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标记论文_关桦楠,刘博,张娜,龚德状,宋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粒子标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粒子,氧化铁,标记,半胱氨酸,核素,光热。

纳米粒子标记论文文献综述

关桦楠,刘博,张娜,龚德状,宋岩[1](2019)在《非标记金纳米粒子快速比色检测L-半胱氨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基于非标记金纳米粒子快速比色检测L-半胱氨酸的方法。采用废弃葡萄皮的提取物制备金纳米粒子,并对其表观形貌、稳定性和催化特性进行表征。再利用所制备的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不同浓度的L-半胱氨酸,并构建工作曲线。结果表明,葡萄皮提取物所制备金纳米粒子粒径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在0. 01~1μmol/L和5~100μmol/L范围内半胱氨酸浓度与吸光度比值(A539/A863)具有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 837μg/L(S/N)。该类型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体系对半胱氨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夏雷,程震,朱华,杨志[2](2019)在《~(124)I原位标记有机黑色素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初步分子影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了有机黑色素纳米粒子对一种目前最有潜力的新型PET成像核素的原位标记方法,制备出新型多功能纳米探针,并进行初步的分子影像研究.以自然存在的黑色素(Melanin)为原料,利用超声破碎法制备超微粒径(5.5 nm)黑色素纳米粒子(MNPs),并使用两端具有氨基的PEG_(3500)对其表面进行修饰,获得具有较好水分散性和氨基活性基团的新型PEG-MNP纳米载体.采用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以及核磁氢谱(~1H NMR)对纳米粒子进行充分形貌表征.而后使用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作为氧化剂进行长半衰期核素~(124)I的原位标记,获得了相应的具有PET成像功能的~(124)I-PEG-MNP纳米载体.而后使用游离~(124)I、~(124)I-PEG-MNP分别进行正常昆明小鼠Micro-PET成像对比研究,同时构建胰腺癌荷瘤鼠模型BxPC3,并进行~(124)I-PEG-MNP肿瘤成像研究.结果显示,长半衰期核素~(124)I对PEG-MNP的标记率可达99%以上且体外稳定性良好.Micro-PET图像显示,~(124)I-PEG-MNP在小鼠体内未见脱标现象,体内放射性分布与游离~(124)I成像差异明显.通过基于选定甲状腺及肝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半定量分析表明,经过~(124)I标记后的PEG-MNP纳米粒子,与原有~(124)I的代谢学行为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同时,~(124)I-PEG-MNP利用自身的实体瘤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在肿瘤部位有明显的富集,并在肿瘤部位滞留超过48 h.上述研究表明,有机纳米粒子PEG-MNP具备标记单质长半衰期核素的能力,并可用于肿瘤模型PET显像,为其进一步构建长循环多模态成像探针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铸衡,高晶清,简明红,王振新[3](2018)在《构建金纳米粒子标记的凝集素芯片应用于抗生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基于凝集素芯片的共振光散射(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RLS)法,用于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与3种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万古霉素和链霉素)间的相互作用。本方法通过固定于基片表面的凝集素捕获细菌,使用西非单叶豆凝集素II(Griffonia simplicifolia II,GSⅡ)修饰的38.5 nm金纳米粒子(GNP@GSⅡ)标记捕获的S. aureus获取RLS信号。考察了抗生素存在下S. aureus与16种凝集素亲和能力的变化,发现阿莫西林和万古霉素能够显着降低S. aureus表面糖基化合物的表达种类和表达量;链霉素则能够提高S. aureus表面糖基化合物的表达水平。另外,根据凝集素与S. aureus的特异性识别图谱以及GSⅡ子阵列对S. aureus捕获量变化,能够获得不同抗生素对S. aureus的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杀菌效率。(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12期)

