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群桩基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桩基础,振动台,数值,层状,模型,盾构,动力。
群桩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董福民,宁晓骏,张清旭[1](2019)在《直斜桩群桩基础在钢筋混凝土拱桥中的应用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桩在群桩桩基中能够抵抗较大的水平荷载,对于钢筋混凝土拱桥,拱脚处产生的水平推力巨大,对基础性能的要求较高,直斜桩组合群桩基础是砼拱桥基础的一种较优选择。本文对直桩群桩基础和直斜桩组合群桩基础进行计算分析,并作相应对比,当群桩中的斜桩在承受竖向和横向荷载时,斜桩能分担部分竖向荷载的,还能减小桩顶内力,水平位移,桩身裂缝,其作用较为明显,而群桩中直桩主要承担了抵抗竖向荷载的作用。因此,直斜桩组合桩基更适合拱桥的基础,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均能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赵晓光,高文生[2](2019)在《地震作用下高承台群桩基础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震害特征明显、承受水平荷载不利的高承台群桩基础,以埋入式低承台群桩基础作为比较对象,开展砂质粉土地基条件下高、低承台群桩基础模型体系的振动台试验,详细分析试验体系的加速度响应、桩身内力、土-结构接触动土压力等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均匀砂质粉土地基主要起放大作用,地基土与桩身的加速度响应自下而上被逐渐放大;高承台桩体系由于承台与桩身外露,使得辐射阻尼耗散能量的作用减弱,导致高承台桩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显着,而低承台桩基由于埋入式承台结构受到较强的土体约束作用,造成其加速度响应较小;桩顶与承台联结的嵌固效应、承台与桩身自由段的外露(桩周侧向无地基土约束),将会显着改变桩身的内力分布;同时也观测到埋入式承台结构的正侧面动土压力显着发挥,反映了在承台、基桩和地基土协同工作中承台侧面水平抗力的贡献不容忽视。试验揭示了地震作用下高承台桩基础的动力响应规律,为桩基础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7期)
许成顺,豆鹏飞,杜修力,陈苏,李霞[3](2019)在《液化场地–群桩基础–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液化场地–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试验,对土体和桩基的加速度反应、饱和砂土层的孔压反应等进行了测试。重点阐述了土体和群桩基础的加速度地震响应特征和饱和土体的孔压发展规律,并对土体侧向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05g拍波输入时,土体和桩基对加速度反应有着明显放大作用,土体各处孔压比增长幅度不大,土体侧向位移较小;0.3g汶川地震卧龙台地震记录输入时,桩基加速度反应规律与土体反应基本一致,土体孔压比增长明显,上部土体完全液化;土体水平侧向变形较大。本文成果可为液化场地–群桩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研究做对比分析和验证数值模拟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旭东,郝宪武,吴文涛[4](2019)在《黄土地区斜陡坡对群桩基础承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黄土地区陡坡的工程地质特点,以某桥梁下部群桩基础为依托工程,建立基于FLAC~(3D)的叁维数值分析模型,计算分析黄土地区陡坡对群桩基础承载能力的影响,总结了坡度、临坡距2个主要因素对群桩基础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为黄土地区陡坡桥梁群桩基础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月,张陈蓉[5](2019)在《考虑部分埋入群桩基础阻抗的海上风机结构共振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风机结构一阶自振频率与风轮转动频率或叶片通过频率重合时,会产生共振现象,严重时会造成风机损坏。现有风机结构的共振研究多假设底部刚性固定,以定性分析为主,没有对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土层参数进行量化分析。以部分埋入群桩基础的海上风机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风机结构水平–摇摆耦合简化方法,分析了群桩基础不同埋入比和土层弹性模量对风机结构共振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群桩埋入比与结构共振频率的关系。进一步开展了4组不同群桩埋深比的海上风机共振频率室内模型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规律性是否合理。(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董亮,苏永华,付蕾,边学成[6](2019)在《地下水降低对高速铁路桥梁群桩基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下水—土—桩基础相互作用的叁维实体有限元模型,研究地下水水位降低对高铁桥梁群桩基础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下降幅度对群桩基础的影响显着,当地下水下降时,桩基的桩顶沉降和轴力增大;不同位置的桩基受到的响应程度不同,群桩中内层桩桩顶荷载增加幅度较大,最外层角桩桩顶轴力变化不明显;群桩对地表沉降有影响,但靠近桩基础的地基沉降较小,距离群桩超过30 m时地表沉降与桩长关系不大。基于本研究提出高速铁路桥梁基础水位下降幅度限值,最大沉降40 mm情况下允许水位下降约7 m。(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许成顺,豆鹏飞,杜修力,陈苏,李霞[7](2019)在《场地土-群桩基础-结构体系动力响应研究——大型振动台系列试验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饱和砂土液化后场地失效模式特征与场地失效时群桩基础地震反应破坏机理为研究目的,依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系统,开展可液化场地、非液化场地在水平地震动激励下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动力体系大型振动台系列试验。基于本次系列试验研究对象以及试验目的,阐述了系列试验中动力模型体系相似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地基的制备、模型结构制作、各个种类传感器的选择与布设、输入地震记录的选取与工况安排等内容,介绍了阵列式位移计、非接触式位移动态采集系统等新型传感测试设备,并对所采用的层状单向剪切模型土箱设计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了验证。由之后的试验结果可知,本次系列试验设计方案是合理、可靠的,层状剪切模型箱的"模型箱效应"很小。(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盼伟[8](2019)在《铁路高架桥群桩基础地面振动衰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出行的日益普及提升了铁路出行的平均速度,而高铁的建设大多采取直线式的区段连接方式。