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称呼论文-徐京魁

亲属称呼论文-徐京魁

导读:本文包含了亲属称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称呼语,礼貌,恰当,正确使用

亲属称呼论文文献综述

徐京魁[1](2016)在《拟亲属称呼语中的“叔叔”、“阿姨”的使用误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称呼语中"叔叔"、"阿姨"在"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中出现的使用误区,运用语用学分析探讨,明确指出在现代社交中应该遵循礼貌和恰当原则,把握称呼对象的心理,使对方感到受尊重而乐于接受,从而才能使双方成功地开始交流和交际。(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32期)

谭波尔[2](2016)在《维汉亲属称呼语翻译及其文化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交际之中,所使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交往中,能够使用正确、恰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所具有教养、以及自身对对方尊敬的程度,还体现着两者关系发展所达到的亲疏程度以及社会风尚。本课题通过从文化角度研究维汉称呼语的差异,比较两者间的异同。(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谢小玲[3](2015)在《汉越亲属称呼语之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伦理文化对汉越亲属称呼语的影响出发,分析汉越亲属称呼语的相同点与汉越亲属称呼语的不同之处。(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期刊2015年35期)

柳茜[4](2015)在《浅谈港台腔亲属称呼高调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港台腔中"爸爸"、"妈妈"都读作/p A211p A35/、/m A211m A35/,有人认为这是变调。变调的产生是出于示好、谈和、亲昵等动机,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然而,儿童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自己发出具有亲昵意义的高调呢?本文试图从儿童语言习得的角度,论证该变调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5年18期)

武转转[5](2015)在《“孩+他+亲属称呼语”称呼方式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叁方面对"孩+他+亲属称呼语"的称呼方式进行考察分析,分析它的构成方式、形成原因、语用价值和文化理据。(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版)》期刊2015年06期)

金燕[6](2015)在《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对比——以连续剧中出现的亲属称呼词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韩叁国语的称呼词体系大致相近,但也存在不同之处。文章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出现在连续剧中的亲属称呼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探讨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异同,分析其使用规律。这对于促进异文化交流和中日韩叁国语言的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教育》期刊2015年02期)

好毕图[7](2014)在《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人际传播中的亲属称呼语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传播在蒙古学研究领域中还是一门新型学科。在《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人际传播中的亲属称呼语比较研究》文中,运用田野调查法研究巴尔虎布里亚特亲属称呼语的使用现状,并使用国际音标整理言语资料。通过对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及鄂温克自治旗布里亚特的亲属称呼语之间的横向比较,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点。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探索了巴尔虎布里亚特亲属称呼语差异的历史原因。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导言部分交代了选题原因、研究概况及研究方法。正文由以下叁章组成。第一章中介绍巴尔虎布里亚特亲属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归纳出它们的共性与特性。第二章,探索巴尔虎亲属称呼语多元化特征形成的原因。第叁章,阐明巴尔虎布里亚特的亲属称呼语具有区分辈分、年龄、亲属类(血亲姻亲)、性别、感情色彩、结构等观点。最后提交了在巴尔虎布里亚特人际传播过程中由于亲属称呼语的不同而导致交流障碍的解决思维方法,即需要依赖教育、传播、科研及文化艺术活动的实践来互通亲属称呼语差异,促成文化进一步交流、互补与兼容等观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4-05-10)

蒋海霞[8](2013)在《跨文化视角下汉英亲属称呼语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言语交际中,首先碰到的是称呼问题,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系统一个组成要素,反映了语言与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的关系。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解读亲属称谓语方面的差异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就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做具体的对比研究,并分析其原因和意义,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3年03期)

侯雪[9](2012)在《试论日语亲属称呼语的文化学内涵——以日语会话文的实例分析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日语称呼体系的亲属称呼为中心,一方面参考借鉴铃木孝夫"对象依存型"的理论,一方面则通过实例分析指出了日语亲属称呼的根本性特征,即"场所依存型"特征。另外,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亲属称谓内在的上下关系与内外关系的问题,并提示了内外关系优越于上下关系,上下关系服从于内外关系的话语结构。(本文来源于《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12-14)

张岚[10](2012)在《俄汉亲属称呼语的语用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称呼语在言语交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说明了说话人与对话人的交际关系,而且直接明确了谈话双方的社会关系。由于俄汉两民族显着的文化差异,俄汉亲属称呼语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管用于亲属间的称呼还是非亲属间的称呼,其语用特点也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俄汉亲属称呼语进行语用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俄语学习》期刊2012年02期)

亲属称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交际之中,所使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交往中,能够使用正确、恰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所具有教养、以及自身对对方尊敬的程度,还体现着两者关系发展所达到的亲疏程度以及社会风尚。本课题通过从文化角度研究维汉称呼语的差异,比较两者间的异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亲属称呼论文参考文献

[1].徐京魁.拟亲属称呼语中的“叔叔”、“阿姨”的使用误区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

[2].谭波尔.维汉亲属称呼语翻译及其文化对比[J].课程教育研究.2016

[3].谢小玲.汉越亲属称呼语之异同[J].广西教育.2015

[4].柳茜.浅谈港台腔亲属称呼高调化现象[J].丝绸之路.2015

[5].武转转.“孩+他+亲属称呼语”称呼方式考察[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

[6].金燕.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对比——以连续剧中出现的亲属称呼词为中心[J].现代企业教育.2015

[7].好毕图.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人际传播中的亲属称呼语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8].蒋海霞.跨文化视角下汉英亲属称呼语对比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

[9].侯雪.试论日语亲属称呼语的文化学内涵——以日语会话文的实例分析为中心[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2012

[10].张岚.俄汉亲属称呼语的语用对比[J].俄语学习.2012

标签:;  ;  ;  ;  

亲属称呼论文-徐京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