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复生[1]2003年在《家蚕多倍体细胞遗传学研究》文中指出家蚕多倍体研究和应用,是家蚕遗传分析、育种素材开发和品种选育以及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先驱们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就。但目前无论在理论上和实用化方面都还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 1.利用微波方法处理二倍体雌雄交配产下的蚕卵,通过对细胞染色体数的观察和次代蚕产下卵的大小、产附等形态观察,确认已经诱发出多种多倍体,开发了家蚕多倍体诱发新手段。 2.用过冷却方法处理家蚕产下卵诱发四倍体,对影响诱发率的产下卵发育阶段、过冷却处理温度、过冷却处理时间、过冷却处理后的保护温度等主要因素进行不同水平分析,筛选出诱发效率高的卵产下140~160min、处理温度-9~-11℃、处理时间24h、处理后保护温度17—19℃的优选组合。 3.探讨了不同卵龄的过冷却处理对四倍体诱发率和后代叁倍体性比发生的影响。四倍体雌蚕的诱发率高低在于不同杂交组合材料的卵龄处于的不同时期,处于细胞第一分割期处理的卵数越多则诱发率越高。解释了过冷却处理诱发的四倍体后代叁倍体蚕发生性比从3:1向5:1变化的现象。通过分析四倍体减数分裂中性染色体的行为分析,后代叁倍体蚕性比开始的3:1发生,是仅仅Z与Z、W与W之间的联会,其后在这种联会增加的同时,ZW之间的联会也逐渐开始,从而接近5:1。 4.通过雌蛾SB(Sex-chromatin body)数检查和产下卵的性状表现以及通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过标一记基因、后代的性别、蚁蚕体色等分离比观察;在人工诱发的ZZWW4n后代中获得3A+ZZWw个体。根据ZZWW3n产下大小不规则卵的表现,否定了W染色体上存在决定卵大小的数量基因ESd(Egg determining gene)的推测。5.利用人工诱发的ZZwW4n与ZZZn交配,后代有3A+22、ZZw、ZwW和3A+ZZWW叁倍体的发生,证明四倍体雌蚕减数分裂中自由联会、选择联会分离方式同时存在。解释了ZWW发生的概率极少是因为生殖过程中受精和转座W干扰等多种原因;222雄蚕、ZZWW雌蚕发生的概率也比ZZW雌蚕低,是因为Z~Z一ZWW~ZWW联会分离样式在所有的联会分离样式中所占比率低的缘故。6.用对雌雄二倍体交配产下卵进行,根据得到的大卵个体雌蛾与22二倍体雄蛾交配的后代表现,确认有ZZZZWW六倍体个体发生。解析了由于温汤诱发处理刺激在家蚕胚胎期发生染色体非减数分裂和加倍的ZZZZWW六倍体发生机理。7.初步调查了现行家蚕品种过冷却处理的四倍体诱发率,检索了不同组合的诱发率高低并分析了不同组合产生的诱发率高低不同的原因。为今后家蚕品种及其组合的多倍体诱发的筛选和多倍体育种提供了依据。
郝水, 何孟元, 徐宗尧, 张传善, 邹明谦[2]1979年在《小麦×天蓝冰草后代五个中间类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小麦×天蓝冰草(Agropyron glaucum)后代五个中间类型的根端细胞染色体数和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每个中间类型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皆为28对(2n=56),而减数分裂终变期或中期Ⅰ的花粉母细胞具有28个二价体。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是正常的。只在少数花粉母细胞中看到后期Ⅰ或末期Ⅰ有落后染色体和断片。作者从观察得出结论,小麦×天蓝冰草后代这五个中间类型都是异源八倍体。对这些异源八倍体的利用作了简短讨论。
明佳熠[3]2016年在《新型芥菜型油菜的创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认为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是由白菜(Brassica rapa)和黑芥(Brassica nigra)杂交后,经过染色体自然加倍而形成。由于芥菜型油菜的驯化历史短,其遗传物质比其亲本种相对狭窄。白菜和黑芥直接杂交合成芥菜型油菜,是利用亲本种人工合成芥菜型油菜的主要方式,但人工合成过程需要克服亲本种间杂交不亲和障碍,需要胚挽救才能获得亲本种间的杂交种,致使该方法只能局限于少量亲本种材料的杂交利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用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和黑芥杂交,经过胚挽救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两种六倍体AAAABB和AABBBB,再用两种六倍体分别与亲本种黑芥和白菜杂交得到新型芥菜型油菜,从而达到利用亲本种的遗传变异拓宽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1六倍体的创建以7份芥菜型油菜(AABB)为母本,分别授以4份黑芥(BB)和3份白菜(AA)的花粉,经过胚挽救、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最终4个组合的胚萌发出芽并扩繁成无性系,再经过形态学、花粉育性、细胞学、分子标记鉴定,确定4个材料都为真杂种,且都加倍成功。4个组合中,一个组合为芥菜型油菜与黑芥杂交获得的六倍体AABBBB,另叁个组合为芥菜型油菜与白菜杂交获得的六倍体AAAABB。我们对六倍体S0和S1的结实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S0中两种六倍体AAAABB和AABBBB的自交和天然结实性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在六倍体S1中,AABBBB的自交和天然结实性结实性显着高于六倍体AAAABB(T-Test,p<0.01)。2六倍体的结实性和可交配性分析利用上述两种六倍体分别与白菜和黑芥杂交创建新型芥菜型油菜。其中六倍体AABBBB与白菜的可交配性为0.048粒/每角果,六倍体AAAABB与黑芥的可交配性为0.037粒/每角果,两种组合的可交配性未检测到显着差异(p>0.05)。以上分析说明,以两种途径创建芥菜型油菜具有可行性,杂交亲和性没有显着的差别。3新型芥菜型油菜的遗传基础分析对新型芥菜型油菜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新型芥菜型油菜的平均遗传距离(0.37±0.16)大于自然芥菜型油菜(0.25±0.08),且大于新型-自然芥菜型油菜之间的遗传距离(0.28±0.11)。同时,新型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0.36±0.14)大于自然芥菜型油菜(0.30±0.15)。主成分分析发现,新型芥菜型油菜和自然芥菜型油菜能被分开,且新型芥菜型油菜的分布范围更广,变异程度更大。上述数据表明,与传统途径相比,以六倍体为桥梁的策略能够相对容易地将白菜和黑芥的遗传物质转移到芥菜型油菜中,达到拓宽现有芥菜型油菜的遗传背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家蚕多倍体细胞遗传学研究[D]. 陈复生. 浙江大学. 2003
[2]. 小麦×天蓝冰草后代五个中间类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 郝水, 何孟元, 徐宗尧, 张传善, 邹明谦.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9
[3]. 新型芥菜型油菜的创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明佳熠. 西南大学. 2016
标签: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论文; 多倍体论文; 油菜论文; 芥菜论文; 科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