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分子有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有机酸,土壤,低分,溶液,重金属,黄壤,分子。
低分子有机酸论文文献综述
王姣龙,谌小勇,闫文德[1](2019)在《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中菲降解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为探讨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中菲降解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的方式研究了在添加不同种类有机酸处理下第0—180天土壤中菲含量的变化状况,并采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群落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低分子有机酸对于土壤中菲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一级动力学方程得出乙酸对菲降解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从细菌群落结构来看,土壤细菌的数量及其多样性或许不是导致土壤菲降解的主要因素,反而特定的菲降解菌的丰度对菲降解有重要影响。添加低分子有机酸减少了细菌OTU数及细菌菌群多样性,但增加了PAHs降解菌的丰度。随着时间推移细菌总OTU数呈现下降趋势,独有种类数均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检测到了6种典型的菲降解菌,分别为: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Massilia、Azospirillum、Burkholderia-paraburkholderia、红球菌。研究结果可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陈晓婷,向垒,莫测辉,蔡全英,李彦文[2](2019)在《高低累积差异生菜根系差异低分子有机酸对不同土壤吸附PFOA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系分泌物是影响生菜不同品种积累PFOA的重要因素。以液相色谱测得高、低积累生菜品种根系主要差异分泌物为草酸。通过批处理实验研究了高、低积累生菜品种根系分泌物及不同浓度草酸对土壤吸附/解吸PFOA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高、低积累生菜品种根系分泌物均可显着降低土壤对PFOA的吸附作用,促进PFOA活化解吸,且该作用主要由所含草酸贡献。不同浓度草酸作用下,土壤对PFOA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均为自发性物理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线性方程;随着草酸浓度的增加,土壤对PFOA的吸附作用显着减弱,而解吸作用显着增强。草酸可通过溶出土壤有机质和金属离子并与溶出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破坏PFOA与土壤有机质的疏水作用力及其与金属离子的架桥作用和配位交换作用,从而使其吸附作用降低、解吸作用增强。(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秦宝雨[3](2019)在《紫外活化小分子有机酸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还原Cr(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六价铬主要来自于电镀、冶金和制革等工业活动废水的排放。高迁移性使得Cr(Ⅵ)更容易在生物体和人体中积累,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当前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物化法和生物法等,然而大量实践表明,这些传统的处理方法均不同程度存在处理费用高,实际运行困难和严重的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研究Cr(Ⅵ)还原为Cr(Ⅲ)的清洁高效还原技术,对于含铬废水治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的叁种不同高级还原技术体系,分别考察了不同高级还原体系对Cr(Ⅵ)的还原效能及其影响因素。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紫外活化过硫酸盐/甲酸体系还原水中Cr(Ⅵ),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技术鉴定识别了体系中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分析了体系的活化机理及其对Cr(Ⅵ)的还原机制。考察了过硫酸盐投加量、初始pH、腐植酸、无机阴离子及初始Cr(Ⅵ)浓度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Ⅵ)初始浓度为200 mg/L,过硫酸钠浓度为20 mmol/L,甲酸浓度为40 mmol/L,初始pH为2.4(未调节),在反应时间为50 min时,Cr(Ⅵ)还原率达到100%。Cr(Ⅵ)还原率随过硫酸盐和甲酸浓度增加而升高。在酸性条件下(pH≤2.4),该体系对Cr(Ⅵ)具有较高的还原能力,随着pH的增大,还原效率明显降低。进一步研究表明,Cl-、HCO3-和NO3-对Cr(Ⅵ)的还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相同浓度下,其抑制程度分别为HCO3->NO3->Cl-,腐植酸对Cr(Ⅵ)的还原亦存在抑制。Cr(Ⅵ)还原过程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动力学常数为78.467μM/min。(2)采用紫外活化甲酸体系还原水中Cr(Ⅵ),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和自由基淬灭手段,研究了该体系活化原理和还原Cr(Ⅵ)机制。考察了包括初始Cr(Ⅵ)浓度、甲酸投加量、初始pH、反应温度以及水中常见阴离子对Cr(Ⅵ)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酸浓度为40mmol/L,Cr(Ⅵ)初始浓度为10mg/L,反应时间在60min时,该体系对Cr(Ⅵ)的还原率达到100%。