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生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澜沧江,生态系统,消化率,效应,农艺师,表观。
复合生态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洋[1](2019)在《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复合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工程是破坏生态环境后采取的治理方式,环境工程则是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科学技术,二者在应用原理和目标过程中十分相似,关系紧密,在项目实际应用中,二者体系已经完成了初步融合并表现出复杂特点。但在操作原理、研究领域、技术手段等方面也出现一部分差异。只有综合利用这两种手段,并联系两门学科知识,才可以凭借这一符合体系获得最佳的治理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华坚,余文燕,李晶晶[2](2019)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十堰市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运用能值分析方法绘制系统能值图,建立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体系,测算并研究2003—2016年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输出增加,但自给能力下降,对外部资源依赖程度加深;能值产出对经济贡献增大,但工程通水后对外利益交流减少,居民生活水平及单位面积能值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治理压力增大,同时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复合生态系统逐渐转变为高消费型,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与水源区其他城市相比,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自给、环境承载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本文来源于《水利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李慧珍,裴媛媛,游静[3](2019)在《流域水环境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水污染问题严峻,呈现典型复合污染特征,为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出了挑战.在复合污染条件下,识别流域的高风险区域进行重点防控,精准甄别关键致毒物并综合评估其生态风险,是当前流域水环境管理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传统生态风险评估主要针对单一污染物开展,难以有效地用于复合污染流域的风险管理.本文在简述复合污染评估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流域水环境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其主体内容包括高风险区域识别、关键危害物甄别、关键危害物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估.第一步,以实验室离线和野外原位暴露-效应分析为基础,通过证据权重分析识别高风险区域,进行重点防控;第二步,在重点防控区域,结合毒性鉴别评估和效应导向分析技术,从复合污染物中甄别关键危害物;第叁步,利用多级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综合评估重点防控区域关键危害物的生态风险.最后,对流域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的未来发展和挑战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33期)
于文娟[4](2019)在《博士研究生学术环境因素研究——基于教育复合生态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博士研究生是国家学位教育中最高一级教育,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除与其个人主观能动性有关外,还与学术环境密切相关。为了解博士研究生的在校学术环境因素,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决策参考,研究人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教育复合生态理论对X大学研究生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导师团队""科研团队""师德师风""小组交流""学位毕业标准""学术风气""住宿"分别为相对应一级指标下最重要的二级指标因素。启示培养者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重点关注。(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11期)
陈勇,黄可欣,梁谱鑫,杨昆忠,邹立君[5](2019)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头(60头雌性和60头雄性)28日龄断奶的叁元杂交仔猪,称重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30 d。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试验Ⅱ、Ⅲ组仔猪平均末重分别增加9.3%、6.5%(P <0.05),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20.6%、14.7%(P <0.05),Ⅱ组料肉比降低11.3%(P <0.05)。试验Ⅱ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提高9.6%(P <0.05),Ⅰ、Ⅱ、Ⅲ组粗纤维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9.0%、64.9%、35.3%(P <0.05),试验Ⅱ、Ⅲ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0.5%、8.1%(P <0.05),Ⅱ组总钙表观消化率提高5.1%(P <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着(P> 0.05)。综述,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有助于仔猪的生长并能显着提高仔猪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其中添加量为0.1%时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21期)
张胜,李星星,高翔,董璞,苑志强[6](2019)在《复合微生态菌剂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内蒙古是马铃薯生产大省,局部地区常年大面积播种,轮茬困难,加之大量化肥长期施用,土壤板结、通气透水性能变差、有益微生物菌群减少死亡、土壤菌群结构改变、土壤肥力下降等不利影响日趋严重,对当地马铃薯优质生产造成了威胁。复合微生态菌剂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肥料在设施园艺生产中已有较多应用。实践证明,复合微生态菌剂以有机肥为载体施用于土壤,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平衡土壤菌群结构、促进土壤难溶性磷钾有效利用、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抗性与品质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复合微生态菌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起步晚,技术不够成熟。本文拟通过复合微生态菌剂田间试验研究,为马铃薯生产中合理施用生物菌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施用等量氮、磷、钾肥及有机肥条件下,设置了F01复合微生态菌剂(全能型,有效活菌数≥200×10~8 cfu/g,由内蒙古邦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0、37.5、75.0、112.5、150.0(kg/hm~2)5个不同处理,分别记作F1、F2、F3、F4、F5。