何叶,杨伟娟,付凤富[4](2018)在《基于ICP-MS结合适配体识别和纳米粒子标记分析检测癌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癌症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大部分癌症在初始阶段无临床症状,使得患者无法在癌症初期进行治疗。所以,癌症的早期诊断检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直接测定血液中极少数特定癌症细胞是一种最直观有效的癌症早期诊断方法~([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是目前最灵敏和最准确的金属元素分析仪器,它具有线性范围宽、多元素同时分析、分析速度快、干扰小和稳定性好等显着优点。可是,ICP-MS无法直接用于癌细胞的检测,因为ICP-MS对于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氢、氧、碳和磷等)的检测灵敏度十分低下,且ICP-MS是元素选择型检测器无法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所以,想要利用ICP-MS对特定癌细胞进行高灵敏、特异检测,首先必须对癌细胞进行识别和金属标记,并结合各种放大技术。本研究主要探讨利用适配体作为识别探针、金属纳米粒子标记作为信号、结合磁性粒子分离和DNA杂交放大技术,建立基于ICP-MS分析检测血液中特定癌细胞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本研究充分利用了ICP-MS的多元素同时分析、分析速度快、干扰小和稳定性好等显着优点,建立发展了血液中单种特定癌细胞和多种癌细胞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可在3小时内同时检测低至100个细胞的两种不同癌细胞,有望为癌症的临床早期筛查提供一种快速、稳定、灵敏和可靠的替代方法。(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20)

H.Nejadnik,S.M.Taghavi-Garmestani,S.J.Madsen,K.Li,S.Zanganeh[5](2018)在《纳米粒子周围的蛋白质冠促进临床MRI的干细胞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在体MRI示踪时,评估纳米氧化铁周围的蛋白冠形成是否有易于干细胞标记来进行追踪及成像。材料与方法纳米氧化铁是植入在人类血清(组1)、牛胎儿血清(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谢琦,汤间仪,马伟琼,张宝林,雷正贤[6](2018)在《量化MRI活体示踪新型顺磁性铁纳米粒子标记SD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活体示踪慢性脑缺血SD大鼠颅内移植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PEG/PEI-SPIO)标记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方法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6个月后的30只SD雌性大鼠分为PEG/PEI-SPIO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及未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向2组模型鼠右侧脑室注射入标记或未标记ADSCs悬液。于移植术后第7天、14天、21天每组各选取5只模型大鼠行颅脑MR成像,于T2-mapping图像上测量2组颞顶叶皮质、海马、小脑的T2值。之后处死动物,对脑组织进行普鲁士染色,于高倍镜下计数蓝染细胞数,对T2值和蓝染细胞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WI、T2~*WI、SWI可见2组大鼠颞顶叶皮质及海马散在类圆形低信号区。移植后第14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右侧海马的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13、0.045)。移植后第21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07)。移植后第14天右侧颞顶叶皮质及右侧海马,第21天右侧颞顶叶蓝染颗粒数量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43、0.032)。结论于大鼠侧脑室移植PEG/PEI-SPIO标记的ADSCs可向慢性脑缺血所致病变区域迁移;采用量化MRI活体示踪移植PEG/PEI-SPIO标记ADSCs,可评估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迁移和分布。(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期刊2018年05期)

