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雏鹅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对雏鹅的致病性

致雏鹅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对雏鹅的致病性

论文摘要

自2017年2月份以来,我国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辽宁、广东等主要养鹅地区暴发了一种以痛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2周龄以内的雏鹅,病鹅内脏器官表面和关节腔内有大量的尿酸盐沉积,死亡率最高可达50%,给我国养鹅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尽快确定雏鹅发病的原因,本研究在发病地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雏鹅使用的饲料品种和药物种类各不相同,但发病日龄都集中在520日龄,剖检症状基本一致。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和PCR检测,均未分离到细菌,而PCR检测结果星状病毒为阳性,且阳性率高达93%(316/340),在此基础上开展病毒的分离鉴定工作。无菌采集患病雏鹅肾脏组织,处理后接种11日龄鹅胚和鹅肾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病毒接种鹅胚三代以后开始稳定,能导致鹅胚死亡,死亡时间大多集中在4872h,25d内鹅胚死亡率可达90%,胚体表现为尿囊膜增厚,全身皮肤和腹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斑,肾脏、肝脏、肺脏等器官均有出血点;GKC感染72h后开始皱缩、变圆、脱落。尿囊液和细胞液经PCR鉴定为阳性且无杂毒后,便分离到一株鹅源星状病毒,并命名为AstV/SDPY/Goose/1116/17。将SDPY株全基因序列与其他各属共26株AstV进行序列分析,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SDPY株与其他火鸡源、鸡源、鸭源和鹅源AStV同源性均较低,核苷酸同源性仅为51.8%63.2%;但与TAstV分离株的同源性相对较高,核苷酸的同源性为63.2%63.3%。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SDPY株处于一个独立的分支,是一种新型AstV。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1日龄健康雏鹅人工感染SDPY株后,第6天开始出现死亡,剖检发病死亡雏鹅可见内脏器官表面有大量尿酸盐沉积,部分死亡雏鹅关节腔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与自然感染症状一致。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一株鹅源星状病毒,并证明该病毒是导致雏鹅痛风的致病原。根据GAstV ORF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特异性探针,扩增长度为89bp。将扩增的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经筛选、测序鉴定后,倍比稀释作为标准品,优化反应条件后构建标准曲线,建立针对GAstV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标准曲线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2.9779x+37.196,相关系数R2为0.9977;敏感性良好,最小检出模板浓度为10 copies/μL,是普通PCR的1000倍;特异性良好,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现象;批间和批内间变异系数均在0.7%以下,重复性良好。以上试验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GAstV的临床检测。将150只1日龄健康雏鹅随机分为3组,颈部皮下攻毒组、口服攻毒组和对照组各50只,皮下和口服攻毒组每只接种0.2mL病毒液(ELD50为10-5.25/0.2mL),对照组每只接种0.2mL生理盐水,观察各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每隔2d称重监测体重增长变化,采集泄殖腔棉拭子、非抗凝和抗凝血各3份,分别用于监测雏鹅排毒规律、血液中病毒含量变化和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于攻毒后2d、4d、6d、8d、10d、12d、14d、16d,每组随机剖杀3只,收取各组织进行病毒载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口服和皮下攻毒组均出现痛风症状,其中皮下攻毒组较早出现死亡;攻毒组雏鹅的体重较正常对照组增长缓慢,以皮下攻毒组最为显著;棉拭子排毒规律结果显示,攻毒组均在感染早期出现排毒;血液中病毒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攻毒组均在感染早期检测到病毒存在,且病毒含量变化与棉拭子排毒规律基本一致;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血清中尿素氮、尿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器官病毒载量结果显示,人工感染SDPY株后,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法氏囊、胸腺、胰脏、脑、胃、十二指肠中均能检测到病毒,皮下攻毒组和口服攻毒组中病毒含量最高的器官均为肾脏;结合泄殖腔棉拭子、血液和各组织器官的排毒规律,可得出在人工感染雏鹅SDPY株病毒后,第6天雏鹅体内病毒含量达到高峰,第8天含量有所降低,第10天又开始上升,达到第二个高峰,但第二个高峰载量普遍低于第一个高峰期。综合GAstV在雏鹅体内的动态分布,可为预防和控制雏鹅痛风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家禽痛风病研究进展
  •     1.1.1 痛风的分类
  •     1.1.2 痛风的发病原因
  •       1.1.2.1 营养性因素
  •       1.1.2.2 中毒因素
  •       1.1.2.3 传染性因素
  •   1.2 星状病毒分类及生物学特征
  •     1.2.1 病毒分类
  •     1.2.2 星状病毒理化性质及培养特征
  •     1.2.3 分子生物学特征
  •   1.3 禽星状病毒感染概述
  •     1.3.1 鸡星状病毒感染
  •     1.3.2 鸭星状病毒感染
  •     1.3.3 火鸡星状病毒感染
  •   1.4 检测方法
  •     1.4.1 电镜法
  •     1.4.2 血清学检测方法
  •     1.4.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1.5 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1.5.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
  •     1.5.2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类及特点
  •       1.5.2.1 染料法
  •       1.5.2.2 探针法
  •     1.5.3 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畜牧生产中应用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病料采集
  •     2.1.2 毒株
  •     2.1.3 鹅胚与试验动物
  •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5 主要试剂
  •     2.1.6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2.2 方法
  •     2.2.1 致雏鹅痛风病原的确定
  •       2.2.1.1 流行病学调查
  •       2.2.1.2 细菌分离
  •       2.2.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2.1.4 病毒核酸的提取
  •       2.2.1.5 PCR反应
  •       2.2.1.6 目的片段的琼脂糖凝胶回收与纯化
  •       2.2.1.7 连接与转化
  •       2.2.1.8 阳性克隆鉴定与测序
  •       2.2.1.9 致雏鹅痛风病原的分离
  •       2.2.1.10 鹅肾细胞原代(GKC)的制作
  •       2.2.1.11 病原形态学观察
  •       2.2.1.12 病原半数致死量(ELD50)的测定
  •       2.2.1.13 病原纯净度检测
  •       2.2.1.14 动物回归试验
  •     2.2.2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2.2.1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
  •       2.2.2.2 SDPY株病毒液总RNA的提取
  •       2.2.2.3 目的基因的扩增及克隆测序
  •       2.2.2.4 阳性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       2.2.2.5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2.2.2.6 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2.2.2.7 敏感性试验
  •       2.2.2.8 特异性试验
  •       2.2.2.9 重复性试验
  •       2.2.2.10 临床样品检测
  •     2.2.3 致雏鹅痛风的致病性研究
  •       2.2.3.1 病毒增殖与培养
  •       2.2.3.2 试验分组与攻毒
  •       2.2.3.3 攻毒后的体重监测
  •       2.2.3.4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备和观察
  •       2.2.3.5 攻毒后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       2.2.3.6 攻毒后血液中排毒规律的测定
  •       2.2.3.7 攻毒后泄殖腔棉拭子中排毒规律的测定
  •       2.2.3.8 攻毒后各组织器官中病毒载量的变化
  • 3 结果
  •   3.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3.2 细菌分离结果
  •   3.3 病原检测结果
  •   3.4 致雏鹅痛风病原的分离鉴定
  •     3.4.1 鹅胚分离结果
  •     3.4.2 鹅胚肾细胞分离结果
  •     3.4.3 病原形态的观察
  • 50)测定'>    3.4.4 病原毒力(ELD50)测定
  •     3.4.5 病原全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     3.4.6 病毒纯净度检测结果
  •     3.4.7 动物回归试验
  •   3.5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结果
  •     3.5.1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及其测序鉴定
  •     3.5.2 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3.5.3 标准曲线的建立
  •     3.5.4 敏感性试验结果
  •     3.5.5 特异性试验结果
  •     3.5.6 重复性试验结果
  •     3.5.7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   3.6 致雏鹅痛风的致病性研究
  •     3.6.1 人工感染雏鹅后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     3.6.2 人工感染雏鹅后病理组织学变化
  •     3.6.3 人工感染雏鹅后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     3.6.4 人工感染雏鹅后血液中排毒规律的测定
  •     3.6.5 人工感染雏鹅后泄殖腔棉拭子中排毒规律的测定
  •     3.6.6 人工感染雏鹅后各组织器官中病毒载量的变化
  • 4.讨论
  •   4.1 致雏鹅痛风病原的确定
  •   4.2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分析
  •   4.3 致雏鹅痛风的致病性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田家军