播种前将各处理菌剂与3000kg/hm~2有机肥充分混拌后撒施地面并耕翻,播种时统一施用种肥尿素225kg/hm~2、磷酸二铵420kg/hm~2、硫酸钾435kg/hm~2,块茎形成期至块茎膨大期结合灌水分2~3次追施尿素300kg/hm~2、硫酸钾300kg/hm~2。于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取样测定植株各器官干重和氮、磷、钾含量,收获期测定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结果与分析】与F1相比:各施菌处理的株高、茎粗及各器官干重、氮磷钾养分积累吸收量、块茎产量、块茎粗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随施菌量增加呈现先增后降趋势。(1)株高、茎粗、单株茎叶干重均以F3、F4最大,均显着高于F1;单株块茎干重以F2为最高,F2、F3、F4显着高于F1。(2)植株氮、磷累积吸收量均以F3为最高,钾吸收量以F4最高,各施菌处理植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分别较F1增幅为42.1%~66.1%、14.9%~31.7%、52.1%~87.3%;(3)各施菌处理块茎产量以F3最高、F5最低,较F1增产幅度为2.51%~15.99%。(4)各施菌处理块茎粗蛋白质含量以F3最高、F2最低,较F1增幅为1.2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施菌对块茎淀粉含量影响不大。【结论】施用适量F01复合微生态菌剂对膜下滴灌马铃薯具有促进植株生长、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的良好效应,具有明显的增产、提质作用。综合各项指标,本试验以F01复合微生态菌剂用量75.0 kg/hm2效果最好,增产幅度达16.0%,可在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李霖超,王武全,但松柏,韩亚斌,李建修[7](2019)在《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在我国西南地区已经形成并逐渐大面积推广。该种植模式采用筛选品种、配套生育期和优化田间布置等技术,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还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充分地利用了光能、减轻了病虫为害。经试验表明,该模式还显着提升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本文来源于《大豆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海冰寒[8](2019)在《复合生态修复工程改善谷河水体水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管网配套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及填埋场治理、河流水系整治等5个骨干工程,提高河流自净能力,确保谷河水质逐年改善,2018年谷河阜南苗寺大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张莉,王海明[9](2019)在《科技新成果引领未来农业新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杨凌讯(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莉 王海明)科技引领未来,创新点亮农业。10月24日,在第26届中国杨凌农高会C馆,北京意科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EM复合微生物菌剂系列产品吸引了众多农资经销商、种植大户、合作社、有机农产品种植人士驻足寻问(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10-25)
谷红芹,李建钦[10](2019)在《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经营与乡村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是世界茶的发源地之一,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经营是当地重要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之一。通过对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林茶系统经营现状的分析研究,发现当地社区林茶系统经营在意识、技术、产品营销上已具备一定优势,在提高社区土地利用率、增加林产品产出、提升茶叶品质、美化人居环境、维护社区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资源利用、生计维持和社区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促进澜沧江中下游山地社区生计发展和林茶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探寻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9年12期)
复合生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十堰市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运用能值分析方法绘制系统能值图,建立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体系,测算并研究2003—2016年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输出增加,但自给能力下降,对外部资源依赖程度加深;能值产出对经济贡献增大,但工程通水后对外利益交流减少,居民生活水平及单位面积能值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治理压力增大,同时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复合生态系统逐渐转变为高消费型,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与水源区其他城市相比,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自给、环境承载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生态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洋.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复合体系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9
[2].华坚,余文燕,李晶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十堰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分析[J].水利经济.2019
[3].李慧珍,裴媛媛,游静.流域水环境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9
[4].于文娟.博士研究生学术环境因素研究——基于教育复合生态理论[J].学理论.2019
[5].陈勇,黄可欣,梁谱鑫,杨昆忠,邹立君.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6].张胜,李星星,高翔,董璞,苑志强.复合微生态菌剂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李霖超,王武全,但松柏,韩亚斌,李建修.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分析[J].大豆科技.2019
[8].海冰寒.复合生态修复工程改善谷河水体水质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9].张莉,王海明.科技新成果引领未来农业新方向[N].农业科技报.2019
[10].谷红芹,李建钦.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经营与乡村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