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动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美德,伦理学,理性,集体,韦伯,在线。
行动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婉[1](2019)在《集体行动理论及其对新农人培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农"问题是事关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它的解决离不开农民问题的解决。培育具有现代农业知识、农业技能且真正热爱农业的新农人是我国农村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集体行动理论建立在对公共产品理论和个人主义方法论的消化与吸收基础之上,又以理性人假设为现实基础,形成了较为完整且系统的理论体系。借鉴集体行动理论,我国新农人培育应坚持集体导向,充分调动受训人员的参与感,通过内部激励机制和外部政策保障共同作用以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尹新瑞,吴帆[2](2019)在《文化传承与沟通行动理论:和谐代际关系建构的理论视角与方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代际冲突是代际关系的重要维度,反映了出生于不同世代的两代人或多代人之间由于价值观、信仰、教育、个人经历等导致的在互动过程、生活方式、工作理念等方面的冲突和不协调的现象。不同文化传承模式下,代际关系具有不同特点。沟通行动理论认为代际之间沟通无法满足普遍语用学的可理解性、正当性、真诚性、主体间性等原则和要求导致代际冲突的产生和发展。因此,缓解和规避代际冲突的主要策略在于在家庭和社会中为代际沟通创造平台和条件。在家庭生活中,不同代际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在平等、民主、参与的基础上进行,沟通过程中不得存在结构性压制;在社会领域,应通过制度建设为年轻一代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条件,同时促进年轻一代对老一代的文化反哺和老一代的反向社会化进程。(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董玲[3](2019)在《环境美德伦理学视阈中的正确行动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导行为者做出保护环境的正确行动是环境伦理学的首要任务,但正确行动理论在环境美德伦理学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后果主义环境伦理学将正确行动诉诸最好的或足够好的后果;义务论环境伦理学将正确行动解释为普遍化的道德规则;而环境美德伦理学从美德角度来界定正确行动。整体而言,环境美德伦理学语境下的正确行动理论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态势,但同时还面临着"人类中心主义""循环论证"以及"不确定性"等质疑。澄清这些疑点,有助于推进环境美德伦理学研究的深入。(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9年05期)
方飞[4](2019)在《中国青年网络公共表达的动因与呈现——基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中国互联网上公共议题涌现,青年公众日常而广泛的公共表达成为网络时代的社会行动。为进一步研究公共表达的行动意向和网络呈现,借助韦伯对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分类,本文把公共表达行动分为四类。在情感行动中,网络公共表达发生得非常快,几乎与议题产生同步,以简短的情绪化表达为主,情感成为一种动员方式。在传统行动中,网络公共表达体现出遵循"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话语传统和互联网"部落"化新生成的传统的特征。在工具理性行动中,公众通过公共表达追求个人利益和社会救济;在某些敏感政治议题上进行脱敏隐语表达和戏谑"抖机灵"表达以求安全;同时也会消费热点公共议题来贩卖焦虑以谋私利。在价值理性行动中,产生了追求公共利益、富于社会责任感并且理性表达层次不断深入的表达,但由于转型期社会思潮纷乱、价值立场多元和评论区低质量意见过多等原因,这些表达产生后又面临着难以进行再讨论的问题。理解青年的网络公共表达的分类呈现为重新审视网络公共参与和舆论治理提供基础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郑颖来,梁辑,杨斌,王雁[5](2019)在《基于理性行动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痛风性肾病患者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理性行动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于痛风性肾病患者知识、态度、行为改变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医院进行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痛风性肾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前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后者采取基于理性行动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关于痛风性肾病的知识、行为态度、主观准则、行为和痛风性肾病发作情况。结果干预组关于痛风性肾病基本知识知晓得分为(54.42±3.60)分,高于对照组的(42.37±3.53)分(P<0.01);干预组的行为态度和主观准则总分分别为(22.17±3.90)分和(1.82±0.53)分,高于干预前自身,且高于干预后对照组(P<0.01);除了规律用药外,干预组患者对控制或降低体重、低嘌呤饮食、禁酒、限盐、不喝饮料这些行为的态度均表现出意愿增长的趋势,干预组对于遵从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指导的意愿增加显着;干预组患者每天吃水果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6.7%增长至80.0%,且高于干预后对照组(53.3%)(P<0.01);干预组的日均饮水量(自报估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喝含糖饮料情况好于对照组,基本不喝含糖饮料的比例为58.3%,高于对照组的33.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组血尿酸水平均有所降低,但干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为(460.9±20.2)μmol/L,低于对照组的(472.8±22.9)μmol/L(P<0.05)。结论基于理性行动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痛风性肾病患者疾病知识,提高行为改变的态度及遵从医生的意愿,进而可帮助患者改变自身的行为,控制尿酸水平、预防痛风性肾病急性复发,临床需加强痛风性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改变不良行为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张桦,岳泉,袁勤俭[6](2019)在《集体行动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为帮助学界掌握集体行动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为完善该理论的后续研究、扩展其应用场景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文章梳理了国内外信息系统领域中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当前研究的成果、尚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重点。[结果/结论]文章发现集体行动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信息通信技术对组织集体行动的影响研究、组织间合作开发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在线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这叁个方面;研究中存在"仅考察了静态、一次性的集体行动中成员的表现情况""未考虑负向激励对成员行为的影响"等问题;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有"考察成员在动态、重复的集体行动中的行为""探究负向激励措施对成员参与集体行动的影响""将集体行动理论应用至新的领域和场景"等。(本文来源于《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董桂辰[7](2019)在《浅谈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逻辑起点,提出了搭便车困境,认为集团规模越大,集体行动越难实现。为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奥尔森遂提出了有选择的激励和强制两种手段,为解决现实困境提供一定借鉴,但此理论自身存在着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9年12期)
