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刘伟[1]2015年在《非英语专业双语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双语教育是新疆教育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研究双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是新疆教育研究者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此研究将英语教育的一般规律置于双语大学生的研究对象之下,探索双语大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对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这项研究以学生的主观感受来反映双语大学生英语教学的现实,并对这种反映的程度进行定量化的研究。研究者对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和新疆大学338名双语大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和影响水平的因素进行了调查,揭示了双语大学生效能感水平对英语成绩的解释力并找到了这种解释力的来源。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对双语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学习中的困难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这构成了定性研究的基础。但是仅仅定性分析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科学的解释定性分析的结果。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者发现:1、双语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的因子分布具有独特性。“达到英语学习目标的信心”因子的效能水平最高,“英语学习策略”因子的效能水平最低;效能感水平具有地域性,乡村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高于城市学生;在父母学历的影响性方面,父亲和母亲的学历对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均有影响,且部分因素均值差异显着,尤其是母亲学历对学生效能感水平的影响因素更多。2、五大影响因素对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的影响能力不同,“自我归因”因素最佳,“学习动机”因素最弱;这五大影响因素是导致英语学习自我效能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这种影响能力的差异性是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依据;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可以影响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从目标设定上看,随着学生学习目标从较低目标“拿到学分,顺利毕业”到较高目标“出国留学”的转变,效能感水平也在相应的提高;3、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与英语学习成绩明显正相关,而且相关程度比较高,效能感水平对学习成绩有比较好的解释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效能感因子对英语成绩的解释力有比较大的差异性。通过分析这种差异性可以找到影响双语大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效能因子,帮助双语大学生“高效学习”。通过这种追踪“前因”和“后果”式的研究,研究者揭示了双语大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效能感水平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能力,这种影响能力贯通了中介因素,为非英语专业双语大学生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依据。

陈晴, 陈坚[2]2013年在《远程教育中非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与自主学习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对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心非英语专业成人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表明:远程教育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由于城乡差别与英语学习年限的长短而存在差异;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显着预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呈显着正相关,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显着预测学习成绩。

李珩[3]2016年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调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被试为239名大二和大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业成就较高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四个维度("学习目标设立"、"学习策略使用"、"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学习动机")皆呈显着正相关且呈一定的线性关系,与"学习目标设立"、"学习策略使用"和"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呈较强的线性关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仲彦[4]2004年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几十年中,对语言学习者的研究已成为语言教学领域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对外语学习主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学习过程的研究;(2)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束定芳 庄智象2002)。近几十年来对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使我们对学习者如何利用学习技巧获取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国内的学者对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领域:英语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观念、策略的偏好倾向和变化趋势以及如何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具体的语言技能,而在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上研究还比较薄弱(文秋芳2004)。情感因素是体现学习者个人差异的重要因素。由于“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Ellis 1985),将学习主体的不同侧面结合起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情感因素与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结合起来。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判断,是自信心在某项任务中的具体表现。它通过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情绪反应影响个体的成就。它对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Bandura,1986,1997)。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者因素对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本文考察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的现状并对两者的相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对重庆市五所高校910名非英语专业叁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英语学习效能感和英语学习策略两部分。问卷从学业成绩、性别和专业等方面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和英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作了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的数据分析是通过运用SPSS软件包进行的。 全文分为以下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此次研究的背景并论述了在当前进行本研究的必要性。此外还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回顾了与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相关的文献。本章分为叁部分:在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效能感的定义并概述前人对学业成绩、性别因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所做的研究。第二部分介绍了不同学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以及分类并回顾了前人对学业成绩、性别因素与语言学习策略相关关系所做出的研究。第叁部分主要对研究学业效能感与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探讨。 第叁章详细阐述本研究的目的、材料、研究对象、数据收集过程与处理方法。 第四章详细叙述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所得出的结果并回答了针对此次研究所提出的五个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l)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优等生的自我效能感较高,中等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偏低:(2)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业成绩呈正相关;(3)男女生在自我效能感水平上无显着差异;工科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最高,艺术类学生最低:(4)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运用水平整体趋向一般;(5)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业成绩呈正相关;(6)女生在英语学习策略的整体运用水平上高于男生,医科生最善于运用学习策略而理科生较差;(7)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呈正相关。 第五章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成果展开了讨论。 第六章对于如何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中以及如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翁美玲, 毛志成, 张赛尔, 黄灵灵, 蔡钰婷[5]2018年在《国内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CNKI(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以2007~2016年国内外语核心期刊收录的35篇自我效能感研究论文为样本,分析目前国内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的趋势和内容。研究发现,国内自我效能感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途径等五个方面。从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对象叁个方面分析目前国内自我效能感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认为自我效能感研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研究内容和方法,扩大研究对象。

何艳秋[6]2018年在《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非英语专业419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了解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通过客观分析,得出结论: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不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总分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自我效能感优于男生;A/B班同学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明显;在影响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中,言语劝说排在首位。

张欣宇[7]2015年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语阅读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进行英语阅读活动的判断,是自信心在该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它通过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情绪反应影响个体的成就感,同时,对英语阅读成绩也产生重要影响。自我效能感作为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便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成绩和阅读能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性,以期为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供相对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主要依靠文献法,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和着作,并对其进行分析、提炼和归纳,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定量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通过编制“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效能感问卷”和设计干预实验,对湖北师范学院会计专业12级130名学生进行调查与实验,并采用SPSS16.0和Amo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为期五个月的干预实验,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性别等人口学特征没有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3)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英语阅读成绩呈正相关。(4)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能够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和英语阅读成绩的评价方式。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为高校英语教师提出叁点建议:(1)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形成性评价来激发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2)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英语阅读学习日志、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和档案袋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英语阅读学习给予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3)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不断积累掌握性经验,采用合作学习,强化替代性经验以及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达到降低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易产生的焦虑情绪的目的,进而增强他们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

