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言语符号描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符号,言语,真实感,西藏,舒曼,唐人街,藏戏。
非言语符号描述论文文献综述
王硕[1](2019)在《电影《唐人街探案》中的非言语符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符号分为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两种,其中非言语符号指的是除了言语之外传递信息的交际方式。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艺术作品中,许多信息都是通过非言语符号传播的。非言语符号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视觉符号、听觉符号等。通过对电影《唐人街探案》中的非言语符号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出电影场景中非言语符号的意义以及导演所要对观众表达的电影的深度思想。(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2期)
商仪[2](2018)在《非言语符号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德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教师的授课还是教材的编写,国内的外语教学都以"言语"描述为主,很少使用到"非言语"符号。由于母语和外语的差异性,一门外语的习得,尤其是其发音的习得,往往很难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和传达。这时候借助"非言语"手段辅助教学,反而能更好地纠正发音。文章以德语的外语学习为例,探究非言语符号的引入对德语语音教学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当代教研论丛》期刊2018年05期)
王亿本[3](2015)在《反映、模拟与隐喻:非言语符号塑造新闻真实感的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真实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从新闻接受过程看,受众直接感受到的是新闻的真实感,而非言语符号是构成新闻真实感的关键因素。分析非言语符号影响新闻真实感的方式,对于新闻真实的探讨有一定启发。(本文来源于《中外文化与文论》期刊2015年03期)
姚吉刚[4](2013)在《从标记理论看《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标记理论分析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言语符号特征和非言语符号特征发现王熙凤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无标记和有标记的称谓语、抱怨语、骂詈语、委婉语、威胁语、赞美语来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并维持其管家大奶奶的地位,而且还善于运用话语标记语来承上启下和加强语气;王熙凤的服饰、外貌、微笑等非言语符号也具有很强的标记性,与同时代的人差别很大,表现出强烈的对立和不对称性。标记理论不仅为分析王熙风这一有血有肉的形象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必将会给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启发。(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王亿本,杨涵雯[5](2012)在《影视广告利用非言语符号塑造真实感的方式与意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信息的真实感是赢得受众认可的关键因素,影视广告视听兼备,感染力强,视觉非言语符号眼见为实,听觉非言语符号声情并茂,两者协同表意,不仅塑造广告信息的真实感,还富含情感、趣味性特征,并通过非言语符号隐喻广告意图,以避免受众的抵触情绪,隐蔽影响受众对广告商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行为,兼具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的优势,实现广告效果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2年09期)
彭敏[6](2012)在《西藏藏戏中的非言语符号传播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藏地区的信息传播方式中,非言语符号系统往往比语言符号系统(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方式)包含着更多的真正的隐含意义。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西藏文化的名片"的传统艺术——藏戏为例,从传播学的视角去探究信息传播载体之一——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探究非言语符号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藏发展论坛》期刊2012年03期)
彭敏,周德仓[7](2011)在《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交际只有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才能起到传播作用,而非言语符号却能够部分地为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社会成员所通用。在西藏地区的信息传播中,非言语符号往往比语言符号包含着更多的隐含意义。非言语符号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播学意义。文章试图对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发挥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李晓曦[8](2010)在《电视谈话节目的符号学解读——《康熙来了》非言语符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传播集多种传播符号于一体,利用视听双通道来传输访谈节目。这就决定了电视访谈节目是视听符号综合运用的节目。电视媒介是一种大众传播,而谈话节目形式又是在这种大众传播之下的人际传播。传播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传播中有60%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言语符号传播的,非言语符号无疑在电视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电视的主要特征就是能够通过非言语符号来实现传(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0年02期)
陈婕[9](2009)在《《南京! 南京!》的非言语符号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符号学是20世纪以来在国际范围内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Semiotics是由语言学家索绪尔最先提出(索绪尔,2002:17),他认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而Semiology则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皮尔斯的着作中。“皮尔斯把符号解释为符号形体(rep(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09年24期)
刘斌贤[10](2008)在《非言语符号在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及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言语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常常伴随并辅助言语符号传达信息。本文在理解"商务"、"符号"及"非言语符号"等概念的基础上,对比国际商务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由于对非言语符号差异的不同理解而导致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策略。(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8年19期)
非言语符号描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论是教师的授课还是教材的编写,国内的外语教学都以"言语"描述为主,很少使用到"非言语"符号。由于母语和外语的差异性,一门外语的习得,尤其是其发音的习得,往往很难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和传达。这时候借助"非言语"手段辅助教学,反而能更好地纠正发音。文章以德语的外语学习为例,探究非言语符号的引入对德语语音教学的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言语符号描述论文参考文献
[1].王硕.电影《唐人街探案》中的非言语符号分析[J].现代交际.2019
[2].商仪.非言语符号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德语为例[J].当代教研论丛.2018
[3].王亿本.反映、模拟与隐喻:非言语符号塑造新闻真实感的方式[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
[4].姚吉刚.从标记理论看《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特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王亿本,杨涵雯.影视广告利用非言语符号塑造真实感的方式与意图分析[J].编辑之友.2012
[6].彭敏.西藏藏戏中的非言语符号传播方式[J].西藏发展论坛.2012
[7].彭敏,周德仓.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初探[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8].李晓曦.电视谈话节目的符号学解读——《康熙来了》非言语符号分析[J].视听.2010
[9].陈婕.《南京!南京!》的非言语符号解读[J].电影文学.2009
[10].刘斌贤.非言语符号在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及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