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身份认同论文_郭学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重身份认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身份,犹太,美国,农民工,作家,天主教徒,工作。

双重身份认同论文文献综述

郭学君[1](2018)在《教师领导的双重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国内多是从"赋权予教师"这一角度来探讨"教师领导",忽略了主体的身份认同。教师领导同时具备教师和领导双重身份,在身份认同的发展过程中,教师领导会面临双重身份认同的困惑,这主要是因为在学校语境下,教师与领导行使职责是不同的,教师和领导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公众对其身份的认可度也是有所区别的。(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马嘉霖[2](2018)在《女性农民工双重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民工开始大量的涌入城镇就业,成为了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到农民工问题,证明了农民工问题依旧是党中央切实关心的问题。在农民工群体中,女性农民工占有相当的比例。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其中女性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量的33.0%。女性农民工因其自身的特点及日益扩大的比例,应受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女性农民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她们出生成长于农村,随后涌入城镇就业,成为了城市工人,因而同时兼备着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身份。她们身上贴着“女性”和“外地工人”这双重标签,导致女性农民工目前在城乡间流动频繁并受到排挤。这些女性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工期偏短,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比城市工人偏低很多。又因为女性身份在家庭身份中的特殊性,女性农民工的城镇化直接影响其家庭下一代的城镇化,所以,女性农民工的城镇化才是彻底的城镇化。因此,企业和政府应该对女性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保持持续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企业和政府也应该提高女性农民工对她们工人身份的认同感,适当弱化女性农民工对其农民身份的认同感。这样做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升女性农民工的工作投入水平,进而达到优化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源配置的效果。同时也响应十九大的号召,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征程”有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文献综述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的关于身份认同、工作投入和组织支持感的相关文献,探讨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进而根据文献综述情况梳理逻辑,构建模型并验证。本文的统计分析软件分别有:SPSS21.0和AMOS21.0。从结构上讲,本论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文章后面的分析进行铺垫,同时主要介绍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分析,主要对本文所提出的一些关键词进行国内外学者的梳理。第叁部分为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依据前一部分梳理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并且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进行了预调研样本测试,根据信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检验量表的有效性对量表重新调整,成为适合本次调研对象的量表。第五部分为运用SPSS21.0和AMOS21.0进行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验证本文的假设和建立的模型。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和管理启示。根据上述论文构架,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女性农民工的农民身份认同与工人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都是显着正向影响,通过比较回归方程系数后发现女性农民工的农民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只是工人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影响的千分之二。即虽然这两种身份对工作投入都是正向影响,但是工人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远远大于农民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第二,女性农民工农民身份认同与工人身份认同对组织支持感都是显着正向影响,但是比较回归方程的系数发现女性农民工农民身份认同对组织支持感的影响只是工人身份认同对组织支持感影响的千分之叁。即虽然这两种身份对组织支持感都是正向影响,但是工人身份认同对组织支持感的影响远远大于农民身份认同对组织支持感的影响。第叁,女性农民工群体中,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投入是显着正向影响。第四,组织支持感在女性农民工身份认同与工作投入中起中介作用。但拆分维度来看,情感性支持在女性农民工双重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中均不起中介作用的。同时,工具性支持在女性农民工工人身份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中是完全中介作用,但工具性支持在女性农民工农民身份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中是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管理建议:第一,企业及政府应该提高女性农民工对其自身工人身份认同水平。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示,虽然女性农民工的农民身份和工人身份对工作投入和组织支持感都是正向影响,但女性农民工的工人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和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是远远大于女性农民工农民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和组织支持感的影响的。进而,在两者都产生正向影响时,企业和政府应该抓大放小,对女性农民工多一些技能培训和心理暗示,让其更加认可自己的工人身份,据此可以对企业的效益产生更大的影响。第二,企业及政府应采取主动措施来影响工作投入,例如通过加大组织支持的方式。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加大对女性农民工的组织支持是可以增加其对工作的投入水平。因此,一方面企业应当立足满足女性农民工工作上的需求,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和机制,提升女性农民工工作团队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女性农民工的情感关怀,要对女性农民工多关心,多重视,多帮助。第叁,女性农民工的双重身份对工作投入带来复杂影响,通过本文分析结论:相较农民身份而言,工人身份对于其工作投入影响更为显着,因此政府、社会应该对女性农民工的工人身份认同多一些关注,切实解决一些女性农民工的就业困境问题。女性农民工作为社会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随着这个群体在产业工人构成中的逐渐庞大,关注女性农民工工作投入水平并为女性农民工解决一些切身利益问题有助于优化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第一,在原有国内女性农民工城镇化身份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专业量表进行定量研究女性农民工的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进而探讨女性农民工双重身份认同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第二,从一般的行为探究身份认知基础上,引入企业组织支持作为中介变量,试图通过主动的组织支持行为干预身份认同,达到积极提升工作投入的管理目标。(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8-01-01)

