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岩浆活动论文_李莎莎,陈华勇,彭永新,汪礼明,罗志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构造岩浆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岩浆,成矿,铀矿,华北,准噶尔,南极洲,印度洋。

构造岩浆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李莎莎,陈华勇,彭永新,汪礼明,罗志荣[1](2019)在《广东玉水铜多金属矿床岩浆活动对永梅坳陷带构造演化的约束:来自花岗斑岩和辉绿岩锆石年龄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矿床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有效探针。广东省梅州玉水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以产出特富铜铅锌矿石、易采和经济价值高等为特点的中型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矿床成因上,但对矿区分布的花岗斑岩和辉绿岩岩脉及其所指示的构造意义缺乏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矿区内脉状花岗斑岩和辉绿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斑岩206Pb/238U协和年龄为(128.4±1.0) Ma (MSWD=2.6, n=26);辉绿岩锆石年龄范围分别为1776~1114 Ma、533~437Ma、282~255 Ma、226~209 Ma、186~154 Ma、141~125 Ma和87~56 Ma。结合锆石成因、野外辉绿岩切穿花岗斑岩和黄铜矿脉的关系,认为辉绿岩的结晶年龄为(59.3±2.5) Ma (n=13, MSWD=3.1),形成于晚古新世,其动力学背景为陆缘拉张环境。辉绿岩中继承锆石年龄表明玉水矿区深部不仅存在新元古代的基底物质,还经历了中晚侏罗世、白垩世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和早古近世的基性岩浆活动,这些岩浆活动与华南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发育的多期地壳拉张活动相耦合。本研究也为中国东南部存在50~60Ma地壳拉张事件提供了新的年龄证据。(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守金,林间,罗怡鸣[2](2019)在《东南印度洋中脊(108°—134°E区域)断层构造与岩浆活动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南印度洋脊(SoutheastIndianRidge,简称SEIR)是中速扩张洋中脊,在其中的108°—134°E区域的全扩张速率为72~76 mm·a–1。但在接近澳大利亚-南极洲不整合带(Australian-Antarctic Discordance,简称AAD)区内,海底地貌沿洋中脊的变化强烈,其变化范围涵盖了从慢速到快速扩张洋中脊上常见的例子,且出现了明显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异常,说明洋中脊在AAD区附近的岩浆供应量极不均匀。文章定量分析了高精度多波束测深数据,计算了洋中脊不同段的地形坡度、断层比例以及平面与剖面的岩浆参数M值,结合研究区内剩余地幔布格重力异常以及洋中脊轴部地球化学指标Na8.0、Fe8.0等资料,分析与讨论了研究区的断层构造与岩浆活动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东南印度洋脊108°—134°E区域的B区(在AAD区内)及C5段(在AAD区外西侧)发育有大量的海洋核杂岩,而且B区的海洋核杂岩单体规模更大,其中最大的位于B3区,沿洋中脊扩张方向延伸约50km。研究结果首次系统性地显示,相比东南印度洋的其他区域, B和C5异常区具有偏低的平面与剖面M值、偏高的断层比例、偏正的地幔布格重力异常以及偏高的Na8.0值与偏低的Fe8.0值,这些异常特征可能反映了B区和C5段的岩浆初始熔融深度较浅以及岩浆熔融程度较低,因此导致其岩浆供应量异常少,形成较薄的地壳。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在岩浆供应量极少的洋中脊,构造伸展作用有利于海洋核杂岩的发育,导致地壳进一步减薄。(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钟福军,潘家永,张伟盟,赖静,周堂波[3](2019)在《粤北诸广南铀矿聚集区岩浆、构造与铀成矿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粤北诸广南铀矿聚集区位于南岭诸广山岩体中东部,区内铀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铀矿产基地。区内以发育花岗岩型铀矿化为主,整体上受中生代区域性岩浆—构造—热液活动"叁位一体"联合控制。区域性花岗质岩浆活动对铀矿化有着预富集作用,断裂构造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热液活动促使了花岗岩中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研究区的铀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和多期性特征,形成于华南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圈伸展动力学背景下,统一受制于地壳的强烈拉张作用。由诸广山岩体与南雄盆地组成的盆山体系的白垩纪—古近纪构造演化可能是导致诸广南铀矿聚集区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张琪琪,张拴宏[4](2019)在《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岩浆活动及其构造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广泛分布在华北地块北缘,构成了沿华北地块北缘呈近东—西向分布的上千公里的岩浆岩带。泥盆纪岩浆岩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虽然分布范围不及石炭—二迭纪岩浆岩广泛,但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泥盆纪岩浆岩被发现,其构造背景及意义也逐渐引起重视。对华北地块北缘近年来发现的泥盆纪岩浆活动进行总结分析表明,泥盆纪岩浆活动时限在400~360 Ma左右,其中碱性侵入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时代主要集中在400~380 Ma之间,沿华北地块北缘自东向西均有分布;火山岩则主要集中在400 Ma和360 Ma,主要分布在华北北缘东段的赤峰地区。泥盆纪侵入岩在岩石组合上以碱性杂岩及碱性花岗岩为主,其次为二长闪长岩、基性—超基性杂岩。泥盆纪火山岩则以变质流纹质火山岩—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变质玄武安山岩、玄武岩(斜长角闪岩)为主,总体上具有双峰式岩石组合特征。综合研究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及泥盆纪岩石组合、弱构造变形特征、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等,认为泥盆纪岩浆活动的形成与白乃庙岛弧和华北地块在晚志留世发生弧—陆碰撞后的伸展背景有关。华北北缘泥盆纪岩浆岩带的形成对于认识古生代期间地壳增生过程、方式及古亚洲洋最终闭合时间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盟,张进江,裴先治,张波,陈有炘[5](2018)在《西天山北缘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岩浆活动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天山造山带北缘的北天山增生杂岩带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延伸,长约300km,宽约30km,南以WNW走向的北天山断裂与伊犁地块相隔,向北逆冲到准噶尔盆地中新生代地层之上(Gao et al.,1998; Han et al., 2010)。该增生杂岩带由一套泥盆纪-石炭纪浊积相复理石沉积和代表古大洋岩石圈残片的蛇绿岩单元构成(Wang et al., 2006)。徐学义等(2006a, b)获得巴音沟蛇绿岩中辉长岩(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七)——专题79:环境地球化学、专题80:中国大陆成矿系统与成矿过程、专题81:增生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期刊2018-10-21)