王刚林[7](2018)在《DNA引导的纳米粒子组装用于细胞光热成像与癌细胞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具有的独特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表面能,独特的机械,热学,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等,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纳米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到很多领域,纳米生物医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以纳米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光热疗法在癌症肿瘤治疗中展现出许多优势,例如可以抗多种肿瘤、纳米材料吸收范围可调控、诊疗一体化、多功能协同治疗等,这使其在癌症肿瘤的治疗上展现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几种不同的光热试剂的合成方法及材料的相关性质的表征,设计了一个金纳米-量子点组装体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纳米温度计”,将该纳米温度计应用于癌细胞的光热治疗成像和癌细胞标记,监测光热治疗。最后,我们还制备出癌细胞靶向的纳米复合物用在癌细胞的光热治疗长周期成像与标记,从而实现靶向的诊疗一体化。具体如下:第一、我们采用与传统第一代DNA量子点不同的方法,我们采用一步法合成DNA功能化的第二代DNA量子点,并对其进行表征和生物成像性能的研究。第二、通过DNA引导的自组装,构建了一个金纳米颗粒-量子点组装体“纳米温度计”,并对其进行表征,基于金纳米与量子点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温度进行响应。第叁、合成了各种形貌的具有光热性质的纳米材料,主要包括金纳米棒、金纳米星、普鲁士蓝,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修饰。第四、提出了一种金纳米颗粒-量子点组装体纳米复合物用于光热治疗的监测和癌细胞标记,得到叁种光热纳米材料产生的光热与纳米复合物释放的荧光得响应,并实现对癌细胞的标记。当光热剂量达到300 J/cm~2时,叁种光热材料对细胞的杀伤均达80%以上。第五、制备了一个靶向癌细胞光热治疗和成像一体的复合物体系,光热处理细胞后,量子点的荧光在7天后依然能够保持80%以上,实现了对癌细胞的靶向光热治疗成像监测与长周期成像,从而初步实现诊疗一体化。总之,我们发展了一种基于DNA引导的的金纳米-量子点组装体光热传感器用于癌细胞的光热治疗成像和细胞标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个传感器在45°C-70°C之间是非常灵敏的,这和癌细胞光热治疗的阈值温度是吻合的。不同传统的光热传感器,金纳米-量子点组装体是一个不可逆的传感器,当在光热后,量子点的荧光恢复。这种性质使得传感器不仅可以监测光热剂量,同时还能够很容易在光热治疗后识别和标记光热处理后的癌细胞。该体系在肿瘤模型的深层光热治疗的监控和优化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也可以示踪肿瘤细胞中的位置。除此之外,从安全因素考虑,该体系在实时监控光热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陈馨[8](2017)在《自制纳米粒子载体结合无标记适体传感器化学发光检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中污染物的含量影响着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对其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研究操作方便、灵敏可靠、快速的检测技术,本文制备两种纳米粒子,设计基于自制纳米粒子的无标记适体传感器并优化检测条件,以化学发光法检测叁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氯霉素、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这叁种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物质。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自制Fe_3O_4纳米粒子的无标记适体传感器用于检测ATP首先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出Fe_3O_4纳米粒子,随后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磁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透射电镜等对其组成及粒径进行表征,最后以该粒子为载体制备无标记适体传感器,对ATP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表明,该自制Fe_3O_4粒子的粒径均一、磁性强、稳定性好、氨基改性效果良好,ATP的检测限为6.80×10-7 mol/L,并应用于检测酸奶样品中的ATP,检测得每毫升酸奶中ATP含量为3.98×10-8 moL;(2)基于自制SiO_2纳米粒子的无标记适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氯霉素首先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iO_2纳米粒子,随后分别以商品化磁性微球和自制SiO_2纳米粒子为载体制备无标记适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氯霉素;结果表明基于商品化磁性微球、自制SiO_2纳米粒子的无标记适体传感器对氯霉素的检测限分别为3.57×10-9 mol/L、3.26×10-9 mol/L,并应用于检测加标牛奶样品中的氯霉素,检出率在94.1%~103.0%之间;(3)基于自制Fe_3O_4纳米粒子和自制SiO_2纳米粒子的无标记适体传感器用于检测双组份中ATP和OTA通过磁性分离,基于自制SiO_2纳米粒子的无标记适体传感器用于检测ATP,基于自制Fe_3O_4纳米粒子的无标记适体传感器用于检测OTA;结果表明,ATP和OTA的检测限分别为1.43×10-7 mol/L和8.32×10-8 mol/L,并应用于加标啤酒样品中ATP和OTA的检测,对ATP和OTA的检出率在94.2%~101.0%之间。(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6-30)

