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颈椎弓弦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颈椎,弓弦,动脉,颈椎病,重量,角度,论文。
颈椎弓弦距论文文献综述
吴琪[1](2008)在《应用生物力学探讨颈椎弓弦距与椎动脉型颈椎病转归相关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以椎动脉受压迫或痉挛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型颈椎病(CS),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10%—15%。其症状表现复杂多变,如眩晕、头昏、头痛、颈肩痛、耳鸣、失眠、视力障碍、记忆力障碍、平衡障碍等。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法多样,颈椎牵引是较为有效的疗法之一,但其力值、角度、方式现在仍无定论,且多集中于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应用,并不一定适合CSA。本课题采用Borden氏测量法探讨CSA患者颈椎曲度弧顶点的分布规律,得出CSA好发部位,分析弧顶点的分布与弓弦距改变的关系;探讨颈椎牵引的角度、重量、牵引方式对弓弦距(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及颈椎弓弦距等因素对CSA转归的影响,得出适合CSA的牵引方法。方法:(1)采用Borden氏测量法在65例CSA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生理曲度弧顶点的分布情况。(2)60例CSA患者分为两组。A组:间歇牵引组,采用坐位枕颌带牵引,牵引方式为间歇牵引,牵引30S,间歇10S,总共时间为15—20分钟,牵引角度视病情及X线改变而定:生理曲度变直采用中立位或前屈位牵引;反曲的采用中立位或仰伸位牵引;上颈段C1-3后伸5-10度牵引,C4-5为0度牵引,C5-6为前屈5-10度牵引,C6-7为前屈15度。牵引重量:初期1-3kg,后期不超过体重的15-20%。B组:持续牵引组,采用坐位颌枕带牵引,牵引时间20分钟;牵引角度中立位牵引;牵引重量以患者耐受为限,但不超过体重的15-20%。结果:(1)65例CSA患者的颈椎曲度弧顶点位置分布的频数以C4中分布的频数最多(20.0%),C5中次之(11.0%),其次C4下(13.8%)、C6下最少(1.5%)。对各组中颈椎弓弦距值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P>0.05,不同弧顶点的CSA患者颈椎弓弦距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牵引方式对弓弦距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角度的牵引对弓弦距的改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中立位、前屈位牵引对弓弦距改变量影响比仰伸位大;重量与弓弦距的改变有正相关关系(r=0.573,P<0.01),牵引重量在自身体重的15-20%范围内时,重量越大弓弦距的改变越大;电脑前僵硬姿势工作时间与弓弦距的改变呈负相关(b=-0.384,P<0.05),电脑前僵硬姿势工作时间越长,弓弦距改变越小;疗程与弓弦距的改变呈正相关(b=0.126,P<0.05),疗程越长,弓弦距改变越大。年龄与转归呈负相关(b=-0.147,P<0.05),年龄越小,转归越好;牵引方式对转归的影响,间歇牵引(P<0.05)好于持续牵引(P>0.05);弓弦距的改变量与转归呈正相关(b=0.827,P<0.01),弓弦距改变越大,疗效越好。结论:(1)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部位多发于C3、C4、C5。(2)颈椎弓弦距的改变与CSA转归呈正相关,弓弦距改变越大,转归越好。(3)前屈位和中立位对恢复颈曲和对CSA转归影响较好,中立位和前屈5—10度内可作为牵引的适应期使用。(4)间歇牵引对CSA转归影响好于持续牵引。(5)患者初期用1—3kg牵引,最终达到体重的15—20%时,重量改变与CSA转归呈正相关,重量越大,预后越好,治愈越高。(6)年龄与CSA转归成负相关,年龄越小,转归越好;电脑前僵硬姿势工作时间与转归呈负相关,电脑前僵硬姿势工作时间越短,转归越好。(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8-05-10)
梁英[2](2003)在《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探讨颈椎弓弦距与颈椎病转归相关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椎牵引的角度、重量、方式对弓弦距(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及颈椎弓弦距等因素对颈椎病转归的影响。方法:200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组:间歇牵引组,B组:持续牵引组。每组各100例,A组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分别采用前屈5-15度、中立位、仰伸5-15度牵引,B组均采用中立位牵引,两组牵引重量均不超过体重的15-20%,时间20-30分钟。随访340例弓弦距有改变的患者,干预组100人,未干预组240人,进行1-5年,平均2.5年的随访分析。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叁种不同角度的牵引对矫正弓弦距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仰伸位5-15度牵引对矫正弓弦距的改变好于中立位牵引,在牵引重量为体重15-20%范围内(回归系数b=0.145 P<0.05),重量越大,生理曲度恢复越好;二种牵引方式对弓弦距的矫正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用ordinal回归方法分析弓弦距的改变对颈椎病的转归呈显着的正相关(回归系数b=0.946,P<0.001),弓弦距矫正越好,预后越好。年龄与转归呈负相关(回归系数b=-0.0435,P<0.05),年龄越小预后越好。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发展为颈椎病的发病率及弓弦距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消失或反曲的发生率经xZ检验,了气0.005。结论:牵引是矫正颈椎生理曲度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注意选择合理的角度、重量。颈椎生理曲度是影响青壮年颈椎病患者转归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3-05-22)
颈椎弓弦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的角度、重量、方式对弓弦距(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及颈椎弓弦距等因素对颈椎病转归的影响。方法:200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组:间歇牵引组,B组:持续牵引组。每组各100例,A组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分别采用前屈5-15度、中立位、仰伸5-15度牵引,B组均采用中立位牵引,两组牵引重量均不超过体重的15-20%,时间20-30分钟。随访340例弓弦距有改变的患者,干预组100人,未干预组240人,进行1-5年,平均2.5年的随访分析。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叁种不同角度的牵引对矫正弓弦距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仰伸位5-15度牵引对矫正弓弦距的改变好于中立位牵引,在牵引重量为体重15-20%范围内(回归系数b=0.145 P<0.05),重量越大,生理曲度恢复越好;二种牵引方式对弓弦距的矫正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用ordinal回归方法分析弓弦距的改变对颈椎病的转归呈显着的正相关(回归系数b=0.946,P<0.001),弓弦距矫正越好,预后越好。年龄与转归呈负相关(回归系数b=-0.0435,P<0.05),年龄越小预后越好。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发展为颈椎病的发病率及弓弦距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消失或反曲的发生率经xZ检验,了气0.005。结论:牵引是矫正颈椎生理曲度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注意选择合理的角度、重量。颈椎生理曲度是影响青壮年颈椎病患者转归的一个重要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椎弓弦距论文参考文献
[1].吴琪.应用生物力学探讨颈椎弓弦距与椎动脉型颈椎病转归相关因素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
[2].梁英.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探讨颈椎弓弦距与颈椎病转归相关因素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