尼系数与空间自相关测度方法适度的东北地区金融业集聚的空间特征以及时空演变模式,分析了东北地区金融业集聚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文章通过构建传统OLS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通过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首先,东北地区整体金融业集聚程度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区域基尼系数由2000年的0.36增长至2016年的0.46,但东北叁省金融业集聚的特征则有一定的区别,具体表现为辽宁省金融业呈现出稳定而缓慢的增长趋势,而黑龙江省金融业集聚则呈现出波动式增长,相比较而言,吉林省的金融业集聚则相对较为稳定。东北地区金融业整体上呈现出了正的空间相关性,2000-2016年间,东北地区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由0.2138,下降为0.1936,这说明整体东北地区金融业集聚程度在增大的同时空间之间的正相关程度却在减小,东北地区金融业局部空间自相关中高值区相对较为稳定,但低值区域变动较为频繁,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变动反映了区域之间相关关系的变动。其次,东北地区金融业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最小二乘法模型、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均显示金融业集聚区域基尼系数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并且均在0.05的水平下显着。OLS显示区域金融业基尼系数每增加0.1,区域经济将会增长10.32%,空间滞后模型的检验结果发现,区域基尼系数每增加0.1,区域经济将会增加8.71%,空间误差模型表明,金融业区域基尼系数每增加0.1,区域经济将会增长7.71%,并且上述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金融业集聚的四点政策与建议。首先,需要从顶层设计协调区域之间的关系,增进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经济的一体化来促进金融业的集聚与发展,同时再反作用于经济增长。其次,需要构建金融集聚的战略支撑,既要发展本地经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强化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要积极地创建金融信息中心,吸引与培养金融人才。第叁,需要合理地优化布局东北地区的金融分区,要积极利用区域的发展特征与优势,发展与本区域相适应的区域金融模式。最后,需要完善东北地区各省之间的金融互动机制,促进区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往来,强化金融要素与资本的流动,以此来推动金融业的集聚与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1-01)

王思博,赵学娇,李冬冬[4](2018)在《能源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区域差异研究——东、中、西、东北区域间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中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30个省际单位(西藏除外) 2001-2015年间的相关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分析能源产业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就整体层面而言,能源产业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存在显着影响;而在分区域层面,能源产业投资对东、中部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着影响,能源产业投资对西、东北部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着影响,但在西部地区,这种影响在2007年后有所减弱。(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王鑫鹏[5](2017)在《东北地区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为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就要尽快实现本地区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古典经济增长表明,经济能够快速增长的原动力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中,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科技创新,进而科技创新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根据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采用2007年至2015年东北叁省地级市数据,利用加权离散系数法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和产业集聚四个方面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同时引入山东省地级市数据作为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数。用创新能力得分和创新能力指数两种方法研究东北地区创新能力得出相同的结论:东北地区内部的发展呈现出严重失衡的特征,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创新能力发展较为迅速,普通地级市创新能力发展缓慢,并且二者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东北地区各省内一些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得分呈现很强的同向波动,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区域发展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创新能力中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的方面以及考察区域创新能力是否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本文从创新能力得分的四个方面分别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同时将创新能力指数引入模型,并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表明:区域创新能力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从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产业集聚排在首位,接下来依次是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和知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东北地区的知识创新相对于创新能力的其他方面来说较为薄弱;从空间效应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和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均呈现出正向的促进作用,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大,从间接影响上来看,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投入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物质资本投入方面,由于物质资源的有限性,所以导致其他邻近地区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区域创新方面,东北地区各城市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主要原因可以由S型技术扩散模型解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努力推动东北地区各省之间以及省内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均衡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演进动力,适时出台政策,加快东北地区创新能力的步伐;根据东北地区本身的发展特征,制定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和产业集聚四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7-10-01)