周洁,单秀红,王鹏,耿兴东,胡慧[9](2017)在《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标记2-DG靶向横纹肌肉瘤细胞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二巯基丁二酸(DMSA)和油酸聚乙二醇(OA_2-PEG)包被的纳米粒子表面标记2-脱氧-D-葡萄糖(2-DG)体外靶向肿瘤细胞的差异。方法:制备和表征γ-Fe_2O_3@DMSA-DG NPs和Fe_3O_4@OA-OA_2-PEG-DG NPs。分别用γ-Fe_2O_3@DMSA-DG NPs、γ-Fe_2O_3@DMSA NPs、Fe_3O_4@OA-OA_2-PEG-DG NPs、Fe_3O_4@OA-OA_2-PEG NPs以及Fe_3O_4@OA-OA_2-PEG-DG NPs+D-葡萄糖(4.5 mg/m L,即竞争性抑制组)孵育横纹肌肉瘤A-673细胞10、30、60、120 min,普鲁士蓝染色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测细胞吸收纳米粒子的情况。结果:DMSA包被的纳米粒子与细胞孵育60 min后,γ-Fe_2O_3@DMSA-DG NPs组和γ-Fe_2O_3@DMSA NPs组细胞大量摄取,并且前者摄取量多于后者;OA_2-PEG修饰的纳米粒子与细胞孵育120 min后,与Fe_3O_4@OA-OA_2-PEG NP组和竞争抑制组相比,Fe_3O_4@OA-OA_2-PEG-DG NPs组细胞内见明显摄取。结论:成功合成γ-Fe_2O_3@DMSA-DG NPs和Fe_3O_4@OA-OA_2-PEG-DG NPs,两者对A-673细胞具有较好的靶向性;相比于DMSA对细胞的高亲和性,PEG在抗非特异性细胞黏附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了标记物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从而使纳米粒子更精准地定位于肿瘤细胞。(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张星[10](2017)在《基于Pd@Pt双金属纳米粒子催化特性用于肿瘤标记物LMP-1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EB(Epstein-Barr)病毒即人类疱疹病毒4型,是Epstein与Barr于1964年最先从非洲恶性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的一种病毒,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疾病包括非肿瘤性的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肿瘤性疾病(如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病、鼻咽癌),在其它疾病(如与免疫功能受损有关的平滑肌肉瘤、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中也检测到EB病毒的存在。然而,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是目前唯一被证实与细胞转化有关的具有癌基因功能的潜伏蛋白,LMP-1通过干扰细胞内信号传导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准确、灵敏和快速的免疫传感器新方法用于LMP-1抗原的检测,从而对相关疾病进行早期的筛查。方法:1.Pd@Pt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在水浴条件下持续超声4h,L-抗坏血酸将K2Pt Cl4和Na2Pd Cl4还原为Pd@Pt纳米粒子,且在聚醚F127的作用下Pd@Pt双金属纳米粒子均匀的分散于溶液中。使用TEM和XPS对合成的双金属纳米粒子进行表征。2.信号探针的制备。Pd@Pt双金属纳米粒子在强阳离子吸附剂PDDA的介导下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到羧基化的MWCNTs上,接着硫堇修饰的多抗通过酰胺键与Pd@Pt-MWCNTs作用,然后辣根过氧化物酶通过NH2-Pt键作用形成最后的信号探针(Ab2/Thi/HRP/Pd@Pt-MWCNTs)。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表征。3.经Al2O3粉末打磨完成后的玻碳电极作为反应基板,以冲入氮气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基础反应液。在对基础反应液p H值、石墨烯与多壁碳纳米管的比例、抗原抗体孵育时间和过氧化氢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后,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不同浓度的LMP-1抗原进行电化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绘制出标准曲线,并对此LMP-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估。结果:1.成功合成了Pd@Pt双金属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其分散性好以及其粒子的平均尺寸为41.4 nm。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成功合成的Pd@Pt双金属纳米粒子进行元素分析。2.构建成功的免疫传感器,在优化的条件下检测目标物LMP-1,在1.00×10-2到4.00×101 ng m L-1范围内信号与目标物浓度的对数呈线性相关性,R2=0.992,最低检测限为0.62 pg m L-1(S/N=3),线性方程为I(u A)=7.803Log[C]+32.95。3.该免疫传感器性能良好,批间差异和批内差异均小于5%。同时具有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结论:通过将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以增大电极表面积、导电性和单克隆抗体的负载量,制备成功的免疫传感器用于快速、灵敏地检测标志物LMP-1。本研究在免疫反应的基础上,结合了Pd@Pt(具有类似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双金属纳米粒子,通过Pd@Pt和HRP共同催化过氧化氢以放大信号,从而使得该免疫传感器拥有了较宽的检测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此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较高的灵敏度,为临床定量检测LMP-1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纳米粒子标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索了有机黑色素纳米粒子对一种目前最有潜力的新型PET成像核素的原位标记方法,制备出新型多功能纳米探针,并进行初步的分子影像研究.以自然存在的黑色素(Melanin)为原料,利用超声破碎法制备超微粒径(5.5 nm)黑色素纳米粒子(MNPs),并使用两端具有氨基的PEG_(3500)对其表面进行修饰,获得具有较好水分散性和氨基活性基团的新型PEG-MNP纳米载体.采用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以及核磁氢谱(~1H NMR)对纳米粒子进行充分形貌表征.而后使用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作为氧化剂进行长半衰期核素~(124)I的原位标记,获得了相应的具有PET成像功能的~(124)I-PEG-MNP纳米载体.而后使用游离~(124)I、~(124)I-PEG-MNP分别进行正常昆明小鼠Micro-PET成像对比研究,同时构建胰腺癌荷瘤鼠模型BxPC3,并进行~(124)I-PEG-MNP肿瘤成像研究.结果显示,长半衰期核素~(124)I对PEG-MNP的标记率可达99%以上且体外稳定性良好.Micro-PET图像显示,~(124)I-PEG-MNP在小鼠体内未见脱标现象,体内放射性分布与游离~(124)I成像差异明显.通过基于选定甲状腺及肝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半定量分析表明,经过~(124)I标记后的PEG-MNP纳米粒子,与原有~(124)I的代谢学行为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同时,~(124)I-PEG-MNP利用自身的实体瘤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在肿瘤部位有明显的富集,并在肿瘤部位滞留超过48 h.上述研究表明,有机纳米粒子PEG-MNP具备标记单质长半衰期核素的能力,并可用于肿瘤模型PET显像,为其进一步构建长循环多模态成像探针提供实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粒子标记论文参考文献

