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对2种辅助方法提取川芎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分别采用酶解、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再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中所含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有量。结果 3种方法所得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相似,共鉴定出56个峰,主要成分为内酯类,相对含有量最高的为反式-藁本内酯(34. 22%~38. 17%),其次为洋川芎内酯(8. 59%~18. 22%)、丁烯基酞内酯(7. 17%~7. 33%)、丁基苯酞(5. 21%~6. 46%)等。酶解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和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均能有效提高川芎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 45%和0. 56%,并且是水蒸气蒸馏法的1. 28倍和1. 6倍。结论 2种辅助方法所得的川芎挥发油组分相差不大,但含有量有一定差异,并且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得率更高。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韦小翠,杨书婷,张焱,潘旻,潘晓慧,程建明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酶解辅助提取,盐析辅助提取
来源: 中成药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化学,中药学
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省中药功效物质重点实验室
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2017)
分类号: R284.1;O657.63
页码: 129-134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448K
下载量: 592
相关论文文献
- [1].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09(06)
- [2].川芎挥发油促进丹皮酚的经皮渗透研究[J]. 中国药业 2013(05)
- [3].川芎挥发油在不同基质中稳定性的考察[J]. 海峡药学 2013(07)
- [4].川芎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J]. 中国药房 2012(43)
- [5].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制备分离[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05)
- [6].川芎挥发油防治脂多糖致小鼠血管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草药 2019(10)
- [7].川芎挥发油调控P-糖蛋白协同替莫唑胺的胶质瘤治疗作用及机制[J]. 中草药 2019(22)
- [8].高温环境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17)
- [9].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川芎挥发油成分[J]. 化学工程师 2017(02)
- [10].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2(03)
- [11].川芎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2].不同方法提取川芎挥发油的GC-MS分析[J]. 中药与临床 2014(03)
- [13].川芎挥发油提取及GC-MS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8)
- [14].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2(01)
- [15].正交试验法优化藁本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14)
- [16].不同提取方法对川芎挥发油成分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8)
- [17].不同提取方法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4)
- [18].川芎挥发油中内酯类成分的稳定性考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20)
- [19].β-环糊精包合当归、川芎挥发油正交试验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5)
- [20].超临界CO_2萃取中药川芎挥发油的工艺优化[J]. 考试周刊 2018(22)
- [21].川芎油对氯化钴损伤PC12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11)
- [22].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02)
- [23].川芎挥发油增加皮肤血流皮肤促透机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0(24)
- [24].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地上部分GC-MS分析[J]. 中药材 2019(03)
- [25].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提取川芎挥发油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21)
- [26].基于CUMS大鼠川芎挥发油抗抑郁症作用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9(07)
- [27].虫蛀川芎挥发油成分GC-MS研究[J]. 中药与临床 2017(03)
- [28].川芎挥发油鼻腔喷雾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04)
- [29].通脉复方中川芎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03)
- [30].国家中药材GAP基地产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