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前山小学266603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教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活动,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新颖的趣味数学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乐趣与数学的美,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服务于生活。
一、设计有趣的故事,增强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有趣的故事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讲解《三角形》一节内容时,教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喜羊羊得到了三根精美的条形金属,他想用三根金属条制作一面镜子。但是他将三个金属条摆来摆去就是摆不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大家能不能给喜羊羊一个满意的解释?通过故事激趣,学生动手,从而得出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
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讲述发生在森林农贸市场的故事:“小兔去卖葱,售价是每500克1元钱。狡猾的狐狸来买葱,它要求小兔将葱叶与葱白分开称,以葱叶每500克3角、葱白每500克7角计算。小兔想想3角加7角还是1元钱,不少,就答应了,结果吃了大亏。”教师让学生思考狐狸搞了什么鬼花样,当学生迫切想知道为什么时,教师就可以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积极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增强新课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人们学数学不是为了解几道数学题或是应付考试,而是用数学来开发智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基础上,教材中安排了一节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数学活动课。课前,我通过讲述乌鸦喝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核心探究问题,布置任务让孩子们收集橡皮泥、土豆、石块等不规则物体,并设计活动方案。上课时通过讲述阿基米德巧测皇冠体积的趣味故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测量橡皮泥的体积时,有的同学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有的同学用自制橡皮泥压板把橡皮泥压成长方体,还有的同学把橡皮泥塞入喝药的杯子中……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的,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究带来的乐趣。
三、游戏比赛,增强练习环节的趣味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虽然数学学科是抽象、枯燥的,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普遍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这样,能够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物品,在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活动——超市购物,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营业员,其余小组成员当顾客,在“小超市”里模拟购物活动。在学生“购物”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感觉就像是真的在超市一样。通过购物、收银活动,学生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当然,选取小游戏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那些易于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游戏。
在教学《认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数的倍数的基础上,让全体同学报数,并分别请报数为2的倍数、3的倍数的同学站成两排,结果报6、12、18……的学生不知道该站在哪一排,因为他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从而得到公倍数的概念,并让这些同学按顺序依次站成第三排。在第三排中,引导学生发现公倍数有一个最小的,但是没有最大的,引入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研究。
四、渗透数学文化,增强知识拓展环节的趣味性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赏析古今中外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可以开拓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一方面让学生用图形学具剪一剪、拼一拼,把未知的图形面积转化成已知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另一方面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出入相补法”验证《九章算术》中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体会转化思想是从古至今行之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后,还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张邱建算经》中的“百钱买百鸡”问题,以及明朝程大位《算法统宗》中所载歌谣体算题“百僧分馒头”等。在学习了《解方程》后,出示中国的“李白打酒”问题,以及古希腊的“丢番图的墓志铭”。这些算题趣味颇浓,至今还流传在民间,有些还被国外的数学书所收录。
总之,营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开拓创新,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