[1].关桦楠,刘博,张娜,龚德状,宋岩.非标记金纳米粒子快速比色检测L-半胱氨酸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9

[2].夏雷,程震,朱华,杨志.~(124)I原位标记有机黑色素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初步分子影像研究[J].化学学报.2019

[3].李铸衡,高晶清,简明红,王振新.构建金纳米粒子标记的凝集素芯片应用于抗生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互作用研究[J].分析化学.2018

[4].何叶,杨伟娟,付凤富.基于ICP-MS结合适配体识别和纳米粒子标记分析检测癌细胞[C].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H.Nejadnik,S.M.Taghavi-Garmestani,S.J.Madsen,K.Li,S.Zanganeh.纳米粒子周围的蛋白质冠促进临床MRI的干细胞标记[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6].谢琦,汤间仪,马伟琼,张宝林,雷正贤.量化MRI活体示踪新型顺磁性铁纳米粒子标记SD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8

[7].王刚林.DNA引导的纳米粒子组装用于细胞光热成像与癌细胞标记[D].苏州大学.2018

[8].陈馨.自制纳米粒子载体结合无标记适体传感器化学发光检测应用[D].南昌大学.2017

[9].周洁,单秀红,王鹏,耿兴东,胡慧.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标记2-DG靶向横纹肌肉瘤细胞的比较[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

[10].张星.基于Pd@Pt双金属纳米粒子催化特性用于肿瘤标记物LMP-1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在人类疾病研究工作中的用途[1]微波法合成装置示意图以及采用不同分...无机纳米传感材料对颜色或荧光的全谱...一5纳米金标记禽流感病毒抗体前()a后(b...一6负染下金标抗体一禽流感病毒的透射电...光和pH双重调控胶束化行为

标签:;  ;  ;  ;  ;  ;  ;  

纳米粒子标记论文_关桦楠,刘博,张娜,龚德状,宋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