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跨语际实践,瞿秋白,《社会哲学概论》
现代社会学论文文献综述
路宽[1](2018)在《创造性阐释: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跨语际实践——以瞿秋白的《社会哲学概论》和《现代社会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译介过程体现为一种跨语际的传播实践,其基于翻译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想象。本文关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将之归纳为"创造性阐释"。以瞿秋白为例,《社会哲学概论》和《现代社会学》并非瞿秋白的原创,而是转译性作品,经过选择性转译、创造性加工、技术性规避、专业性注释等跨语际的再造实践,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紧密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亚迪[2](2017)在《李达的《现代社会学》述评——浅析李达的唯物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李达的《现代社会学》因其系统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所作的最系统、最全面的阐释。书中,李达首先综合介绍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不同见解,指出了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存在密切联系且相互影响,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和解释唯物史观的方法和方向,进而严格的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既坚持唯物论,反对唯意志论,又坚持辩证法反对机械论。再次,对社会的起源、发展、变革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时国际环境和革命实践的思考,把帝国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置于唯物史观视角中进行阐释,深刻地体现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创造性运用。(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与教育》期刊2017年04期)
亚历山大·彼得罗夫,丁旭[3](2017)在《作为社会乌托邦的全球化神话话语:一种现代社会学的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全球变革进程和现代话语实践进行了社会分析。一般认为全球变革进程是存在矛盾的,它们不像现代社会体制中的负面影响那么确定。在神话全球新自由主义的伪一体化、标准化和统一化的基础上,全球化成了一种盛行的意识形态,并因此创立了全球变革研究的神话话语。为这种神话辩护成了全球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乌托邦的思想基础。本文旨在用一种批判的视角来分析全球化的神话话语。全球化的意识形态被看作社会敌托邦。(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康文龙[4](2016)在《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与《社会科学概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24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编写的《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讲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里程碑。它第一次将马克思的彻底唯物论与自觉辩证法统一起来,构成了苏俄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国化体系;第一次诠释了马克思辩证法的矛盾运动、否定之否定、量变到质变的叁大规律,为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思想提供了科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本文来源于《决策与信息》期刊2016年10期)
唐爱民[5](2016)在《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的道德教育韵味》一文中研究指出利奥塔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蕴含着浓重的道德韵味。其对后现代社会生活与社会重建的逻辑及其道德后果之独辟蹊径的推究,是道德教育研究需要加以认真对待的理论参照。差异性道德观、情境性道德观、道德教学的小型叙事观、"自我—他者"的师生关系观,是利奥塔的后现代社会学之于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之最直接、最富借鉴价值的思想观点。(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路宽[6](2015)在《瞿秋白的《现代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典范之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瞿秋白的《现代社会学》是对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转译性作品,其在转译过程中采取了富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独特方法;该书的主要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因而它是中国首部系统传播辩证唯物主义的着作。此外,该书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渠道由日本转向俄国的标志性着作之一。对《现代社会学》的文本性质、主要内容、译介特点和文本贡献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15年12期)
王晓真[7](2015)在《学者“改写”美现代社会学发展史》一文中研究指出1982年芝加哥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之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学派中涌现了一系列代表人物,被认为是美国现代社会学的代表并占据中心地位。但美国西北大学社会学与非裔美国人研究教授、社会学系原主任艾尔东·莫里斯(AldonD.Morris)却对这种有关社会学(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11-16)
汪信砚,韦卓枫[8](2014)在《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李达的《现代社会学》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达的《现代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启蒙传播时期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它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表述体系,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创造性的探索,赋予唯物史观以广阔的理论视野,深刻地体现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创造性运用。(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宋辰婷[9](2014)在《后现代社会学的知识分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社会学对于知识分子的研究通过引进“场域”作为中介,将宏观结构因素和知识分子公共干预模式连接起来,将分析视角从忠诚问题转向知识分子的干预模式问题。 和社会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一样,对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学研究也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即逐渐走出价值判断(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5-09)
彭璐[10](2013)在《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的道德观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文化价值多元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化趋势愈益彰着,道德和道德教育也由此处于多元文化价值体系的交融和不同道德价值相互激荡与冲突中。道德和道德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与挑战。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已无法解决这些愈益显现的困境,必须诉诸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与思维范式,方能化解由社会转型带来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教育困惑。利奥塔之“后现代社会学”视域中的道德设计,即是一种直面社会转型及其道德困境的极富启发意义的思想成果。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当代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思想巨臂,是着名的哲学家。他是当代法国后结构主义的有力代表,更是后现代“话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利奥塔借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中的相关概念,通过对“元叙事”的怀疑以及对现代知识和技术的批判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思维的思想体系。其对传统“宏大叙事”的批判,提醒人们在认识总体化思维范式之缺弊的同时,应高度注意差异的存在及其方法论意义,重新认识因现代理性的泛滥而被长期遮蔽了的差异性思维的时代意义,以避免随处可见的对普遍标准和价值的不公正运用。利奥塔的这一后现代社会学旨趣,对道德教育的思维方式与实践计划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利奥塔看来,传统的理性化道德,已然消失在剧烈流变着的当代社会实践存在之中,理性化的道德正逐渐被充满着审美情趣与个性美德的快感道德所替代。可以说,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中所散发出来的道德气息为道德教育的革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论文通过深入分析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根基,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思想的理论旨趣,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即反对道德的基础主义,倡导道德的多元性及价值的异质性;批判道德的“宏大叙事”,推崇道德的“小型叙事”;否弃道德规训与价值宰制,彰显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等。尔后,对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思想的主要价值所在与局限性进行了较为客观、辩证的分析。最后,对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及其对当前我国道德教育改革的启蕴,作了比较具体的理论推究与展望。这种启示可表现六个方面:道德教育应探寻解构性的道德研究范式;道德教育应注重道德价值的多元性与异质性;道德教育应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道德教育应凸显开放性的课程观念;道德教育应改观授受式的道德教学模式;道德教育应营造反思性的教育环境。(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现代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达的《现代社会学》因其系统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所作的最系统、最全面的阐释。书中,李达首先综合介绍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不同见解,指出了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存在密切联系且相互影响,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和解释唯物史观的方法和方向,进而严格的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既坚持唯物论,反对唯意志论,又坚持辩证法反对机械论。再次,对社会的起源、发展、变革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时国际环境和革命实践的思考,把帝国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置于唯物史观视角中进行阐释,深刻地体现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创造性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1].路宽.创造性阐释: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跨语际实践——以瞿秋白的《社会哲学概论》和《现代社会学》为例[J].中共党史研究.2018
[2].张亚迪.李达的《现代社会学》述评——浅析李达的唯物史观[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
[3].亚历山大·彼得罗夫,丁旭.作为社会乌托邦的全球化神话话语:一种现代社会学的批评[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7
[4].康文龙.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与《社会科学概论》[J].决策与信息.2016
[5].唐爱民.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的道德教育韵味[J].当代教育科学.2016
[6].路宽.瞿秋白的《现代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典范之作[J].理论学刊.2015
[7].王晓真.学者“改写”美现代社会学发展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8].汪信砚,韦卓枫.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李达的《现代社会学》探论[J].山东社会科学.2014
[9].宋辰婷.后现代社会学的知识分子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10].彭璐.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的道德观及其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