沈溢婷[8]2016年在《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激发、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英语学习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笔者从查阅的文献资料中发现,国内缺乏对高中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因此,为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水平,笔者开展了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第叁中学213名高中生的调查研究,旨在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如何?2.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水平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3.文理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水平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4.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叁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总体水平较弱,而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中等。2.男生和女生在学习动机水平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女生学习动机水平要高于男生。而男生和女生在自我效能感水平上则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学习动机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从归因教育、学习目标的设定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方面对激发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王幼琨[9]2015年在《阅读能力、阅读元认知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文章旨在探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自我效能感、阅读元认知策略与英语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对某高校非英语专业200名学生自我效能感与阅读元认知策略的调查以及英语阅读的测试,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结论: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正向影响英语阅读成绩,而且通过阅读元认知策略间接正向影响英语阅读成绩。

邵思源[10]2012年在《一项对中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背景,结合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旨在探索我国部分中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其研究动因有叁:1)外语教师研究范式的转变;2)对中学英语教师关注的缺失;3)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叁大方面:1)了解目前部分中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2)四位教师的个案研究;3)分析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论文共由七章组成,总体框架基本如下:笔者首先介绍了该项研究的缘起、背景以及论文的主要结构等,同时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作了简要说明。在文献综述部分,笔者对自我效能感以及教师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和梳理。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重新定义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教师自我效能感。笔者认为,对于教师自我效能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当其置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才变得具体化。课堂环境下的教师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教师在该环境下对自己能否有效地完成语言教学任务、能否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语言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知觉、信心和信念。它隐藏在一系列的教学事件中,在教师内心的自我调节中起着主导作用,并且不断的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笔者选取了164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实证探索,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从教学策略与技巧、课堂组织和管理、学生参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教材处理和师生交流互动这六个与中学英语教学紧密相连的方面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教师自我效能感处在中等水平,在这六个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中,平均值由高至低依次为课堂组织与管理、师生交流、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策略与技巧、教材的处理以及学生参与。将所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发现,在教师的相关背景信息中,教师的教龄、学历和职称在教师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教师的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以自我汇报的形式),只有“说”这一项技能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着性差异。由于教师自我效能感本质上是教师的主观感受,因此教师在自我汇报过程中容易带有主观倾向,并且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时会出现脱节的现象。所以笔者开展了一项个案研究,研究对象为四位英语教师,研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自我效能感不同的教师,学生对其教学实践的反馈如何?第二个部分主要包括对四位教师的课堂观察以及深度访谈。笔者认为,通过对学生反馈的调查以及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能够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起到一定的反观作用。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学生的反馈未必就好;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教师,学生的反馈也未必就差。笔者推断这很可能是由于教师未能客观地评价自身的教学行为,换句话说即教师对于自身教学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有失科学性和客观性。在课堂观察部分,笔者发现自我效能感不同的教师在内容呈现、话语量、课堂提问及反馈、课堂氛围和师生交流互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单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足以判断教师的教学行为,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继实证研究之后,本研究对四位教师展开了深度访谈,结果发现在教师的自我系统中每个个体都有一套评估体系,并且教师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也会影响到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事件的审视和理解;此外,建构自我效能感的四种信息源,无论是直接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本身并不会发挥作用,它们必须经过教师个体的认知加工和反省思维才会对教师本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访谈结果还证实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内因和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内部原因除了教师本身的个体差异以外,还包括如教师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教师知识、归因方式等等;外部原因则主要为学校的环境、同事关系、教师评估体系等。本研究的讨论部分主要是在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及其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展开了一些有关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的思考。教师自我效能感作为教师主体因素的一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有关教学的一切思维、感觉,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乃至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认为,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对自身和工作的认同感也相对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比较有信心。针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的教师内在主体式学习模式能够较好地适应我国中学阶段的外语教师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笔者阐述了内在主体式教师学习的基本原则、内容以及主要途径。论文的结尾部分主要是对整个研究的回顾,总结了所取得的发现以及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外语教师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个案研究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有了一些不同于前人研究的发现。不足之处在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仍不够完善,调查的深度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扩展等。最后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整体看来,本研究围绕教师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对部分中学英语教师进行考察,所得到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内涵,厘清了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扩展了外语教师研究的视角;同时对有效地指导外语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中学阶段的外语教学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非英语专业双语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伟. 新疆师范大学. 2015

[2]. 远程教育中非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与自主学习关系的实证研究[J]. 陈晴, 陈坚.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3].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J]. 李珩. 现代外语. 2016

[4].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实证研究[D]. 仲彦. 西南师范大学. 2004

[5]. 国内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 翁美玲, 毛志成, 张赛尔, 黄灵灵, 蔡钰婷. 英语教师. 2018

[6]. 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J]. 何艳秋.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8

[7].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与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性研究[D]. 张欣宇. 湖北师范学院. 2015

[8].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沈溢婷. 闽南师范大学. 2016

[9]. 阅读能力、阅读元认知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 王幼琨. 教育评论. 2015

[10]. 一项对中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 邵思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