陈印,朱光,刘文刚,陈路路,奥琮[6](2018)在《北京云蒙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云蒙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燕山褶断带中段。该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岩浆岩及近E—W向逆冲型四合堂剪切带和NE向伸展型大水峪剪切带。本次工作通过锆石年代学和单矿物(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年代学分析,进一步整理了云蒙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演化的时间,并分析了云蒙山岩基周边不同阶段的冷却速率。本次工作发现云蒙山地区经历了叁期岩浆活动:晚叁迭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其中,206 Ma为捕获岩浆锆石年代学记录;在出露岩体中,沙陀子岩体为159~151 Ma,石城岩体为169~151 Ma,长园岩体为156~151 Ma,云蒙山岩基为146~141 Ma;冯家峪—西白莲峪花岗质岩体为130~124 Ma;冯家峪闪长质岩体为127 Ma;大东沟花岗质岩体为127 Ma。云蒙山地区经历了叁次重要的构造事件。在早侏罗世,云蒙山地区表现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并以挤压运动为主,缺乏岩浆活动。在早白垩世早期(143~135.5 Ma),云蒙山岩基北缘发育逆冲型四合堂剪切带。在早白垩世晚期(135~93.9 Ma),云蒙山地区发育以东南侧大水峪剪切带为主拆离剪切带的变质核杂岩。此外,云蒙山岩基的北侧和西侧,早期受四合堂剪切带影响,具有较高的冷却速率。云蒙山岩基的东侧,早期受四合堂剪切带影响较小,具有较小的冷却速率,以缓慢的均衡隆升为主,而晚期受大水峪剪切带强烈活动影响,为快速隆升阶段。总之,云蒙山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在不同地区呈现了阶段性不同程度的抬升剥蚀。(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8年04期)