李佛关,杨小容,陈兴[6](2017)在《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以及地理标志产品消费者价值感知情况的调查,并结合该区域地理标志、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对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分布、开发状况以及特色农产品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拥有特色农产品数量越多的区县,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数量和地区生产总值越多,经过测算,特色农产品资源每增加1%,可带动地区经济1.475%的增长。但是,也存在地理标志注册率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研究启示:加强区域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培育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做好特色农产品资源与地理标志产品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是提升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杨雪[7](2017)在《东北叁省上市公司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者们对东北叁省上市公司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以及上市公司与行业和产业结构关系等,数据较早,鲜有学者探讨东北叁省上市公司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上市公司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其次分析了区域经济现状和东北叁省上市公司现状,最后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北叁省上市公司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15年开始,东北叁省多项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从1992年开始,东北叁省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从2012年到2015年,东北叁省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但自有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着正向影响,但规模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邵学峰,梁志元[8](2016)在《城市外延性扩张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东北叁省老工业基地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东叁省2004~2014年二叁产业增加值、资本存量、二叁产业从业人数、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四项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的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国有建设用地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性进行分析,发现东叁省尤其是吉林省长期以来的土地供应和土地财政制度逐步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了资本使用效率,导致国有建设用地投入和二叁产业经济增长出现了负相关。说明东叁省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具有可持续性,转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关键节点。(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林春,王伟[9](2015)在《东北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成为更加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东北地区1983—2013年金融相关比率、存贷比率和投资水平与人均GDP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是区域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东北地区在金融产值贡献、金融总量以及投融资规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并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新常态"下更应该全面优化东北区域金融结构,提高区域金融效率,以保证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增长,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09期)

马茹[10](2015)在《东北地区碳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金融指的是在碳排放权出现之后,随之产生的与碳相关的金融活动,全球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高使得气温显着上升,所以,低碳经济随之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金融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在金融的大力支持下,经济才能实现长期繁荣发展。所以在低碳背景下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碳金融。另外,我国区域特点明显,要推动我国更好的发展碳金融需要依仗各区域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推广碳金融。各区域只有在明确了碳金融与区域经济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对发展前景与收益有一定的把握,才能更自觉主动的发展碳金融以及推进区域低碳发展。本文选取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碳金融和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对东北地区碳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首先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理论说明,而后根据碳金融及区域经济的特点创建指标,运用指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这对于碳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碳金融市场,优化相关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并阐明与选题相关的理论基础。其次,分别对国家和东北地区碳金融与区域经济的状况进行了说明,并就碳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分为宏观世界国家层面的关系以及微观区域层面的相关关系。之后,借助设计的指标,进行东北地区碳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实证采取的是面板数据模型,经研究发现叁个省中黑龙江经济增长对碳金融发展依赖程度最高,辽宁依赖程度最低。总体来说东北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碳金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碳金融也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东北地区碳金融只是刚刚起步,并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所以具体到格兰杰因果检验,碳金融目前还不能成为区域经济进步的显着因素,所以,碳金融有很大进步的空间和发展机会。最后,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从推动低碳产业和碳金融规模化发展以及加强内部合作、资源整合两方面提出促进东北地区碳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5-04-01)

东北区域经济增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利用东北地区地级市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分组实证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有显着负面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存在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重心在于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积极突破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有效推进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北区域经济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1].耿宏艳.东北地区制造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

[2].赵新宇,万宇佳.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东北地区1994—2015年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求是学刊.2018

[3].马昱亨.东北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8

[4].王思博,赵学娇,李冬冬.能源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区域差异研究——东、中、西、东北区域间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

[5].王鑫鹏.东北地区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7

[6].李佛关,杨小容,陈兴.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调查研究[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7

[7].杨雪.东北叁省上市公司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8].邵学峰,梁志元.城市外延性扩张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东北叁省老工业基地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6

[9].林春,王伟.东北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

[10].马茹.东北地区碳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标签:;  ;  ;  ;  

东北区域经济增长论文-耿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