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加力效应论文_刘志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加力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预应力,组合,混凝土,效应,斜拉桥,有限元,参数。

预加力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华[1](2016)在《预加力对开裂预应力混凝土梁体刚度效应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预加力对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开裂梁体刚度效应的影响,以公路桥梁中常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和T梁为研究对象,基于设计规范中开裂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刚度计算原理,采用统计分析、室内试验梁和实桥试验相结合方法,分析开裂预应力混凝土梁受拉区预压应力与梁体短期抗弯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箱梁和T梁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随预加力在受拉区混凝土所产生预压应力的增大,开裂梁体短期抗弯刚度提高;对于开裂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采用增设体外预应力钢束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梁体短期抗弯刚度,较好地抑制梁体受力裂缝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世界桥梁》期刊2016年01期)

李飞燕,陈缔欣[2](2013)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预加力效应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福州市某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为对象,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模型,将有限元值与实桥静载试验值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提出了考虑预加力效应的截面尺寸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加力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预加力对截面尺寸优化效应的方案在技术上可行,预加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且经济效益较显着,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3年03期)

武志军[3](2008)在《塔梁固结体系斜拉桥下横梁预加力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梁固结体系斜拉桥结构刚度大,但斜拉桥桥塔巨大刚度对于桥塔下横梁内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将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下横梁内预应力储备不足,对结构后期受力很不利。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桥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说明桥塔刚度对下横梁预应力施加效果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若干改进下横梁内预应力钢筋张拉效果的的方法,以供类似桥梁设计和施工时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桥梁》期刊2008年01期)

陈缔欣[4](2005)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预加力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是一种受力合理、性能优良、施工迅捷而又经济的新型组合结构。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预应力钢—混凝土新型组合梁的研究还不充分,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国内现行设计规范也没有相应的条款,这大大影响了这种性能优良的结构体系的工程应用。 本文使用ANSYS程序建立叁跨变截面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单片梁有限元模型,通过变化预加力施加方式、预应力力筋线形及预加力大小等参数,分析、探讨了预加力对抗弯承载力、挠度变形、负弯矩区抗裂性能、应力应变分布、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屈曲荷载及模态等方面的影响效果。同时以福州市光明港大桥为对象,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了预加力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验证了考虑预加力效应的截面尺寸优化方案。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中,引入预加力对结构能产生延迟混凝土开裂、减小变形、扩大钢梁弹性工作范围等诸多有利效应,但同时轴向力作用却增加了腹板局部失稳的可能性,影响了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 2.负弯矩区配置有粘结预应力筋,可显着改善该区域的混凝土板抗裂性能;沿钢梁通长布置体外索能大幅提高钢梁的弹性工作范围,为钢材用量的优化提供更大的潜力。以上两种预加力施加方式的综合应用能取得更显着的工程效果。 3.预加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的负弯矩区混凝土板抗裂性能、全桥刚度以及承载能力,考虑预加力对尺寸截面优化效应的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效益上优越,值得在实际工程中大力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05-12-01)

刘秋芳[5](2003)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预加力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风格与结构形式愈来愈趋于多样化,规模宏大、形式多样、造型新颖的建筑不断涌现。新型的预应力组合结构应运而生,它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概念,将不同材料与结构形式进行优化组合。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大跨、高层建筑,桥梁工程和特种结构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仍缺乏较系统的研究,国内现行设计规范也没有相应的条款。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有必要研究其工作性能并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法。 基于前人理论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预加力效应。本文通过参数分析、ANSYS叁维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模型试验等研究方法,着重探讨了抗弯承载力、挠度变形、开裂弯矩、内力重分布、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组合界面滑移等方面的预加力效应。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本文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工作,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1.预应力作用扩大了结构的弹性范围,调整了结构的内力重分布,减小了挠度变形,提高了开裂荷载与极限承载力。 2.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位移延性系数均达到4以上,具有较好的延性。 3.钢梁屈服之前,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与外荷载增量近似成线性关系。钢梁进入屈服阶段后,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显着提高。 4.按完全剪力连接设计的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界面滑移很小,在正常使用阶段,可以认为组合截面整体共同工作。(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03-12-01)

刘秋芳,郑则群,房贞政[6](2003)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加力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组合结构应用中存在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预应力组合结构的预加力效应 ,并探讨了预应力组合结构的若干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03年03期)

预加力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福州市某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为对象,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模型,将有限元值与实桥静载试验值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提出了考虑预加力效应的截面尺寸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加力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预加力对截面尺寸优化效应的方案在技术上可行,预加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且经济效益较显着,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加力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志华.预加力对开裂预应力混凝土梁体刚度效应的影响分析[J].世界桥梁.2016

[2].李飞燕,陈缔欣.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预加力效应有限元分析[J].福建建筑.2013

[3].武志军.塔梁固结体系斜拉桥下横梁预加力效应研究[J].世界桥梁.2008

[4].陈缔欣.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预加力效应研究[D].福州大学.2005

[5].刘秋芳.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预加力效应研究[D].福州大学.2003

[6].刘秋芳,郑则群,房贞政.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加力效应[J].福建建筑.2003

论文知识图

预加力效应优化方案有限元模型图5 后期预加力效应后期预加力效应实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工况叁3#截面对称布载挠度分布图预加力配索方案示意图

标签:;  ;  ;  ;  ;  ;  ;  

预加力效应论文_刘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