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急剧膨胀、资源严重短缺以及环境日益恶化等诸多挑战,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作为环境恶化的重要方面,正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地理位置及地质条件的影响,山东省自然灾害发生普遍且类型多样,而地震灾害就是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在历史上曾多次受到地震灾害的冲击,给山东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然而,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把握地震灾害时空变化规律的准确度仍无法满足防灾减灾的客观需求。因此,研究地震灾害影响下的社会脆弱性程度、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对于各地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地震灾害防御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影响和社会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研究区域概况及地震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选取了34个相关指标构建山东省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借助SPSS、ArcGIS等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对山东省17地市及各县市(区)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山东省地震灾害发生频率高、烈度强、波及范围广,存在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风险。在时间上,该区域发震存在明显的活跃度周期性变化,自公元1000年以来大致经历了4个地震活动期,每个活动期时间跨度大概为300年;每个活动期内交替分布有多个活跃幕和平静幕,每幕约20年。在空间上,地震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及附近位置,其中以纵贯山东腹地北北东向的郯城-庐江断裂带为主,该断裂北段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交叉于渤海海域,这两条断裂带及附近区域孕育了山东地区绝大多数M7级以上地震;郯庐带西侧发育有多条北西向分支断裂,发震多以M5级以下地震为主。此外,鲁西地区的聊城-兰考断裂带、胶东半岛的蓬莱-威海断裂以及南黄海的千里岩断裂也是相对集中的发震区域。(2)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分析和区划,发现:处于高脆弱度的地区有:德州、莱芜;处于较高脆弱度的地区有:聊城、菏泽、临沂;处于中等脆弱度的地区有:青岛、烟台、潍坊、枣庄;处于较低脆弱度的地区有:淄博、泰安、济宁、日照;处于低脆弱度的地区有:济南、东营、滨州、威海。其空间分布格局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3)根据主成分分析重构指标体系,并以201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山东省各县市(区)地震灾害的社会脆弱性进行分析,发现:各县(区)脆弱度分布基本与其所处地市脆弱度分布基本一致;但个别县市(区)与其所处地市脆弱性水平差异较大,这主要是受到人口、教育卫生投入、城镇基建、防震减灾事业投入等因素影响的结果。综上所述:山东省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的强弱与当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脆弱度的高低不是由某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以从社会经济系统维度来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以降低灾害社会脆弱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陈方宇
导师: 谭丽荣
关键词: 脆弱性,主成分分析,地震灾害,山东省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分类号: P315.9
总页数: 69
文件大小: 5040K
下载量: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