刘南庆,秦润君,孙团结,尹青青,叶海敏[7](2018)在《赣北大湖塘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大湖塘钨铜多金属矿床(田)成矿地质条件独特且复杂,目前对该区成矿具有重要意义的燕山期构造、岩浆岩缺乏系统研究。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大湖塘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特征,并系统分析其与成矿的关系。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与钨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是该区构造阶段性演化的结果,其中成矿构造经历了"深层次挤压(压缩)→浅层次张裂(伸展)"过程,成矿岩浆—流体经历了"深层次陆壳重熔→中浅层次流体混合—自变交代—卸载成矿"的演化进程,成矿结构面则只经历了"相对封闭—相对开放"的突变过程,它们集中出现在同一构造层次,并在成矿期构造控制下形成了总体规模巨大、钨铜共(伴)生、多种类型复合、平均品位不高,但单体资源储量相差较大、局部特高品位随机产出的大湖塘式钨铜多金属矿床(田)。(本文来源于《华东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敖文昊,冯涛,赵燕,翟明国,孙勇[8](2018)在《灵山岛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灵山岛位于胶东半岛以南约16km处,构造上处于扬子和华北克拉通结合部位——苏鲁造山带东端。早白垩世晚期,灵山岛岩浆活动极为强烈,大量发育流纹岩和火山角砾岩,不整合覆盖于底部碎屑沉积岩层之上;同时,区内广泛发育基性岩墙(辉绿玢岩),沿北东-南西向侵入于碎屑沉积岩地层之中。本文选取流纹岩和辉绿玢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流纹岩具有富钾(K_2O=4.10%~4.42%)、富碱(Na_2O+K_2O=8.83%~9.06%)、贫钙(CaO=0.10%~0.46%)、低钛(TiO 2=0.08%~0.09%)、低镁(MgO=0.12%~0.15%)和铁(Fe_2O_3~T=0.79%~0.83%)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稀土总量较低(∑REE=109.0×10~(-6)~128.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La/Yb)N=6.42~8.09),Eu显着负异常(δEu=0.27~0.28)。辉绿玢岩SiO_2含量为(51.17%~51.97%),具有富碱(Na_2O+K_2O=5.01%~6.07%)和高Mg#值(67.6~69.4)的特征,属于钾玄岩系列;岩石稀土总量较高(∑REE=160.6×10~(-6)~173.5×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为明显((La/Yb)N=11.1~11.6),显示弱Eu正异常(δEu=1.12~1.18),它们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图解和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图解上与OIB类似。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流纹岩和辉绿玢岩可能均形成于伸展减压背景下。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流纹岩和辉绿玢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18±2Ma和109±3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流纹岩具有负的ε_(Hf)(t)值(-31.0~-24.5),表明其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辉绿玢岩的岩浆锆石具有负的ε_(Hf)(t)值(-31.2~-28.8)和正的ε_(Hf)(t)值(+7.1~+8.1),指示其来源于有深部亏损软流圈地幔物质加入的富集地幔源区。综合本文研究结果和同时期区域构造演化推测,受伊泽奈崎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的影响,中生代期间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发生转变。早白垩世晚期,华北东部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形成了一系列与之对应的超浅成相-喷出相辉绿玢岩岩墙和流纹岩,是燕山运动在胶东地区的地质表现。(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南云[9](2018)在《新疆北东部叁塘湖地区晚石炭世—二迭纪岩浆活动及成盆构造背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北东部叁塘湖地区位于东准噶尔构造带的核心部位,区内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岩系发育齐全,是研究东准噶尔晚古生代岩浆时空展布、构造演化的理想场所。论文在野外露头、地震剖面和钻井岩心分析基础上,采用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对叁塘湖盆地及邻区晚石炭世-二迭纪年代地层格架、地层展布和岩性组合、构造演化和盆地属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认识如下:(1)叁塘湖地区上石炭统的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为同时异相的两套地层,二者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之上;叁塘湖地区缺失下二迭统,中二迭统的乌拉泊组、井井子沟组、芦草沟组和条湖组四套地层为整合接触。(2)叁塘湖地区晚石炭世火山岩广泛出露,以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晚石炭世火山岩呈钠质钙碱性,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为大离子亲石元素(Ba、U、Sr)和轻稀土元素的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的亏损。晚石炭世火山岩具有低的Sr初始比值(~(87)Sr/~(86)Sr)_i和正的_(εNd)(t)值,显示来源于亏损地幔;高Nb/Th和Nb/U比值,显示源区受到俯冲板片熔体的交代。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成果,认为叁塘湖地区晚石炭世为后碰撞伸展背景下,俯冲板片发生断离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致使上覆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3)叁塘湖盆地二迭纪玄武岩及其邻区基性岩墙样品均显示出碱性、高钛、低镁铁的特征,而二迭纪橄榄辉绿岩和辉绿岩显示为富钠钙碱性特征。叁塘湖盆地及其邻区二迭纪岩浆岩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Pb、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高TiO_2、Nb和Zr/Y比值,在构造判别图解上落于板内玄武岩区,结合区域变形特征,说明叁塘湖地区二迭纪为陆内伸展背景。