在酸性条件下(pH≤3.5)能显着促进Cr(Ⅵ)的还原,且Cr(Ⅵ)还原率会随着初始甲酸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体系下NO3-能显着促进Cr(Ⅵ)的还原,而Cl-、HCO3-则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Cr(Ⅵ)还原率与时间关系的拟合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t≥40min时,还原Cr(≥)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根据不同温度下对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结合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求得该准一级反应的活化能为15.9 kJ/mol。(3)采用紫外活化柠檬酸络合铜(CuⅡ(cit))体系还原水中Cr(Ⅵ),通过对比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鉴定识别了体系中主要自由基,分析了 UV辐射条件下,CuⅡ(cit)同步破络及还原Cr(Ⅵ)机制。考察了CuⅡ(cit)浓度、初始pH、初始Cr(Ⅵ)浓度和无机阴离子等,分别对Cr(Ⅵ)还原效率和出水中总铬、总铜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Ⅱ(cit)浓度为20 mg/L,Cr(Ⅵ)浓度为16 mg/L,反应时间为80 min时,Cr(Ⅵ)还原率可达到100%。进一步加碱沉淀后(pH=10.0),出水中总铬和总铜去除率也可以达到100%。出水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规定的总铬和Cr(Ⅵ)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以及总铜一级排放标准的限值。提高体系中CuⅡ(cit)浓度可以明显提高UV/CuⅡ(cit)体系还原Cr(Ⅵ)的效率。在酸性条件下(pH≤4.0),UV/Cun(cit)体系对Cr(Ⅵ)有较高的还原性,随着pH的升高,还原效率逐渐降低。当反应时间在40 min以内时,发现Cl-的存在可以促进CuⅡ(cit)的破络,从而提高出水中总铬和总铜的去除率。NO3-会同时抑制Cr(Ⅵ)的还原和CuⅡ(cit)的破络,导致总铬和总铜去除率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9-06-10)
刘焕[4](2019)在《小分子有机酸对复垦土壤Cu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Cu)属于微毒类重金属之一,摄入过量易引起中毒。土壤对Cu的吸附行为是影响Cu移动性、生物有效应和归宿的主要过程。本论文以淮南市潘一矿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Cu为污染物典型代表,通过测定复垦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分析Cu污染状况,研究了复垦土壤对Cu的吸附-解吸机理和动力学特征,以及加入柠檬酸和苹果酸后对Cu吸附-解吸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Cu在复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1)平衡溶液Cu浓度与复垦土壤对Cu的吸附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随着平衡溶液中Cu浓度的増大,吸附量也随之增大;解吸量关系同上,但是解吸量不如吸附量的增大幅度明显。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挑选最合适的等温模型来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拟合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达到了极显着相关水平,基本适合描述Cu在供试土壤中的吸附(解吸)。(2)Cu在复垦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具有相同的动力学特征。Cu在土壤中的吸附量在吸附过程初期急剧增加,之后吸附速率逐渐减慢,吸附动力学曲线斜率也逐渐接近零,这种过程符合BET理论。解吸动力学反应相似。因为复垦土壤所生长的树种不同,它的基本理化性质(有机质等)有所差异,因而对铜的最优吸附动力学模型不同。总的来说,不管是吸附动力学实验还是解吸动力学实验,抛物线扩散模型是最优模型。2、柠檬酸/苹果酸对复垦土壤吸附-解吸Cu的影响(1)柠檬酸/苹果酸对复垦土壤吸附-解吸Cu的等温线表明: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柠檬酸和苹果酸都会降低复垦土壤对Cu的吸附作用,且柠檬酸的抑制程度要高于苹果酸;苹果酸和柠檬酸都会促进复垦土壤对Cu的解吸作用,且苹果酸的促进作用要高于柠檬酸。通过对土壤吸附-解吸Cu等温线拟合参数的比较发现在小分子有机酸存在的条件下,复垦土壤对Cu的吸附符合LangmuirEXT2模型,而解吸符合Temkin模型,均达显着相关水平。(2)4mmol/L柠檬酸降低复垦土壤对Cu的吸附作用要大于2mmol/L柠檬酸;相反,4mmol/L苹果酸促进复垦土壤对Cu的解吸作用要大于2mmol/L苹果酸。通过大量数据拟合比较,发现在柠檬酸/苹果酸存在的条件下复垦土壤对Cu的吸附(解吸)符合Langmuir模型。图[30]表[16]参[81](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苏慧[5](2019)在《均相纤维素/甲壳素水溶液一步水热法同时制备小分子有机酸和荧光碳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可再生资源,随着不可再生化石资源的逐渐减少,生物质作为未来可替代能源与化学品的原料,如何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学物质或低价清洁的燃料,是目前绿色化学研究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作为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生物质大分子资源,和其它糖类相比,它的转化不与人类食物链构成竞争;甲壳素作为自然界第二大生物质资源,天然可再生,也具有极好的利用价值。目前,纤维素和甲壳素的水热降解主要目的分别是制备高附加值小分子化合物或荧光碳点,仍尚未出现对这两者产物同时进行考察的相关研究。而且由于纤维素和甲壳素较难溶解,关于它们的水热转化研究大都是在固液异相体系中进行,往往存在收率和原料利用率偏低等缺点。因此,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选用微晶纤维素和甲壳素作为主体原料,分别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研究了均相纤维素溶液在水热反应中的转化情况,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得到反应液中存在甲酸、乳酸、醋酸等小分子有机酸,同时也发现荧光物质碳量子点的存在,实验主要考察不同反应条件(温度、时间、浓度)对反应产物的收率等方面的影响,以此达到优化实验条件和最大利用率的目的。