郑丽娜[8](2019)在《阿伦特行动理论的内在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阿伦特行动理论的提出旨在突破由生产过程带来的程式化历史进程对主体性的倾轧。行动理论以公共领域内主体政治交往实践、主体道德悬设及政治实践参与的理论构架,打破原有主体性被遮蔽的实践模式,重新赋予主体在世意义及生命尊严。(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刘圣晏[9](2019)在《由交往行动理论浅谈网络暴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的诞生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网络交往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言论自由所导致的网络暴力事件屡见不鲜,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文章就当代着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中合理化的概念来浅析现今网络言论的合理化,明确交往行动理论对网络交往的意义,并提出对策。(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6期)
李娜[10](2019)在《沟通行动理论视角下家校微信沟通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校良好的沟通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教师的教学管理活动看,教师的管理活动是教师个人与学生群体间的一种具有特殊性的交往过程。因此,教师既要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领导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也要把协调作为教学与管理的核心职能。教师在班集体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就起着平衡、协调的作用,既要让学生努力学习,又能为学生处理好家庭问题,班主任老师要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避免他们在校外因为家庭管理失职等不良问题的发生。所以,教师要成为有效的协调者、影响者,发挥其领导影响力,其自身素质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协调力越强,影响力愈大,学生向心力就越高,班级管理活动与教学活动就实现的愈好。随着电子视听设备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在学校的家校管理工作中,其作用尤为突出。广泛被应用于家校管理工作中。因此,实现教育的优化,提高家校管理工作,手机微信的应用成为了现代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由于手机微信管理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是在传统家校管理环境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受传统教育观念所影响。能否使用好微信进行良好的家校沟通,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微信家校沟通已成为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使用微信检查学生的作业,还可以与家长可以随时保持联络。但是,微信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困扰,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微信沟通的使用能力。因此对于家校微信沟通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大连某小学1-6年级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在家校微信沟通的调查问卷,发现目前家校微信沟通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访谈探究家校微信沟通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解决策略。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家校微信沟通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和分析,次部分主要探讨家校微信沟通已取得的理论成果为本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家校微信沟通问题研究的视角分析,综合对沟通行动理论视角下家校微信沟通的认识和影响因素的论述,通过对沟通行动理论视角下家校微信沟通的思考和分析,并结合家校微信沟通自身的特点,从而构建出家校微信沟通的维度,包括主动沟通的真诚性、沟通内容的真实性的真实性、沟通的可领会性、沟通效果的正确性的正确性。第叁部分为家校微信沟通的现状,此部分主要运用SPSS13.0对家校微信沟通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四个维度现状进行描述以及对整体水平性分析以及差异性分析发现,家校微信沟通的问题是多个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影响家校微信沟通水平的因素可以更加微观的分析。第四部分家校微信沟通问题成因的分析。此部分通过统计得分情况,阐述家校微信良好沟通的评判方法和标准,得出家校微信沟通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家校沟通主动真诚性不强,沟通内容的真实性不全面,沟通效果的正确性不佳等问题。第五部分为对家校微信沟通问题研究建议及策略。此部分根据问卷调查法,并结合关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谈话内容,详细分析了家校微信沟通问题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行动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代际冲突是代际关系的重要维度,反映了出生于不同世代的两代人或多代人之间由于价值观、信仰、教育、个人经历等导致的在互动过程、生活方式、工作理念等方面的冲突和不协调的现象。不同文化传承模式下,代际关系具有不同特点。沟通行动理论认为代际之间沟通无法满足普遍语用学的可理解性、正当性、真诚性、主体间性等原则和要求导致代际冲突的产生和发展。因此,缓解和规避代际冲突的主要策略在于在家庭和社会中为代际沟通创造平台和条件。在家庭生活中,不同代际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在平等、民主、参与的基础上进行,沟通过程中不得存在结构性压制;在社会领域,应通过制度建设为年轻一代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条件,同时促进年轻一代对老一代的文化反哺和老一代的反向社会化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动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婉.集体行动理论及其对新农人培育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
[2].尹新瑞,吴帆.文化传承与沟通行动理论:和谐代际关系建构的理论视角与方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9
[3].董玲.环境美德伦理学视阈中的正确行动理论[J].道德与文明.2019
[4].方飞.中国青年网络公共表达的动因与呈现——基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理解[J].中国青年研究.2019
[5].郑颖来,梁辑,杨斌,王雁.基于理性行动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痛风性肾病患者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的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9
[6].张桦,岳泉,袁勤俭.集体行动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
[7].董桂辰.浅谈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J].新闻传播.2019
[8].郑丽娜.阿伦特行动理论的内在意蕴[J].党政干部学刊.2019
[9].刘圣晏.由交往行动理论浅谈网络暴力[J].青年与社会.2019
[10].李娜.沟通行动理论视角下家校微信沟通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