结合区域洋盆的开启-闭合时限和地层充填特征,认为叁塘湖地区古生代经历了以下4个演化阶段,对应的盆地性质为:(1)奥陶纪-早泥盆世:叁塘湖地区为被动陆缘;(2)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叁塘湖地区为西伯利亚板块的活动大陆边缘;(3)晚石炭世-早二迭世早期(320Ma~290Ma):叁塘湖地区为后碰撞伸展;(4)早二迭世晚期-中二迭世(280Ma~260Ma):叁塘湖地区为板内伸展。(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师捷[10](2018)在《内蒙古土牧尔台地区二迭纪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造山带是全球范围内最古老并且增生最强烈的造山带之一,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俯冲、碰撞、造山带垮塌等一系列演化过程,并且留下了大量的岩浆记录。这些岩浆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反映出的岩浆源区以及成因性质,对于还原该地区的构造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大地构造位置上毗邻中亚造山带东段,即兴蒙造山带。区内二迭纪岩浆相当发育,且露头良好,尤其是在土牧尔台镇一带。作者及团队对其中的火山岩和侵入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后期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岩相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一系列的研究,进而分析它们的岩石类型、成因及源区等。最后,综合前人的成果及资料,来探讨晚古生代,尤其是二迭纪期间中亚造山带的演化历史。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苏吉组火山岩:本文主要以安山岩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为玄武安山岩,具有钙碱性特征。岩石贫硅(SiO_2=49.0%~55.2%)和高场强元素,富铝(Al_2O_3=15.7%~17.8%)、镁(Mg~#=49.8~67.0)及大离子亲石元素,Eu正异常(δEu=0.95~1.39),总体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和平缓的分配方式,显示其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点。锆石LA-ICP-MS同位素测年得到的加权平均值为279.0±2.1Ma,为早二迭世。锆石ε_(Hf)(t)=-19.3~-13.8,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516.5Ma~2177.4 Ma,加之本组安山岩有着高镁安山岩的属性,所以其源区极有可能来自于地幔,且当时处在一种俯冲背景之下。2.花岗闪长岩:富硅(SiO_2=65.6%~67.0%)、钾(K_2O=3.71%~4.15%)及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岩石为准铝质(A/CNK=0.94~0.98),且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相对重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分配平坦,但整体分异较强,存在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61~0.69)。锆石SHRIMP同位素测年得到的加权平均值为275.3±2.6 Ma,为早中二迭世。岩石普遍存在暗色包体,且属于I型花岗岩系列,表明其应形成于俯冲构造环境且岩浆来源可能是混源的。3.苏长辉长岩:贫硅(SiO_2=46.2%~49.8%)和高场强元素,富TFeO(15.7%~17.8%),镁(Mg~#=49.8~67.0)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和较平缓的分配方式,及Eu正异常(δEu=1.02~2.41),显示其幔源侵入岩的特点。锆石LA-ICP-MS同位素测年得到的加权平均值为270.1±4.2 Ma,为中二迭世。岩石类型为钙碱性玄武岩、俯冲带玄武岩系列,且受流体交代,表明其很有可能来自俯冲背景下的流体交代的地幔楔。4.研究区内的岩浆岩时代相近,为早中二迭世。火山岩并没有明显的双峰式特征,而基性和酸性侵入岩之间,连续演化的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是岩浆混合作用导致。加之以上的岩石具有弧火山岩、火山弧花岗岩和俯冲带玄武岩的特征,笔者认为在早中二迭世,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仍处在俯冲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上的相近时代的各类岩石组合和年代学证据,笔者认为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二迭纪的构造演化过程为:洋壳俯冲(早中二迭世)→古亚洲洋闭合(晚二迭世)→碰撞后造山(晚二迭世之后)。(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构造岩浆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南印度洋脊(SoutheastIndianRidge,简称SEIR)是中速扩张洋中脊,在其中的108°—134°E区域的全扩张速率为72~76 mm·a–1。但在接近澳大利亚-南极洲不整合带(Australian-Antarctic Discordance,简称AAD)区内,海底地貌沿洋中脊的变化强烈,其变化范围涵盖了从慢速到快速扩张洋中脊上常见的例子,且出现了明显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异常,说明洋中脊在AAD区附近的岩浆供应量极不均匀。文章定量分析了高精度多波束测深数据,计算了洋中脊不同段的地形坡度、断层比例以及平面与剖面的岩浆参数M值,结合研究区内剩余地幔布格重力异常以及洋中脊轴部地球化学指标Na8.0、Fe8.0等资料,分析与讨论了研究区的断层构造与岩浆活动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东南印度洋脊108°—134°E区域的B区(在AAD区内)及C5段(在AAD区外西侧)发育有大量的海洋核杂岩,而且B区的海洋核杂岩单体规模更大,其中最大的位于B3区,沿洋中脊扩张方向延伸约50km。研究结果首次系统性地显示,相比东南印度洋的其他区域, B和C5异常区具有偏低的平面与剖面M值、偏高的断层比例、偏正的地幔布格重力异常以及偏高的Na8.0值与偏低的Fe8.0值,这些异常特征可能反映了B区和C5段的岩浆初始熔融深度较浅以及岩浆熔融程度较低,因此导致其岩浆供应量异常少,形成较薄的地壳。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在岩浆供应量极少的洋中脊,构造伸展作用有利于海洋核杂岩的发育,导致地壳进一步减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造岩浆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李莎莎,陈华勇,彭永新,汪礼明,罗志荣.广东玉水铜多金属矿床岩浆活动对永梅坳陷带构造演化的约束:来自花岗斑岩和辉绿岩锆石年龄的证据[J].地球化学.2019