    导师: 刁有祥

    关键词: 雏鹅,痛风,星状病毒,动态分布,排毒规律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基金: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2-19)

    分类号: S852.65

    总页数: 70

    文件大小: 5331K

    下载量: 359

    相关论文文献

    • [1].禽星状病毒研究进展[J]. 中国家禽 2019(22)
    • [2].一株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09)
    • [3].广西地区水牛群牛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09)
    • [4].禽星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J].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8(10)
    • [5].蝙蝠星状病毒在人兽共患潜力上的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06)
    • [6].星状病毒鸽群分离株的全基因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 2018(02)
    • [7].鸡星状病毒研究进展[J]. 中国家禽 2018(08)
    • [8].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 2020(11)
    • [9].一起蛋鸡感染星状病毒的诊断[J]. 山东畜牧兽医 2020(11)
    • [10].辽西五市鸡星状病毒的检测及序列分析[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03)
    • [11].一株鸭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J]. 动物医学进展 2016(03)
    • [12].城市污水中人类星状病毒的检测及变化规律[J]. 环境科学研究 2014(06)
    • [13].猪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2(07)
    • [14].广西猪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2(08)
    • [15].猪嵴病毒和猪星状病毒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5(04)
    • [16].导致雏鹅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J]. 中国兽医学报 2018(05)
    • [17].猪星状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猪业科学 2015(07)
    • [18].2014年重庆地区星状病毒、札如病毒、腺病毒致儿童急性腹泻流行特点[J]. 临床儿科杂志 2016(04)
    • [19].呼和浩特市婴幼儿星状病毒性肠炎流行特征及临床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8(08)
    • [20].鸭星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 中国兽医杂志 2017(04)
    • [21].川西北牦牛源牛星状病毒的检测及ORF2基因序列分析[J]. 动物医学进展 2019(10)
    • [22].猪星状病毒2型PCR检测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湖南畜牧兽医 2016(02)
    • [23].猪星状病毒ORF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09)
    • [24].成都市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冠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畜牧兽医 2019(05)
    • [25].一株樱桃谷种鸭胚源鸭3型星状病毒分离鉴定与序列分析[J]. 中国家禽 2018(21)
    • [26].鹅星状病毒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9(11)
    • [27].鹅星状病毒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J]. 江苏农业学报 2020(03)
    • [28].鹅源致病性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21)
    • [29].新型鹅星状病毒AHQJ18株的分离鉴定[J]. 江苏农业学报 2019(05)
    • [30].猪星状病毒4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畜牧兽医学报 2020(02)

    标签:;  ;  ;  ;  ;  

    致雏鹅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对雏鹅的致病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