因而在一些山区地段必须采取隧道和高架桥等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在完成高速铁路轨道建设的基本配套时,用于铺设高速铁路的高架桥在结构强度和基础稳定性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有效保证相关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后续交付使用后的行车安全,需对高架桥的基础构件结构进行科学全面的研究和分析。针对铁路高架桥群桩基础施工建设的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速提列车行驶时产生的基础地面震动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结合数据分析及相关参数指标的计算,对震动衰减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进而促进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技术的改良和革新。(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7期)
王栓[9](2019)在《盾构施工顺序对邻近群桩基础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佛山地铁2号线近接魁奇二路人行天桥桩基础不同工况,建立叁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盾构施工顺序对邻近桥梁群桩基础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施工会引起桩基础偏向开挖侧的水平位移,且水平位移最大值不超过2 mm,盾构施工对桩基础变形和弯矩的影响较小,桩基础处于安全状态;当左、右线相继掘进时,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小于单侧施工;为了减小盾构施工对桩基础变形的影响,施工时建议先掘进右线后掘进左线.(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潘天明[10](2019)在《PHC管桩群桩基础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HC管桩自诞生以来因其具备的多种优点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但目前的各项研究大部分是基于软土地层而进行,未考虑地质环境的不同对PHC管桩承载特征产生的差异,及对群桩效应的影响。因此,对特殊地质环境中PHC管桩群桩基础的理论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PHC管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其在理论及实际研究中尚存的问题进行总结。依据老粘土地区某工程中应用的管桩基础进行模型试验设计,研究了桩间距、桩体数量及承台形式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桩所表现的承载性能差异。利用ANSYS软件对单桩组、四桩组、九桩组试验进行补充分析,将计算数据与试验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模型试验结果表明,PHC管桩基础受到荷载后发生的沉降变形较稳定,桩轴力值与施加的荷载呈正比增加,桩侧摩阻力曲线则表现为“双峰型”。(2)研究桩距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时发现:桩距较大情况下,基础的沉降变形更稳定,同级荷载时6D桩距的轴力值最大,3D桩距最小,桩侧摩阻力的值也同桩距的变化呈现正比关系。叁种桩距条件下桩所承受荷载的占比也有所不同,且与桩距成反比关系。而群桩效应系数则与桩距成正比增加趋势,值均大于1。(3)研究承台形式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时发现:低承台形式下,基础的极限承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其中单桩轴力要小于高承台形式。同时,桩侧0~16.5cm范围中的摩阻力小于高承台形式,且存在峰值点下移的现象。承台板下土体的应力在工作荷载阶段呈“M”型分布,到达极限荷载后则趋于“V”型分布。(4)研究桩数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时发现:桩体个数的增加使得基础具有更好的抵抗竖向变形的能力,沉降曲线更平缓。九桩基础中各桩承担荷载的比例值有一定差异,呈现出为角桩>边桩>中心桩的规律;而试验加载的累积,使得中心桩承受荷载的占比值变大,而角桩、边桩开始减小。图38 表5 参65(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6)
群桩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震害特征明显、承受水平荷载不利的高承台群桩基础,以埋入式低承台群桩基础作为比较对象,开展砂质粉土地基条件下高、低承台群桩基础模型体系的振动台试验,详细分析试验体系的加速度响应、桩身内力、土-结构接触动土压力等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均匀砂质粉土地基主要起放大作用,地基土与桩身的加速度响应自下而上被逐渐放大;高承台桩体系由于承台与桩身外露,使得辐射阻尼耗散能量的作用减弱,导致高承台桩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显着,而低承台桩基由于埋入式承台结构受到较强的土体约束作用,造成其加速度响应较小;桩顶与承台联结的嵌固效应、承台与桩身自由段的外露(桩周侧向无地基土约束),将会显着改变桩身的内力分布;同时也观测到埋入式承台结构的正侧面动土压力显着发挥,反映了在承台、基桩和地基土协同工作中承台侧面水平抗力的贡献不容忽视。试验揭示了地震作用下高承台桩基础的动力响应规律,为桩基础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桩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1].董福民,宁晓骏,张清旭.直斜桩群桩基础在钢筋混凝土拱桥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2].赵晓光,高文生.地震作用下高承台群桩基础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
[3].许成顺,豆鹏飞,杜修力,陈苏,李霞.液化场地–群桩基础–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4].王旭东,郝宪武,吴文涛.黄土地区斜陡坡对群桩基础承载力的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月,张陈蓉.考虑部分埋入群桩基础阻抗的海上风机结构共振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9
[6].董亮,苏永华,付蕾,边学成.地下水降低对高速铁路桥梁群桩基础的影响[J].中国铁道科学.2019
[7].许成顺,豆鹏飞,杜修力,陈苏,李霞.场地土-群桩基础-结构体系动力响应研究——大型振动台系列试验方案设计[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9
[8].王盼伟.铁路高架桥群桩基础地面振动衰减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
[9].王栓.盾构施工顺序对邻近群桩基础的影响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潘天明.PHC管桩群桩基础模型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