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考虑以结构类似的含氮生物质材料-甲壳素作为原料,并成功的将其溶解于碱性溶液中,形成均相甲壳素溶液,并研究了其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降解程度以及乳酸、丙二酸等具有价值的小分子有机物的收率随反应条件的变化情况。上面两个研究中,除了对不同反应条件反应液中小分子酸的定量分析,还通过冷冻干燥的方法从中得到具有荧光性质的碳点粉末,并对所得碳点做了结构成分表征(TEM、XPS、FT-IR)和光学性质研究(UV-Vis、FL)等,由于它的荧光强度在酸性环境较为稳定,具有良好的pH依赖性和对铁离子具有极好的选择性,在检测铁离子浓度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总的来说,本论文概述了纤维素和甲壳素以均相水溶液的形式降解为小分子有机酸和荧光碳点的全图,为更好地利用生物质资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6)
李一兰,朱兆洲,尚云涛,张晶,李硕[6](2018)在《天津夏季大气降水中低分子有机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分子有机酸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它对酸雨的形成具有较为重要的贡献。该研究采集了天津2013-2015年夏季大气降水,用离子色谱测定样品中低分子有机酸以及常规无机阴离子。实验结果表明:甲酸、乙酸和草酸是天津市降水中主要有机酸,它们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12.53、3.45、0.64μmol/L,分别占有机酸的75.39%、20.76%和3.85%。天津降水中甲酸、乙酸和草酸对雨水自由酸的贡献明显小于无机酸,它们对总自由酸的贡献分别为2.45%、0.47%和0.14%;与南方酸雨城市相比,北方城市降水中有机酸对雨水酸度的贡献偏小。用[F/A]T法判断天津市降水中有机酸可能主要来自于植物和蚂蚁直接排放,以及不饱和烃类和醛类的光化学氧化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S2期)
刘桂华,敖明,柴冠群,任婧,秦松[7](2018)在《低分子有机酸对贵州黄壤中镉释放及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典型黄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苹果酸及酒石酸作为浸提剂,通过振荡浸提法及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低分子有机酸对黄壤中Cd的浸提作用及黄壤中Cd的形态变化。同时,分析了低分子有机酸对黄壤中Cd活化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3种低分子有机酸均可促进土壤Cd的浸出,且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浸提效果大小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苹果酸、酒石酸分别与柠檬酸复合添加的浸提率,均高于单一添加苹果酸、酒石酸,小于单一柠檬酸。在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弱酸可溶态Cd比例增加,增幅在21.11%~64.25%之间;可还原态Cd减少,降幅为7.88%~24.03%之间。可氧化态和残渣态Cd变化不大。有机酸的复合添加后,可进一步增加土壤中弱酸可溶态Cd,降低可还原态Cd,其中复合方式N5+P5效果最明显,但会增加土壤中Cd活化的环境风险。环境风险分析表明,柠檬酸对土壤中Cd活化的环境风险要远大于苹果酸和酒石酸,且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立新,梁薇薇,段文标,李刚,李亦菲[8](2018)在《3种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对温带典型林型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使土壤中潜在的无机磷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探讨3种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对温带典型林型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旨在为温带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土壤磷利用率的提高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笔者对温带典型林型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120 d,研究了不同浓度(10、25、50和100 mmol/L)草酸、柠檬酸和乙酸及其对照(CK,蒸馏水)对4种温带典型林型(枫桦红松混交林、白桦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0~10 cm土层土壤无机磷(Al-P、Fe-P、O-P、Ca-P)含量的影响。【结果】3种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均对红松及落叶松人工林内Al-P、Fe-P起活化作用,对O-P、Ca-P起固化作用,3种酸的影响效果为草酸>柠檬酸>乙酸。柠檬酸、草酸使白桦天然次生林O-P含量减少,使其转化为其他形态无机磷。整体来说,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处理4种林型土壤后,无机磷向有效性高的Al-P、Fe-P形态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供磷能力。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对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影响显着(P<0.05),中低浓度有机酸对Al-P、Fe-P、O-P变化影响较大,高浓度有机酸对Ca-P变化影响明显。处理时间对无机磷变化量影响显着(P<0.05),处理时间延长整体使4种林型中Al-P、Fe-P受到的影响加强,O-P、Ca-P受到的影响减弱。各因素对4种林型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与无机磷形态、有机酸的种类、培养时间、酸浓度变化及林型等因素均相关。