刘辉,陈梦筱[3](2016)在《农民工双重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483位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况,呈现较明显的双重认同,其中66.7%的更认同农民身份,19.7%的更认同工人身份,而13.7%的人表示说不清。在社会认同理论、工作投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农民工身份认同、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进行验证发现:工人身份认同和农民身份认同程度都对工作投入有正向影响,但组织支持感仅在工人身份认同和员工工作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农民身份认同较强的农民工难以感受到企业组织支持的作用,这是企业在提升农民工工作投入水平时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管理》期刊2016年05期)

辉明,徐海波[4](2016)在《香港人双重身份认同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香港人的身份认同表现出本土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双重属性,两者既矛盾又统一。目前,本土认同与国家认同出现某种失谐,造成港陆两地之间的冲突。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层原因是港陆经济发展失衡以及利益关系的失谐,由此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应从中国国情和香港的独特性出发,通过发展香港经济,解决民生问题,来消除香港民众的相对剥夺感,培育两地共同利益认同,从而构建"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本文来源于《岭南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任长明[5](2014)在《美国犹太作家的双重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犹太作家的作品中一直关注着身份认同的问题,同时身份认同也是学术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本文将把美国犹太作家对自身身份问题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进行分类进而分析,讨论他们的双重身份认同。(本文来源于《品牌》期刊2014年04期)

李颜青[6](2014)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双重身份认同及其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双重身份的认同感和可能遭遇的身份认同危机是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双重身份的探究,对其双重身份认同及危机进行分析,提出了"双面人"和"边缘人"现象,并对危机的解决进行探讨,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关系建设。(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4年13期)

任小梅[7](2014)在《电影《与狼共舞》中约翰·邓巴的双重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与狼共舞》(DanceswithWolves)是一部凯文·科斯特纳自导自演的西部题材历史片。影片中约翰·邓巴由于特殊的历史和环境而处于白人与印度安人两种不同的身份认同中,最终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印地安人身份与狼共舞,因其特别的表现而得到苏族人的接纳。威廉·布鲁姆(Williams Bloom)曾指出:"身份确认对任何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内在的、无意识的行为要求。个人努力设法确认身份以获得心理安全感,也努力设法维持、保护(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4年07期)

余杰[8](2014)在《“不传”之痛:分裂的双重身份认同——老舍小说《断魂枪》沙子龙形象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沙子龙人物形象身上积压着多重社会心理和时代气息的厚重意绪,他对自我身份转换的矛盾心理体验源自一个根本的身份认同问题。对当下时代的理解与拒绝,对过去时代的怀念与感叹;对现在身份的无奈与接受,对过去身份的眷恋与失落;但对自我身份的调适与坚守之间存在根本矛盾,这种矛盾造成了他悲情的"不传"。(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09期)

任长明[9](2014)在《美国犹太作家的双重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犹太作家的作品中一直关注着身份认同的问题,同时身份认同也是学术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本文将把美国犹太作家对自身身份问题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进行分类进而分析,讨论他们的双重身份认同。(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4年02期)

