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脉硬化指数论文_任小鹏,王露朝,孙春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致动脉硬化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脉硬化,指数,高血压,动态,骨骼肌,颈动脉,血浆。

致动脉硬化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任小鹏,王露朝,孙春喜[1](2019)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9例高危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依据Gensini评分将观察组分为低度组(32例)、中度组(26例)和高度组(21例),此外选择同期31例非冠心病受试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分组及对照组相关检查指标,并分析AIP、CIMT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各分组TC、TG、LDL-C、AIP、FPG、CIMT、CIMT阳性率和高血压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危冠心病患者的AIP、CIMT与Gensini评分呈显着正相关(r=0.452、0.414,P=0.000)。结论 AIP与CIMT可反映高危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为冠心病病情预判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5期)

魏媛娇,荣阳,荣根满[2](2019)在《老年高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常规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测定及计算1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平均颈动脉内径、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结果 AASI与IMT呈正相关(r=0.37,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AASI>中位数(AASI>0.51)组的IMT高于AASI≤中位数(AASI≤0.5)组(P<0.01)。结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AASI增加与颈动脉IMT独立相关,提示AASI和动态血压监测在心血管风险评估中的有效性。其应用价值尚需较大规模临床人群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1期)

姜文,刘娜娜[3](2019)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肾功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肾血管阻力指数(RVRI)、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血压昼夜变异、AASI的关系。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GFR与日间收缩压变异和AASI呈负相关(P<0.05);RVRI与日间收缩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变异和AASI呈正相关,与24 h收缩压变异呈负相关(P<0.05);夜间收缩压变异和AASI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VRI与日间收缩压变异、24 h收缩压变异、AASI有关(P<0.05),与夜间收缩压变异无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和AASI与肾功能密切相关,且日间血压变异与RVRI关系更为密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日间血压监测或可有利于及早发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方星,陈龙[4](2019)在《50~80岁人群骨密度与骨骼肌指数、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发生大血管病变与四肢骨骼肌质量下降对骨密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127位≥50岁保健人群,按照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两组,同时测定骨密度,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ass,ASM),根据相关公式计算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分别分析颈动脉硬化、SMI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双侧股骨颈及双侧髋关节骨密度相关性。结果:动脉硬化组和无动脉硬化组在腰椎BMD、左侧股骨颈(以下简称左股)BMD、右侧股骨颈(以下简称右股)BMD、左侧髋关节(以下简称左髋)BMD、右髋BMD(以下简称右髋)上均存在差异(P<0.05),动脉硬化组的各个指标的绝对值均大于无动脉硬化组。SMI与腰椎BMD、左股BMD、右股BMD、左髋BMD和右髋BMD均有线性相关(P<0.001)。结论:存在颈动脉硬化的患者腰椎及双髋关节骨密度明显较无颈动脉硬化者下降;骨骼肌指数较高的保健人群腰椎BMD也随之升高。(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陈学海[5](2019)在《吸烟对动态血压及动脉硬化指数影响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吸烟对动态血压及动脉硬化指数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四会万隆医院心内科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内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动态血压(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动脉硬化指数,并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其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134.65±2.10)mmHg、24h平均舒张压(86.20±2.45)mmHg、动脉硬化指数(0.67±0.0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17.45±2.35)mm Hg、(75.25±2.70)mmHg、(0.5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烟患者24h平均收缩压(137.21±2.40)mm Hg、24h平均舒张压(90.20±2.35)mmHg、动脉硬化指数(0.75±0.05),高于不吸烟患者的(132.48±2.32)mmHg、(82.49±2.41)mm Hg、(0.6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吸烟与动态血压及动脉硬化指数呈正相关性(r=0.68、0.85,P<0.05)。结论吸烟与动态血压及动脉性硬化指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戒烟有助于遏制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恶化。(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17期)