【结论】有机酸对土壤磷的活化是一个既缓慢又持续的综合动态过程,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可以通过影响土壤中无机磷的组分,促进难溶性磷酸盐溶解,从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此次研究表明,草酸、柠檬酸、乙酸对4种温带典型林型土壤无机磷组分有一定影响,可以提高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勇,孙扬,周明霞,王苗苗,韩立荣[9](2018)在《14种小分子有机酸的抑菌活性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14种小分子有机酸对小麦全蚀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发现枯茗酸、苯甲酸和肉桂酸的抑菌效果较好。进一步对上述3种小分子有机酸的抑菌谱进行复筛,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病原菌的EC50。结果表明:枯茗酸对多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良好,其中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低至4.1735μg/mL,肉桂酸对油菜菌核病菌EC50达17.8336μg/mL,苯甲酸对小麦全蚀病菌EC50为37.364μg/ml。离体组织实验结果表明,1000μg/ml枯茗酸对草莓灰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42%和80.41%,与对照药剂多菌灵250μg/mL的防治效果相当。综上所述,小分子有机酸枯茗酸、苯甲酸和肉桂酸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枯茗酸的抑菌活性较好,可以开发为用于病原菌抗药性治理的替代药剂或先导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罗涛,李取生,陈惠君,方皓,魏佳[10](2018)在《6种低分子有机酸对针铁矿、蒙脱石和生物炭中结合态Cd活化效果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3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稳定介质针铁矿、蒙脱石和生物炭,首先通过吸附实验使其对Cd达到吸附平衡(8、16和4 h),并通过氯化镁洗脱获得稳定结合的Cd(2.52、0.93和1.04 mg·g-1)。随后分别用柠檬酸、苹果酸、马来酸、酒石酸、草酸、琥珀酸6种常见的植物根际低分子有机酸进行结合态Cd活化实验,测定活化率和活化量,对比活化效果。结果表明,6种低分子有机酸对针铁矿、蒙脱石、生物炭中结合态Cd的活化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柠檬酸的活化作用最大,其次为草酸,其余4种酸的活化效果差异不显着。柠檬酸随浓度增加,其对Cd活化率的线性增长率最高,在针铁矿、蒙脱石、生物炭中分别为1.74%、4.71%、2.12%。在250μmol·L-1时,柠檬酸对针铁矿、蒙脱石、生物炭3种材料中Cd的活化率分别达到4.2%、11.0%、5.6%。对比研究表明,针铁矿吸附Cd效率高且稳定,蒙脱石吸附Cd效率低且易于被低分子有机酸活化。(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低分子有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系分泌物是影响生菜不同品种积累PFOA的重要因素。以液相色谱测得高、低积累生菜品种根系主要差异分泌物为草酸。通过批处理实验研究了高、低积累生菜品种根系分泌物及不同浓度草酸对土壤吸附/解吸PFOA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高、低积累生菜品种根系分泌物均可显着降低土壤对PFOA的吸附作用,促进PFOA活化解吸,且该作用主要由所含草酸贡献。不同浓度草酸作用下,土壤对PFOA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均为自发性物理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线性方程;随着草酸浓度的增加,土壤对PFOA的吸附作用显着减弱,而解吸作用显着增强。草酸可通过溶出土壤有机质和金属离子并与溶出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破坏PFOA与土壤有机质的疏水作用力及其与金属离子的架桥作用和配位交换作用,从而使其吸附作用降低、解吸作用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分子有机酸论文参考文献
[1].王姣龙,谌小勇,闫文德.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中菲降解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2].陈晓婷,向垒,莫测辉,蔡全英,李彦文.高低累积差异生菜根系差异低分子有机酸对不同土壤吸附PFOA的影响机制[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3].秦宝雨.紫外活化小分子有机酸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还原Cr(Ⅵ)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
[4].刘焕.小分子有机酸对复垦土壤Cu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5].苏慧.均相纤维素/甲壳素水溶液一步水热法同时制备小分子有机酸和荧光碳点[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6].李一兰,朱兆洲,尚云涛,张晶,李硕.天津夏季大气降水中低分子有机酸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
[7].刘桂华,敖明,柴冠群,任婧,秦松.低分子有机酸对贵州黄壤中镉释放及形态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8
[8].陈立新,梁薇薇,段文标,李刚,李亦菲.3种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对温带典型林型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王勇,孙扬,周明霞,王苗苗,韩立荣.14种小分子有机酸的抑菌活性筛选[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
[10].罗涛,李取生,陈惠君,方皓,魏佳.6种低分子有机酸对针铁矿、蒙脱石和生物炭中结合态Cd活化效果的对比[J].环境工程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