杨晶[10](2013)在《中国天主教徒双重身份认同的叙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主教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契合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话题。因此,如何在中国本土的情境下分析天主教徒的身份认同问题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立足于江西省抚州市一个祖传天主教家庭的田野调查,通过叙述研究方法论来探讨中国天主教徒在生活中如何体现在世俗与宗教双重身份的交织。作者认为这种双重身份导致了天主教徒在世俗期待中面临身份交织与抉择时的复杂情感。(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双重身份认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年,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民工开始大量的涌入城镇就业,成为了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到农民工问题,证明了农民工问题依旧是党中央切实关心的问题。在农民工群体中,女性农民工占有相当的比例。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其中女性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量的33.0%。女性农民工因其自身的特点及日益扩大的比例,应受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女性农民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她们出生成长于农村,随后涌入城镇就业,成为了城市工人,因而同时兼备着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身份。她们身上贴着“女性”和“外地工人”这双重标签,导致女性农民工目前在城乡间流动频繁并受到排挤。这些女性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工期偏短,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比城市工人偏低很多。又因为女性身份在家庭身份中的特殊性,女性农民工的城镇化直接影响其家庭下一代的城镇化,所以,女性农民工的城镇化才是彻底的城镇化。因此,企业和政府应该对女性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保持持续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企业和政府也应该提高女性农民工对她们工人身份的认同感,适当弱化女性农民工对其农民身份的认同感。这样做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升女性农民工的工作投入水平,进而达到优化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源配置的效果。同时也响应十九大的号召,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征程”有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文献综述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的关于身份认同、工作投入和组织支持感的相关文献,探讨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进而根据文献综述情况梳理逻辑,构建模型并验证。本文的统计分析软件分别有:SPSS21.0和AMOS21.0。从结构上讲,本论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文章后面的分析进行铺垫,同时主要介绍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分析,主要对本文所提出的一些关键词进行国内外学者的梳理。第叁部分为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依据前一部分梳理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并且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进行了预调研样本测试,根据信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检验量表的有效性对量表重新调整,成为适合本次调研对象的量表。第五部分为运用SPSS21.0和AMOS21.0进行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验证本文的假设和建立的模型。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和管理启示。根据上述论文构架,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女性农民工的农民身份认同与工人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都是显着正向影响,通过比较回归方程系数后发现女性农民工的农民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只是工人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影响的千分之二。即虽然这两种身份对工作投入都是正向影响,但是工人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远远大于农民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第二,女性农民工农民身份认同与工人身份认同对组织支持感都是显着正向影响,但是比较回归方程的系数发现女性农民工农民身份认同对组织支持感的影响只是工人身份认同对组织支持感影响的千分之叁。即虽然这两种身份对组织支持感都是正向影响,但是工人身份认同对组织支持感的影响远远大于农民身份认同对组织支持感的影响。第叁,女性农民工群体中,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投入是显着正向影响。第四,组织支持感在女性农民工身份认同与工作投入中起中介作用。但拆分维度来看,情感性支持在女性农民工双重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中均不起中介作用的。同时,工具性支持在女性农民工工人身份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中是完全中介作用,但工具性支持在女性农民工农民身份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中是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管理建议:第一,企业及政府应该提高女性农民工对其自身工人身份认同水平。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示,虽然女性农民工的农民身份和工人身份对工作投入和组织支持感都是正向影响,但女性农民工的工人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和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是远远大于女性农民工农民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和组织支持感的影响的。进而,在两者都产生正向影响时,企业和政府应该抓大放小,对女性农民工多一些技能培训和心理暗示,让其更加认可自己的工人身份,据此可以对企业的效益产生更大的影响。第二,企业及政府应采取主动措施来影响工作投入,例如通过加大组织支持的方式。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加大对女性农民工的组织支持是可以增加其对工作的投入水平。因此,一方面企业应当立足满足女性农民工工作上的需求,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和机制,提升女性农民工工作团队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女性农民工的情感关怀,要对女性农民工多关心,多重视,多帮助。第叁,女性农民工的双重身份对工作投入带来复杂影响,通过本文分析结论:相较农民身份而言,工人身份对于其工作投入影响更为显着,因此政府、社会应该对女性农民工的工人身份认同多一些关注,切实解决一些女性农民工的就业困境问题。女性农民工作为社会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随着这个群体在产业工人构成中的逐渐庞大,关注女性农民工工作投入水平并为女性农民工解决一些切身利益问题有助于优化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第一,在原有国内女性农民工城镇化身份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专业量表进行定量研究女性农民工的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进而探讨女性农民工双重身份认同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第二,从一般的行为探究身份认知基础上,引入企业组织支持作为中介变量,试图通过主动的组织支持行为干预身份认同,达到积极提升工作投入的管理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重身份认同论文参考文献

[1].郭学君.教师领导的双重身份认同[J].现代教育管理.2018

[2].马嘉霖.女性农民工双重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8

[3].刘辉,陈梦筱.农民工双重身份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J].当代经济管理.2016

[4].辉明,徐海波.香港人双重身份认同评析[J].岭南学刊.2016

[5].任长明.美国犹太作家的双重身份认同[J].品牌.2014

[6].李颜青.少数民族大学生双重身份认同及其危机[J].时代教育.2014

[7].任小梅.电影《与狼共舞》中约翰·邓巴的双重身份认同[J].电影评介.2014

[8].余杰.“不传”之痛:分裂的双重身份认同——老舍小说《断魂枪》沙子龙形象赏析[J].名作欣赏.2014

[9].任长明.美国犹太作家的双重身份认同[J].金田.2014

[10].杨晶.中国天主教徒双重身份认同的叙述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家居空间应用(图片源自网络)一消极的训练刺激材朴一l积极的训练刘激材料家具应用(图片源自网络):感知文化身份与暗示性品名交互效应中,类型1是完美型、理想型的人,他们能...

标签:;  ;  ;  ;  ;  ;  ;  

双重身份认同论文_郭学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