[2].刘守金,林间,罗怡鸣.东南印度洋中脊(108°—134°E区域)断层构造与岩浆活动关系[J].热带海洋学报.2019

[3].钟福军,潘家永,张伟盟,赖静,周堂波.粤北诸广南铀矿聚集区岩浆、构造与铀成矿活动[J].地质力学学报.2019

[4].张琪琪,张拴宏.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岩浆活动及其构造背景[J].地质力学学报.2019

[5].王盟,张进江,裴先治,张波,陈有炘.西天山北缘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岩浆活动约束[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七)——专题79:环境地球化学、专题80:中国大陆成矿系统与成矿过程、专题81:增生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2018

[6].陈印,朱光,刘文刚,陈路路,奥琮.北京云蒙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演化[J].地质论评.2018

[7].刘南庆,秦润君,孙团结,尹青青,叶海敏.赣北大湖塘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研究[J].华东地质.2018

[8].敖文昊,冯涛,赵燕,翟明国,孙勇.灵山岛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8

[9].南云.新疆北东部叁塘湖地区晚石炭世—二迭纪岩浆活动及成盆构造背景研究[D].西北大学.2018

[10].王师捷.内蒙古土牧尔台地区二迭纪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D].吉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位置及采样点Fig.2.1Locationo...交通位置图成矿前含金剪切带韧性变形和碎裂岩化...思茅微陆块新生代玄武岩Ti/Y-Nb/Y图...大兴安岭南段区域矿床成矿系列5)成矿...松潘甘孜地区热传导模式图

标签:;  ;  ;  ;  ;  ;  ;  

构造岩浆活动论文_李莎莎,陈华勇,彭永新,汪礼明,罗志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