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专科门诊治疗策略

乳腺专科门诊治疗策略

吴洁(广西北海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536000)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190-02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患者的病史、临床检查、辅助检查及病理报告结果,从中认识乳腺病的规律以便医生对病情做出较正确的判断,给患者施以恰当的治疗手段,预防及早期发现乳腺癌。方法收集4000例以乳痛及乳房包块为主诉的门诊患者资料,根据病人年龄、起病原因、病程长短、肿块特点及诊疗结果归纳总结,对350例乳腺包块及时选择手术切除病检。结果从病因看,情绪波动大、易怒、内向、工作生活压力大、多次人流、高龄未育或未哺乳及有母系家族肿瘤病史的女性易患乳腺疾病,常见乳腺病依次为: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汁瘤、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结核、脂肪瘤。结论门诊医生正确认识乳腺疾病及时干预治疗是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正确率及预防和早期筛查乳腺癌的关键。

【关键词】乳房疼痛乳腺肿块乳腺癌门诊干预治疗早期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5年7月至2009年8月期间,对以乳房疼痛及乳腺肿块为主诉就诊的病人进行总结分析,条件是全部为女性,年龄18~72岁(平均45.3±2.2),其中3398例可触及乳房结节或包块,489例B超证实为实性占位,无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乳腺包块直径<3cm,无乳头及皮肤改变,如包块有明显进行性增大、临床或辅检查疑为恶性肿瘤的不列入本组病例,而予以另行处理。

1.2方法全部病例均进行门诊干预治疗,以中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心理疏导及饮食调节为辅,其中3511例乳疼缓解或包块变软,139例乳腺包块消失或明显缩小,350例行乳腺包块切除病检。

2结果

本组4000例病人经临床治疗观察半年至4年,乳腺增生占76.55%(3060例),乳痛症占15%(602例),乳腺纤维腺瘤占15%(240例,乳汁瘤占2%(80例),乳腺癌占0.3%(12例),其它良性占位占0.15%(5例),绝大多数病人有情绪波动大,工作、生活压力大,作息无规律,性格内向易怒或突遇不幸等叙述,966例月经初潮年龄在13岁以前,582例是35未婚或未育者,55例有母系家族乳腺癌、或卵巢癌或直肠癌等家族肿瘤病史。

3讨论

乳房疼痛、乳腺肿块是乳腺专科门诊病人就诊的最常见、最主要的原因,占乳腺专科门诊病人的绝大多数,所以门诊医生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个人史,认真检查追踪,仔细分析鉴别,必要时及时手术病检,对治疗乳腺疾病、预防和早期发现乳腺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乳痛症及乳腺增生病患者共计3662例,发病年龄在18-67岁,疼痛特点为月经前乳房胀痛或刺痛,有些牵拉到腋下或肩背部刺痛或酸胀痛,多数人行经后疼痛消失或减轻,602例乳腺检查未发现异常,其余患者均可触及乳房结节或包块,多为片状或结节状,具有多种形态,厚薄不均,边界不清,大小不等,质韧,活动度好,立体感差,可融合连接成锥形、梭形或菱形,12例有结节状或形态不规则包块,边界清楚,质地较硬,活动度欠佳,与乳腺肿瘤混淆[1],给予手术切除,病检报告为乳腺增生。

3.2乳腺纤维腺瘤,本组经B超证实有实性占位共489例,139例经治疗后包块消失或明显缩小,未予以手术,350例经手术切除病检。病理报告240例为乳腺纤维腺瘤,年龄在18~30岁,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185例为单发、55例为多发,肿块为圆形或类圆形,表面光滑,质中或韧,活动,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黏连。

3.3乳汁瘤350例经手术切除病检有80例为乳汁瘤,病例较多,可能与本院就诊人群有关,患者全部为育龄女性,近期有哺乳或流产史,包块多为单发,椭园形、光滑、活动、质软或质中有弹性,有时肿块周围有触痛或有韧带牵拉。

3.4乳腺癌350例手术病人中有12例病理报告为乳腺癌,均没有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没有乳头或乳房皮肤改变,包块直径在3cm以内,活动、光滑、质硬或质韧,临床检查与良性乳腺肿瘤无明显差别,其中5例35岁以上未哺乳,3例有母系家族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肠癌病史,5例有5年以上乳腺增生病史且未经任何干预治疗。

3.5其它良性肿瘤3例术后病检报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为结核,1例为脂肪瘤。乳头状瘤多有乳头渗液或乳晕下包块,为经产妇年龄在40~50岁,乳腺结核初起与乳腺良性肿瘤不易区别,有的伴有腋窝肿痛或低热,但本组病例没有全身症状,切除包块内为豆楂样稀薄脓液,脂肪瘤患者乳房脂肪丰富,追问病史患者生育后乳汁分泌极少,包块质软,相对固定。

综上所述,影响乳腺疾病发生的因素有:①与年龄有关,25~55岁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2];②与职业、社会生活压力有关,压力大,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③与性格有关,性格内向、易焦虑、易怒、情绪波动大,身心得不到放松;④与生育哺乳有关,产后哺乳对乳房是一种生理调节,对乳腺组织有保护作用,未哺乳者乳管不通畅,易致乳腺疾病发生[3];⑤与家族遗传有关,有母系家族乳腺癌、卵巢癌、肠癌患病者是发生乳腺恶性肿瘤高危人群[4-5];⑥与饮食习惯有关,喜荤食、进食脂肪较多,致使催乳素增加,通过丘脑-垂体轴使雌激素分泌增加[1];⑦与月经初潮年龄有关,初潮在13岁以前易患乳腺疾病。另外,乳腺增生是否会转变为乳腺癌,本案有5例患者乳腺增生3年后发现包块增大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乳腺癌,但因病例数少,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程蔚蔚,胡修金,乳腺疾病,北京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4:40-50.

[2]李树林,乳腺肿瘤学,北京市: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2.

[3]吴祥德,董寻义,乳腺疾病诊治,北京市: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8-20.

[4]肖晖,隐匿性乳腺癌六例临床分析和文献复习,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09.3(1):66-67.

[5]KramerS,Raffu,JagerW,etal.CA125asanindicatorofPleuralmetastasesinbreastcancerpatients[J].AnticancerRes.1996,16(5B):3165-3168.

标签:;  ;  ;  

乳腺专科门诊治疗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