文芮,王誉霖,孟可,闵连秋[6](2019)在《脑梗死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发病48 h内的CI患者为研究组,经头部CT和/或MRI检查确诊;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和年龄相匹配。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同时检测血清甘油叁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根据公式lg(TG/HDL-C)计算AI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研究组中的CIMT增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研究组内CIMT增厚和CIMT正常两亚组间在TG、TC、LDL-C和HDL-C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研究组中AIP和LDL-C与CIMT呈正相关(P <0. 05),AIP与颈动脉内斑块的稳定性呈负相关(P <0. 05)。结论AIP与CIMT和管腔内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能够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及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曹向宁[7](2019)在《前列地尔对老年脑血栓VBI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斑块及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以前列地尔为主的治疗方案对老年血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斑块及动脉硬化指数(ASI)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脑血栓V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穹嗪,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用药,两组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结果。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较对照组(70.00%)高(P<0.05)。观察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Vm)、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显着高于对照组,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SI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简表中躯体角色功能(R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功能(RE)、心理健康(MCS)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波Ⅲ、V潜伏期、波Ⅰ~Ⅲ期、波Ⅲ~Ⅴ期、波Ⅰ~Ⅴ期显着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前列地尔为主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老年脑血栓VBI疗效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稳定颈动脉斑块,降低ASI。(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莫修哲,黄伟明[8](2019)在《活血化瘀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效果及对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活血化瘀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效果及对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情况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活血化瘀干预治疗。比较两组血压、血流变学指标、动脉硬化指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动脉硬化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62.86%(X~2=10.267,P=0.001)。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和血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4期)

刘园园,郭绪昆,陈孟英,郑君毅[9](2019)在《高血压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的变化及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与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轻中度EH患者272例为观察组,正常血压者114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血脂、血糖、尿酸、骨保护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和AASI的变化。根据AASI测定结果将观察组患者进一步分为A组(AASI≤0.40,n=52)、B组(AASI 0.41~0.50,n=140)、C组(AASI≥0.51,n=80),分析各个指标的组间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AASI(0.76±0.12比0.42±0.10)、血清骨保护素[(1528.6±185.7)比(1196.2±165.5)ng/L]及hsCRP[(7.42±1.64)比(1.12±0.63)mg/L]水平升高(均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hsCRP、骨保护素水平升高,与B组相比,C组进一步升高(均P<0.05)。AASI与血清骨保护素呈正相关(r=0.48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骨保护素是AASI的影响因素(B=0.112,P<0.05)。结论 EH患者血清骨保护素与AASI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祖玉荣[10](2019)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7-2018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尿微量蛋白/尿肌酐(ACR)、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SBP、DBP、AASI、ACR、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BP、DBP、AASI、ACR、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硬化情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致动脉硬化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常规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测定及计算1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平均颈动脉内径、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结果 AASI与IMT呈正相关(r=0.37,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AASI>中位数(AASI>0.51)组的IMT高于AASI≤中位数(AASI≤0.5)组(P<0.01)。结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AASI增加与颈动脉IMT独立相关,提示AASI和动态血压监测在心血管风险评估中的有效性。其应用价值尚需较大规模临床人群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动脉硬化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任小鹏,王露朝,孙春喜.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魏媛娇,荣阳,荣根满.老年高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

[3].姜文,刘娜娜.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肾功能的关系[J].广西医学.2019

[4].方星,陈龙.50~80岁人群骨密度与骨骼肌指数、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陈学海.吸烟对动态血压及动脉硬化指数影响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9

[6].文芮,王誉霖,孟可,闵连秋.脑梗死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7].曹向宁.前列地尔对老年脑血栓VBI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斑块及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8].莫修哲,黄伟明.活血化瘀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效果及对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

[9].刘园园,郭绪昆,陈孟英,郑君毅.高血压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的变化及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

[10].祖玉荣.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普洱茶不同组分对小鼠血清和肝脏SO清血...各指标对MS发正常组小鼠肝脏组织的HE染色图(10×...蛋白对小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蛋白对小鼠血浆致动脉粥样硬...Cilnidipine

标签:;  ;  ;  ;  ;  ;  ;  

致动脉硬化指数论文_任小鹏,王露朝,孙春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